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
又一个南通人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60517265_0_1.html
又一个南通人吗?
南通出产语言学家吗?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5036777/
学南通话必备--《南通话拼音方案》
来自: 水月(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2013-10-20 10:17:42
熬的方案原来也是区分的,不过不在声母,在韵母上,
http://www.docin.com/p-714122391.html
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字母应用
又一个南通人吗?
南通出产语言学家吗?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5036777/
学南通话必备--《南通话拼音方案》
来自: 水月(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2013-10-20 10:17:42
熬的方案原来也是区分的,不过不在声母,在韵母上,
http://www.docin.com/p-714122391.html
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字母应用
华拼
华拼问世后,得到了一些当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风流人物马庆株教授、陆丙甫教授和吴文超博士等人的认同,也得到了中文教学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其中包括谢天蔚教授,郑良根博士等等。华拼发明人童华博士曾于二零零一年随美国华人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代表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天津,西安,重庆,成都,兰州六个城市宣讲华拼,每场演讲都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
2014年12月22日星期一
敖小平
http://www.cnd.org/HXWK/author/AO-Xiaoping/cm9707b-6.gb.html
谈谈中国的语言和中国的文字
·敖小平·
介绍中国盲文
·敖小平·
谈谈中国的语言和中国的文字(下)
·敖小平·
(续上期)
http://www.cnd.org/HXWK/author/AO-Xiaoping/
谈谈中国的语言和中国的文字
·敖小平·
介绍中国盲文
·敖小平·
谈谈中国的语言和中国的文字(下)
·敖小平·
(续上期)
http://www.cnd.org/HXWK/author/AO-Xiaoping/
福殷
http://hx.cnd.org/2013/04/15/%E7%A6%8F%E6%AE%B7%EF%BC%9A%E4%BB%A5%E5%8F%B2%E4%B8%BA%E9%95%9C%EF%BC%8C%E5%AF%B9%E5%AE%8C%E5%96%84%E4%B8%8E%E6%99%AE%E5%8F%8A%E5%8D%8E%E6%8B%BC%E4%B9%8B%E7%B1%BB%E7%9A%84%E6%8B%89%E4%B8%81%E5%8C%96/
福殷:以史为镜,对完善与普及华拼之类的拉丁化汉字的展望
http://hx.cnd.org/2013/04/06/%E7%A6%8F%E6%AE%B7%EF%BC%9A%E5%8D%8E%E6%8B%BC%E7%9A%84%E5%8F%91%E6%98%8E%E8%83%BD%E5%90%A6%E5%AF%BC%E8%87%B4%E4%B8%AD%E6%96%87%E8%BE%93%E5%85%A5%E7%BC%96%E7%A0%81%E4%B8%8E%E6%B1%89%E5%AD%97%E6%8B%89/
华拼问世后,得到了一些当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风流人物马庆株教授、陆丙甫教授和吴文超博士等人的认同,也得到了中文教学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其中包括谢天蔚教授,郑良根博士等等。华拼发明人童华博士曾于二零零一年随美国华人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代表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天津,西安,重庆,成都,兰州六个城市宣讲华拼,每场演讲都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
福殷:以史为镜,对完善与普及华拼之类的拉丁化汉字的展望
http://hx.cnd.org/2013/04/06/%E7%A6%8F%E6%AE%B7%EF%BC%9A%E5%8D%8E%E6%8B%BC%E7%9A%84%E5%8F%91%E6%98%8E%E8%83%BD%E5%90%A6%E5%AF%BC%E8%87%B4%E4%B8%AD%E6%96%87%E8%BE%93%E5%85%A5%E7%BC%96%E7%A0%81%E4%B8%8E%E6%B1%89%E5%AD%97%E6%8B%89/
华拼问世后,得到了一些当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风流人物马庆株教授、陆丙甫教授和吴文超博士等人的认同,也得到了中文教学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其中包括谢天蔚教授,郑良根博士等等。华拼发明人童华博士曾于二零零一年随美国华人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代表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天津,西安,重庆,成都,兰州六个城市宣讲华拼,每场演讲都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
张居里
汉字异拼表及若干有关问题
张 居 里
一.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
对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汉学家已
有很多论述. 我想再作两点探讨, 进而讨论一些与拼音文字有关的问题,
并提出一个汉字异拼方案.
第一点是汉字实际上已无法表示潜音节. 所谓潜音节,
就是在某一语言中可以发生但尚未得到使用的音节. 如在普通话中, 我们可以发
tei',
tei", teiˇ, tei^这四个音*, 但它们至今尚未派上用场, 也无汉字可以表示这些
音, 因
此称为潜音节. 而已经得到使用的音节, 如an'(安), wang"(王)等, 称为实音节.
这里有必要引进另一相关的概念, 即理论音节. 它是指某一语言(方言)中可能发生
的
所有音节. 这三个概念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理论音节 = 实音节 + 潜音节
拼音文字很容易表示潜音节, 而汉字则实际上已不可能, 过一会儿我会谈到
这点. 那么, 人们在讲话中是否就不用潜音节了呢? 不是. 任何语言都具有创造
性,
即人们可以在语音语法所允许的范筹内创造新的词汇和句子, 包括用潜音节构成词
汇表示事物的名称, 行为, 特征等, 在使用中得到某一群体的认可, 该潜音节也就
变
为实音节. 问题的关键是, 任何潜音节都必须有相对明确的书写形式, 才能在群体
中
传播, 交流. 下面我举例说明. 近年来大陆及海外华人中有一种说法:
"我被老板fai^了", "老板把他fai^了". (注: fai^为第四声)
这里的fai^是从英语的fire一词来的, 中国人根据汉语的语音特点,
将其变为fai^, 是解雇的意思. 但人们可能用fai^, 因为这个发音是汉语语音系统
的
一分子. 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 但现存的汉字中没有表示fai^的这个字.
汉字的造字法可概括为六书字法. 任何掌握几千汉字人, 都应该能够
基于发音fai^及"解雇"这两条信息创造出一个新汉字来, 无论根据'六
书字法'中的哪一法, 而其他具有同样知识基础的人也应能够读其音, 会
其意.
在六书字法中, 转注和假借不产生新字, 而形声又只产生同音字, 这三种
方法在此都无能为力. 历史证明, 象形, 指事, 会意三种造字方法的潜力已用尽.
应该说, 要造fai^这样一个新字是无从下手的. 即使有人造出来, 其他人也读不
出,
看不懂. 出于各种原因(如引进外来语, 及从方言吸收新的表达方法), 讲汉语的人
还会不断地使用潜音节, 但造新汉字去表现这些音节的可能性却十分微小.
而且, 现存的汉字不能表示潜音节, 使用汉字的人也意识不到这些音节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讲, 汉字既不能表现汉语言的自然发展, 也不能完全地表现汉语的语
音结构.
第二点, 汉语的理论音结节, 实音节和潜音节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
唐朝的标准语言中有三千多个实音节, 三十六个始声母(Initial Consonant), 六
个尾声母
(Ending Consonant), 即: k, t, p, m, n, ng, 韵母系统也非常复杂. 而现代普
通话只
有一千三百个音节左右, 二十四个始声母, 两个尾声母 (n, ng), 韵母也简单得多
, 因此,
同音字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一个重要, 可以说是根本的原因,
就是使用汉字. 下面我论证这点.
首先, 设 A 为任意汉字, 则 A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 A 可以发任何音;
二. 但在某一时期, 在某特定方言中(普通话也算一种方言), 对于某个具体意义
,
A 却只能有一个发音.
汉语言, 即很多汉字的发音, 在过去一, 两千年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汉字字形没有改变. 横面上, 汉语的各主要方言互不相通, 每个汉字的
发音也不同, 却都能使用汉字, 这就是汉字的第一个特点.而由于第二个特点,
每当汉语音发生变化时, 某一汉字就被赋与了一个新的发音, 取代了原有发音,
即: 旧音失掉了文字形式, 经过若干年代就从语言中消失了.汉语的许多音素
(phoneme)和音节(syllable)就是这样丢的.
从理论上讲, 只要使用汉字, 以上两个特点就依然存在,
汉语丧失音素音节的过程就会继续. 台湾的国语从定义上相当于大陆的普通话,
但目前国语中又丧失了三个声母 zh, ch, sh, 或至少说丧失的可能性很大, 分别
并
入z, c, s, 因此那里的语言存在着更严重的同音现象.类似事件在中国语言
史上曾发生过多次. 每次政治中心的迁移, 都伴随着该地语言影响标准语言的情形
,
这种影响又最终以改变汉字标准发音的形式固定下来. 而如果该地语言中某个音素
不存在, 这个音素就会从标准语言中消失.
在拼音文字中, 这种丧失语音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因为当人们赋与某一概念以新的发音时, 就必须创造一个新的拼法, 而旧的拼法,
即旧音的书面形式, 仍被保留该语言的词汇中. 因此, 从语音角度讲,
汉字承载中国文化的理论是值得商榷的.
有一种说法是汉字可以表现同音字. 但从以上分析看,
汉语的同音现象实际上是汉字造成的. 由于音素的丧失, 汉语也变得越来越贫乏.
而要扭转这一趋势, 即: 保存实音节; 赋与潜音节以书面形式,以保证其一旦进入
人们的语言就可成为实音节; 而且, 恢复并发展汉语的语音体系,都须要我们用一
种
拼音文字表现汉语.
二. 潜音节变为实音节
第一节中提到拼音文字可以表现潜音节, 并举了fai^的例子.
本节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在汉语中, 潜音节又可分为两类: 异音潜音节和异调潜
音节.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 如果某个音节的四声全部是潜音节, 则该音节为异音
潜音节. 除第一节所讨论的 tei, fai外, 还有fao, nou, sei, ten, 等音节, 都
属于这一类.
但如某音节的四声中至少有一个为实音节, 则该音节中的潜音节称为异调潜音节.
如在an', an", anˇ, an^中有三个实音节, 只有发第二声的an"在普通话中没有派
用场,
则该音节为异调潜音节. 第一节中fai^的例子涉及到从异音潜音节变为实音节的
例子.
以下是一个使异调潜音节变为实音节的设想.
引进化学元素周期表是近期中文一次集中造字活动.它的特点是选音的自由度
很大, 因此元素的命名完全可以利用潜音节, 尤其是异调潜音节. 可事实是所有元
素名
的发音都是实音节, 即都是现有汉字的同音字.这说明造新汉字表现异音潜音节基
本
不具可行性, 而且由于汉字无法表示音调, 用异调潜音节容易产生混乱, 因此造同
音字最保险.
表一中列出了周期表中所有可利用异调潜音节的元素名称. 如果汉语使用某种拼音
文字,
可同时改变这些元素汉译的发音, 如表一第三列所示. 化学元素的汉译音, 尤其是
调,
本来就是人为规定的, 应该可以改变. 这些字除铁, 铜等已进入其他领域(铜墙铁
壁,
钢筋铁骨)外, 其余都是仅在科学上使用的稀用字, 改变其音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没有影
响. 每一个字变调后都没有同音字, 利于口头交流. 而且增加了实音节, 减轻了同
音现象.
从表一中英文和拼音的对比可看出译音的随意性, 改变音调不增加这种随意性.
三. 理论音节的增加
现代汉语中仅有两个尾声母, n 和 ng. n 还是始声母, 而ng 则不是.
'不是'并不表明'不可以'. ng在古代普通话中可作始声母. 现代语中,
河北地区的民谣中也有'天上一群鹅(nge), 地上一群鹅(nge)'的说法,
说明ng仍可在普通话系统中作始声母, 只是这种功能已在对汉字不断'正音'中被'
正'掉了.
在台湾国语中, 始声母 r 的发音被改变了, 成为dz. 普通话中的'日子'/ri^zi
°/,
在国语中成为/dzi^zi°/, 与四川方言中这两个字的发音一样, 只是用了普通话的
调.
这一现象表明z和dz可同时在普通话(国语)中存在. 如果ng和dz能成为声母,
它们与各韵母相拼就可产生新音节, 汉语的理论音节也可随之增加. 而且,
通过与方言的相互作融合, 汉语标准语言继续增加音素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要表现增加的音素和音节, 必需有一个前题, 这就是使用拼音文字.
四. 汉字字形的表意功能
有一种理论是汉字的字形, 如某些部首, 具有表义功能, 可以区别同音字,
而拼音文字则作不到这点. 有些拼音文字的设计者也主张用意符区别同音字.
而本设计完全靠异拼, 不用意符(见表四).
下面我论证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首先, 我们必须把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区别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就是孤立地分析某一汉字, 而动态是在阅读句子时理解该字的意思.
例如'张'这个字是由'弓'和'长'两部分构成. 把弓拉长不是就'张'了吗?
这是静态分析. 由此推之,'张'可以表示, 而且只能表示'张开'及与之相关的意思,
不能表示任何与之无关的意思. 那么, 在'一张纸'中的'张'是个量词, 完全没有
张
开的意思, 岂不是会给理解造成混乱吗? 因此, 在阅读中, 即动态情况下,人们实
际
上是把'张'作为整体, 与其它字, 包括同音字, 如'章', '彰'等, 在字形的区别中
去理解
字意的. 否则, 汉字中的'假借字'这个类别根本不应该存在, 因为一个汉字只能表
示
其来自静态分析的那个意思.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如'闻'字. 静态上, 它应只能表示听觉.
但它实际上既表示听觉"新闻, 闻所未闻", 又表示嗅觉, "闻味道".
'味'字的静态表示的感觉应在口腔里, 但实际上它还可用于鼻腔里的感觉.
这些例子说明人们在阅读时对汉字的处理(动态)区别于静态.
静态的汉字只是一个画面. 在动态(即阅读)中,只要我们用异拼区分同音字
(在本设计中是用zhang', zhong', zjang'等分别表示张,章,彰), 就可以起到区分
同音现象
的效果, 不必用意符. 也就是说, 作为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异拼文字与汉字
的效果是一样的.
五. 现代汉语仍是单音节
一些拼音学者认为古汉语是单音节词为主, 而现代汉语则是双音节词为主,
但词在这里的定义很不严谨. 例如, '黑板'(blackboard)在字典上被列为词, 那为
什么'白板',
'红板', '绿板','蓝板'就不列为词呢? 因此, 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使用'词
'(word),
而是用'意素'(morpheme)这一概念, 其定义是'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因此黑板是由'黑'和'板'两个意素构成的. 当然词的概念有其实用意义,
如编字典等, 应该保留. 在印欧文字中, 句子中两个间隔(space)之间就是一个词,
没有这个概念就很不方便.
绝大多数汉语的意素都是单音节, 印欧各语言的意素则可以是单音节, 双音节,
或多音节.如英语的"China"是一个双音节的意素,而汉语的'中国'却是由'中'和'国
'两个
单音节意素构成, 尽管可以把'China'和'中国'都看作一个词. 汉语的这种特点对
其语法句法都有影响. '中国'有意义, '国中'也有意义, 在台湾是国立中学的简称
,
而把'China'变为'nachi'就没有意义. 在汉语中回答'什么黑?'这个问题时
可以说'板黑', 而在英语中回答同样的问题: What is black?, 就不能说'board
black'.
在汉语中, '龙飞凤舞'可以说成'凤舞龙飞', "飞龙舞凤', '舞凤飞龙', '龙凤飞
舞'等,
其原因就是'龙', '飞', '凤', '舞'是四个单音节意素.
汉语意素单音节的性质还改造了外来语词汇. '干部'来自日语,
在日语中是不能分开的. 中国有些地方的老百姓在讽刺某些无能的干部时说:
'他只会干萝卜(谐'部'音).' 英语humor是个双音节意素, 汉语译为'幽默', 并发
展出
'幽他一默'的说法, 将其变为具有动宾关系的两个单音节意素. 这实际上是汉语
意素
单音节的特点在起作用, 这两个例子都是讲汉语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特点
,
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汉语的意素为什么是单音节呢? 因为汉语是音调语言 (Tone Language),
普通话有四声. 在音调语言中, 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调, 代表着一定的意思,
改变了调就改变了意思. 句子中各音节在语音上的独立性决定了其在语意上的独立
性.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音调语言, 如藏语,泰语, 越语等, 都是单音节意素为主的
语言.
因此, 只要汉语仍是音调语言, 它就必然是单音节语言.
那么, 这些音调语言的文字有没有共同特点呢? 有的,这就是在它们
的句字中音节等间隔. 中文用的是方块字, 字(音节)间的距离自然相等;
藏文是句中各音节用点隔开; 越文是音节之间隔一个字母的距离; 泰文是写
成一串, 没有间隔. 总之, 都是等间隔. 显然, 在音调语言的句子中,
各音节在语音上的关系相对平等, 而书面形式的音节等间隔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因此, 本设计将拼音调号移到音节的右上方(左上方也可, 但要一致). 写句子时,
写完一音节的调号就接着写下一个音节, 这样既标明了调号, 又等距而鲜明地分隔
了音节.
表四中的异拼汉字用下列符号表示调号:
' = 一声, "=二声, ˇ= 三声, ^= 四声, °=轻声.
这些符号在本设计中仅表明位置, 并不一定是具体写法, 其中 '和 "已另有用场.
调号具体写法可另行设计, 但应以简明为宜. 与现行拼音标调法相比,
这种标调法还利于打字, 因为打字机和电脑键盘上不用设倒键或'死键',
打字方向是一直向前的.
六. 区分同音字
中文同音字的实质是一个发音表示许多不同的意思.
有人主张拼音文字不必区别同音现象, 因为人们在听别人讲话时, 只听到音, 看不
到字,
也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意思. 须指出, 听和读不是完全相同的过程. 人在讲话时,
无论说得怎样快, 都必须一个音一个音地说, 声音是线性的(linearity), 而且是
单向的.
因此听者接受的声音也是线性单向的, 各音节的连贯性强,利于人脑把句子作
为整体单位理解.
而阅读时, 人是在'看'声音, 声音的效果减弱了, 而且目光涉及的是一个面,
已不是在读一个个的音, 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从字形直接辩意. 这样, 如果某一书写
形式
代表的意思太多, 就不利于辩意. 汉语非同音字在变为同音字时消失的仅仅是语音
,
书面区别却保留下来. 这说明汉语的同音现象有在书面形式上区别开的必要.
中国人使用拼音文字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是三十年代的拉丁化新文字.
这种文字恰恰就用了异拼. 但由于异拼太简单,因此未能与以汉字为基础
的中国文化接壤, 加上其它方面的缺陷, 如不标调, 在语音上不以国语
为标准(即未反映汉字的标准发音), 主张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的拼音文字等,
使这个运动最终失败. 但它却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目前最大的汉语字典已收入八万多字,
并且都分布在现代汉语中的一千二百多个音节上, 同音现象之严重可想而知.
用二十几个拉丁字母区分这么多同音字, 既使可能也是极不自然的. 而且,
绝大多数字在现代汉语中是根本不用的, 因此完全可以, 而且应该假定
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无音. 我们可先把常用的五, 六千字用异拼加区别开,
并逐步找回其余汉字的丢失的古音, 进而将这些音溶入现代汉语的语音体系,
或在未来的语音系统中赋与它们以新的发音, 古代汉语中的精华是不会丧失的.
在这之前, 如果有必要用某些稀用字, 可直接用汉字. 如本文第一, 二,
三节所论, 汉语丧失音素的原因是使用汉字. 在使用拼音文字后, 音素将不再继续
丧失, 潜音节可变为实音节, 理论音节的数量可以增加. 换言之,
汉语语音和文字将变得丰富, 不自然的同音现象可得到缓解.
七. 汉字异拼表
从第一, 六节可以看出, 汉语同音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使用汉字,
而拼音文字又必须区分同音字. 这可能吗? 从理论上讲, 即使所有汉
字都是同音字也能区分, 只要无限度地扩大字母表就行了. 几千个汉字
都是同音字吗? 那我的字母表中就有几千个字母都发同一个音.
但现实是汉语的同音现象虽然严重, 却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字母表,
而且使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在中国已颁布四十年, 我们应尽可能以此为
基础发展拼音文字, 而不是另外设计字母表, 因为任何字母表都是表现'bpmf'这些
音素,
与使用拉丁字母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 本设计增加了三个单韵母, 即: v, w, y, 其发音规则如下:
v =u (音迂); w = u; y = i.
汉语拼音中没有用到v, 因此如不扩大字母表, 以v代u(迂)是可行的.
和y在拼写之首时仍从拼音, 如在ye, wei中. 但单独及作韵母使用
时则分别发u和i的音, 如: y'(依), w"(芜), 等.
至此, 本设计中就有了八个单韵母(见表二).
它们两两结合就构成六十四对不同的组合.
汉语拼音只利用了其中的十八对, 即表中带重点线的那些.
其余组合可用作标准韵母(组合)的异拼(见表三).
可见, 单韵母多组合就多, 方便区分同音字. 下面我补充解释表三:
1. o和uo在汉语拼音中的发音实际上相同, 因此一律用uo. 而o则发a的音, 即:
o=a.
2. 所有的单字符声母双写后还读原来的音, 如 bb=b; 双字符声母则将第二个字母
双写, 如: shh = sh.
3. g 从拼音, 但如其后跟的字母(组合)的发音为i, 则发 j.
4. 尾声母ng在汉语中用得很多, 因此设gn为其异拼, 即: gn=ng.
5. 如韵母的标准拼写(也可称第一拼写, 下同)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在其异拼
由三个字母组成时,
则该组合发音由前两个字母的发音所定, 第三个字母不发音. 如: iie的发音为i,
这是由于ii发i,
后置e则不发音. 同理, ann'仍发an', 后置n不发音. 但有两个例外:一: 双写韵
母另有发音的情况除外, 如 een 读
in, 不读 ee, 因为这里 ee 发 i, 不是发 e; 二: n音作尾音的情况, 包括
ahn=an, ehn=en, 等.
6. 韵母的标准拼写由三或四个字母组成时, 如其异拼由四或五个字母组成,
则第最后一个字母不发音, 只读由前三或四个字母组成所发的音. 如: ange"仍发
/ang"/,
ernge仍发erng, 后置e均不发音. 例外情况同3.
7. e 从汉语拼音, 但其异拼为ar, er, ir, or等, 规则是: 元音 + r = e.
8. 拼音er的拼写改为el, 异拼为al, il, ol, ul等, 规则是: 元音 + l = el.
9. v在单独使用, 音节开头, 及i, y, j, q, x, l, n等后发v(迂). 在其他情况下
均读u(乌).
10. u, w的发音为u(乌), 但在j, q, x, y之后读v(迂).
11. 为拼出更多的字, 也为讨论方便, 表三中列出的异符多于表四中所用上的.
根据表三及以上原则, 表四给每个常用字都设置了单一的拼写形式. 请注意,
某些字有两个或更多的读音, 如'一'字可发yi', yi", yi^; '乐'字可发le^和
yue^, 等.
本设计以新华字典为准, 即: '一'有三种拼法, '乐'有两种拼法, 等.
八. 拼写的内一性和外一性
本设计把在很多语言中用作辅音的字母v, w, y用作元音, 使元音字母增加到8个,
还设计了很多特殊的组合, 如cj, gn, yn等, 用以区别同音字. 那么,
中国人在使用这种拼音文字时会不会感到别扭呢? 实践证明是不会的.
且不说使用拉丁字母的各种文字都有各自特殊的拼法, 母语者不觉得别扭,
说拼音中的J, Q, X的读法就与众不同(其实 X 在越南文中的读音与拼音一样),
中国人也不觉得别扭. 其原因涉及到文字内函一致性(内一性)和外延一致性(外一
性).
下面我举例说明这两个特性.
字母b在拼音中的任何场合发音均为/b/, 这就使b具有了完全的内一性.
根据这一定义, 汉语拼音其它字母(组合)也具有完全的内一性. 如果b在另一语文,
如英语, 中的发音恰好也为/b/, 这就使b在这两种语文中具有了完全的外一性. 由
此可见,
内一性是指某一字母(或组合)在一种语言中的发音.而外一性则用于检验某字母(组
合)在两
种语言中的发音是否一致.
任何文字都首先顾及内一性. 而且, 只要顾及了内一性, 人们就不会感到别扭,
无论其是否具有外一性. 当然, 没有必要故意破坏外一性,
如没有必要在拼音中硬把b发成/k/, /m/, 或/n/. 本设计充分照顾到了内一性,
拼写十分规律, 同时也尽可能不违背与英文的外一性.某些字母(组合)与英语
的发音的确不同, 但不会妨碍讲汉语的人阅读, 因为异拼文字不是英文, 而是中文
.
它使用拉丁字母是出于偶然的原因. 它完全可以使用其他字母, 如俄文, 日文, 希
腊文,
注音符号, 或发明一种新的字母表, 但都须表示汉语的特点, 即都是中文.
国语罗马字用字母标调, 与英文缺乏外一性, 但美国学生用起来并不感到别扭,
就是由于其拼写有规律, 具有内一性. 这也证明内一性重要于外一性.
九. 异拼文字的难度
大陆儿童进小学后头两, 三个星期学拼音, 然后再学汉字.
本设计表四中每一个音节第一拼写(黑体)也相当于拼音, 只是为了异拼方便有所修
改.
这个拼写既为这一发音的各异拼注音(这时它与异拼的关系类似于英语的国际音标
与字母
拼写之间的关系), 同时又代表最常用的那个汉字(详见表四). 小学生入学后先学
第一拼写,
学会了就等于学会了一千三百个'字'. 如果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学一个每一发音的异
拼,
应该不会比第一次困难. 这时他们就学会了两千五, 六百字.
接下去他们可以学三千以内的常用字. 悲观一点估计, 经过四, 五个月的学习,
他们可以读出这三千个拼写. 下面我举例把这个过程讲得再详细点.
根据表四, 标准拼音ai的异拼为 oi, oy等. 用ai与各声母相拼可得:
ai(零声母), bai, cai, dai, hai, kai, lai, mai, nai, pai, 等, 用它们取代
最常用字.
这个发音的第二拼写(取代第二常用字)则为:oi, boi, coi, doi, hoi, koi, loi,
moi, noi, poi, 等.
第三拼写(取代第三常用字)为:
oy, boy, coy, doy, hoy, koy, loy, moy, noy, poy, 等.
可见, 在学会了第一拼写后, 只要学会了oi, oy, 就学会了所有的第二, 三拼写.
成年人学习的过程基本也是这样.
报刊图书也可照此办理. 第一步先用第一拼写代替各同音字中的最常用字,
他仍用汉字; 过一段时间人们习惯后, 再用第二拼写代替第二常用字.
这样用不了几个循环, 五,六千常用汉字就都被代替了.这是一个逐步推广任何
异拼文字的方法. 但我们应有思想准备, 人们对任何方案在一开始都会不习惯,
但这并不一定意谓着该方案不好.汉语拼音方案在刚公布时也有一些人以各种
理由表示反对, 但事实证明拼音是诸方案中最好的.如果不是中国政府
始终如一地坚持推行, 拼音不可能在今天成为联合国及美国各大报刊拼写
汉语人名地名的标准.
在写方面的训练应充分运用标准拼音为异拼注音这一概念.
儿童学会标准拼音后就可先写起来, 所有的同音字都可用标准拼音.
在学异拼的同时及以后, 有不会的拼写仍可用标准拼音. 这当然是非正式的,
任何文字都须有严格的标准. 但这种方法可促进儿童用拼音文字写作.
从此还可看出汉字拼音对汉语拼音的继承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扩大, 后者是前者的
核心.
成年人除用上述方法外, 还可用标准拼音与汉字夹写的方法,
并逐步增加异拼的使用. 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与作其他事一样: 从简单到复杂.
写得复杂了就会觉得标准拼音不够用, 就会产生使用异拼的要求.
十. 异拼汉字应用举例
以下例子中的汉字异拼均来自表四. 请注意, 由于键盘及软件的原因,
在这些例子中调号的位置标得并不准确. 调号应紧跟在拼音的后面,
而是不处于是间隔(space)的中部. 有性趣的读者可用笔在纸上写一下.
您会发现调号紧跟在拼音之后, 目视效果会好得多.
唐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Cjw"harr"ri^dang'euˇ, hon^dii'harr"xa^tuˇ,
Shei"zj'pan"zhung'con', lly^lly^jye'xinn'kuˇ.
白话文:
一九七二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并与周恩来签署上海公报, 打开了中美交
流的大门.
I'jeoˇq'al^nian", mayˇguo"zungˇtungˇNi"Ke^Sung'fangˇwen^zhung'guo",
bing^vˇZhou'En'Lai"qon'sjeuˇshang^haiˇgwng'bao^,
daˇkai'le°zhung'mayˇjao'liw"d°da^mern".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 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
KungˇZ^sheng'v"gwng'von"qan"uˇuˇi'nian",
zeu"v"gwng'von"qan"s^qae'jeoˇnian".
十一. 结诉语
人类在没有文字时的语言, 至少从词汇角度讲, 应是相对简单,
因为这时没有工具帮助记录. 文字始创时, 也不是马上就能记录语言的全部. 而且
,
除记录语言之外, 文字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 汉字记录语言已有数千年的历
史,
语言和文字已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汉语已不是简单的, 而是相当发达的语言.
一种有效的拼音文字必须表现全部汉语(普通话, 国语), 而且要表现得与汉字同样
有效.
因此, 本文只能是提供一种设想, 主张一个尝试, 其最终方案应是所有
志于此的人们集体工作的结果.
其它方面的考虑如: 声母异符双写欠美观, 但这样作较利于字典索引等排列;
以v代u(音迂)是否合适**; 如何处理句中音节变调(Tone Sandhi); 有些音节的同
音字太多,
是否有必要扩大字母表; 是否有必要区分所有的同音字; 大小写字母的应用; 等.
这些问题都需详尽讨论.
*标调法详见第七节及表四.
**严格地说, 声母v(大致相当于英语very的v)在普通话中仍然存在, 但由于文字的
原故,
一般人无法察觉. 研究表明, 有些人把'新闻'(xin'wen")说成 xin'ven",'娃娃
'(wa"wa°)说
成va"va°, 等. 本文在此提出这个问题, 以引起讨论.
please send comments to: tan@cwu.edu
表一: 可利用异调潜音节的化学元素译名(共32个, 此表仅列9个):
汉字 汉语拼音 异拼文字 English Name
钡 bei^ bei" barium
碘 dianˇ dian" idiane
钙 gai^ gai" calcium
汞 gongˇ gong" mercury
硅 gui" gui" silicon
氦 hai^ hai' hilium
氖 naiˇ nai' neon
镍 nie^ nie" nickel
锌 xin' xinˇ zinc
表二: 汉字拼音韵母组合表
a e i o u v w y
a aa ae ai ao au av aw ay
e ea ee ei eo eu ev ew ey
i ia ie ii io iu iv iw iy
o oa oe oi oo ou ov ow oy
u ua ue ui uo uu uv uw uy
v va ve vi vo vu vv vw vy
w wa we wi wo wu wv ww wy
y ya ye yi yo yu yv yw yy
注: 汉语拼音已用上的组合:
ai, ao, ei, ia, ie, iu, ou, ua, ue, ui, uo, wa,
wo, wu, ya, ye, yi, yu, 共十八组. 其余均未用上.
表三: 标准拼音及异符表
声母:
b: bb
p: pp
m: mm
f: ff, pf,
d: dd
t: tt
n: nn
l: ll
g: gg
k: kk
h: hh
(ng): gn
j: jj
q: qq
x: xx, hs, xh
zh: zj, zhh, zjj
ch: chh, cj, cch, tch, jch
sh: shh, sj, sjj
r: rr, rh, rj
z: zz
c: cc, ts,
ss: ss
(dz):
韵母:
a: o, aa, ah, av
ai: oi, oy, aii, oii aie, oie
an: on, ane, one, ahn, ohn, ann, onn
ang: ong, agn, ogn, angh, ongh
ao: au, aw, aou, aow, aue, awe
e: ar, er, ir, or, ur, yr, wr, vr
ei: ay, eiy, aye, eiv, aiv, eiw
en: arn, ern, irn...
eng: egn, arng, erng, irng, urng
el (er): al, il, ol, ul, vl, yl
i: ii, y, yy, iy, ea, ae, ey, iie, iiy, yi
ian: ion, yan, yon, iane, ione, iann, ionn
iang: iong, yang, yong, iagn, iogn, yagn, yogn
iao: yao, iaw, yaw, iau, yau
ie: ye, iee, yee
in: yn, iin, inn, yyn, ynn, ean
ing, ing, (ng), yng, ihng, yhng, eang, ign, ygn, ihgn
iou: iu, io, eo, iou, ieo
o: 见 uo.
ong: 见 ung.
ou: oe, ow, ov, oa
u: w, (v), uu, ww, (vv), uw, wu, uv, eu, ew, oo
ua: wa, uaa, waa, wah
uai: uai, wai, uoi, woi
uei: ui, wi, vi, uei, wei, uy, wy, vy, vei
un: un, wn, uen, wen
ung: wng, ugn, wgn
uo: uo, wo, vo
v: v, vv, vu, vw, vy, iv, yv
ve: ve, ue
表四: 汉字异拼表
标调方法: 调号标在音节右上方.
' = 一声; " = 二声; ˇ = 三声; ^ = 四声.
表中数字表示相应音节同音字的数目.
本设计的标准拼音与汉语拼音不同时, 后者标在括号内.
a
2: 啊a' 阿o'
1: 啊a"
1: 啊aˇ
1: 啊a^
ai
5: 埃ai' 哀oi' 挨oy' 唉aii' 哎oii'
3: 癌ai" 挨oi" 皑oy"
2: 矮aiˇ 蔼oiˇ
4: 爱ai^ 碍oi^ 隘oy^ 艾aii^
an
4: 安an' 鞍on' 氨ane' 谙one'
1: 俺anˇ
4: 按an^ 暗on^ 案ane^ 岸one^ 胺ann^
ang
1: 肮ang'
1: 昂ang"
1: 盎ang^
ao
1: 凹ao'
4: 熬ao" 翱au" 敖aw" 鳌aou"
1: 袄aoˇ
5: 奥ao^ 傲au^ 澳aw^ 懊 aou^ 坳aow^
ba:
8: 八ba' 巴bo' 扒bah' 笆boh' 疤bav' 芭baa' 吧bba' 叭bbo'
2: 拔ba" 跋bo"
2: 把baˇ 靶boˇ
5: 爸ba^ 霸bo^ 坝bah^ 耙boh^ 把bav^
bai
1: 白bai"
3: 百baiˇ 摆boiˇ 柏boyˇ
3: 败bai^ 拜boi^ 稗boy^
ban
6: 般ban' 班bon' 搬bane' 颁bone' 斑bahn' 扳bohn'
3: 板banˇ 版bonˇ
7: 办ban^ 半bon^ 伴bane^ 扮bone^ 拌bahn^ 拌bohn^ 瓣bann^
bang
3: 帮bang' 邦bong' 梆bagn'
3: 榜bangˇ 膀bongˇ 绑bagnˇ
6: 棒bang^ 傍bong^ 谤bagn^ 镑bogn^ 磅 bangh^ 蚌bongh^
bao
6: 包bao' 胞bau' 孢baw' 褒baoe' 苞baou' 剥bawe'
2: 薄bao" 雹bau"
4: 保baoˇ 宝bauˇ 饱bawˇ 堡baoeˇ
7: 报bao^ 暴bau^ 抱baw^ 刨baoe^ 爆baou^ 豹bawe^ 鲍bawu^
bei
5: 杯bei' 碑bay' 背bev' 卑beii'
1: 北beiˇ
10:被bei^ 备bay^ 背bev^ 倍beii^ 辈bayy^ 贝bevv^ 钡beiy^
焙beie^ 狈baye^ 惫beve^
ben
1: 奔ben'
2: 本benˇ 苯beneˇ
2: 笨ben^ 奔bene^
beng
2: 崩beng' 绷begn'
1: 甭beng"
1: 绷bengˇ
3: 泵蹦beng^ 迸begn^ 泵berng^
bi
1: 逼bi'
1: 鼻bi"
5: 比biˇ 笔byˇ 彼beaˇ 鄙beeˇ 妣beyˇ
18:必bi^ 闭by^ 毕bea^ 币bee^ 避bey^ 蔽bae^ 弊biy^ 碧byi^
臂byh^ 壁bii^ 庇byy 辟bih 毙baeh^ 痹beah^ 毖beyh^
陛bbi^ 敝bby^ 璧bbae^
bian
4: 边bian' 编bion' 鞭biane' 砭bione'
2: 扁bianˇ 贬bionˇ
7: 变bian^ 遍bion^ 变byan^ 便byon^ 辩biane^
辨bione^ 辫byane^ 卞byone^
biao
6: 标biao' 镖biau' 膘biaw' 彪byao' 镳byau' 飙byaw'
1: 表biaoˇ
bie
3: 憋bie' 瘪bye' 鳖biey'
1: 别bie"
1: 瘪bieˇ
1: 别bie^
bin
7: 宾bin' 彬byn' 濒bine' 缤byne' 滨binn' 斌bynn' 槟been'
2: 摈bin^ 鬓byn^
bing
2: 兵bing' 冰bign'
6: 丙bing 饼bignˇ 屏byngˇ 秉bygnˇ 丙bingeˇ 柄byngeˇ
炳biingˇ
3: 并bing^ 病bign^ 柄byng^
buo
7: 波buo' 拨bwo' 播bvo' 剥buou' 钵buoe' 玻bwoe' 菠bvoe'
16: 伯buo" 勃bwo" 薄bvo" 博buou" 驳buoe" 泊bwou" 搏bvoe" 渤bwoe
脖bvoe" 铂buow 魄bwow" 舶bvow" 箔buov" 薄bwov"
礴bvov" 帛buoy"
1: 簸buoˇ
1: 簸buo^
bu
1: 不bu"
4: 补buˇ 卜bwˇ 哺bvˇ 捕beuˇ
7: 不bu^ 步bw^ 部bv^ 布beu^ 埠bew^ 簿buw^ 怖buv^
ca
1: 擦ca'
cai
1: 猜cai'
4: 才cai" 材coi" 财coy" 裁caii"
4: 采caiˇ 彩coiˇ 踩coyˇ 睬caiiˇ
2: 菜cai^ 蔡coi^
can
1: 参can' 餐con'
3: 残can" 惭con" 蚕cane"
1: 惨canˇ
1: 灿can^
cang
4: 仓cang' 苍cong' 舱cagn' 沧cogn'
1: 藏cang"
cao
2: 操cao' 糙cau'
2: 曹cao" 槽cau"
1: 草caoˇ
1: 操cao^
ce
5: 测ce^ 策car^ 册cer^ 侧cir^ 厕cor^
cen
1: 参cen'
ceng
2: 层ceng" 曾cegn"
1: 蹭ceng^
cha
4: 差cha' 插cho' 叉cja' 嚓cjo'
6: 查cha" 察cho" 茶cja" 搽cjo" 茬chav" 碴cjav"
1: 衩chaˇ
4: 差cha^ 岔cho^ 诧cja^ 刹cjo^
chai
2: 拆chai', 差choi'
2: 柴chai" 豺choi"
chan
2: 掺chan' 搀chon'
9: 缠chan" 蝉chon" 谗cjan" 单cjon" 潺chane"
蟾chone" 禅cjane" 婵cjone" 馋chann"
4: 产chanˇ 铲chonˇ 阐cjanˇ 谄cjonˇ
2: 颤chan^ 忏chon^
chang
5: 昌chang' 猖chong' 伥cjang' 鲳cjong' 娼chagn'
6: 常chang" 长chong" 尝cjang" 偿cjong" 场chagn" 肠chogn"
3: 厂changˇ 场chongˇ 敞cjangˇ
3: 唱chang^ 倡chong^ 畅cjang^
chao
5: 超chao' 抄cjao' 超chau' 吵cjau' 钞chaw'
4: 朝chao" 潮cjao" 嘲chau" 巢chaw"
2: 炒chaoˇ 吵cjaoˇ
che
1: 车che'
1: 扯cheˇ
4: 彻che^ 撤char^ 掣cher^ 澈chir^
chen
1: 嗔chen'
8: 陈chen" 尘charn" 沉chern" 臣chirn" 辰chorn" 晨churn"
忱chwrn" 橙chyrn"
3: 趁chen^ 称charn^ 衬chern^
cheng
2: 称cheng' 撑cjeng'
11:成cheng" 承cjeng" 程chegn" 惩cjegn" 乘charng" 城cjarng"
呈cherng 诚cjerng 橙chorng" 澄churng" 盛chwrng"
2: 逞chengˇ 骋cjengˇ
1: 秤cheng^
chi
5: 吃ch' 痴cj' 魑chi' 嗤cji' 哧chih'
6: 持ch" 迟cj" 持chi" 池cji" 匙chih" 驰cjih" 弛chhi"
4: 齿chˇ尺cjˇ 耻chiˇ 侈cjiˇ
4: 赤ch^ 斥cj^ 炽chi^ 翅cji^
chong (chung)
4: 冲chung' 充chwng' 忡chvng' 憧cjung'
3: 虫chung" 重chwng" 崇chvng"
1: 宠chungˇ
1: 冲chung^
chou
1: 抽chou'
8: 愁chou" 仇chow" 筹choe" 酬chov"
绸cjou" 畴cjow" 踌cjoe" 稠cjov"
2: 丑chouˇ 瞅chowˇ
1: 臭chou^
chu
1: 出chu' 初chw'
9: 除chu" 厨chw" 橱chv" 蜍cheu" 躇chew" 锄cju" 雏cjw"
滁cjv" 刍cjeu"
4: 处chuˇ 储chwˇ chuuˇ 楚chvˇ
7: 处chu^ 触chw^ 矗chv^ 畜cheu^ 搐chew^ 绌cju^ 黜cjw^
chuai
1: 揣chuai'
1: 揣chuaiˇ
chuan
2: 穿chuan' 川chwan'
3: 传chuan" 船chwan" 椽chuon"
1: 喘chuanˇ
1: 串chuan^
chuang
3: 窗chuang' 疮chwang' 创chuong'
2: 床chuang" 幢chwang"
1: 闯chuangˇ
1: 创chuong^
chui
2: 吹chui' 炊chwi'
4: 垂chui" 锤chwi" 捶chvi" 陲chuy"
chun
2: 春chun' 椿chwn'
4: 纯chun" 唇chwn" 醇chune" 淳chwne"
1: 蠢chunˇ
chuo
1: 戳chuo'
1: 绰chuo^
ci
2: 差ci' 疵c'
7: 词ci" 辞c" 磁ci" 雌cc" 慈cci" 瓷cy" 茨ccy"
1: 此ciˇ
4: 次ci^ 赐c^ 刺cc^ 伺cci^
cung (cong)
4: 匆cung' 聪cwng' 囱cugn' 葱cwgn'
2: 从cung" 丛cwng"
cou
1: 凑cou^
cu
1: 粗cu'
5: 促cu^ 簇cw^ 醋cv^ 猝tsu^ 蹴tsw^
cuan
1: 蹿cuan'
2: 窜cuan^ 篡cwan^
cui
3: 催cui' 摧cwi' 崔cuy'
6: 脆cui^ 翠cwi^ 淬cuy^ 瘁cwy^ 粹cvi^ 萃cuii^
cun
1: 村cun'
1: 存cun"
1: 寸cun^
cuo
4: 撮cuo' 搓cwo' 磋cvo' 蹉tsuo'
3: 错cuo^ 措cwo^ 挫cvo^
da
2: 搭da' 答do'
3: 达da" 答do" 瘩dah"
1: 打daˇ
1: 大da^
dai
1: 呆dai'
4: 歹daiˇ 呆doiˇ 逮doyˇ 傣daiiˇ
9: 代dai^ 带doi^ 待doy^ 戴daii^ 袋doii^ 贷doyy^ 怠daie^
大doie^ 殆doye^
dan
6: 单dan' 担don' 丹dane' 耽done' 郸dahn' 眈dohn'
2: 胆danˇ 掸donˇ
9: 但dan^ 淡don^ 旦dane^ 蛋done^ 弹dahn^ 担dohn^ 诞dann^ 氮donn^
惮ddan^
dang
2: 当dang' 裆dong'
2: 党dangˇ 挡dongˇ
4: 当dang^ 荡dong^ 档dagn^ 宕dogn^
dao
1: 刀dao'
6: 岛daoˇ 倒dauˇ 导dawˇ 蹈daouˇ 捣daowˇ 祷daueˇ
6: 到dao^ 道dau^ 盗daw^ 稻daou^ 倒daow^ 悼daue^
de
3: 的d° 地de° 得der°
2: 德de" 得der"
dei
1: 得deiˇ
deng
3: 灯deng' 登degn' 蹬derng'
1: 等dengˇ
3: 凳deng^ 瞪degn^ 邓derng^
di
4: 低di' 滴dy' 堤dae' 提dea'
8: 敌di" 涤dy" 嫡dae" 的dea" 笛dee" 翟dey" 狄diy" 迪dyi"
4: 底diˇ 抵dyˇ 诋daeˇ 邸deaˇ
9: 地di^ 第dy^ 帝dae^ 递dea^ 的dey^ 弟dii^ 缔diy^ 蒂dyi^ 棣dih^
dia
1: diaˇ
dian
4: 颠dian' 滇dyan' 癫dion' 掂dyon'
3: 点dianˇ 典dionˇ 碘dyanˇ
11: 电dian^ 店dion^ 甸dyan^ 淀dyon^ 垫diane^ 殿dione^ 玷diann^
奠dionn^ 佃dianh^ 惦dionh^ 靛daean^
diao
6: 雕diao' 碉diau' 凋diaw' 刁dyao' 叼dyau' 貂dyaw'
1: diaoˇ
4: 调diao^ 掉diau^ 吊diaw^ 钓dyao^
die
2: 跌die' 爹dye'
7: 迭die" 叠dye" 碟dje" 蝶dje" 谍diey" 喋dyey" 牒diei"
ding
5: 丁ding' 钉dyng' 盯dign' 叮dygn' 仃dinge'
2: 顶dingˇ 鼎dyngˇ
3: 定ding^ 订dyng^ 锭dign^
diu
1: 丢diu'
dung (dong)
3: 东dung' 冬dwng' 咚dvng'
2: 懂dungˇ 董dwngˇ
6: 动dung^ 洞dwng^ 冻dvng^ 栋dugn^ 恫dwgn^ 侗dvgn^
dou
2: 都dou' 兜doa'
3: 斗douˇ doaˇ 陡doeˇ
5: 斗dou^ 豆doa^ 逗doe^ 痘dow^ 窦dov^
du
2: 都du' 督dw'
6: 毒du" 读dw" 独dv" 牍deu" 犊dew" 黩dewe"
4: 堵duˇ 肚dwˇ 睹dvˇ 赌deuˇ
6: 度du^ 渡dw^ 镀dv^ 杜deu^ 肚dew^ 妒dewe^
duan
1: 端duan'
1: 短duanˇ
4: 断duan^ 段duon^ 缎dwan^ 锻dwon^
dui
1: 堆dui'
3: 对dui^ 队dwi^ 兑dvi^
dun
4: 吨dun' 蹲dwn' 墩dvn' 敦dune'
7: 盾dun^ 顿dwn^ 钝dvn^ 遁dune^ 囤dwne^ 沌dvne^ 炖dunh^
duo
3: 多duo' 哆dwo' 掇dvo'
1: 夺duo"
3: 朵duoˇ 躲dwoˇ 垛dvoˇ
4: 舵duo^ 惰dwo^ 堕dvo^ 剁duou^ 跺dwou^
e
1: 阿e'
7: 俄e" 额ar" 讹ir" 鹅or" 峨ur" 娥vr" 蛾wr"
1: 恶eˇ
11: 恶 e^ 饿ar^ 扼er^ 鄂ir^ 鳄or^ 厄ur^ 噩vr^ 遏wr^ 垩yr^
轭arr^ 颚err^
en
1: 恩en'
el (er)
2: 儿el" 而il"
4: 尔elˇ 耳olˇ 饵ulˇ 洱ilˇ
1: 二 al^
fa
1: 发fa'
5: 阀fa" 伐fo" 乏fah" 阀foh" 罚fav" 筏ffa"
2: 法faˇ 砝foˇ
3: 发fa^ 珐fo^ 砝fah^
fan
4: 翻fan' 帆fon' 番fane' 藩fone'
7: 繁fan" 烦fon" 凡fane" 樊fone" 矾fahn" 钒fohn" 蕃fann"
2: 反fanˇ 返fonˇ
5: 饭fan^ 犯fon^ 范fane^ 泛fone^ 贩fahn^
fang
4: 方fang' 妨fong' 芳fagn' 坊fogn'
4: 防fang" 房fong" 妨fagn" 肪fogn"
3: 访fangˇ 纺fongˇ 仿fagnˇ
1: 放fang^
fei
5: 非飞fei' 非fay' 菲fev' 啡feii' 妃fayy'
1: 肥fei"
5: 匪feiˇ 诽fayˇ 翡fevˇ 斐feiiˇ 菲fayyˇ
5: 费fei^ 废fay^ 沸fev^ 肺feii^ 吠fayy^
fen
6: 分fen' 纷farn' 芬fern' 吩firn' 氛forn' 酚furn'
3: 焚fen" 坟fenn" 汾farn"
1: 粉fenˇ
6: 分fen^ 愤farn^ 奋fern^ 份firn^ 粪forn^ 忿furn^
feng
9: 风feng' 枫fegn' 烽fenge' 蜂fengh' 丰farng' 封ferng'
锋firng' 峰furng' 疯fwrng'
3: 冯feng" 缝fegn" 逢fenge"
1: 讽fengˇ
4: 缝feng^ 奉fegn^ 凤fenge^ 俸fengh^
fuo
1: 佛fuo"
fou
1: 否fou^
fu
4: 夫fu' 肤fw' 敷fv' 孵feu'
4: 服fu" 福fw" 符fv" 伏feu" 俘few" 幅phu" 扶phw" 拂phv"
辐pheu" 浮phew" 袱phww" 氟phuu" 弗phvv" 涪fuu"
11: 府fuˇ 抚fwˇ 辅fvˇ 附feuˇ 腐fewˇ 俯fuuˇ 斧fwwˇ
腑fvvˇ 釜phuˇ 甫phwˇ 脯phvˇ
17: 复fu^ 副fw^ 富fv^ 负feu^ 附few^ 付foo^ 父fuu^ 妇fww^
赴fvv^ 腹phu^ 覆phw^ 咐phv^ 赋pheu^ 讣phew^
阜phoo^ 傅ffu^ 缚ffw^
ga
3: 夹gaˇ 嘎goˇ 噶gahˇ
gai
1: 该gai'
1: 改gaiˇ
5: 盖gai^ 概goi^ 钙goy^ 溉gaii^ 丐goii^
gan
6: 干gan' 杆gon' 甘gane' 竿gone' 肝gann' 柑gonn'
5: 感ganˇ 赶gonˇ 敢ganeˇ 杆goneˇ 秆gannˇ
2: 干gan^ 赣gon^
gang
6: 刚gang' 钢gong' 肛gagn' 纲gogn' 缸gangh' 冈gongh'
2: 港gangˇ 岗gongˇ
1: 杠gang^
gao
7: 高gao' 羔gau' 糕gaw' 膏gaou' 睾gaow' 篙gaoe' 皋gaue'
3: 搞gaoˇ 稿gauˇ 镐gawˇ
1: 告gao^
ge
8: 割ge' 歌gar' 哥ger'戈gir' 搁gor' 胳gur' 疙gwr' 鸽gyr'
8: 革ge" 格gar" 隔ger" 阁gir" 葛gor" 蛤gur" 骼gwr" 搁gyr"
3: 个ge^ 各gar^ 铬ger^
gei
1: 给geiˇ
gen
2: 根gen' 跟garn'
geng
4: 更geng' 耕gegn' 羹garng' 庚gerng'
3: 梗gengˇ 耿gegnˇ 埂garngˇ
1: 更geng^
gung (gong)
11: 工gung' 公gwng' 功gvng' 攻gugn' 宫gwgn' 蚣gvgn'
弓gunge' 恭gwnge' 躬gvnge' 供gungh' 龚gwngh'
3: 巩gungˇ 拱gvngˇ 汞gwngˇ
3: 共gung^ 供gwng^ 贡gvng^
gou
3: 沟gou' 勾goe' 钩gow'
2: 狗gouˇ 苟goeˇ
5: 构gou^ 够goa^ 购goe^ 勾gov^ 垢gow^
gu
8: 估gu' 孤gw' 姑gv' 咕geu' 辜gew' 菇goo' 箍guh' 沽gwh'
1: 骨gu"
2: 骨guˇ 股gwˇ 鼓gvˇ 谷geuˇ 蛊gewˇ
5: 固gu^ 故gw^ 顾gv^ 雇gew^ 梏guh^
gua
2: 瓜gua' 刮gwa'
2: 寡guaˇ 剐gwaˇ
3: 挂gua^ 卦gwa^ 褂gva^
guai
1: 乖guai'
1: 拐guaiˇ
1: 怪guai^
guan
5: 关guan' 观guon' 官gwan' 棺gwon' 冠guane'
2: 管guanˇ 馆gwanˇ
4: 贯guan^ 惯guon^ 罐gwan^ 灌gwon^
guang
1: 光guang'
2: 广guangˇ 犷gwangˇ
1: 逛guang^
gui
7: 规gui' 归gwi' 龟gvi' 圭guy' 硅gwy' 瑰gvy' 闺guie'
4: 轨guiˇ 鬼gwiˇ 诡gviˇ 癸guyˇ
5: 贵gui^ 柜gwi^ 桂gvi^ 跪guy^ 刽gwy^
gun
2: 滚gunˇ 辊gwnˇ
1: 棍gun^
guo
2: 锅guo' 郭gwo'
2: 国gou" 帼gwo"
3: 果guoˇ 裹gwoˇ 椁gvoˇ
1: 过guo^
ha
1: 哈ha'
1: 蛤ha"
1: 哈haˇ
1: 哈ha^
hai
1: 咳hai'
3: 还hai" 孩hoi" 骸hoy"
1: 海haiˇ
4: 害hai^ 氦hoi^ 骇hoy^ 亥haie^
han
3: 酣han' 憨hon' 鼾hane'
6: 含han" 寒hon" 涵hane" 函hone" 邯hahn" 韩hohn"
2: 喊hanˇ 罕honˇ
10: 汉han^ 汗hon^ 旱hane^ 焊hone^ 悍hahn^ 捍hohn^
憾hann^ 撼honn^ 翰hhan^ 瀚hhon^
hang
1: 夯hang'
5: 航hang" 行hong" 航hagn" 吭hogn" 杭hangh"
1: 巷hang^
hao
6: 毫hao" 号hau" 毫haw" 豪haoe" 嚎haue" 壕hawe"
2: 好hauˇ 郝haoˇ
4: 好hao^ 号hau^ 耗haw^ 浩haoe^
he
2: 喝he' 呵her'
14: 和he" 合har" 河her" 何hir" 盒hor" 核hur" 涸hvr" 阂hwr" 荷hyr" 禾
harr"
菏herr" 颌hirr" 劾horr" 貉hurr"
9: 喝her^ 贺har^ 荷hir^ 赫hur^ 和he^ 壑hwr^ 吓hyr^
鹤harr^ 褐herr^
hei
2: 黑hei' 嘿hay'
hen
1: 痕hen"
2: 很henˇ 狠hernˇ
1: 恨hen^
heng
2: 亨heng' 哼henge'
3: 衡heng" 恒henge" 横hengh"
1: 横heng^
hung (hong)
3: 轰hung' 哄hwng' 烘hvng'
6: 红hung" 鸿hwng" 洪hvng" 虹hugn" 宏hwgn" 弘hvgn"
1: 哄hungˇ
2: 哄hung^ 讧hwng^
hou
4: 侯hou" 喉how" 猴hoa" 骺hoe"
1: 吼houˇ
3: 后hou^ 候how^ 厚hoa^
hu
5: 乎hu' 呼hw' 糊hv' 忽heu' 惚hew'
9: 湖hu" 糊hw" 胡hv" 壶heu" 弧hew" 狐hoo" 蝴huu"
葫hww" 瑚hvv"
2: 虎huˇ 唬hwˇ
5: 护hu^ 户hw^ 扈hv^ 沪heu^ 糊hew^
hua
2: 花hua' 哗hwa'
5: 华hua" 滑hwa" 猾hva" 哗huae" 划hwae"
5: 化hua^ 话hwa^ 画hva^ 划hwae^ 桦huae^
huai
4: 怀huai" 槐hwai" 淮huoi" 徊hwoi"
1: 坏huai^
huan
1: 欢huan'
4: 环huan" 还hwan" 寰huon" 桓hwon"
3: 缓huanˇ
9: 换huan^ 患hwan^ 幻huon^ 唤hwon^ 豢huane^ 焕hwane^
宦huann^ 涣hwann^ 痪huonn^
huang
3: 荒huang' 肓hwang' 慌hvang'
9: 黄huang" 皇hwang" 惶hvang" 煌huong" 蝗hwong" 凰hvong"
磺huangh" 簧hwangh" 潢hvongh"
4: 谎huangˇ 恍hwangˇ 幌hvangˇ 晃huagnˇ
1: 晃huang^
hui
7: 挥hui' 灰hwi' 辉hvi' 徽huy' 徵hwy' 恢hvy' 晖huiy'
2: 回hui" 蛔hwi"
2: 毁huiˇ 悔hwiˇ
13: 会hui^ 惠hwi^ 汇hvi^ 讳huy^ 绘hwy^ 慧hvy^ 彗huie^
秽hwei^ 晦hvi^ 卉huiy^ 诲hwiy^ 贿hviy^ 贿huye^
hun
3: 婚hun' 昏hwn' 荤hvn'
3: 浑hun" 魂hwn" 混hvn"
1: 混hunˇ
huo
1: 豁huo'
1: 活huo"
2: 火huoˇ 伙hwoˇ
8: 或huo^ 惑hwo^ 货hvo^ 获huoe^ 祸hwoe^ 霍hvoe^
豁huov^ 和hwov^
ji
20: 机ji' 基jy' 迹jae' 绩jea' 击jee' 稽jey' 激jii' 积jyi'
羁jiy' 几jyy' 饥jih' 鸡jyh' 讥jaeh' 奇jeah' 缉jeeh' 肌jeyh'
畸jji' 箕jjy' 圾jjae 姬jjea'
16: 及ji" 即jy" 极jae" 集jea" 急jee" 级jey" 疾jii" 脊jyi"
籍jiy" 吉jih" 辑jaeh" 嫉jeah" 棘jeeh" 汲jeyh" 藉jji" 瘠jjy"
9: 几jiˇ 己jyˇ 挤jaeˇ 给jeaˇ 脊jeeˇ 纪jeyˇ
济jiiˇ 戟jiyˇ
20: 计ji^ 际jy^ 技jae^ 季jea^ 既jee^ 剂jey^ 继jey^ 记jiy^
寄jyi^ 济jaeh^ 寂jeah^ 纪jeeh^ 忌jeyh^ 悸jji^ 妓jjy^ 伎jjae^
冀jjea^ 祭jjee^ 蓟jjey^ 骥jii^
jia
8: 加ja' 家jo' 佳jia' 痂jio' 浃jah' 夹joh' 嘉jya' 枷jyo'
7: 颊ja" 荚jo" 辘jia" 甲jioˇ 假jahˇ 钾johˇ 贾jyaˇ
6: 价ja^ 嫁jo^ 架jia^ 驾jio^ 假jah^ 稼joh^
jian
12: 间jan' 奸jon' 坚jian' 尖jion' 歼jane' 艰jone' 煎jiane'
笺jione' 肩jahn' 兼john' 监jyan' 缄jyon'
12: 减janˇ 简jonˇ 剪jianˇ 检jionˇ 拣janeˇ 捡joneˇ
俭jianeˇ 碱jioneˇ 茧jahnˇ 柬johnˇ 硷jyanˇ
锏jyonˇ
18: 建jan 件jon^ 见jian^ 健jion^ 贱jane 舰jone 渐jiane 箭jione
鉴jyan^ 践jyon^ 荐jyane^ 剑jyone^ 溅jahn^ 腱john^ 饯jyan^
涧jyon^ 毽jyane^ 间jyone^
jiang
7: 将jang' 江jong' 疆jiang' 僵jiong' 姜jange' 缰jonge'
浆jyang'
4: 讲jangˇ 奖jongˇ 蒋jiangˇ 桨jiongˇ
5: 匠jang^ 将jong^ 降jiang^ 酱jiong^ 强jange^
jiao
12: 交jao' 焦jau' 浇jaw' 教jau' 郊jiao' 骄jiau'
胶jiaw' 椒jyao' 娇jyau' 跤jyaw' 礁jaoe' 蕉jaue'
1: 嚼jao"
11: 角jaoˇ 脚jauˇ 剿jawˇ 搅jiaoˇ 矫jiauˇ 狡jiawˇ
绞jyaoˇ 缴jyauˇ 侥jyawˇ 饺jaoeˇ 铰jaueˇ
6: 较jao^ 教jau^ 叫jaw^ 窖jiao^ 酵jiau^ 轿jiaw^
jie
7: 接je' 街jie' 皆jye' 阶jiee' 揭jyee' 结jje' 秸jjie'
12: 结je" 节jie" 截jye" 捷jiee" 碣jyee" 劫jje" 洁jjie"
诘jeh" 杰jieh" 竭jiey" 桔jjiey" 睫gie"
2: 解jeˇ 姐jieˇ
8: 界je^ 借jie^ 戒jye^ 届jiee^ 介jyee^ 诫jeh^
芥jieh^ 疥jje^
jin
8: 金jin' 今jn' 斤jine' 津jne' 巾jinn' 禁jnn'
筋jean' 襟jeen'
5: 紧jnˇ 仅jinˇ 尽jineˇ 锦jneˇ 谨jineˇ
10: 进jn^ 近jin^ 尽jine^ 禁jinn^ 劲jne^ 浸jean^
晋jeen^ 噤gin^ 靳ine^ 烬ginn^
jing
12: 经jing' 惊jng' 精jgn' 睛jign' 晶jnge' 茎jinge' 京ging'
荆gign' 鲸ginge' 兢gigne' 粳jeeng' 旌jeegn'
7: 井jingˇ 景jngˇ 警jngeˇ 颈jingeˇ 儆gingˇ 憬gyngˇ 阱gingeˇ
11: 静jing^ 净jng^ 敬ging^ 竟jnge^ 境jinge^ 镜ginge^ 竞jngh^
痉gyng^ 靖gynge^ 胫jign^ 径gign^
jung (jiong)
2: 炯jungˇ 窘jwngˇ
jiu
5: 究jiu' 纠jeo' 揪jiu' 赳jiou' 赳jiow'
5: 久jiouˇ 九jeoˇ 酒jiuˇ 韭jiouˇ 灸jiowˇ
9: 就jiu^ 旧jiw^ 救jiou^ 舅joa^ 咎joe^ 疚jow^
臼giou^ 厩jioe^ 柩gioe^
ju (jv)
7: 居jv' 疽ju' 拘jw' 车jyu' 鞠jyv' 狙jyw' 驹jyve'
3: 局jv" 橘ju" 菊jw"
4: 举jvˇ 矩juˇ 咀jwˇ 沮jyvˇ
12: 据jv^ 句jiv^ 拒ju^ 具jw^ 聚juu^ 俱jvv^ 距juh^ 巨jwh^
剧jjv^ 惧jju^ 炬jjiv^ 踞jjuu^
jvan
5: 捐jvan' 圈jvon' 娟juan' 鹃juon' 捐jwan'
1: 卷jvanˇ
4: 卷jvan^ 倦jvon^ 眷juan^ 绢juon^
jve (jue)
1: 撅jve'
12: 决jve" 绝jue" 掘jwe" 觉jvee" 抉juee" 诀jwee"
獗jjve" 蹶jjue" 厥jjwe" 爵jveh" 嚼jueh"
倔jweh" 攫jvey"
1: 倔jve^
jvn (jun)
5: 军jvn' 君jun' 菌jwn' 均jvne' 钧june'
5: 俊jvn^ 峻jun^ 竣jwn^ 浚jvne^ 郡june^
ka
3: 喀ka' 咖ko' 咯kah'
2: 卡kaˇ 咯koˇ
kai
2: 开kai' 揩koi'
3: 楷kaiˇ 慨koiˇ 凯koyˇ
1: 忾kai^
kan
4: 看kan' 刊kon' 堪kane' 勘kone'
3: 砍kanˇ 坎konˇ 槛kaneˇ
2: 看kan^ 瞰kon^
kang
3: 康kang' 糠kong' 慷kagn'
1: 扛kang"
3: 抗kang^ 亢kong^ 炕kagn^
kao
3: 考kaoˇ 烤kauˇ 拷kawˇ
2: 靠kao^ 铐kau^
ke
10: 科ke' 颗kar' 棵ker' 苛kir' 坷kor' 柯kur' 疴kwr'
窠kyr' 磕kerr' 瞌karr'
2: 壳ke" 咳kar"
2: 可keˇ 渴karˇ
4: 克ke^ 刻kar^ 客ker^ 课kir^
ken
4: 肯kenˇ 啃karnˇ 垦kernˇ 恳kirnˇ
keng
2: 坑keng' 吭kegn'
kung (kong)
1: 空kung'
2: 孔kungˇ 恐kwngˇ
2: 控kwng^ 空kung^
kou
1: 抠kou'
1: 口kouˇ
2: 扣kou^ 寇kow^
ku
3: 枯ku' 哭kw' 窟kv'
1: 苦kuˇ
4: 库ku^ 酷kw^ 库kv^ 裤keu^
kua
1: 夸kua'
1: 垮kuaˇ
3: 跨kua^ 挎kwa^ 胯kva^
kuai
5: 快kuai^ 块kuoi^ 会kuoy^ 筷kwai^ 侩kwoi^
kuan
1: 宽kuan'
1: 款kuanˇ
kuang
3: 框kuang' 筐kwang' 匡kuagn'
1: 狂kuang"
4: 况kuang^ 矿kwang^ 眶kuagn^ 况kwagn^
框kuong^ 旷kwong^
kui
4: 亏kui' 盔kwi' 窥kvi' 岿kuie'
4: 魁kui" 葵kwi" 奎kvi" 睽kuie"
1: 傀kuiˇ
3: 溃kui^ 愧kwi^ 馈kvi^
kun
2: 昆kun' 坤kwn'
1: 捆kunˇ
1: 困kun^
kuo
4: 扩kuo^ 阔kwo^ 廓kvo^ 括kuoe^
la
3: 拉la' 垃lo' 啦lah'
1: 喇la"
1: 喇laˇ
3: 辣la^ 蜡lo^ 腊lah^
lai
2: 来lai" 莱loi"
3: 赖lai^ 籁loi^ 睐loy^
lan
10: 兰lan" 篮lon" 蓝lann" 斓lonn" 澜lahn" 栏lohn" 谰lane" 拦lone"
阑llan" 婪llon"
4: 览lanˇ 揽lonˇ 缆lannˇ 懒lonnˇ
2: 烂lan^ 滥lon^
lang
5: 郎lang" 狼long" 廊lagn" 琅logn" 榔lange"
1: 朗langˇ
1: 浪lang^
lao
1: 捞lao'
2: 劳lao" 牢lau"
3: 老laoˇ 姥lauˇ 佬lawˇ
3: 涝lao^ 烙lau^ 酪law^
le
乐le^ 勒ler^
了le°
lei
1: 勒lei'
3: 雷lei" 累lay" 镭lev"
5: 累leiˇ 蕾layˇ 垒levˇ 磊leiiˇ 儡layyˇ
5: 类lei^ 累lay^ 泪lev^ 擂leii^ 肋layy^
leng (lerng)
2: 楞leng" 棱legn"
1: 冷lengˇ
1: 愣leng^
li
9: 离li" 犁ly" 璃lae" 黎lea" 厘lee" 篱ley" 梨lii"
狸liy" 漓lyi"
5: 李li ˇ里lyˇ 理laeˇ 礼leaˇ 鲤leeˇ
25: 力li^ 利ly^ 立lae^ 傈lea^ 厉lee^ 历ley^ 沥lii^ 丽lyy^ 砾lli^
粒lly^ 栗laeh^ 戾leeh^ 例lih^ 唳lyh^ 励llee^ 吏llae^
蜊liy^ 枥lyi^ 痢lley^ 隶lyih^ 荔liyh^ 莉leyh^ 俐lleeh^
雳lleyh^ 蛎llae^
lia
1: 俩liaˇ
lian
9: 连lian" 联lion" 怜liane" 帘lione" 廉liann" 蘖lionn"
涟liahn" 镰liohn" 莲llian"
2: 脸lianˇ 敛lionˇ
4: 练lian^ 恋lion^ 炼liane^ 链lione^
liang
5: 良liang" 粮liong" 凉liagn" 梁liogn" 量liange"
3: 两liangˇ 俩liongˇ 魉liagnˇ
5: 量liang^ 亮liagn^ 谅liong^ 辆liogn^ 晾liange^
liao
1: 撩liao'
8: 疗liao" 缭liau" 聊liaw" 潦lyao" 僚lyau" 辽lyaw" 寥lliao"
獠lliaw"
1: 了liaoˇ
4: 料liao^ 镣liau^ 撂liaw^ 廖lyao^
lie
1: 咧lieˇ
6: 劣lie^ 列lye^ 烈llie^ 裂llye^ 猎lyee^ 冽llye^
lin
9: 林lin" 邻lyn" 临line" 淋lyne" 琳linn" 磷lynn"
鳞lean" 麟llin" 霖llyn"
1: 凛linˇ
2: 吝lin^ 赁lyn^
ling
1: 拎ling'
11: 灵ling" 陵lign" 凌lyng" 零lygn" 龄laeng" 铃laegn"
玲leang" 羚leagn" 伶leeng" 菱leegn" 蛉lling"
2: 领lingˇ 岭lignˇ
2: 令ling^ 另lign^
liu
1: 溜liu'
8: 刘liu" 流liw" 留liv" 馏liue" 瘤liwe" 榴live"
硫lliu" 琉lliw"
1: 柳liuˇ
1: 六liu^
lung (long)
1: 隆lung'
8: 龙lung" 隆lwng" 聋lvng" 珑lugn" 茏lwgn" 笼lvgn"
咙lungh" 窿lwngh"
4: 垄lungˇ 拢lugnˇ 陇lwngˇ 笼lwgnˇ
lou
1: 搂lou'
3: 楼loe" 娄low" 搂lou"
2: 搂louˇ 篓lowˇ
2: 漏lou^ 陋low^
lu
5: 炉lu' 庐lw' 卢loo' 芦llu' 颅llw'
4: 鲁luˇ 虏lwˇ 卤looˇ 掳lluˇ
13: 路lu^ 露lw^ 陆leu^ 禄lew^ 录loo^ 鹭luu^ 鹿lww^
赂lwv^ 碌leuh 麓lewh 潞luh^ 戮lwh^ 漉loo^
lv
1: 驴lv'
7: 吕lvˇ 侣lvvˇ 铝lvuˇ 履lvwˇ 旅lyuˇ 屡lyvˇ 缕livˇ
6: 律lv^ 虑lyv^ 绿llv^ 率lvu^ 滤lvw^ 氯lvv^
luan
4: 峦luan" 挛lwan" 孪luon" 滦lwon"
1: 卵luanˇ
1: 乱luanˇ
lve
1: 掠lveˇ
2: 略lve^ 掠lue^
lun
1: 抡lun'
6: 伦lun" 轮lwn" 纶lune" 沦lwne" 仑luhn" 论lwhn"
1: 论lun^
luo
7: 罗luo" 萝lwo" 螺luoe" 锣lwoe" 逻lluo" 箩llwo" 骡lvo"
1: 裸luoˇ
4: 落luo^ 络lwo^ 洛luoe^ 骆lwoe^
ma
3: 妈ma' 吗mo' 抹mah'
2: 麻ma" 吗mo"
4: 马maˇ 码moˇ 蚂mahˇ 玛mavˇ
1: 骂ma^
2: 嘛ma° 吗mo°
mai
埋mai"
买maiˇ
脉mai^ 卖moi^ 麦moy^ 迈maii^
man
3: 蛮man" 瞒mon" 馒mane"
1: 满manˇ
6: 慢man^ 漫mon^ 曼mane^ 蔓mone^ 谩mahn^ 幔mohn^
mang
5: 忙mang' 茫mong' 芒magn' 盲mogn' 氓mange'
1: 莽mangˇ
mao
1: 猫mao'
5: 毛mao" 茅mau" 矛maw" 髦maoe" 锚maue"
2: 铆maoˇ 卯mauˇ
6: 冒mao^ 帽mau^ 贸maw^ 茂maoe^ 貌maue^ 袤maow^
mei
10: 煤mei" 没may" 眉meii" 梅mayy" 枚meie" 媒maye"
霉mayh" 玫meih" 酶mayi" 嵋mev"
3: 每meiˇ 美mayˇ 镁mevˇ
5: 媚mei^ 昧may^ 魅meie^ 妹meii^ 寐mev^
men
1: 闷men'
2: 门mern" 们men"
2: 闷men^ 懑mern^
1: 们men°
meng
1: 蒙 meng'
4: 蒙meng" 盟merng" 萌marng" 檬mirng"
2: 猛mengˇ 锰merngˇ
2: 梦merng" 孟meng"
mi
1: 眯mi'
6: 迷mi" 谜my" 弥mae" 靡mea" 糜mee" 醚mey"
2: 米miˇ 靡myˇ
7: 秘mi^ 密my^ 幂mae^ 泌mea^ 蜜mee^ 觅mey" 谧miy^
mian
3: 眠mian' 绵mion' 棉myan'
7: 免mianˇ 勉mionˇ 冕myanˇ 娩myonˇ 缅mianeˇ
腼mioneˇ 湎miahnˇ
2: 面(face)mian^ (flour)mion^
miao
3: 苗miao' 瞄miau' 瞄miaw'
4: 秒miaoˇ 渺miauˇ 淼miawˇ 藐myaoˇ 缈myauˇ
2: 庙miao^ 妙miau^
mie
2: 灭mie^ 蔑mye^
min
1: 民min"
5: 敏minˇ 悯mynˇ 抿mineˇ 皿myneˇ 闽minnˇ
ming
7: 明ming" 名mign" 鸣myng" 铭mygn" 冥meeng"
螟meegn" 暝meang"
1: 命ming^
miou
1: 谬miou^
muo
1: 摸muo'
7: 模muo" 摩mwo" 魔mvo" 磨muoe" 膜mwoe" 摹mvoe" 蘑muou"
1: 抹muoˇ
11: 末muo^ 莫mwo^ 没mvo^ 沫muoe^ 抹mwoe^ 漠mvoe^
寞muou^ 陌mwou^ 磨mvou^ 墨muow^ 默mwow^
1: 么muo°
mou
2: 谋mou" 牟mow"
1: 某mouˇ
mu
1: 模 mu"
5: 母muˇ 亩mwˇ 姆mvˇ 拇muuˇ 牡mwwˇ
10: 目mu^ 木mw^ 牧mv^ 慕muh^ 幕mwh^ 募mvh^
暮meu^ 墓mew^ 睦muw^ 穆mwu^
na 8
1: 拿na"
1: 哪naˇ
6: 那na^ 呐no^ 纳nav^ 钠nah^ 娜noh^ 捺nnah^
nai
3: 奶naiˇ 氖noiˇ 乃noyˇ
2: 耐nai^ 奈noi^
nan
3: 南non" 难nan" 男nane"
1: 难nan^
nang
1: 囊nang"
nao
1: 挠nao"
3: 脑naoˇ 恼nauˇ 瑙nawˇ
2: 闹nao^ 淖nau^
ne
1: 呢ne°
nei
1: 馁neiˇ
1: 内nei^
nen
1: 嫩nen^
neng
1: 能neng"
ni
1: 妮ni'
4: 尼ni" 泥ny" 倪nae" 霓nea"
2: 你niˇ 拟nyˇ
5: 逆ni^ 匿ny^ 腻nae^ 溺nea^ 昵nee^
nian
2: 蔫nian' 拈nion'
3: 年nian" 黏nion" 粘nyan"
3: 碾nianˇ 捻nionˇ 碾nyanˇ
1: 念nian^
niang
1: 娘niang'
1: 酿niang^
niao
1: 鸟niaoˇ
1: 尿niao^
nie
1: 捏nie'
7: 孽nie^ 聂nye^ 镍nje^ 啮niee^ 镊nyee^ 涅njee^
nin
1: 您nin"
ning
4: 宁ning" 凝nyng" 柠nign" 狞nygn"
1: 拧ningˇ
2: 宁ning^ 泞nyng^
niu
1: 牛niu"
3: 扭niuˇ 钮niwˇ 纽niouˇ
nung (nong)
3: 农nung" 脓nwng" 浓nvng"
4: 弄nung^
nou
nu
1: 奴nu'
2: 努nuˇ弩nwˇ
1: 怒nuˇ
nv
1: 女nvˇ
nuan
1: 暖nuanˇ
nve
2: 虐nve^ 疟nue^
nuo
1: 挪nuo'
4: 诺nou^ 喏nwo^ 懦nvo^ 糯nuoe^
uo
1: 哦uo°
ou
3: 欧ou' 殴ow' 鸥oe'
3: 偶ouˇ 呕owˇ 藕oeˇ
1: 沤ou^
pa
2: 趴pa' 啪po'
3: 爬pa" 耙po" 琶pah"
3: 怕pa^ 耙po^ 帕pah^
pai
1: 拍pai'
3: 排pai" 牌poi" 徘paii"
2: 派pai^ 湃poi^
pan
2: 攀pan' 潘pon'
3: 盘pan" 蹒pon" 磐pane"
4: 判pan^ 叛pon^ 盼pane^ 畔pone^
pang
2: 乓pang' 滂pong'
3: 旁pang" 庞pong" 磅pange"
1: 耪pangˇ
1: 胖pang^
pao
2: 抛pao' 泡pau'
4: 刨paw" 咆pau" 炮pao" 袍paow"
1: 跑paoˇ
2: 炮pao^ 泡pau^
pei
2: 胚pei' 呸pay'
4: 培pei" 赔pay" 陪peii" 裴payy"
3: 配pei^ 沛pay^ 佩peii^
pen
1: 喷pen'
1: 盆pen"
peng
3: 烹peng' 抨pegn' 砰perng'
8: 朋peng" 棚pegn" 蓬perng" 鹏porng" 澎purng" 硼pwrng"
彭pargn" 篷pergn"
1: 捧pengˇ
1: 碰peng^
pi
6: 批pi' 披py' 坯pae' 劈pea' 霹pee' 砒pey'
6: 皮pi" 脾py" 疲pae" 啤pea" 毗pee" 琵pey"
2: 匹piˇ 痞pyˇ
4: 辟pi^ 屁py^ 僻pae^ 譬pea^
pian
4: 偏pian' 篇pion' 翩pyan' 片pyon'
2: 片pian^ 骗pion^
piao
3: 飘piao' 漂piau' 缥piaw'
1: 瓢piao"
1: 殍piaoˇ
2: 票piao^ 漂piau^
pie
2: 瞥pieˇ 撇pyeˇ
pin
1: 拼pin'
2: 贫pin" 频pyn"
1: 品pinˇ
1: 聘pin^
ping
1: 乒ping'
8: 平ping" 评pyng" 凭piing" 瓶peang" 萍pign"
坪peagn" 屏pygn" 苹peeng"
puo
3: 坡puo' 泼pwo' 颇pvo'
1: 婆puo"
1: puoˇ
4: 破puo^ 迫pwo^ 魄pvo^ 粕puoe^
pou
1: 剖pou'
pu
2: 扑pu' 铺pw'
4: 葡pu" 仆pw" 蒲pv" 菩peu"
6: 普puˇ 谱pwˇ 朴pvˇ 埔peuˇ 圃pewˇ 浦pooˇ
3: 铺pu^ 瀑pw^ 曝pv^
qi
8: 期qi' 漆qy' 七qae' 戚qea' 欺qee' 妻qey' 栖qii' 凄qiy' 沏qih'
13: 其qi" 齐qy" 奇qae" 旗qea" 骑qee" 棋qey" 淇qii" 崎qiy" 歧qyi"
脐qyy" 畦qih" 祈qyh" 祁qaeh"
5: 起qiˇ 启qyˇ 企qaeˇ 岂qeaˇ 乞qeeˇ
9: 气qi^ 弃qy^ 器qae^ 泣qea^ 砌qee^ 讫qey^ 契qii^
汽qyi^ 迄qih^
qia
1: 掐qia'
2: 恰qia^ 洽qa^
qian
8: 千qan' 签qon' 迁qian' 钎qion' 牵qane' 铅qone'
谦qiane' 扦qione'
6: 前qan" 钱qon" 潜qian" 黔qion" 钳qane" 乾qone"
3: 浅qanˇ 遣qonˇ 谴qianˇ
4: 欠qan^ 歉qon^ 堑qian^ 嵌qion^
qiang
4: 腔qang' 枪qong' 呛qiang' 羌qiong'
3: 强qang" 墙qong" 蔷qiang"
2: 抢qangˇ 强qongˇ
1: 呛qiang^
qiao
4: 悄qao' 敲qau' 敲qaw' 橇qiao'
4: 桥qao" 侨qau" 瞧qaw" 乔qiao"
1: 巧qaoˇ
6: 翘qao^ 窍qau^ 壳qaw^ 峭qiao^ 鞘qiau^ 撬qiaw^
qie
1: 切qie'
1: 茄qie"
1: 且qieˇ
3: 切qie^ 怯qye^ 窃qiee^
qin
3: 亲qin' 钦qn' 侵qyn'
5: 秦qin" 禽qn" 勤qyn" 琴qnn" 芹qine"
1: 寝qinˇ
1: 沁qin^
qing
6: 清qng' 青qing' 倾qyng' 轻qign' 卿qygn 氢qingh
4: 晴qng" 情qing" 擎qygn" 氰qign"
2: 请qngˇ 顷qingˇ
2: 庆qng^ 罄qing^
qung (qiong)
3: 穷qung" 琼qiung" 穹qugn"
qiu
4: 秋qiu' 丘qiw' 鳅qiow' 邱qioa'
5: 求qiu" 球qiw" 囚qiow" 泅qiow" 酋qioe"
qv (qu)
8: 区qv' 趋qu' 曲qw' 屈qiv' 驱qyu' 躯qyw'
岖qiv' 蛆qvh'
1: 渠qv"
4: 取qvˇ 娶quˇ 龋qwˇ 曲qquˇ
3: 去qv^ 趣qu^ 觑qw^
qvan (quan)
1: 圈qvan'
8: 全qvan" 权qvon" 泉quan" 泉quon" 拳qwan"
醛qwon" 痊qvane" 颧qvone"
1: 犬qvanˇ
2: 券qvan^ 劝qvon^
qve
2: 缺qve' 炔que'
1: 瘸qve"
5: 确qve^ 却que^ 雀qwe^ 鹊qvey^ 榷quey^
qvn
2: 群qvn" 裙qun"
ran
2: 然ran' 燃ron'
2: 染ranˇ 冉ronˇ
rang
1: 嚷rang'
1: 瓤rang"
3: 嚷rangˇ 壤rongˇ 攘ragnˇ
1: 让rang^
rao
2: 饶rao" 娆rau"
1: 扰raoˇ
1: 绕rao^
re
惹reˇ
热re^
ren
3: 人ren' 仁rern' 壬rarn'
2" 忍renˇ 荏rernˇ
6: 任ren^ 刃rern^ 认rirn^ 纫rorn^ 韧rurn^ 妊rwrn^
reng
1: 扔reng'
1: 仍reng"
ri
日ri^
rung
9: 容rung" 荣rwng" 融rvng" 溶rugn" 熔rwgn" 蓉rvgn"
绒runge" 戎rwnge" 茸rvnge"
1: 冗rungˇ
rou
2: 柔rou" 揉roa"
1: 肉rouˇ
ru
6: 如ru" 濡rw" 儒rv" 茹reu" 蠕rew" 孺rhu"
3: 乳ruˇ 辱rwˇ 汝rvˇ
2: 入ru^ 褥rw^
ruan
2: 软ruanˇ 阮rwanˇ
rui
1: 蕊ruiˇ
2: 瑞rui^ 锐rwi^
run
2: 润run^ 闰rwn^
ruo
2: 若ruo 弱rwo
sa
1: 三sa'
2: 洒saˇ 撒soˇ
1: 萨sa^
sai
3: 塞sai' 腮soi' 鳃soy'
2: 塞sai^ 赛soi^
san
1: 三san'
2: 伞sanˇ 散sonˇ
1: 散san^
sang
2: 桑sang' 丧song'
1: 嗓sangˇ
1: 丧sang^
sao
2: 骚sao' 搔sau'
2: 扫saoˇ 嫂sauˇ
2: 扫sao^ 臊sau^
se
5: 色se^ 塞sar^ 涩ser^ 啬sir^ 瑟sor^
sen
1: 森sen'
seng
1: 僧seng'
sha
8: 杀sha' 沙sho' 纱sja' 砂sjo' 痧shah'
刹shoh' 煞sjah' 莎sjah'
1: 傻shaˇ
3: 啥sha^ 厦sho^ 煞sja^
shai
1: 筛shai'
1: 色shaiˇ
1: 晒shai^
shan
9: 山shan' 衫shon' 栅sjan' 杉sjon' 跚shane' 删shone'
扇sjane' 珊sjone' 煽shahn'
2: 闪shanˇ 陕shonˇ
8: 善shan^ 扇shon^ 讪sjan^ 赡sjon^ 擅shane^
膳shone^ 汕sjane^ 缮sjone^
shang
4: 商shang' 伤shong' 熵shagn' 墒shogn'
2: 赏shangˇ 晌shongˇ
3: 上shang^ 尚shong^ 裳shagn^
shao
4: 烧shao' 梢shau' 稍shaw' 捎sjao'
3: 芍shao" 勺shau" 韶shaw"
1: 少shaoˇ
5: 少shao^ 哨shau^ 绍shaw^ 劭sjao^ 邵sjau'
she
2: 奢she' 赊sher'
2: 舌she" 蛇sher"
1: 舍sheˇ
社she^ 设shar^ 射sher^ 涉shir^ 赦shor^
摄shur^ 慑shvr^ 舍sjer^
shei
1: 谁shei"
shen
9: 身shen' 深shern' 伸sharn' 申sjarn'
呻shorn' 参sjorn' 绅shurn' 娠sjurn' 砷shwrn'
2: 神shen" 什sjen"
3: 审shenˇ 沈sjenˇ 婶shernˇ
4: 甚shen^ 蜃sjen^ 慎shern^ 肾sjern^ 渗sharn^
sheng
6: 生sheng' 声sjeng' 升shegn' 牲sjegn' 笙shenge'
甥sjenge'
1: 绳sheng"
1: 省shengˇ
4: 胜sheng^ 盛sjeng^ 剩shegn^ 圣sjegn^
shi
8: 失sh' 师sj' 施shi' 诗sji' 湿shii' 虱sjii' 尸shih'
狮sjih'
9: 时sh" 十sj" 食shi" 石sji" 实shih" 识sjih" 蚀shii"
拾sjii" 什shh"
6: 使shˇ 始sjˇ 史shiˇ 驶sjiˇ 屎shiiˇ 矢sjiiˇ
9: 是sh^ 世sj^ 势shi^ 市shj^ 适shii^ 事sjii^
示shih^ 室sjih^ 视shh^
shou
1: 收shou'
3: 手shouˇ 守showˇ 首shoeˇ
6: 受shou^ 售show^ 兽shoe^ 授shoa^ 寿sjou^ 瘦sjow^
shu
11: 书shu' 输shw' 疏shv' 蔬sju' 叔sjw' 抒sjv'
梳shew' 殊sjew' 舒sheu' 枢sjeu' 淑shhu'
4: 熟shu" 赎shw" 塾shv" 孰sju"
8: 属shuˇ 数shwˇ 署sjeuˇ 暑shvˇ 曙sjuˇ 薯sjwˇ
蜀shewˇ 黍sjewˇ 鼠sheuˇ
11: 数shu^ 术shw^ 树sheu^ 束shew^ 戍sju^ 述sjw^ 墅sjeu^
庶sjew^ 竖sheue^ 恕shewe^ 漱sjeue^
shua
刷shua'
shuai
2: 衰shuai' 摔sjuai'
1: 甩shuaiˇ
2: 帅shuai^ 率sjuai^
shuan
3: 栓shuan' 闩sjuan' 拴shwan'
1: shuan^
3: 双shuang' 孀shuong' 霜shwang'
1: 爽shuangˇ
shui
1: 谁shui"
1: 水shuiˇ
3: 税shui^ 说shwi^ 睡shuy^
shun
1: 吮shunˇ
3: 顺shun^ 瞬shwn^ 舜shvn^
shuo 4
1: 说shou'
3: 硕shuo^ 朔shwo^ 烁shvo^
si 17
7: 思si' 司s' 斯sii' 丝ss' 私ssi' 嘶sih' 撕sc'
1: 死sˇ
9: 四s^ 似si^ 饲ssi^ 寺ss^ 肆sii^ 嗣szi^
伺sci^ 巳sc^ 祀sz^
song (sung)
2: 松sung' 忪swng'
3: 耸sungˇ 悚swngˇ 怂sugnˇ
5: 送sung^ 宋swng^ 诵sugn^ 颂swgn^ 讼sungh^
sou
3: 搜sou' 艘soe' 飕sow'
1: 擞souˇ
1: 嗽sou^
su:
3: 苏su' 酥sw' 稣sv'
1: 俗su"
10: 速su^ 素sw^ 肃sv^ 诉seu^ 塑sew^ 宿suu^ 溯sww^ 粟svv^
僳suh^
suan 3
1: 酸suan'
2: 算suan^ 蒜suon^
sui
1: 虽sui'
5: 随sui" 遂swi" 隋suy" 绥swy" 髓svi"
7: 岁sui^ 碎swi^ 穗svi^ 隧suy^ 遂swy^ 祟svy^ 邃suii^
sun
1: 孙sun'
2: 损sunˇ 笋swnˇ
suo
6: 缩suo' 梭swo' 裘svo' 唆suoe' 娑swoe' 蓑svoe'
4: 所suoˇ 索swoˇ 琐svoˇ 锁suoeˇ
ta
4: 它ta' 他to' 她tav' 塌toh'
2: 塔taˇ 獭toˇ
4: 挞ta^ 沓to^ 蹋tav^ 踏tah^
tai
2: 胎tai' 苔toi'
1: 台tai" 抬toi"
5: 太tai^ 态toi^ 泰toy^ 酞taii^ 汰toii^
tan
5: 滩tan' 摊ton' 瘫tane' 贪tone' 坍tahn'
8: 谈tan" 坛ton" 弹tane" 痰tone" 痰tahn" 潭tohn"
檀tane" 谭tone"
3: 坦tanˇ 毯tonˇ 袒taneˇ
4: 探tan^ 叹ton^ 碳tane^ 炭tone^
tang
1: 汤tang'
7: 堂tang" 塘tong" 糖tagn" 唐togn" 膛tangh"
搪tongh" 棠tange"
3: 躺tangˇ 淌tongˇ 倘tagnˇ
2: 烫tang^ 趟tong^
tao
5: 涛tao' 掏tau' 绦taw' 韬taoe' 滔taue'
6: 逃tao" 桃tau" 陶taw" 啕taoe" 萄taue" 淘tawe"
1: 讨taoˇ
1: 套tao^
te
1: 特te^
teng
4: 腾teng' 疼tegn' 藤terng' 誊tergn'
ti
4: 梯ti' 踢ty' 剔tae' 锑tea'
4: 题ti" 提ty" 啼tea" 蹄tee"
1: 体tiˇ
6: 替ti^ 涕ty^ 剃tae^ 惕tea^ 嚏tee^ 屉tey^
tian
2: 天tian' 添tion'
4: 田tian" 填tion" 甜tyan" 恬tyon"
2: 腆tianˇ 舔tionˇ
tiao
2: 挑tiao' 佻tiau'
3: 条tiao" 调tiau" 迢tiaw"
1: 挑tiaoˇ
2: 跳tiao^ 眺tiau^
tie
2: 帖tie" 贴tye"
2: 帖tieˇ 铁tyeˇ
1: 帖tie^
ting
4: 听ting' 厅tyng' 烃tign' 汀tygn'
4: 停ting" 廷tyng" 亭tign" 庭tign"
2: 挺tingˇ 艇tyngˇ
tong (tung)
1: 通tung'
7: 同tung" 童twng" 铜tvng" 彤tugn" 桐twgn"
酮tvgn" 瞳tungh"
4: 统tungˇ 筒twngˇ 桶tvngˇ 捅tugnˇ
2: 同tung^ 痛twng^
tou
1: 偷tou'
2: 头tou" 投toa"
4: 透tou^
tu
3: 突tu' 凸tw' 秃tv'
5: 图tu" 涂tw" 途tv" 徒teu" 荼tew"
2: 土tuˇ 吐tewˇ
2: 兔tuˇ 吐twˇ
tuan
1: 湍tuan'
1: 团tuan"
tui
1: 推tui'
1: 颓tui"
1; 腿tuiˇ
3: 退tui^ 蜕twi^ 褪tuy^
tun
1: 吞tun'
4: 臀tun" 豚twn" 屯tvn" 囤tune"
tuo
3: 托tuo' 脱two' 拖tvo'
7: 陀tuo" 跎two" 砣tvo" 驼tuoe" 沱twoe" 驮tvoe" 鸵tuou"
2: 妥tuoˇ 椭twoˇ
2: 拓tuo^ 唾two^
wa
4: 挖wa' 洼ua' 蛙uah' 哇wah'
1: 娃wa"
1: 瓦waˇ
1: 袜wa^
wai
1: 歪wai'
1: 外wai^
wan
3: 弯wan' 湾uan' 豌won'
5: 完wan" 丸uan" 玩won" 顽uon" 烷wane"
7: 晚uanˇ 婉wanˇ 皖uonˇ 挽wonˇ 碗uaneˇ
宛waneˇ 惋uoneˇ
2: 万wan^ 腕uan^
wang
1: 汪wang'
2: 王wang" 亡uang"
6: 往wangˇ 网uangˇ 枉uongˇ 魍wongˇ 惘uagnˇ 罔wagnˇ
4: 望wang^ 忘wong^ 妄uang^ 旺uong^
wei
5: 微wei' 危way' 威wev' 巍weii' 薇wayy'
10: 为wei" 唯wi" 违uei" 围wei" 维uy" 韦wy" 桅uey" 潍wey"
惟vi" 帷vey"
8: 委weiˇ 伟ueiˇ 尾uiˇ 伪uyˇ 纬wayˇ 萎weyˇ
苇ueyˇ 唯uayˇ
13: 为wei^ 卫way^ 喂uei^ 未uay^ 胃ui^ 谓weii^
慰wayy^ 味ueii^ 畏uii^ 魏weiy^ 蔚ueiy^
尉uy^ 渭uyy^
wen
2: 温wen' 瘟wen'
4: 文wen" 闻uen" 蚊wenn" 纹uenn"
4: 稳wenˇ 紊uenˇ 吻wennˇ 刎uennˇ
1: 问wen^
ung (wong)
2: 嗡ung' 翁wng'
1: 瓮ung^
uo
4: 窝uo' 蜗wo' 涡uoe' 挝ywuo'
1: 我uoˇ
5: 卧uo^ 沃wo^ 握uoe^ 斡woe^ 幄wuo^
u (wu)
7: 屋u' 乌w' 污eu' 诬ew' 巫wu' 呜uw' 钨weu'
7: 无u" 吴wu" 芜w" 梧eu" 蜈ew" 毋uw" 吾weu"
7: 五uˇ 武wuˇ 舞wˇ 午euˇ 捂ewˇ 侮uwˇ 伍weuˇ
12: 物u^ 务w^ 雾eu^ 误ew^ 悟wu^ 晤weu^ 戊wew^ 坞uw^
勿euu^ 恶eww^ 鹜uh^ 兀wh^
xi
26: 西xi' 析xy' 希xea' 惜xee' 息xey' 悉xae' 夕xiy'
吸xyi' 昔xih' 稀xyh' 膝xii' 汐hsi' 曦hsy' 蹊hsea
锡hsee 熙hsii 晰hsey 熄pxi' 矽pxy' 犀pxea' 溪pxee'
嘻pxey' 牺hxi' 硒hxii' 唏hxy' 烯hxee'
5: 习xi" 席xy" 袭xea" 媳xee" 檄xey"
5: 喜xiˇ 洗xyˇ 禧xeaˇ 徙xeeˇ 铣xeyˇ
4: 系xi^ 细xy^ 戏xea^ 隙xee^
xia
2: 虾xa' 瞎xo'
7: 霞xa" 暇xo" 辖xia" 峡xio" 侠xya" 狭xyo" 匣xae"
4: 下xa^ 夏xo^ 厦xia^ 吓xio^
xian
6: 先xan' 仙xon' 鲜xian' 纤xion' 锨xyan' 掀xyon'
9: 闲xan" 嫌xon" 贤xian" 咸xion" 弦xyan" 舷xyon"
衔xann" 涎xonn" 痫xane"
4: 显xanˇ 险xonˇ 鲜xianˇ 藓xionˇ
10: 现xan^ 线xon^ 限xian^ 献xion^ 县xane^ 陷xone^
馅xyan^ 宪xyon^ 羡xiane^ 腺xione^
xiang
8: 相xang' 箱xong' 乡xagn' 香xogn' 厢xiang'
镶xiong' 襄xiagn' 湘xiogn'
4: 详xang" 翔xong" 祥xagn" 降xogn"
5: 想xangˇ 响xongˇ 饷xagnˇ 享xognˇ
7: 向xang^ 象xong^ 相xagn^ 项xogn^
像xiang^ 橡xiong^ 巷xiagn^
xiao
8: 消xao' 销xau' 削xaw' 哮xiao' 霄xiau' 嚣xyao'
萧xyau' 硝xyaw'
1: 淆xao"
2: 小xaoˇ 晓xauˇ
6: 效xao^ 校xau^ 孝xaw^ 笑xiao^ 啸xiau^ 肖xiaw^
xie
4: 些xie' 歇xye' 蝎xiey' 楔xyei'
9: 协xie" 邪xye" 胁xiey" 鞋xyey" 偕xiev"
斜xyev" 携xiei" 谐xyei" 挟xiea"
2: 写xieˇ 血xyeˇ
8: 谢xie^ 泄xye^ 泻xiei^ 卸xyei^ 械xiev^ 懈xyev^ 屑xiea^ 蟹xyea^
xin
7: 新xn' 心xin' 辛xinn' 欣xyn' 锌xine'
忻xyne' 薪xynn'
3: 信xin^ 芯xyn^ 衅xn^
xing
5: 星xing' 兴xyng' 猩xign' 腥xygn' 惺xinge'
5: 行xing" 形xyng" 刑xign" 型xygn" 邢xinge"
2: 醒xingˇ 省xyngˇ
5: 性xing^ 兴xyng^ 姓xign^ 幸xygn^ 杏xinge^
xung (xiong)
5: 胸xung' 凶xwng' 兄xvng' 汹xiung' 匈xiwng'
2: 雄xung" 熊xwng"
xiu
2: 休xiu' 修xiw' 羞xiou'
2: 朽xiuˇ 宿xouˇ
5: 秀xiu^ 锈xoa^ 绣xoe^ 袖xou^ 嗅xiu^
xu (xv)
7: 需xv' 须xu' 戌xw' 虚xyv' 吁xyu' 嘘xyw' 墟hsv'
1: 徐xv"
1: 许xvˇ
11: 续xv^ 蓄xu^ 绪xw^ 婿xyv^ 序xyu^ 叙xyw^ 恤hsv^
絮hsu^ 畜hsw^ 酗hsyv^ 旭hsyu^
xuan (xvan)
3: 宣xvan' 喧xuan' 轩xwan'
3: 悬xvan" 旋xuan" 玄xwan"
2: 选xvanˇ 癣xuanˇ
3: 旋xvan^ 眩xuan^ 绚xwan^
xve (xue)
3: 削xve' 靴xue' 薛xwe'
2: 学xve" 穴xue"
1: 雪xveˇ血xueˇ
xun (xvn)
3: 勋xvn' 熏xun' 醺xwn'
6: 循xvn" 寻xun" 询xwn" 旬xvne" 巡xune" 驯xwne"
6: 讯xvn^ 汛xun^ 训xwn^ 逊xvne^ 殉xune^ 迅xwne^
ya
6: 压ya' 押yo' 鸭ia' 鸦io' 丫yae' 呀iae'
7: 牙ya" 芽yo" 崖ia" 蚜io" 衙yav" 涯yov" 琊yah"
2: 雅yaˇ 哑yoˇ
3: 亚ya^ 呀yo^ 讶ia^
yan
7: 烟yan' 燕yon' 咽ian' 淹ion' 焉yian' 殷iyan' 阉yane'
12: 研yone" 言yon" 沿ian" 严ion" 延yian" 炎yion"
岩iyan" 盐yane" 阎yan" 颜iane" 蜒ione" 檐eaan"
5: 眼yanˇ 演yonˇ 掩ianˇ 衍ionˇ 奄yianˇ
12: 验yan^ 厌yon^ 艳ian^ 燕ion^ 谚yian^ 唁iyan^
宴yane^ 焰yone^ 砚iane^ 堰iyane^ 雁iyone^ 彦eaan^
yang
4: 央yang' 秧yong' 殃yagn' 鸯gogn'
7: 阳yang" 扬yong" 洋yagn" 羊yogn" 杨iang"
疡iong" 佯iagn"
4: 养yangˇ 仰yongˇ 氧yagnˇ 痒yognˇ
2: 样yang^ 漾yong^
yao
5: 腰yao' 邀yau' 妖yaw' 要iao' 夭iau'
7: 摇yao" 谣yau" 遥yaw" 窑iao" 尧iau" 瑶iaw" 姚yiao"
3: 咬yaoˇ 杳yauˇ 舀yawˇ
3: 要yao^ 药yau^ 耀yaw^
ye
4: 耶ie' 椰ye' 噎ieh' 掖yeh'
1: 爷ie"
3: 也ieˇ 野yeˇ 冶yieˇ
8: 业ie^ 夜ye^ 叶yeh^ 页ieh^ 液yea" 腋iea^
曳yey^ 谒iey^
yi
8: 一i' 衣ea' 医ee' 依y' 铱ey' 伊yi' 揖iy' 漪ii'
14: 一i" 移y" 疑ea" 遗ee" 姨ey" 仪yi" 宜iy" 颐ii" 夷yy"
胰yh" 沂yih" 彝iih" 痍iyh" 怡eyh"
7: 以iˇ 椅yˇ 乙eaˇ 已eeˇ 倚eyˇ 蚁iiˇ 矣yyˇ
40: 一i^ 义y^ 意ea^ 易ee^ 议ey^ 异ii^ 抑yy^ 译iy^ 亿yi^
亦yii^ 益eea^ 溢iie^ 忆eey^ 屹eye^ 毅eae^ 艺ih^
疫yh^ 逸iih^ 翼yyh^ 邑iyh^ 役yih^ 裔eah^
诣eeh^ 谊eyh^ 翌ih^ 绎eeah^ 弋eaeh^ 缢eyeh^
肄iie^ 臆iiy^
yin
7: 因in' 音yin' 阴yn' 姻inn' 荫ynn' 茵en' 喑een'
6: 银in" 淫yn" 龈yin" 寅iyn" 吟ine" 垠yne"
5: 引inˇ 隐ynˇ 饮innˇ 瘾iynˇ 尹yinˇ
1: 印yin^
ying
7: 英ing' 应yng' 婴ying' 樱iyng' 鹰ign' 缨ygn' 膺yinge'
9: 营ing" 盈yng" 迎ign" 赢yign" 荧ying" 萤ygn"
蝇eang" 莹yinge" 茔inge"
2: 影ingˇ 颖yngˇ
3: 应ing^ 映ying^ 硬yng^
yao
1: 哟yao°
yong (yung)
6: 拥yung' 庸ywng' 佣yvng' 痈iung' 臃iwng' 雍ivng'
9: 永yungˇ 勇ywngˇ 踊yvngˇ 涌iungˇ 泳iwngˇ
咏eungˇ 恿ewngˇ 蛹evngˇ 俑yugnˇ
1: 用yung^
you
5: 优you' 幽iu' 忧yiu' 悠iou' 攸yow'
7: 由you" 油iu" 游yiu" 犹yiou" 邮you" 尤yiou" 铀iow"
3: 有youˇ 友iuˇ 酉yowˇ
6: 又yuo^ 右iu^ 诱yiu^ 幼iou^ 釉yow^ 佑yoe^
yu
2: 淤v' 迂yv'
19: 于v" 余yu" 娱yv" 鱼vu" 愉vw" 愚ev" 渔iv" 逾iyv"
舆iyu" 榆eyv" 虞eyu" 盂iiv" 渝kyv" 隅kyu" 俞hyv" 谀hyu"
腴byu" 臾byv" 予fyu"
8: 与vˇ 语yvˇ 雨yuˇ 与ivˇ 宇eavˇ 羽eyvˇ 屿eevˇ 禹yivˇ
10: 于v^ 育iv^ 欲yv^ 遇eav^ 玉eev^ 域eyv^ 狱ev^ 浴vv^
寓ivv^ 预yvv^
yuan
3: 冤yvan' 渊ivan' 鸳van'
12: 员van" 元von" 园yvan" 原ivan" 源yuan" 援yuon"
圆euane" 缘euone" 猿iuane" 垣iuone"
袁yuane" 辕yuone"
1: 远yuanˇ
4: 院yvan^ 怨yuan^ 愿ivan^ 苑iuan^
yue
2: 约ve' 曰ue'
9: 月ve^ 越ue^ 跃we^ 悦ive^ 阅iue^ 乐iwe^
钥yve^ 岳yue^ 粤ywe^
yvn (yun)
1: 晕yvn'
5: 云yvn" 匀yvne" 耘yvnn" 郧yun" 纭yune"
2: 允yvnˇ 陨yvneˇ
6: 运yvn^ 韵yvne^ 蕴yvnn^ 晕yun^ 孕yune^ 酝yvnn^
za
3: 匝za' 扎zo' 砸zah'
1: 杂za"
1: 咋zaˇ
zai
3: 栽zai' 哉zoi' 灾zoy'
4: 载zaiˇ 仔zoiˇ 宰zoyˇ 崽zoiiˇ
3: 在zai^ 再zoi^ 载zoy^
zan
1: 咱zan"
1: 攒zanˇ
2: 赞zan^ 暂zon^
zang
2: 脏zang' 赃zong'
3: 藏zang^ 葬zong^ 脏zagn^
zao
2: 遭zao' 糟zau'
1: 凿zao"
5: 早zaoˇ 枣zauˇ 澡zawˇ 藻zaoeˇ 蚤zaueˇ
6: 造zao^ 躁zau^ 灶zaw^ 皂zaoe^ 燥zaue^ 噪zawe^
ze
4: 则ze" 择zar" 责zer" 泽zir"
1: 仄ze^
zei
1: 贼zei"
zen
1: 怎zenˇ
zeng
3: 增zeng' 憎zarng' 曾zerng'
1: 赠zeng^
zha
4: 扎zha' 渣zho' 楂zja' 喳zjo'
5: 扎zha" 闸zho" 札zja" 轧zjo" 铡zhav"
1: 眨zhaˇ
6: 炸zha^ 诈zho^ 榨zja^ 乍zjo^ 栅zhav^ 咋zjav^
zhai
2: 摘zhai' 斋zhoi'
1: 宅zhai"
1: 窄zhaiˇ
2: 寨zhai^ 债zhoi^
zhan
4: 瞻zhan' 沾zhon' 毡zjan' 詹zjon'
5: 展zhanˇ 斩zhonˇ 辗zjanˇ 辗zhaneˇ 盏zhoneˇ
7: 战zhan^ 占zhon^ 站zjan^ 栈zjon^ 湛zhane^
绽zhone^ 蘸zjane^
zhang
5: 张zhang' 章zhong' 彰zjang' 樟zjong' 漳zhagn'
3: 长zhangˇ 掌zhongˇ 涨zjangˇ
9: 丈zhang^ 仗zhong^ 帐zjang^ 障zjong^ 账zhagn^
胀zhogn^ 杖zjagn^ 瘴zjogn^ 嶂zhangh^
zhao
4: 着zhao' 招zjao' 朝zhau' 昭zhaw'
1: 着zhao"
3: 找zhaoˇ 爪zhauˇ 沼zhawˇ
6: 照zhao^ 召zhau^ 赵zhaw^ 兆zjao^ 肇zjau^ 罩zjaw^
zhe
2: 遮zhe' 折zhar'
6: 哲zhe" 谪zhar" 折zher" 辙zhor" 辄zhur" 蛰zje"
2: 者zheˇ 锗zjeˇ
4: 着zhe^ 这zje^ 浙zher^ 蔗zhir^
1: 着zhe°
zhei
1: 这zhei^
zhen
9: 真zhen' 针zhirn' 珍zhorn' 贞zhurn'
砧zhwrn' 甄zhyrn'侦zjern' 斟zjirn' 臻zjorn'
3: 诊zhenˇ 枕zjenˇ 疹zhernˇ
5: 振zhen^ 阵zjen^ 震zhern^ 镇zjern^ 圳zhirn^
zheng
6: 争zheng' 睁zjeng' 征zhegn' 蒸zjegn' 狰zherng' 怔zjerng'
2: 整zhengˇ 拯zjengˇ
7: 政zheng^ 正zhirng^ 证zhorng^ 症zhurng^ 帧zhergn^
挣zhirgn^ 郑zhorgn^
zhi
12: 之zh' 知zj' 支zhi' 脂zji' 织zhy' 枝zjy'
只zhii' 汁zjii' 肢zhih' 芝zjih' 吱zhij'
蜘zjij'
7: 直zh" 值zj" 植zhi" 殖zji" 职zhii" 执zjii" 侄zhij"
7: 只zhˇ 指zjˇ 止zhiˇ 纸zjiˇ 址zhiiˇ 旨zjiiˇ
趾zhij
19: 制zh^ 质zj^ 致zhi^ 治zji^ 志zhy^ 至zjy^ 置zhih^
秩zjih^ 掷zhii^ 帜zjii^ 智zhyh^ 稚zjyh^ 挚zhiy^
滞zhyi^ 峙zhh^ 栉zjj^ 痔zhhi^ 炙zjji^
窒zhhy^ 桎zjjy^
zhung (zhong)
6: 中zhung' 钟zjung' 衷zhugn' 终zjugn'
忠zhwng' 盅zjwng'
3: 肿zhungˇ 种zhwngˇ 踵zhugnˇ
5: 中zhung^ 种zhwng^ 重zhugn^ 众zjung^ 仲zhwgn^
zhou
7: 周zhou' 洲zhoa' 州zhow' 绉zjou' 舟zjoa'
诌zjow' 粥zhoe'
1: 轴zhou"
2: 肘zhouˇ 帚zjouˇ
5: 骤zhou^ 宙zjou^ 咒zhow^ 昼zjow^ 皱zhoa^
zhu
8: 猪zhu' 珠zju' 诸zhoo' 朱zjoo' 株zhew'
诛zjew' 蛛zheu' 潴zjeu'
3: 逐zhu" 竹zju" 烛zhoo"
5: 主zhuˇ 嘱zjuˇ 瞩zhooˇ 煮zjooˇ 拄zheuˇ
12: 住zhu^ 助zju^ 著zhew^ 注zjew^ 柱zheu^ 驻zjeu^
筑zhw^ 铸zjw^ 祝zhv^ 贮zjv^ 蛀zhvw^ 炷zjvw^
zhua
1: 抓zhua'
1: 爪zhuaˇ
zhuai
1: 拽zhuai'
1: 拽zhuai^
zhuan
2: 专zhuan' 砖zjuan'
1: 转zhuanˇ
5: 转zhuan^ 撰zhuon^ 传zhwan^ 赚zhwon^ 篆zjuan^
zhuang
4: 装zhuang' 庄zhwang' 桩zjuang' 妆zjwang'
4; 状zhuang^ 壮zjuang^ 撞zhwang^ 幢zjwang^
zhui
3: 追zhui' 椎zhwi' 锥zhvi'
3: 坠zhui^ 缀zhwi^ 赘zhvi^
zhun
1: 谆zhun'
1: 准zhunˇ
zhuo
4: 桌zhuo' 捉zjuo' 拙zhwo' 卓zjwo'
7: 着zhuo" 浊zjuo" 琢zhwo" 灼zjwo" 酌zjwo"
啄zhuoe" 茁zjuoe"
zi
7: 资z' 姿zi' 孜zy' 兹zii' 滋zih' 咨zy' 淄zyh'
6: 子zˇ 紫ziˇ 仔zyˇ 籽ziiˇ 梓zihˇ 滓zyhˇ
4: 自z^ 字zi^ 渍zii^
1: 子z°
zong (zung)
宗zung' 综zwng' 踪zvng' 鬃zugn' 棕zwgn'
总zungˇ
纵zung^
zou
1: 邹zou'
1: 走zouˇ
2: 奏zou^ 揍zoe^
zu
1: 租zu'
3: 族zu" 足zw" 卒zeu"
4: 组zuˇ 祖zwˇ 阻zeuˇ 诅zewˇ
zuan
1: 钻zuan'
1: 纂zuanˇ
1: 钻zuan^
zui
1: 嘴zuiˇ
3: 最zui^ 罪zwi^ 醉zvi^
zun
2: 尊zun' 遵zwn'
zuo
2: 昨zuo" 琢zwo"
2: 左zuoˇ 佐zwoˇ
5: 作zuo^ 做zwo^ 座zvo^ 坐zuoe^ 柞zwoe^
-- 拼音新方块字方案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xinhanzi
张 居 里
一.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
对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汉学家已
有很多论述. 我想再作两点探讨, 进而讨论一些与拼音文字有关的问题,
并提出一个汉字异拼方案.
第一点是汉字实际上已无法表示潜音节. 所谓潜音节,
就是在某一语言中可以发生但尚未得到使用的音节. 如在普通话中, 我们可以发
tei',
tei", teiˇ, tei^这四个音*, 但它们至今尚未派上用场, 也无汉字可以表示这些
音, 因
此称为潜音节. 而已经得到使用的音节, 如an'(安), wang"(王)等, 称为实音节.
这里有必要引进另一相关的概念, 即理论音节. 它是指某一语言(方言)中可能发生
的
所有音节. 这三个概念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理论音节 = 实音节 + 潜音节
拼音文字很容易表示潜音节, 而汉字则实际上已不可能, 过一会儿我会谈到
这点. 那么, 人们在讲话中是否就不用潜音节了呢? 不是. 任何语言都具有创造
性,
即人们可以在语音语法所允许的范筹内创造新的词汇和句子, 包括用潜音节构成词
汇表示事物的名称, 行为, 特征等, 在使用中得到某一群体的认可, 该潜音节也就
变
为实音节. 问题的关键是, 任何潜音节都必须有相对明确的书写形式, 才能在群体
中
传播, 交流. 下面我举例说明. 近年来大陆及海外华人中有一种说法:
"我被老板fai^了", "老板把他fai^了". (注: fai^为第四声)
这里的fai^是从英语的fire一词来的, 中国人根据汉语的语音特点,
将其变为fai^, 是解雇的意思. 但人们可能用fai^, 因为这个发音是汉语语音系统
的
一分子. 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 但现存的汉字中没有表示fai^的这个字.
汉字的造字法可概括为六书字法. 任何掌握几千汉字人, 都应该能够
基于发音fai^及"解雇"这两条信息创造出一个新汉字来, 无论根据'六
书字法'中的哪一法, 而其他具有同样知识基础的人也应能够读其音, 会
其意.
在六书字法中, 转注和假借不产生新字, 而形声又只产生同音字, 这三种
方法在此都无能为力. 历史证明, 象形, 指事, 会意三种造字方法的潜力已用尽.
应该说, 要造fai^这样一个新字是无从下手的. 即使有人造出来, 其他人也读不
出,
看不懂. 出于各种原因(如引进外来语, 及从方言吸收新的表达方法), 讲汉语的人
还会不断地使用潜音节, 但造新汉字去表现这些音节的可能性却十分微小.
而且, 现存的汉字不能表示潜音节, 使用汉字的人也意识不到这些音节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讲, 汉字既不能表现汉语言的自然发展, 也不能完全地表现汉语的语
音结构.
第二点, 汉语的理论音结节, 实音节和潜音节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
唐朝的标准语言中有三千多个实音节, 三十六个始声母(Initial Consonant), 六
个尾声母
(Ending Consonant), 即: k, t, p, m, n, ng, 韵母系统也非常复杂. 而现代普
通话只
有一千三百个音节左右, 二十四个始声母, 两个尾声母 (n, ng), 韵母也简单得多
, 因此,
同音字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一个重要, 可以说是根本的原因,
就是使用汉字. 下面我论证这点.
首先, 设 A 为任意汉字, 则 A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 A 可以发任何音;
二. 但在某一时期, 在某特定方言中(普通话也算一种方言), 对于某个具体意义
,
A 却只能有一个发音.
汉语言, 即很多汉字的发音, 在过去一, 两千年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汉字字形没有改变. 横面上, 汉语的各主要方言互不相通, 每个汉字的
发音也不同, 却都能使用汉字, 这就是汉字的第一个特点.而由于第二个特点,
每当汉语音发生变化时, 某一汉字就被赋与了一个新的发音, 取代了原有发音,
即: 旧音失掉了文字形式, 经过若干年代就从语言中消失了.汉语的许多音素
(phoneme)和音节(syllable)就是这样丢的.
从理论上讲, 只要使用汉字, 以上两个特点就依然存在,
汉语丧失音素音节的过程就会继续. 台湾的国语从定义上相当于大陆的普通话,
但目前国语中又丧失了三个声母 zh, ch, sh, 或至少说丧失的可能性很大, 分别
并
入z, c, s, 因此那里的语言存在着更严重的同音现象.类似事件在中国语言
史上曾发生过多次. 每次政治中心的迁移, 都伴随着该地语言影响标准语言的情形
,
这种影响又最终以改变汉字标准发音的形式固定下来. 而如果该地语言中某个音素
不存在, 这个音素就会从标准语言中消失.
在拼音文字中, 这种丧失语音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因为当人们赋与某一概念以新的发音时, 就必须创造一个新的拼法, 而旧的拼法,
即旧音的书面形式, 仍被保留该语言的词汇中. 因此, 从语音角度讲,
汉字承载中国文化的理论是值得商榷的.
有一种说法是汉字可以表现同音字. 但从以上分析看,
汉语的同音现象实际上是汉字造成的. 由于音素的丧失, 汉语也变得越来越贫乏.
而要扭转这一趋势, 即: 保存实音节; 赋与潜音节以书面形式,以保证其一旦进入
人们的语言就可成为实音节; 而且, 恢复并发展汉语的语音体系,都须要我们用一
种
拼音文字表现汉语.
二. 潜音节变为实音节
第一节中提到拼音文字可以表现潜音节, 并举了fai^的例子.
本节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在汉语中, 潜音节又可分为两类: 异音潜音节和异调潜
音节.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 如果某个音节的四声全部是潜音节, 则该音节为异音
潜音节. 除第一节所讨论的 tei, fai外, 还有fao, nou, sei, ten, 等音节, 都
属于这一类.
但如某音节的四声中至少有一个为实音节, 则该音节中的潜音节称为异调潜音节.
如在an', an", anˇ, an^中有三个实音节, 只有发第二声的an"在普通话中没有派
用场,
则该音节为异调潜音节. 第一节中fai^的例子涉及到从异音潜音节变为实音节的
例子.
以下是一个使异调潜音节变为实音节的设想.
引进化学元素周期表是近期中文一次集中造字活动.它的特点是选音的自由度
很大, 因此元素的命名完全可以利用潜音节, 尤其是异调潜音节. 可事实是所有元
素名
的发音都是实音节, 即都是现有汉字的同音字.这说明造新汉字表现异音潜音节基
本
不具可行性, 而且由于汉字无法表示音调, 用异调潜音节容易产生混乱, 因此造同
音字最保险.
表一中列出了周期表中所有可利用异调潜音节的元素名称. 如果汉语使用某种拼音
文字,
可同时改变这些元素汉译的发音, 如表一第三列所示. 化学元素的汉译音, 尤其是
调,
本来就是人为规定的, 应该可以改变. 这些字除铁, 铜等已进入其他领域(铜墙铁
壁,
钢筋铁骨)外, 其余都是仅在科学上使用的稀用字, 改变其音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没有影
响. 每一个字变调后都没有同音字, 利于口头交流. 而且增加了实音节, 减轻了同
音现象.
从表一中英文和拼音的对比可看出译音的随意性, 改变音调不增加这种随意性.
三. 理论音节的增加
现代汉语中仅有两个尾声母, n 和 ng. n 还是始声母, 而ng 则不是.
'不是'并不表明'不可以'. ng在古代普通话中可作始声母. 现代语中,
河北地区的民谣中也有'天上一群鹅(nge), 地上一群鹅(nge)'的说法,
说明ng仍可在普通话系统中作始声母, 只是这种功能已在对汉字不断'正音'中被'
正'掉了.
在台湾国语中, 始声母 r 的发音被改变了, 成为dz. 普通话中的'日子'/ri^zi
°/,
在国语中成为/dzi^zi°/, 与四川方言中这两个字的发音一样, 只是用了普通话的
调.
这一现象表明z和dz可同时在普通话(国语)中存在. 如果ng和dz能成为声母,
它们与各韵母相拼就可产生新音节, 汉语的理论音节也可随之增加. 而且,
通过与方言的相互作融合, 汉语标准语言继续增加音素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要表现增加的音素和音节, 必需有一个前题, 这就是使用拼音文字.
四. 汉字字形的表意功能
有一种理论是汉字的字形, 如某些部首, 具有表义功能, 可以区别同音字,
而拼音文字则作不到这点. 有些拼音文字的设计者也主张用意符区别同音字.
而本设计完全靠异拼, 不用意符(见表四).
下面我论证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首先, 我们必须把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区别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就是孤立地分析某一汉字, 而动态是在阅读句子时理解该字的意思.
例如'张'这个字是由'弓'和'长'两部分构成. 把弓拉长不是就'张'了吗?
这是静态分析. 由此推之,'张'可以表示, 而且只能表示'张开'及与之相关的意思,
不能表示任何与之无关的意思. 那么, 在'一张纸'中的'张'是个量词, 完全没有
张
开的意思, 岂不是会给理解造成混乱吗? 因此, 在阅读中, 即动态情况下,人们实
际
上是把'张'作为整体, 与其它字, 包括同音字, 如'章', '彰'等, 在字形的区别中
去理解
字意的. 否则, 汉字中的'假借字'这个类别根本不应该存在, 因为一个汉字只能表
示
其来自静态分析的那个意思.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如'闻'字. 静态上, 它应只能表示听觉.
但它实际上既表示听觉"新闻, 闻所未闻", 又表示嗅觉, "闻味道".
'味'字的静态表示的感觉应在口腔里, 但实际上它还可用于鼻腔里的感觉.
这些例子说明人们在阅读时对汉字的处理(动态)区别于静态.
静态的汉字只是一个画面. 在动态(即阅读)中,只要我们用异拼区分同音字
(在本设计中是用zhang', zhong', zjang'等分别表示张,章,彰), 就可以起到区分
同音现象
的效果, 不必用意符. 也就是说, 作为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异拼文字与汉字
的效果是一样的.
五. 现代汉语仍是单音节
一些拼音学者认为古汉语是单音节词为主, 而现代汉语则是双音节词为主,
但词在这里的定义很不严谨. 例如, '黑板'(blackboard)在字典上被列为词, 那为
什么'白板',
'红板', '绿板','蓝板'就不列为词呢? 因此, 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使用'词
'(word),
而是用'意素'(morpheme)这一概念, 其定义是'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因此黑板是由'黑'和'板'两个意素构成的. 当然词的概念有其实用意义,
如编字典等, 应该保留. 在印欧文字中, 句子中两个间隔(space)之间就是一个词,
没有这个概念就很不方便.
绝大多数汉语的意素都是单音节, 印欧各语言的意素则可以是单音节, 双音节,
或多音节.如英语的"China"是一个双音节的意素,而汉语的'中国'却是由'中'和'国
'两个
单音节意素构成, 尽管可以把'China'和'中国'都看作一个词. 汉语的这种特点对
其语法句法都有影响. '中国'有意义, '国中'也有意义, 在台湾是国立中学的简称
,
而把'China'变为'nachi'就没有意义. 在汉语中回答'什么黑?'这个问题时
可以说'板黑', 而在英语中回答同样的问题: What is black?, 就不能说'board
black'.
在汉语中, '龙飞凤舞'可以说成'凤舞龙飞', "飞龙舞凤', '舞凤飞龙', '龙凤飞
舞'等,
其原因就是'龙', '飞', '凤', '舞'是四个单音节意素.
汉语意素单音节的性质还改造了外来语词汇. '干部'来自日语,
在日语中是不能分开的. 中国有些地方的老百姓在讽刺某些无能的干部时说:
'他只会干萝卜(谐'部'音).' 英语humor是个双音节意素, 汉语译为'幽默', 并发
展出
'幽他一默'的说法, 将其变为具有动宾关系的两个单音节意素. 这实际上是汉语
意素
单音节的特点在起作用, 这两个例子都是讲汉语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特点
,
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汉语的意素为什么是单音节呢? 因为汉语是音调语言 (Tone Language),
普通话有四声. 在音调语言中, 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调, 代表着一定的意思,
改变了调就改变了意思. 句子中各音节在语音上的独立性决定了其在语意上的独立
性.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音调语言, 如藏语,泰语, 越语等, 都是单音节意素为主的
语言.
因此, 只要汉语仍是音调语言, 它就必然是单音节语言.
那么, 这些音调语言的文字有没有共同特点呢? 有的,这就是在它们
的句字中音节等间隔. 中文用的是方块字, 字(音节)间的距离自然相等;
藏文是句中各音节用点隔开; 越文是音节之间隔一个字母的距离; 泰文是写
成一串, 没有间隔. 总之, 都是等间隔. 显然, 在音调语言的句子中,
各音节在语音上的关系相对平等, 而书面形式的音节等间隔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因此, 本设计将拼音调号移到音节的右上方(左上方也可, 但要一致). 写句子时,
写完一音节的调号就接着写下一个音节, 这样既标明了调号, 又等距而鲜明地分隔
了音节.
表四中的异拼汉字用下列符号表示调号:
' = 一声, "=二声, ˇ= 三声, ^= 四声, °=轻声.
这些符号在本设计中仅表明位置, 并不一定是具体写法, 其中 '和 "已另有用场.
调号具体写法可另行设计, 但应以简明为宜. 与现行拼音标调法相比,
这种标调法还利于打字, 因为打字机和电脑键盘上不用设倒键或'死键',
打字方向是一直向前的.
六. 区分同音字
中文同音字的实质是一个发音表示许多不同的意思.
有人主张拼音文字不必区别同音现象, 因为人们在听别人讲话时, 只听到音, 看不
到字,
也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意思. 须指出, 听和读不是完全相同的过程. 人在讲话时,
无论说得怎样快, 都必须一个音一个音地说, 声音是线性的(linearity), 而且是
单向的.
因此听者接受的声音也是线性单向的, 各音节的连贯性强,利于人脑把句子作
为整体单位理解.
而阅读时, 人是在'看'声音, 声音的效果减弱了, 而且目光涉及的是一个面,
已不是在读一个个的音, 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从字形直接辩意. 这样, 如果某一书写
形式
代表的意思太多, 就不利于辩意. 汉语非同音字在变为同音字时消失的仅仅是语音
,
书面区别却保留下来. 这说明汉语的同音现象有在书面形式上区别开的必要.
中国人使用拼音文字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是三十年代的拉丁化新文字.
这种文字恰恰就用了异拼. 但由于异拼太简单,因此未能与以汉字为基础
的中国文化接壤, 加上其它方面的缺陷, 如不标调, 在语音上不以国语
为标准(即未反映汉字的标准发音), 主张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的拼音文字等,
使这个运动最终失败. 但它却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目前最大的汉语字典已收入八万多字,
并且都分布在现代汉语中的一千二百多个音节上, 同音现象之严重可想而知.
用二十几个拉丁字母区分这么多同音字, 既使可能也是极不自然的. 而且,
绝大多数字在现代汉语中是根本不用的, 因此完全可以, 而且应该假定
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无音. 我们可先把常用的五, 六千字用异拼加区别开,
并逐步找回其余汉字的丢失的古音, 进而将这些音溶入现代汉语的语音体系,
或在未来的语音系统中赋与它们以新的发音, 古代汉语中的精华是不会丧失的.
在这之前, 如果有必要用某些稀用字, 可直接用汉字. 如本文第一, 二,
三节所论, 汉语丧失音素的原因是使用汉字. 在使用拼音文字后, 音素将不再继续
丧失, 潜音节可变为实音节, 理论音节的数量可以增加. 换言之,
汉语语音和文字将变得丰富, 不自然的同音现象可得到缓解.
七. 汉字异拼表
从第一, 六节可以看出, 汉语同音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使用汉字,
而拼音文字又必须区分同音字. 这可能吗? 从理论上讲, 即使所有汉
字都是同音字也能区分, 只要无限度地扩大字母表就行了. 几千个汉字
都是同音字吗? 那我的字母表中就有几千个字母都发同一个音.
但现实是汉语的同音现象虽然严重, 却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字母表,
而且使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在中国已颁布四十年, 我们应尽可能以此为
基础发展拼音文字, 而不是另外设计字母表, 因为任何字母表都是表现'bpmf'这些
音素,
与使用拉丁字母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 本设计增加了三个单韵母, 即: v, w, y, 其发音规则如下:
v =u (音迂); w = u; y = i.
汉语拼音中没有用到v, 因此如不扩大字母表, 以v代u(迂)是可行的.
和y在拼写之首时仍从拼音, 如在ye, wei中. 但单独及作韵母使用
时则分别发u和i的音, 如: y'(依), w"(芜), 等.
至此, 本设计中就有了八个单韵母(见表二).
它们两两结合就构成六十四对不同的组合.
汉语拼音只利用了其中的十八对, 即表中带重点线的那些.
其余组合可用作标准韵母(组合)的异拼(见表三).
可见, 单韵母多组合就多, 方便区分同音字. 下面我补充解释表三:
1. o和uo在汉语拼音中的发音实际上相同, 因此一律用uo. 而o则发a的音, 即:
o=a.
2. 所有的单字符声母双写后还读原来的音, 如 bb=b; 双字符声母则将第二个字母
双写, 如: shh = sh.
3. g 从拼音, 但如其后跟的字母(组合)的发音为i, 则发 j.
4. 尾声母ng在汉语中用得很多, 因此设gn为其异拼, 即: gn=ng.
5. 如韵母的标准拼写(也可称第一拼写, 下同)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在其异拼
由三个字母组成时,
则该组合发音由前两个字母的发音所定, 第三个字母不发音. 如: iie的发音为i,
这是由于ii发i,
后置e则不发音. 同理, ann'仍发an', 后置n不发音. 但有两个例外:一: 双写韵
母另有发音的情况除外, 如 een 读
in, 不读 ee, 因为这里 ee 发 i, 不是发 e; 二: n音作尾音的情况, 包括
ahn=an, ehn=en, 等.
6. 韵母的标准拼写由三或四个字母组成时, 如其异拼由四或五个字母组成,
则第最后一个字母不发音, 只读由前三或四个字母组成所发的音. 如: ange"仍发
/ang"/,
ernge仍发erng, 后置e均不发音. 例外情况同3.
7. e 从汉语拼音, 但其异拼为ar, er, ir, or等, 规则是: 元音 + r = e.
8. 拼音er的拼写改为el, 异拼为al, il, ol, ul等, 规则是: 元音 + l = el.
9. v在单独使用, 音节开头, 及i, y, j, q, x, l, n等后发v(迂). 在其他情况下
均读u(乌).
10. u, w的发音为u(乌), 但在j, q, x, y之后读v(迂).
11. 为拼出更多的字, 也为讨论方便, 表三中列出的异符多于表四中所用上的.
根据表三及以上原则, 表四给每个常用字都设置了单一的拼写形式. 请注意,
某些字有两个或更多的读音, 如'一'字可发yi', yi", yi^; '乐'字可发le^和
yue^, 等.
本设计以新华字典为准, 即: '一'有三种拼法, '乐'有两种拼法, 等.
八. 拼写的内一性和外一性
本设计把在很多语言中用作辅音的字母v, w, y用作元音, 使元音字母增加到8个,
还设计了很多特殊的组合, 如cj, gn, yn等, 用以区别同音字. 那么,
中国人在使用这种拼音文字时会不会感到别扭呢? 实践证明是不会的.
且不说使用拉丁字母的各种文字都有各自特殊的拼法, 母语者不觉得别扭,
说拼音中的J, Q, X的读法就与众不同(其实 X 在越南文中的读音与拼音一样),
中国人也不觉得别扭. 其原因涉及到文字内函一致性(内一性)和外延一致性(外一
性).
下面我举例说明这两个特性.
字母b在拼音中的任何场合发音均为/b/, 这就使b具有了完全的内一性.
根据这一定义, 汉语拼音其它字母(组合)也具有完全的内一性. 如果b在另一语文,
如英语, 中的发音恰好也为/b/, 这就使b在这两种语文中具有了完全的外一性. 由
此可见,
内一性是指某一字母(或组合)在一种语言中的发音.而外一性则用于检验某字母(组
合)在两
种语言中的发音是否一致.
任何文字都首先顾及内一性. 而且, 只要顾及了内一性, 人们就不会感到别扭,
无论其是否具有外一性. 当然, 没有必要故意破坏外一性,
如没有必要在拼音中硬把b发成/k/, /m/, 或/n/. 本设计充分照顾到了内一性,
拼写十分规律, 同时也尽可能不违背与英文的外一性.某些字母(组合)与英语
的发音的确不同, 但不会妨碍讲汉语的人阅读, 因为异拼文字不是英文, 而是中文
.
它使用拉丁字母是出于偶然的原因. 它完全可以使用其他字母, 如俄文, 日文, 希
腊文,
注音符号, 或发明一种新的字母表, 但都须表示汉语的特点, 即都是中文.
国语罗马字用字母标调, 与英文缺乏外一性, 但美国学生用起来并不感到别扭,
就是由于其拼写有规律, 具有内一性. 这也证明内一性重要于外一性.
九. 异拼文字的难度
大陆儿童进小学后头两, 三个星期学拼音, 然后再学汉字.
本设计表四中每一个音节第一拼写(黑体)也相当于拼音, 只是为了异拼方便有所修
改.
这个拼写既为这一发音的各异拼注音(这时它与异拼的关系类似于英语的国际音标
与字母
拼写之间的关系), 同时又代表最常用的那个汉字(详见表四). 小学生入学后先学
第一拼写,
学会了就等于学会了一千三百个'字'. 如果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学一个每一发音的异
拼,
应该不会比第一次困难. 这时他们就学会了两千五, 六百字.
接下去他们可以学三千以内的常用字. 悲观一点估计, 经过四, 五个月的学习,
他们可以读出这三千个拼写. 下面我举例把这个过程讲得再详细点.
根据表四, 标准拼音ai的异拼为 oi, oy等. 用ai与各声母相拼可得:
ai(零声母), bai, cai, dai, hai, kai, lai, mai, nai, pai, 等, 用它们取代
最常用字.
这个发音的第二拼写(取代第二常用字)则为:oi, boi, coi, doi, hoi, koi, loi,
moi, noi, poi, 等.
第三拼写(取代第三常用字)为:
oy, boy, coy, doy, hoy, koy, loy, moy, noy, poy, 等.
可见, 在学会了第一拼写后, 只要学会了oi, oy, 就学会了所有的第二, 三拼写.
成年人学习的过程基本也是这样.
报刊图书也可照此办理. 第一步先用第一拼写代替各同音字中的最常用字,
他仍用汉字; 过一段时间人们习惯后, 再用第二拼写代替第二常用字.
这样用不了几个循环, 五,六千常用汉字就都被代替了.这是一个逐步推广任何
异拼文字的方法. 但我们应有思想准备, 人们对任何方案在一开始都会不习惯,
但这并不一定意谓着该方案不好.汉语拼音方案在刚公布时也有一些人以各种
理由表示反对, 但事实证明拼音是诸方案中最好的.如果不是中国政府
始终如一地坚持推行, 拼音不可能在今天成为联合国及美国各大报刊拼写
汉语人名地名的标准.
在写方面的训练应充分运用标准拼音为异拼注音这一概念.
儿童学会标准拼音后就可先写起来, 所有的同音字都可用标准拼音.
在学异拼的同时及以后, 有不会的拼写仍可用标准拼音. 这当然是非正式的,
任何文字都须有严格的标准. 但这种方法可促进儿童用拼音文字写作.
从此还可看出汉字拼音对汉语拼音的继承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扩大, 后者是前者的
核心.
成年人除用上述方法外, 还可用标准拼音与汉字夹写的方法,
并逐步增加异拼的使用. 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与作其他事一样: 从简单到复杂.
写得复杂了就会觉得标准拼音不够用, 就会产生使用异拼的要求.
十. 异拼汉字应用举例
以下例子中的汉字异拼均来自表四. 请注意, 由于键盘及软件的原因,
在这些例子中调号的位置标得并不准确. 调号应紧跟在拼音的后面,
而是不处于是间隔(space)的中部. 有性趣的读者可用笔在纸上写一下.
您会发现调号紧跟在拼音之后, 目视效果会好得多.
唐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Cjw"harr"ri^dang'euˇ, hon^dii'harr"xa^tuˇ,
Shei"zj'pan"zhung'con', lly^lly^jye'xinn'kuˇ.
白话文:
一九七二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并与周恩来签署上海公报, 打开了中美交
流的大门.
I'jeoˇq'al^nian", mayˇguo"zungˇtungˇNi"Ke^Sung'fangˇwen^zhung'guo",
bing^vˇZhou'En'Lai"qon'sjeuˇshang^haiˇgwng'bao^,
daˇkai'le°zhung'mayˇjao'liw"d°da^mern".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 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
KungˇZ^sheng'v"gwng'von"qan"uˇuˇi'nian",
zeu"v"gwng'von"qan"s^qae'jeoˇnian".
十一. 结诉语
人类在没有文字时的语言, 至少从词汇角度讲, 应是相对简单,
因为这时没有工具帮助记录. 文字始创时, 也不是马上就能记录语言的全部. 而且
,
除记录语言之外, 文字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 汉字记录语言已有数千年的历
史,
语言和文字已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汉语已不是简单的, 而是相当发达的语言.
一种有效的拼音文字必须表现全部汉语(普通话, 国语), 而且要表现得与汉字同样
有效.
因此, 本文只能是提供一种设想, 主张一个尝试, 其最终方案应是所有
志于此的人们集体工作的结果.
其它方面的考虑如: 声母异符双写欠美观, 但这样作较利于字典索引等排列;
以v代u(音迂)是否合适**; 如何处理句中音节变调(Tone Sandhi); 有些音节的同
音字太多,
是否有必要扩大字母表; 是否有必要区分所有的同音字; 大小写字母的应用; 等.
这些问题都需详尽讨论.
*标调法详见第七节及表四.
**严格地说, 声母v(大致相当于英语very的v)在普通话中仍然存在, 但由于文字的
原故,
一般人无法察觉. 研究表明, 有些人把'新闻'(xin'wen")说成 xin'ven",'娃娃
'(wa"wa°)说
成va"va°, 等. 本文在此提出这个问题, 以引起讨论.
please send comments to: tan@cwu.edu
表一: 可利用异调潜音节的化学元素译名(共32个, 此表仅列9个):
汉字 汉语拼音 异拼文字 English Name
钡 bei^ bei" barium
碘 dianˇ dian" idiane
钙 gai^ gai" calcium
汞 gongˇ gong" mercury
硅 gui" gui" silicon
氦 hai^ hai' hilium
氖 naiˇ nai' neon
镍 nie^ nie" nickel
锌 xin' xinˇ zinc
表二: 汉字拼音韵母组合表
a e i o u v w y
a aa ae ai ao au av aw ay
e ea ee ei eo eu ev ew ey
i ia ie ii io iu iv iw iy
o oa oe oi oo ou ov ow oy
u ua ue ui uo uu uv uw uy
v va ve vi vo vu vv vw vy
w wa we wi wo wu wv ww wy
y ya ye yi yo yu yv yw yy
注: 汉语拼音已用上的组合:
ai, ao, ei, ia, ie, iu, ou, ua, ue, ui, uo, wa,
wo, wu, ya, ye, yi, yu, 共十八组. 其余均未用上.
表三: 标准拼音及异符表
声母:
b: bb
p: pp
m: mm
f: ff, pf,
d: dd
t: tt
n: nn
l: ll
g: gg
k: kk
h: hh
(ng): gn
j: jj
q: qq
x: xx, hs, xh
zh: zj, zhh, zjj
ch: chh, cj, cch, tch, jch
sh: shh, sj, sjj
r: rr, rh, rj
z: zz
c: cc, ts,
ss: ss
(dz):
韵母:
a: o, aa, ah, av
ai: oi, oy, aii, oii aie, oie
an: on, ane, one, ahn, ohn, ann, onn
ang: ong, agn, ogn, angh, ongh
ao: au, aw, aou, aow, aue, awe
e: ar, er, ir, or, ur, yr, wr, vr
ei: ay, eiy, aye, eiv, aiv, eiw
en: arn, ern, irn...
eng: egn, arng, erng, irng, urng
el (er): al, il, ol, ul, vl, yl
i: ii, y, yy, iy, ea, ae, ey, iie, iiy, yi
ian: ion, yan, yon, iane, ione, iann, ionn
iang: iong, yang, yong, iagn, iogn, yagn, yogn
iao: yao, iaw, yaw, iau, yau
ie: ye, iee, yee
in: yn, iin, inn, yyn, ynn, ean
ing, ing, (ng), yng, ihng, yhng, eang, ign, ygn, ihgn
iou: iu, io, eo, iou, ieo
o: 见 uo.
ong: 见 ung.
ou: oe, ow, ov, oa
u: w, (v), uu, ww, (vv), uw, wu, uv, eu, ew, oo
ua: wa, uaa, waa, wah
uai: uai, wai, uoi, woi
uei: ui, wi, vi, uei, wei, uy, wy, vy, vei
un: un, wn, uen, wen
ung: wng, ugn, wgn
uo: uo, wo, vo
v: v, vv, vu, vw, vy, iv, yv
ve: ve, ue
表四: 汉字异拼表
标调方法: 调号标在音节右上方.
' = 一声; " = 二声; ˇ = 三声; ^ = 四声.
表中数字表示相应音节同音字的数目.
本设计的标准拼音与汉语拼音不同时, 后者标在括号内.
a
2: 啊a' 阿o'
1: 啊a"
1: 啊aˇ
1: 啊a^
ai
5: 埃ai' 哀oi' 挨oy' 唉aii' 哎oii'
3: 癌ai" 挨oi" 皑oy"
2: 矮aiˇ 蔼oiˇ
4: 爱ai^ 碍oi^ 隘oy^ 艾aii^
an
4: 安an' 鞍on' 氨ane' 谙one'
1: 俺anˇ
4: 按an^ 暗on^ 案ane^ 岸one^ 胺ann^
ang
1: 肮ang'
1: 昂ang"
1: 盎ang^
ao
1: 凹ao'
4: 熬ao" 翱au" 敖aw" 鳌aou"
1: 袄aoˇ
5: 奥ao^ 傲au^ 澳aw^ 懊 aou^ 坳aow^
ba:
8: 八ba' 巴bo' 扒bah' 笆boh' 疤bav' 芭baa' 吧bba' 叭bbo'
2: 拔ba" 跋bo"
2: 把baˇ 靶boˇ
5: 爸ba^ 霸bo^ 坝bah^ 耙boh^ 把bav^
bai
1: 白bai"
3: 百baiˇ 摆boiˇ 柏boyˇ
3: 败bai^ 拜boi^ 稗boy^
ban
6: 般ban' 班bon' 搬bane' 颁bone' 斑bahn' 扳bohn'
3: 板banˇ 版bonˇ
7: 办ban^ 半bon^ 伴bane^ 扮bone^ 拌bahn^ 拌bohn^ 瓣bann^
bang
3: 帮bang' 邦bong' 梆bagn'
3: 榜bangˇ 膀bongˇ 绑bagnˇ
6: 棒bang^ 傍bong^ 谤bagn^ 镑bogn^ 磅 bangh^ 蚌bongh^
bao
6: 包bao' 胞bau' 孢baw' 褒baoe' 苞baou' 剥bawe'
2: 薄bao" 雹bau"
4: 保baoˇ 宝bauˇ 饱bawˇ 堡baoeˇ
7: 报bao^ 暴bau^ 抱baw^ 刨baoe^ 爆baou^ 豹bawe^ 鲍bawu^
bei
5: 杯bei' 碑bay' 背bev' 卑beii'
1: 北beiˇ
10:被bei^ 备bay^ 背bev^ 倍beii^ 辈bayy^ 贝bevv^ 钡beiy^
焙beie^ 狈baye^ 惫beve^
ben
1: 奔ben'
2: 本benˇ 苯beneˇ
2: 笨ben^ 奔bene^
beng
2: 崩beng' 绷begn'
1: 甭beng"
1: 绷bengˇ
3: 泵蹦beng^ 迸begn^ 泵berng^
bi
1: 逼bi'
1: 鼻bi"
5: 比biˇ 笔byˇ 彼beaˇ 鄙beeˇ 妣beyˇ
18:必bi^ 闭by^ 毕bea^ 币bee^ 避bey^ 蔽bae^ 弊biy^ 碧byi^
臂byh^ 壁bii^ 庇byy 辟bih 毙baeh^ 痹beah^ 毖beyh^
陛bbi^ 敝bby^ 璧bbae^
bian
4: 边bian' 编bion' 鞭biane' 砭bione'
2: 扁bianˇ 贬bionˇ
7: 变bian^ 遍bion^ 变byan^ 便byon^ 辩biane^
辨bione^ 辫byane^ 卞byone^
biao
6: 标biao' 镖biau' 膘biaw' 彪byao' 镳byau' 飙byaw'
1: 表biaoˇ
bie
3: 憋bie' 瘪bye' 鳖biey'
1: 别bie"
1: 瘪bieˇ
1: 别bie^
bin
7: 宾bin' 彬byn' 濒bine' 缤byne' 滨binn' 斌bynn' 槟been'
2: 摈bin^ 鬓byn^
bing
2: 兵bing' 冰bign'
6: 丙bing 饼bignˇ 屏byngˇ 秉bygnˇ 丙bingeˇ 柄byngeˇ
炳biingˇ
3: 并bing^ 病bign^ 柄byng^
buo
7: 波buo' 拨bwo' 播bvo' 剥buou' 钵buoe' 玻bwoe' 菠bvoe'
16: 伯buo" 勃bwo" 薄bvo" 博buou" 驳buoe" 泊bwou" 搏bvoe" 渤bwoe
脖bvoe" 铂buow 魄bwow" 舶bvow" 箔buov" 薄bwov"
礴bvov" 帛buoy"
1: 簸buoˇ
1: 簸buo^
bu
1: 不bu"
4: 补buˇ 卜bwˇ 哺bvˇ 捕beuˇ
7: 不bu^ 步bw^ 部bv^ 布beu^ 埠bew^ 簿buw^ 怖buv^
ca
1: 擦ca'
cai
1: 猜cai'
4: 才cai" 材coi" 财coy" 裁caii"
4: 采caiˇ 彩coiˇ 踩coyˇ 睬caiiˇ
2: 菜cai^ 蔡coi^
can
1: 参can' 餐con'
3: 残can" 惭con" 蚕cane"
1: 惨canˇ
1: 灿can^
cang
4: 仓cang' 苍cong' 舱cagn' 沧cogn'
1: 藏cang"
cao
2: 操cao' 糙cau'
2: 曹cao" 槽cau"
1: 草caoˇ
1: 操cao^
ce
5: 测ce^ 策car^ 册cer^ 侧cir^ 厕cor^
cen
1: 参cen'
ceng
2: 层ceng" 曾cegn"
1: 蹭ceng^
cha
4: 差cha' 插cho' 叉cja' 嚓cjo'
6: 查cha" 察cho" 茶cja" 搽cjo" 茬chav" 碴cjav"
1: 衩chaˇ
4: 差cha^ 岔cho^ 诧cja^ 刹cjo^
chai
2: 拆chai', 差choi'
2: 柴chai" 豺choi"
chan
2: 掺chan' 搀chon'
9: 缠chan" 蝉chon" 谗cjan" 单cjon" 潺chane"
蟾chone" 禅cjane" 婵cjone" 馋chann"
4: 产chanˇ 铲chonˇ 阐cjanˇ 谄cjonˇ
2: 颤chan^ 忏chon^
chang
5: 昌chang' 猖chong' 伥cjang' 鲳cjong' 娼chagn'
6: 常chang" 长chong" 尝cjang" 偿cjong" 场chagn" 肠chogn"
3: 厂changˇ 场chongˇ 敞cjangˇ
3: 唱chang^ 倡chong^ 畅cjang^
chao
5: 超chao' 抄cjao' 超chau' 吵cjau' 钞chaw'
4: 朝chao" 潮cjao" 嘲chau" 巢chaw"
2: 炒chaoˇ 吵cjaoˇ
che
1: 车che'
1: 扯cheˇ
4: 彻che^ 撤char^ 掣cher^ 澈chir^
chen
1: 嗔chen'
8: 陈chen" 尘charn" 沉chern" 臣chirn" 辰chorn" 晨churn"
忱chwrn" 橙chyrn"
3: 趁chen^ 称charn^ 衬chern^
cheng
2: 称cheng' 撑cjeng'
11:成cheng" 承cjeng" 程chegn" 惩cjegn" 乘charng" 城cjarng"
呈cherng 诚cjerng 橙chorng" 澄churng" 盛chwrng"
2: 逞chengˇ 骋cjengˇ
1: 秤cheng^
chi
5: 吃ch' 痴cj' 魑chi' 嗤cji' 哧chih'
6: 持ch" 迟cj" 持chi" 池cji" 匙chih" 驰cjih" 弛chhi"
4: 齿chˇ尺cjˇ 耻chiˇ 侈cjiˇ
4: 赤ch^ 斥cj^ 炽chi^ 翅cji^
chong (chung)
4: 冲chung' 充chwng' 忡chvng' 憧cjung'
3: 虫chung" 重chwng" 崇chvng"
1: 宠chungˇ
1: 冲chung^
chou
1: 抽chou'
8: 愁chou" 仇chow" 筹choe" 酬chov"
绸cjou" 畴cjow" 踌cjoe" 稠cjov"
2: 丑chouˇ 瞅chowˇ
1: 臭chou^
chu
1: 出chu' 初chw'
9: 除chu" 厨chw" 橱chv" 蜍cheu" 躇chew" 锄cju" 雏cjw"
滁cjv" 刍cjeu"
4: 处chuˇ 储chwˇ chuuˇ 楚chvˇ
7: 处chu^ 触chw^ 矗chv^ 畜cheu^ 搐chew^ 绌cju^ 黜cjw^
chuai
1: 揣chuai'
1: 揣chuaiˇ
chuan
2: 穿chuan' 川chwan'
3: 传chuan" 船chwan" 椽chuon"
1: 喘chuanˇ
1: 串chuan^
chuang
3: 窗chuang' 疮chwang' 创chuong'
2: 床chuang" 幢chwang"
1: 闯chuangˇ
1: 创chuong^
chui
2: 吹chui' 炊chwi'
4: 垂chui" 锤chwi" 捶chvi" 陲chuy"
chun
2: 春chun' 椿chwn'
4: 纯chun" 唇chwn" 醇chune" 淳chwne"
1: 蠢chunˇ
chuo
1: 戳chuo'
1: 绰chuo^
ci
2: 差ci' 疵c'
7: 词ci" 辞c" 磁ci" 雌cc" 慈cci" 瓷cy" 茨ccy"
1: 此ciˇ
4: 次ci^ 赐c^ 刺cc^ 伺cci^
cung (cong)
4: 匆cung' 聪cwng' 囱cugn' 葱cwgn'
2: 从cung" 丛cwng"
cou
1: 凑cou^
cu
1: 粗cu'
5: 促cu^ 簇cw^ 醋cv^ 猝tsu^ 蹴tsw^
cuan
1: 蹿cuan'
2: 窜cuan^ 篡cwan^
cui
3: 催cui' 摧cwi' 崔cuy'
6: 脆cui^ 翠cwi^ 淬cuy^ 瘁cwy^ 粹cvi^ 萃cuii^
cun
1: 村cun'
1: 存cun"
1: 寸cun^
cuo
4: 撮cuo' 搓cwo' 磋cvo' 蹉tsuo'
3: 错cuo^ 措cwo^ 挫cvo^
da
2: 搭da' 答do'
3: 达da" 答do" 瘩dah"
1: 打daˇ
1: 大da^
dai
1: 呆dai'
4: 歹daiˇ 呆doiˇ 逮doyˇ 傣daiiˇ
9: 代dai^ 带doi^ 待doy^ 戴daii^ 袋doii^ 贷doyy^ 怠daie^
大doie^ 殆doye^
dan
6: 单dan' 担don' 丹dane' 耽done' 郸dahn' 眈dohn'
2: 胆danˇ 掸donˇ
9: 但dan^ 淡don^ 旦dane^ 蛋done^ 弹dahn^ 担dohn^ 诞dann^ 氮donn^
惮ddan^
dang
2: 当dang' 裆dong'
2: 党dangˇ 挡dongˇ
4: 当dang^ 荡dong^ 档dagn^ 宕dogn^
dao
1: 刀dao'
6: 岛daoˇ 倒dauˇ 导dawˇ 蹈daouˇ 捣daowˇ 祷daueˇ
6: 到dao^ 道dau^ 盗daw^ 稻daou^ 倒daow^ 悼daue^
de
3: 的d° 地de° 得der°
2: 德de" 得der"
dei
1: 得deiˇ
deng
3: 灯deng' 登degn' 蹬derng'
1: 等dengˇ
3: 凳deng^ 瞪degn^ 邓derng^
di
4: 低di' 滴dy' 堤dae' 提dea'
8: 敌di" 涤dy" 嫡dae" 的dea" 笛dee" 翟dey" 狄diy" 迪dyi"
4: 底diˇ 抵dyˇ 诋daeˇ 邸deaˇ
9: 地di^ 第dy^ 帝dae^ 递dea^ 的dey^ 弟dii^ 缔diy^ 蒂dyi^ 棣dih^
dia
1: diaˇ
dian
4: 颠dian' 滇dyan' 癫dion' 掂dyon'
3: 点dianˇ 典dionˇ 碘dyanˇ
11: 电dian^ 店dion^ 甸dyan^ 淀dyon^ 垫diane^ 殿dione^ 玷diann^
奠dionn^ 佃dianh^ 惦dionh^ 靛daean^
diao
6: 雕diao' 碉diau' 凋diaw' 刁dyao' 叼dyau' 貂dyaw'
1: diaoˇ
4: 调diao^ 掉diau^ 吊diaw^ 钓dyao^
die
2: 跌die' 爹dye'
7: 迭die" 叠dye" 碟dje" 蝶dje" 谍diey" 喋dyey" 牒diei"
ding
5: 丁ding' 钉dyng' 盯dign' 叮dygn' 仃dinge'
2: 顶dingˇ 鼎dyngˇ
3: 定ding^ 订dyng^ 锭dign^
diu
1: 丢diu'
dung (dong)
3: 东dung' 冬dwng' 咚dvng'
2: 懂dungˇ 董dwngˇ
6: 动dung^ 洞dwng^ 冻dvng^ 栋dugn^ 恫dwgn^ 侗dvgn^
dou
2: 都dou' 兜doa'
3: 斗douˇ doaˇ 陡doeˇ
5: 斗dou^ 豆doa^ 逗doe^ 痘dow^ 窦dov^
du
2: 都du' 督dw'
6: 毒du" 读dw" 独dv" 牍deu" 犊dew" 黩dewe"
4: 堵duˇ 肚dwˇ 睹dvˇ 赌deuˇ
6: 度du^ 渡dw^ 镀dv^ 杜deu^ 肚dew^ 妒dewe^
duan
1: 端duan'
1: 短duanˇ
4: 断duan^ 段duon^ 缎dwan^ 锻dwon^
dui
1: 堆dui'
3: 对dui^ 队dwi^ 兑dvi^
dun
4: 吨dun' 蹲dwn' 墩dvn' 敦dune'
7: 盾dun^ 顿dwn^ 钝dvn^ 遁dune^ 囤dwne^ 沌dvne^ 炖dunh^
duo
3: 多duo' 哆dwo' 掇dvo'
1: 夺duo"
3: 朵duoˇ 躲dwoˇ 垛dvoˇ
4: 舵duo^ 惰dwo^ 堕dvo^ 剁duou^ 跺dwou^
e
1: 阿e'
7: 俄e" 额ar" 讹ir" 鹅or" 峨ur" 娥vr" 蛾wr"
1: 恶eˇ
11: 恶 e^ 饿ar^ 扼er^ 鄂ir^ 鳄or^ 厄ur^ 噩vr^ 遏wr^ 垩yr^
轭arr^ 颚err^
en
1: 恩en'
el (er)
2: 儿el" 而il"
4: 尔elˇ 耳olˇ 饵ulˇ 洱ilˇ
1: 二 al^
fa
1: 发fa'
5: 阀fa" 伐fo" 乏fah" 阀foh" 罚fav" 筏ffa"
2: 法faˇ 砝foˇ
3: 发fa^ 珐fo^ 砝fah^
fan
4: 翻fan' 帆fon' 番fane' 藩fone'
7: 繁fan" 烦fon" 凡fane" 樊fone" 矾fahn" 钒fohn" 蕃fann"
2: 反fanˇ 返fonˇ
5: 饭fan^ 犯fon^ 范fane^ 泛fone^ 贩fahn^
fang
4: 方fang' 妨fong' 芳fagn' 坊fogn'
4: 防fang" 房fong" 妨fagn" 肪fogn"
3: 访fangˇ 纺fongˇ 仿fagnˇ
1: 放fang^
fei
5: 非飞fei' 非fay' 菲fev' 啡feii' 妃fayy'
1: 肥fei"
5: 匪feiˇ 诽fayˇ 翡fevˇ 斐feiiˇ 菲fayyˇ
5: 费fei^ 废fay^ 沸fev^ 肺feii^ 吠fayy^
fen
6: 分fen' 纷farn' 芬fern' 吩firn' 氛forn' 酚furn'
3: 焚fen" 坟fenn" 汾farn"
1: 粉fenˇ
6: 分fen^ 愤farn^ 奋fern^ 份firn^ 粪forn^ 忿furn^
feng
9: 风feng' 枫fegn' 烽fenge' 蜂fengh' 丰farng' 封ferng'
锋firng' 峰furng' 疯fwrng'
3: 冯feng" 缝fegn" 逢fenge"
1: 讽fengˇ
4: 缝feng^ 奉fegn^ 凤fenge^ 俸fengh^
fuo
1: 佛fuo"
fou
1: 否fou^
fu
4: 夫fu' 肤fw' 敷fv' 孵feu'
4: 服fu" 福fw" 符fv" 伏feu" 俘few" 幅phu" 扶phw" 拂phv"
辐pheu" 浮phew" 袱phww" 氟phuu" 弗phvv" 涪fuu"
11: 府fuˇ 抚fwˇ 辅fvˇ 附feuˇ 腐fewˇ 俯fuuˇ 斧fwwˇ
腑fvvˇ 釜phuˇ 甫phwˇ 脯phvˇ
17: 复fu^ 副fw^ 富fv^ 负feu^ 附few^ 付foo^ 父fuu^ 妇fww^
赴fvv^ 腹phu^ 覆phw^ 咐phv^ 赋pheu^ 讣phew^
阜phoo^ 傅ffu^ 缚ffw^
ga
3: 夹gaˇ 嘎goˇ 噶gahˇ
gai
1: 该gai'
1: 改gaiˇ
5: 盖gai^ 概goi^ 钙goy^ 溉gaii^ 丐goii^
gan
6: 干gan' 杆gon' 甘gane' 竿gone' 肝gann' 柑gonn'
5: 感ganˇ 赶gonˇ 敢ganeˇ 杆goneˇ 秆gannˇ
2: 干gan^ 赣gon^
gang
6: 刚gang' 钢gong' 肛gagn' 纲gogn' 缸gangh' 冈gongh'
2: 港gangˇ 岗gongˇ
1: 杠gang^
gao
7: 高gao' 羔gau' 糕gaw' 膏gaou' 睾gaow' 篙gaoe' 皋gaue'
3: 搞gaoˇ 稿gauˇ 镐gawˇ
1: 告gao^
ge
8: 割ge' 歌gar' 哥ger'戈gir' 搁gor' 胳gur' 疙gwr' 鸽gyr'
8: 革ge" 格gar" 隔ger" 阁gir" 葛gor" 蛤gur" 骼gwr" 搁gyr"
3: 个ge^ 各gar^ 铬ger^
gei
1: 给geiˇ
gen
2: 根gen' 跟garn'
geng
4: 更geng' 耕gegn' 羹garng' 庚gerng'
3: 梗gengˇ 耿gegnˇ 埂garngˇ
1: 更geng^
gung (gong)
11: 工gung' 公gwng' 功gvng' 攻gugn' 宫gwgn' 蚣gvgn'
弓gunge' 恭gwnge' 躬gvnge' 供gungh' 龚gwngh'
3: 巩gungˇ 拱gvngˇ 汞gwngˇ
3: 共gung^ 供gwng^ 贡gvng^
gou
3: 沟gou' 勾goe' 钩gow'
2: 狗gouˇ 苟goeˇ
5: 构gou^ 够goa^ 购goe^ 勾gov^ 垢gow^
gu
8: 估gu' 孤gw' 姑gv' 咕geu' 辜gew' 菇goo' 箍guh' 沽gwh'
1: 骨gu"
2: 骨guˇ 股gwˇ 鼓gvˇ 谷geuˇ 蛊gewˇ
5: 固gu^ 故gw^ 顾gv^ 雇gew^ 梏guh^
gua
2: 瓜gua' 刮gwa'
2: 寡guaˇ 剐gwaˇ
3: 挂gua^ 卦gwa^ 褂gva^
guai
1: 乖guai'
1: 拐guaiˇ
1: 怪guai^
guan
5: 关guan' 观guon' 官gwan' 棺gwon' 冠guane'
2: 管guanˇ 馆gwanˇ
4: 贯guan^ 惯guon^ 罐gwan^ 灌gwon^
guang
1: 光guang'
2: 广guangˇ 犷gwangˇ
1: 逛guang^
gui
7: 规gui' 归gwi' 龟gvi' 圭guy' 硅gwy' 瑰gvy' 闺guie'
4: 轨guiˇ 鬼gwiˇ 诡gviˇ 癸guyˇ
5: 贵gui^ 柜gwi^ 桂gvi^ 跪guy^ 刽gwy^
gun
2: 滚gunˇ 辊gwnˇ
1: 棍gun^
guo
2: 锅guo' 郭gwo'
2: 国gou" 帼gwo"
3: 果guoˇ 裹gwoˇ 椁gvoˇ
1: 过guo^
ha
1: 哈ha'
1: 蛤ha"
1: 哈haˇ
1: 哈ha^
hai
1: 咳hai'
3: 还hai" 孩hoi" 骸hoy"
1: 海haiˇ
4: 害hai^ 氦hoi^ 骇hoy^ 亥haie^
han
3: 酣han' 憨hon' 鼾hane'
6: 含han" 寒hon" 涵hane" 函hone" 邯hahn" 韩hohn"
2: 喊hanˇ 罕honˇ
10: 汉han^ 汗hon^ 旱hane^ 焊hone^ 悍hahn^ 捍hohn^
憾hann^ 撼honn^ 翰hhan^ 瀚hhon^
hang
1: 夯hang'
5: 航hang" 行hong" 航hagn" 吭hogn" 杭hangh"
1: 巷hang^
hao
6: 毫hao" 号hau" 毫haw" 豪haoe" 嚎haue" 壕hawe"
2: 好hauˇ 郝haoˇ
4: 好hao^ 号hau^ 耗haw^ 浩haoe^
he
2: 喝he' 呵her'
14: 和he" 合har" 河her" 何hir" 盒hor" 核hur" 涸hvr" 阂hwr" 荷hyr" 禾
harr"
菏herr" 颌hirr" 劾horr" 貉hurr"
9: 喝her^ 贺har^ 荷hir^ 赫hur^ 和he^ 壑hwr^ 吓hyr^
鹤harr^ 褐herr^
hei
2: 黑hei' 嘿hay'
hen
1: 痕hen"
2: 很henˇ 狠hernˇ
1: 恨hen^
heng
2: 亨heng' 哼henge'
3: 衡heng" 恒henge" 横hengh"
1: 横heng^
hung (hong)
3: 轰hung' 哄hwng' 烘hvng'
6: 红hung" 鸿hwng" 洪hvng" 虹hugn" 宏hwgn" 弘hvgn"
1: 哄hungˇ
2: 哄hung^ 讧hwng^
hou
4: 侯hou" 喉how" 猴hoa" 骺hoe"
1: 吼houˇ
3: 后hou^ 候how^ 厚hoa^
hu
5: 乎hu' 呼hw' 糊hv' 忽heu' 惚hew'
9: 湖hu" 糊hw" 胡hv" 壶heu" 弧hew" 狐hoo" 蝴huu"
葫hww" 瑚hvv"
2: 虎huˇ 唬hwˇ
5: 护hu^ 户hw^ 扈hv^ 沪heu^ 糊hew^
hua
2: 花hua' 哗hwa'
5: 华hua" 滑hwa" 猾hva" 哗huae" 划hwae"
5: 化hua^ 话hwa^ 画hva^ 划hwae^ 桦huae^
huai
4: 怀huai" 槐hwai" 淮huoi" 徊hwoi"
1: 坏huai^
huan
1: 欢huan'
4: 环huan" 还hwan" 寰huon" 桓hwon"
3: 缓huanˇ
9: 换huan^ 患hwan^ 幻huon^ 唤hwon^ 豢huane^ 焕hwane^
宦huann^ 涣hwann^ 痪huonn^
huang
3: 荒huang' 肓hwang' 慌hvang'
9: 黄huang" 皇hwang" 惶hvang" 煌huong" 蝗hwong" 凰hvong"
磺huangh" 簧hwangh" 潢hvongh"
4: 谎huangˇ 恍hwangˇ 幌hvangˇ 晃huagnˇ
1: 晃huang^
hui
7: 挥hui' 灰hwi' 辉hvi' 徽huy' 徵hwy' 恢hvy' 晖huiy'
2: 回hui" 蛔hwi"
2: 毁huiˇ 悔hwiˇ
13: 会hui^ 惠hwi^ 汇hvi^ 讳huy^ 绘hwy^ 慧hvy^ 彗huie^
秽hwei^ 晦hvi^ 卉huiy^ 诲hwiy^ 贿hviy^ 贿huye^
hun
3: 婚hun' 昏hwn' 荤hvn'
3: 浑hun" 魂hwn" 混hvn"
1: 混hunˇ
huo
1: 豁huo'
1: 活huo"
2: 火huoˇ 伙hwoˇ
8: 或huo^ 惑hwo^ 货hvo^ 获huoe^ 祸hwoe^ 霍hvoe^
豁huov^ 和hwov^
ji
20: 机ji' 基jy' 迹jae' 绩jea' 击jee' 稽jey' 激jii' 积jyi'
羁jiy' 几jyy' 饥jih' 鸡jyh' 讥jaeh' 奇jeah' 缉jeeh' 肌jeyh'
畸jji' 箕jjy' 圾jjae 姬jjea'
16: 及ji" 即jy" 极jae" 集jea" 急jee" 级jey" 疾jii" 脊jyi"
籍jiy" 吉jih" 辑jaeh" 嫉jeah" 棘jeeh" 汲jeyh" 藉jji" 瘠jjy"
9: 几jiˇ 己jyˇ 挤jaeˇ 给jeaˇ 脊jeeˇ 纪jeyˇ
济jiiˇ 戟jiyˇ
20: 计ji^ 际jy^ 技jae^ 季jea^ 既jee^ 剂jey^ 继jey^ 记jiy^
寄jyi^ 济jaeh^ 寂jeah^ 纪jeeh^ 忌jeyh^ 悸jji^ 妓jjy^ 伎jjae^
冀jjea^ 祭jjee^ 蓟jjey^ 骥jii^
jia
8: 加ja' 家jo' 佳jia' 痂jio' 浃jah' 夹joh' 嘉jya' 枷jyo'
7: 颊ja" 荚jo" 辘jia" 甲jioˇ 假jahˇ 钾johˇ 贾jyaˇ
6: 价ja^ 嫁jo^ 架jia^ 驾jio^ 假jah^ 稼joh^
jian
12: 间jan' 奸jon' 坚jian' 尖jion' 歼jane' 艰jone' 煎jiane'
笺jione' 肩jahn' 兼john' 监jyan' 缄jyon'
12: 减janˇ 简jonˇ 剪jianˇ 检jionˇ 拣janeˇ 捡joneˇ
俭jianeˇ 碱jioneˇ 茧jahnˇ 柬johnˇ 硷jyanˇ
锏jyonˇ
18: 建jan 件jon^ 见jian^ 健jion^ 贱jane 舰jone 渐jiane 箭jione
鉴jyan^ 践jyon^ 荐jyane^ 剑jyone^ 溅jahn^ 腱john^ 饯jyan^
涧jyon^ 毽jyane^ 间jyone^
jiang
7: 将jang' 江jong' 疆jiang' 僵jiong' 姜jange' 缰jonge'
浆jyang'
4: 讲jangˇ 奖jongˇ 蒋jiangˇ 桨jiongˇ
5: 匠jang^ 将jong^ 降jiang^ 酱jiong^ 强jange^
jiao
12: 交jao' 焦jau' 浇jaw' 教jau' 郊jiao' 骄jiau'
胶jiaw' 椒jyao' 娇jyau' 跤jyaw' 礁jaoe' 蕉jaue'
1: 嚼jao"
11: 角jaoˇ 脚jauˇ 剿jawˇ 搅jiaoˇ 矫jiauˇ 狡jiawˇ
绞jyaoˇ 缴jyauˇ 侥jyawˇ 饺jaoeˇ 铰jaueˇ
6: 较jao^ 教jau^ 叫jaw^ 窖jiao^ 酵jiau^ 轿jiaw^
jie
7: 接je' 街jie' 皆jye' 阶jiee' 揭jyee' 结jje' 秸jjie'
12: 结je" 节jie" 截jye" 捷jiee" 碣jyee" 劫jje" 洁jjie"
诘jeh" 杰jieh" 竭jiey" 桔jjiey" 睫gie"
2: 解jeˇ 姐jieˇ
8: 界je^ 借jie^ 戒jye^ 届jiee^ 介jyee^ 诫jeh^
芥jieh^ 疥jje^
jin
8: 金jin' 今jn' 斤jine' 津jne' 巾jinn' 禁jnn'
筋jean' 襟jeen'
5: 紧jnˇ 仅jinˇ 尽jineˇ 锦jneˇ 谨jineˇ
10: 进jn^ 近jin^ 尽jine^ 禁jinn^ 劲jne^ 浸jean^
晋jeen^ 噤gin^ 靳ine^ 烬ginn^
jing
12: 经jing' 惊jng' 精jgn' 睛jign' 晶jnge' 茎jinge' 京ging'
荆gign' 鲸ginge' 兢gigne' 粳jeeng' 旌jeegn'
7: 井jingˇ 景jngˇ 警jngeˇ 颈jingeˇ 儆gingˇ 憬gyngˇ 阱gingeˇ
11: 静jing^ 净jng^ 敬ging^ 竟jnge^ 境jinge^ 镜ginge^ 竞jngh^
痉gyng^ 靖gynge^ 胫jign^ 径gign^
jung (jiong)
2: 炯jungˇ 窘jwngˇ
jiu
5: 究jiu' 纠jeo' 揪jiu' 赳jiou' 赳jiow'
5: 久jiouˇ 九jeoˇ 酒jiuˇ 韭jiouˇ 灸jiowˇ
9: 就jiu^ 旧jiw^ 救jiou^ 舅joa^ 咎joe^ 疚jow^
臼giou^ 厩jioe^ 柩gioe^
ju (jv)
7: 居jv' 疽ju' 拘jw' 车jyu' 鞠jyv' 狙jyw' 驹jyve'
3: 局jv" 橘ju" 菊jw"
4: 举jvˇ 矩juˇ 咀jwˇ 沮jyvˇ
12: 据jv^ 句jiv^ 拒ju^ 具jw^ 聚juu^ 俱jvv^ 距juh^ 巨jwh^
剧jjv^ 惧jju^ 炬jjiv^ 踞jjuu^
jvan
5: 捐jvan' 圈jvon' 娟juan' 鹃juon' 捐jwan'
1: 卷jvanˇ
4: 卷jvan^ 倦jvon^ 眷juan^ 绢juon^
jve (jue)
1: 撅jve'
12: 决jve" 绝jue" 掘jwe" 觉jvee" 抉juee" 诀jwee"
獗jjve" 蹶jjue" 厥jjwe" 爵jveh" 嚼jueh"
倔jweh" 攫jvey"
1: 倔jve^
jvn (jun)
5: 军jvn' 君jun' 菌jwn' 均jvne' 钧june'
5: 俊jvn^ 峻jun^ 竣jwn^ 浚jvne^ 郡june^
ka
3: 喀ka' 咖ko' 咯kah'
2: 卡kaˇ 咯koˇ
kai
2: 开kai' 揩koi'
3: 楷kaiˇ 慨koiˇ 凯koyˇ
1: 忾kai^
kan
4: 看kan' 刊kon' 堪kane' 勘kone'
3: 砍kanˇ 坎konˇ 槛kaneˇ
2: 看kan^ 瞰kon^
kang
3: 康kang' 糠kong' 慷kagn'
1: 扛kang"
3: 抗kang^ 亢kong^ 炕kagn^
kao
3: 考kaoˇ 烤kauˇ 拷kawˇ
2: 靠kao^ 铐kau^
ke
10: 科ke' 颗kar' 棵ker' 苛kir' 坷kor' 柯kur' 疴kwr'
窠kyr' 磕kerr' 瞌karr'
2: 壳ke" 咳kar"
2: 可keˇ 渴karˇ
4: 克ke^ 刻kar^ 客ker^ 课kir^
ken
4: 肯kenˇ 啃karnˇ 垦kernˇ 恳kirnˇ
keng
2: 坑keng' 吭kegn'
kung (kong)
1: 空kung'
2: 孔kungˇ 恐kwngˇ
2: 控kwng^ 空kung^
kou
1: 抠kou'
1: 口kouˇ
2: 扣kou^ 寇kow^
ku
3: 枯ku' 哭kw' 窟kv'
1: 苦kuˇ
4: 库ku^ 酷kw^ 库kv^ 裤keu^
kua
1: 夸kua'
1: 垮kuaˇ
3: 跨kua^ 挎kwa^ 胯kva^
kuai
5: 快kuai^ 块kuoi^ 会kuoy^ 筷kwai^ 侩kwoi^
kuan
1: 宽kuan'
1: 款kuanˇ
kuang
3: 框kuang' 筐kwang' 匡kuagn'
1: 狂kuang"
4: 况kuang^ 矿kwang^ 眶kuagn^ 况kwagn^
框kuong^ 旷kwong^
kui
4: 亏kui' 盔kwi' 窥kvi' 岿kuie'
4: 魁kui" 葵kwi" 奎kvi" 睽kuie"
1: 傀kuiˇ
3: 溃kui^ 愧kwi^ 馈kvi^
kun
2: 昆kun' 坤kwn'
1: 捆kunˇ
1: 困kun^
kuo
4: 扩kuo^ 阔kwo^ 廓kvo^ 括kuoe^
la
3: 拉la' 垃lo' 啦lah'
1: 喇la"
1: 喇laˇ
3: 辣la^ 蜡lo^ 腊lah^
lai
2: 来lai" 莱loi"
3: 赖lai^ 籁loi^ 睐loy^
lan
10: 兰lan" 篮lon" 蓝lann" 斓lonn" 澜lahn" 栏lohn" 谰lane" 拦lone"
阑llan" 婪llon"
4: 览lanˇ 揽lonˇ 缆lannˇ 懒lonnˇ
2: 烂lan^ 滥lon^
lang
5: 郎lang" 狼long" 廊lagn" 琅logn" 榔lange"
1: 朗langˇ
1: 浪lang^
lao
1: 捞lao'
2: 劳lao" 牢lau"
3: 老laoˇ 姥lauˇ 佬lawˇ
3: 涝lao^ 烙lau^ 酪law^
le
乐le^ 勒ler^
了le°
lei
1: 勒lei'
3: 雷lei" 累lay" 镭lev"
5: 累leiˇ 蕾layˇ 垒levˇ 磊leiiˇ 儡layyˇ
5: 类lei^ 累lay^ 泪lev^ 擂leii^ 肋layy^
leng (lerng)
2: 楞leng" 棱legn"
1: 冷lengˇ
1: 愣leng^
li
9: 离li" 犁ly" 璃lae" 黎lea" 厘lee" 篱ley" 梨lii"
狸liy" 漓lyi"
5: 李li ˇ里lyˇ 理laeˇ 礼leaˇ 鲤leeˇ
25: 力li^ 利ly^ 立lae^ 傈lea^ 厉lee^ 历ley^ 沥lii^ 丽lyy^ 砾lli^
粒lly^ 栗laeh^ 戾leeh^ 例lih^ 唳lyh^ 励llee^ 吏llae^
蜊liy^ 枥lyi^ 痢lley^ 隶lyih^ 荔liyh^ 莉leyh^ 俐lleeh^
雳lleyh^ 蛎llae^
lia
1: 俩liaˇ
lian
9: 连lian" 联lion" 怜liane" 帘lione" 廉liann" 蘖lionn"
涟liahn" 镰liohn" 莲llian"
2: 脸lianˇ 敛lionˇ
4: 练lian^ 恋lion^ 炼liane^ 链lione^
liang
5: 良liang" 粮liong" 凉liagn" 梁liogn" 量liange"
3: 两liangˇ 俩liongˇ 魉liagnˇ
5: 量liang^ 亮liagn^ 谅liong^ 辆liogn^ 晾liange^
liao
1: 撩liao'
8: 疗liao" 缭liau" 聊liaw" 潦lyao" 僚lyau" 辽lyaw" 寥lliao"
獠lliaw"
1: 了liaoˇ
4: 料liao^ 镣liau^ 撂liaw^ 廖lyao^
lie
1: 咧lieˇ
6: 劣lie^ 列lye^ 烈llie^ 裂llye^ 猎lyee^ 冽llye^
lin
9: 林lin" 邻lyn" 临line" 淋lyne" 琳linn" 磷lynn"
鳞lean" 麟llin" 霖llyn"
1: 凛linˇ
2: 吝lin^ 赁lyn^
ling
1: 拎ling'
11: 灵ling" 陵lign" 凌lyng" 零lygn" 龄laeng" 铃laegn"
玲leang" 羚leagn" 伶leeng" 菱leegn" 蛉lling"
2: 领lingˇ 岭lignˇ
2: 令ling^ 另lign^
liu
1: 溜liu'
8: 刘liu" 流liw" 留liv" 馏liue" 瘤liwe" 榴live"
硫lliu" 琉lliw"
1: 柳liuˇ
1: 六liu^
lung (long)
1: 隆lung'
8: 龙lung" 隆lwng" 聋lvng" 珑lugn" 茏lwgn" 笼lvgn"
咙lungh" 窿lwngh"
4: 垄lungˇ 拢lugnˇ 陇lwngˇ 笼lwgnˇ
lou
1: 搂lou'
3: 楼loe" 娄low" 搂lou"
2: 搂louˇ 篓lowˇ
2: 漏lou^ 陋low^
lu
5: 炉lu' 庐lw' 卢loo' 芦llu' 颅llw'
4: 鲁luˇ 虏lwˇ 卤looˇ 掳lluˇ
13: 路lu^ 露lw^ 陆leu^ 禄lew^ 录loo^ 鹭luu^ 鹿lww^
赂lwv^ 碌leuh 麓lewh 潞luh^ 戮lwh^ 漉loo^
lv
1: 驴lv'
7: 吕lvˇ 侣lvvˇ 铝lvuˇ 履lvwˇ 旅lyuˇ 屡lyvˇ 缕livˇ
6: 律lv^ 虑lyv^ 绿llv^ 率lvu^ 滤lvw^ 氯lvv^
luan
4: 峦luan" 挛lwan" 孪luon" 滦lwon"
1: 卵luanˇ
1: 乱luanˇ
lve
1: 掠lveˇ
2: 略lve^ 掠lue^
lun
1: 抡lun'
6: 伦lun" 轮lwn" 纶lune" 沦lwne" 仑luhn" 论lwhn"
1: 论lun^
luo
7: 罗luo" 萝lwo" 螺luoe" 锣lwoe" 逻lluo" 箩llwo" 骡lvo"
1: 裸luoˇ
4: 落luo^ 络lwo^ 洛luoe^ 骆lwoe^
ma
3: 妈ma' 吗mo' 抹mah'
2: 麻ma" 吗mo"
4: 马maˇ 码moˇ 蚂mahˇ 玛mavˇ
1: 骂ma^
2: 嘛ma° 吗mo°
mai
埋mai"
买maiˇ
脉mai^ 卖moi^ 麦moy^ 迈maii^
man
3: 蛮man" 瞒mon" 馒mane"
1: 满manˇ
6: 慢man^ 漫mon^ 曼mane^ 蔓mone^ 谩mahn^ 幔mohn^
mang
5: 忙mang' 茫mong' 芒magn' 盲mogn' 氓mange'
1: 莽mangˇ
mao
1: 猫mao'
5: 毛mao" 茅mau" 矛maw" 髦maoe" 锚maue"
2: 铆maoˇ 卯mauˇ
6: 冒mao^ 帽mau^ 贸maw^ 茂maoe^ 貌maue^ 袤maow^
mei
10: 煤mei" 没may" 眉meii" 梅mayy" 枚meie" 媒maye"
霉mayh" 玫meih" 酶mayi" 嵋mev"
3: 每meiˇ 美mayˇ 镁mevˇ
5: 媚mei^ 昧may^ 魅meie^ 妹meii^ 寐mev^
men
1: 闷men'
2: 门mern" 们men"
2: 闷men^ 懑mern^
1: 们men°
meng
1: 蒙 meng'
4: 蒙meng" 盟merng" 萌marng" 檬mirng"
2: 猛mengˇ 锰merngˇ
2: 梦merng" 孟meng"
mi
1: 眯mi'
6: 迷mi" 谜my" 弥mae" 靡mea" 糜mee" 醚mey"
2: 米miˇ 靡myˇ
7: 秘mi^ 密my^ 幂mae^ 泌mea^ 蜜mee^ 觅mey" 谧miy^
mian
3: 眠mian' 绵mion' 棉myan'
7: 免mianˇ 勉mionˇ 冕myanˇ 娩myonˇ 缅mianeˇ
腼mioneˇ 湎miahnˇ
2: 面(face)mian^ (flour)mion^
miao
3: 苗miao' 瞄miau' 瞄miaw'
4: 秒miaoˇ 渺miauˇ 淼miawˇ 藐myaoˇ 缈myauˇ
2: 庙miao^ 妙miau^
mie
2: 灭mie^ 蔑mye^
min
1: 民min"
5: 敏minˇ 悯mynˇ 抿mineˇ 皿myneˇ 闽minnˇ
ming
7: 明ming" 名mign" 鸣myng" 铭mygn" 冥meeng"
螟meegn" 暝meang"
1: 命ming^
miou
1: 谬miou^
muo
1: 摸muo'
7: 模muo" 摩mwo" 魔mvo" 磨muoe" 膜mwoe" 摹mvoe" 蘑muou"
1: 抹muoˇ
11: 末muo^ 莫mwo^ 没mvo^ 沫muoe^ 抹mwoe^ 漠mvoe^
寞muou^ 陌mwou^ 磨mvou^ 墨muow^ 默mwow^
1: 么muo°
mou
2: 谋mou" 牟mow"
1: 某mouˇ
mu
1: 模 mu"
5: 母muˇ 亩mwˇ 姆mvˇ 拇muuˇ 牡mwwˇ
10: 目mu^ 木mw^ 牧mv^ 慕muh^ 幕mwh^ 募mvh^
暮meu^ 墓mew^ 睦muw^ 穆mwu^
na 8
1: 拿na"
1: 哪naˇ
6: 那na^ 呐no^ 纳nav^ 钠nah^ 娜noh^ 捺nnah^
nai
3: 奶naiˇ 氖noiˇ 乃noyˇ
2: 耐nai^ 奈noi^
nan
3: 南non" 难nan" 男nane"
1: 难nan^
nang
1: 囊nang"
nao
1: 挠nao"
3: 脑naoˇ 恼nauˇ 瑙nawˇ
2: 闹nao^ 淖nau^
ne
1: 呢ne°
nei
1: 馁neiˇ
1: 内nei^
nen
1: 嫩nen^
neng
1: 能neng"
ni
1: 妮ni'
4: 尼ni" 泥ny" 倪nae" 霓nea"
2: 你niˇ 拟nyˇ
5: 逆ni^ 匿ny^ 腻nae^ 溺nea^ 昵nee^
nian
2: 蔫nian' 拈nion'
3: 年nian" 黏nion" 粘nyan"
3: 碾nianˇ 捻nionˇ 碾nyanˇ
1: 念nian^
niang
1: 娘niang'
1: 酿niang^
niao
1: 鸟niaoˇ
1: 尿niao^
nie
1: 捏nie'
7: 孽nie^ 聂nye^ 镍nje^ 啮niee^ 镊nyee^ 涅njee^
nin
1: 您nin"
ning
4: 宁ning" 凝nyng" 柠nign" 狞nygn"
1: 拧ningˇ
2: 宁ning^ 泞nyng^
niu
1: 牛niu"
3: 扭niuˇ 钮niwˇ 纽niouˇ
nung (nong)
3: 农nung" 脓nwng" 浓nvng"
4: 弄nung^
nou
nu
1: 奴nu'
2: 努nuˇ弩nwˇ
1: 怒nuˇ
nv
1: 女nvˇ
nuan
1: 暖nuanˇ
nve
2: 虐nve^ 疟nue^
nuo
1: 挪nuo'
4: 诺nou^ 喏nwo^ 懦nvo^ 糯nuoe^
uo
1: 哦uo°
ou
3: 欧ou' 殴ow' 鸥oe'
3: 偶ouˇ 呕owˇ 藕oeˇ
1: 沤ou^
pa
2: 趴pa' 啪po'
3: 爬pa" 耙po" 琶pah"
3: 怕pa^ 耙po^ 帕pah^
pai
1: 拍pai'
3: 排pai" 牌poi" 徘paii"
2: 派pai^ 湃poi^
pan
2: 攀pan' 潘pon'
3: 盘pan" 蹒pon" 磐pane"
4: 判pan^ 叛pon^ 盼pane^ 畔pone^
pang
2: 乓pang' 滂pong'
3: 旁pang" 庞pong" 磅pange"
1: 耪pangˇ
1: 胖pang^
pao
2: 抛pao' 泡pau'
4: 刨paw" 咆pau" 炮pao" 袍paow"
1: 跑paoˇ
2: 炮pao^ 泡pau^
pei
2: 胚pei' 呸pay'
4: 培pei" 赔pay" 陪peii" 裴payy"
3: 配pei^ 沛pay^ 佩peii^
pen
1: 喷pen'
1: 盆pen"
peng
3: 烹peng' 抨pegn' 砰perng'
8: 朋peng" 棚pegn" 蓬perng" 鹏porng" 澎purng" 硼pwrng"
彭pargn" 篷pergn"
1: 捧pengˇ
1: 碰peng^
pi
6: 批pi' 披py' 坯pae' 劈pea' 霹pee' 砒pey'
6: 皮pi" 脾py" 疲pae" 啤pea" 毗pee" 琵pey"
2: 匹piˇ 痞pyˇ
4: 辟pi^ 屁py^ 僻pae^ 譬pea^
pian
4: 偏pian' 篇pion' 翩pyan' 片pyon'
2: 片pian^ 骗pion^
piao
3: 飘piao' 漂piau' 缥piaw'
1: 瓢piao"
1: 殍piaoˇ
2: 票piao^ 漂piau^
pie
2: 瞥pieˇ 撇pyeˇ
pin
1: 拼pin'
2: 贫pin" 频pyn"
1: 品pinˇ
1: 聘pin^
ping
1: 乒ping'
8: 平ping" 评pyng" 凭piing" 瓶peang" 萍pign"
坪peagn" 屏pygn" 苹peeng"
puo
3: 坡puo' 泼pwo' 颇pvo'
1: 婆puo"
1: puoˇ
4: 破puo^ 迫pwo^ 魄pvo^ 粕puoe^
pou
1: 剖pou'
pu
2: 扑pu' 铺pw'
4: 葡pu" 仆pw" 蒲pv" 菩peu"
6: 普puˇ 谱pwˇ 朴pvˇ 埔peuˇ 圃pewˇ 浦pooˇ
3: 铺pu^ 瀑pw^ 曝pv^
qi
8: 期qi' 漆qy' 七qae' 戚qea' 欺qee' 妻qey' 栖qii' 凄qiy' 沏qih'
13: 其qi" 齐qy" 奇qae" 旗qea" 骑qee" 棋qey" 淇qii" 崎qiy" 歧qyi"
脐qyy" 畦qih" 祈qyh" 祁qaeh"
5: 起qiˇ 启qyˇ 企qaeˇ 岂qeaˇ 乞qeeˇ
9: 气qi^ 弃qy^ 器qae^ 泣qea^ 砌qee^ 讫qey^ 契qii^
汽qyi^ 迄qih^
qia
1: 掐qia'
2: 恰qia^ 洽qa^
qian
8: 千qan' 签qon' 迁qian' 钎qion' 牵qane' 铅qone'
谦qiane' 扦qione'
6: 前qan" 钱qon" 潜qian" 黔qion" 钳qane" 乾qone"
3: 浅qanˇ 遣qonˇ 谴qianˇ
4: 欠qan^ 歉qon^ 堑qian^ 嵌qion^
qiang
4: 腔qang' 枪qong' 呛qiang' 羌qiong'
3: 强qang" 墙qong" 蔷qiang"
2: 抢qangˇ 强qongˇ
1: 呛qiang^
qiao
4: 悄qao' 敲qau' 敲qaw' 橇qiao'
4: 桥qao" 侨qau" 瞧qaw" 乔qiao"
1: 巧qaoˇ
6: 翘qao^ 窍qau^ 壳qaw^ 峭qiao^ 鞘qiau^ 撬qiaw^
qie
1: 切qie'
1: 茄qie"
1: 且qieˇ
3: 切qie^ 怯qye^ 窃qiee^
qin
3: 亲qin' 钦qn' 侵qyn'
5: 秦qin" 禽qn" 勤qyn" 琴qnn" 芹qine"
1: 寝qinˇ
1: 沁qin^
qing
6: 清qng' 青qing' 倾qyng' 轻qign' 卿qygn 氢qingh
4: 晴qng" 情qing" 擎qygn" 氰qign"
2: 请qngˇ 顷qingˇ
2: 庆qng^ 罄qing^
qung (qiong)
3: 穷qung" 琼qiung" 穹qugn"
qiu
4: 秋qiu' 丘qiw' 鳅qiow' 邱qioa'
5: 求qiu" 球qiw" 囚qiow" 泅qiow" 酋qioe"
qv (qu)
8: 区qv' 趋qu' 曲qw' 屈qiv' 驱qyu' 躯qyw'
岖qiv' 蛆qvh'
1: 渠qv"
4: 取qvˇ 娶quˇ 龋qwˇ 曲qquˇ
3: 去qv^ 趣qu^ 觑qw^
qvan (quan)
1: 圈qvan'
8: 全qvan" 权qvon" 泉quan" 泉quon" 拳qwan"
醛qwon" 痊qvane" 颧qvone"
1: 犬qvanˇ
2: 券qvan^ 劝qvon^
qve
2: 缺qve' 炔que'
1: 瘸qve"
5: 确qve^ 却que^ 雀qwe^ 鹊qvey^ 榷quey^
qvn
2: 群qvn" 裙qun"
ran
2: 然ran' 燃ron'
2: 染ranˇ 冉ronˇ
rang
1: 嚷rang'
1: 瓤rang"
3: 嚷rangˇ 壤rongˇ 攘ragnˇ
1: 让rang^
rao
2: 饶rao" 娆rau"
1: 扰raoˇ
1: 绕rao^
re
惹reˇ
热re^
ren
3: 人ren' 仁rern' 壬rarn'
2" 忍renˇ 荏rernˇ
6: 任ren^ 刃rern^ 认rirn^ 纫rorn^ 韧rurn^ 妊rwrn^
reng
1: 扔reng'
1: 仍reng"
ri
日ri^
rung
9: 容rung" 荣rwng" 融rvng" 溶rugn" 熔rwgn" 蓉rvgn"
绒runge" 戎rwnge" 茸rvnge"
1: 冗rungˇ
rou
2: 柔rou" 揉roa"
1: 肉rouˇ
ru
6: 如ru" 濡rw" 儒rv" 茹reu" 蠕rew" 孺rhu"
3: 乳ruˇ 辱rwˇ 汝rvˇ
2: 入ru^ 褥rw^
ruan
2: 软ruanˇ 阮rwanˇ
rui
1: 蕊ruiˇ
2: 瑞rui^ 锐rwi^
run
2: 润run^ 闰rwn^
ruo
2: 若ruo 弱rwo
sa
1: 三sa'
2: 洒saˇ 撒soˇ
1: 萨sa^
sai
3: 塞sai' 腮soi' 鳃soy'
2: 塞sai^ 赛soi^
san
1: 三san'
2: 伞sanˇ 散sonˇ
1: 散san^
sang
2: 桑sang' 丧song'
1: 嗓sangˇ
1: 丧sang^
sao
2: 骚sao' 搔sau'
2: 扫saoˇ 嫂sauˇ
2: 扫sao^ 臊sau^
se
5: 色se^ 塞sar^ 涩ser^ 啬sir^ 瑟sor^
sen
1: 森sen'
seng
1: 僧seng'
sha
8: 杀sha' 沙sho' 纱sja' 砂sjo' 痧shah'
刹shoh' 煞sjah' 莎sjah'
1: 傻shaˇ
3: 啥sha^ 厦sho^ 煞sja^
shai
1: 筛shai'
1: 色shaiˇ
1: 晒shai^
shan
9: 山shan' 衫shon' 栅sjan' 杉sjon' 跚shane' 删shone'
扇sjane' 珊sjone' 煽shahn'
2: 闪shanˇ 陕shonˇ
8: 善shan^ 扇shon^ 讪sjan^ 赡sjon^ 擅shane^
膳shone^ 汕sjane^ 缮sjone^
shang
4: 商shang' 伤shong' 熵shagn' 墒shogn'
2: 赏shangˇ 晌shongˇ
3: 上shang^ 尚shong^ 裳shagn^
shao
4: 烧shao' 梢shau' 稍shaw' 捎sjao'
3: 芍shao" 勺shau" 韶shaw"
1: 少shaoˇ
5: 少shao^ 哨shau^ 绍shaw^ 劭sjao^ 邵sjau'
she
2: 奢she' 赊sher'
2: 舌she" 蛇sher"
1: 舍sheˇ
社she^ 设shar^ 射sher^ 涉shir^ 赦shor^
摄shur^ 慑shvr^ 舍sjer^
shei
1: 谁shei"
shen
9: 身shen' 深shern' 伸sharn' 申sjarn'
呻shorn' 参sjorn' 绅shurn' 娠sjurn' 砷shwrn'
2: 神shen" 什sjen"
3: 审shenˇ 沈sjenˇ 婶shernˇ
4: 甚shen^ 蜃sjen^ 慎shern^ 肾sjern^ 渗sharn^
sheng
6: 生sheng' 声sjeng' 升shegn' 牲sjegn' 笙shenge'
甥sjenge'
1: 绳sheng"
1: 省shengˇ
4: 胜sheng^ 盛sjeng^ 剩shegn^ 圣sjegn^
shi
8: 失sh' 师sj' 施shi' 诗sji' 湿shii' 虱sjii' 尸shih'
狮sjih'
9: 时sh" 十sj" 食shi" 石sji" 实shih" 识sjih" 蚀shii"
拾sjii" 什shh"
6: 使shˇ 始sjˇ 史shiˇ 驶sjiˇ 屎shiiˇ 矢sjiiˇ
9: 是sh^ 世sj^ 势shi^ 市shj^ 适shii^ 事sjii^
示shih^ 室sjih^ 视shh^
shou
1: 收shou'
3: 手shouˇ 守showˇ 首shoeˇ
6: 受shou^ 售show^ 兽shoe^ 授shoa^ 寿sjou^ 瘦sjow^
shu
11: 书shu' 输shw' 疏shv' 蔬sju' 叔sjw' 抒sjv'
梳shew' 殊sjew' 舒sheu' 枢sjeu' 淑shhu'
4: 熟shu" 赎shw" 塾shv" 孰sju"
8: 属shuˇ 数shwˇ 署sjeuˇ 暑shvˇ 曙sjuˇ 薯sjwˇ
蜀shewˇ 黍sjewˇ 鼠sheuˇ
11: 数shu^ 术shw^ 树sheu^ 束shew^ 戍sju^ 述sjw^ 墅sjeu^
庶sjew^ 竖sheue^ 恕shewe^ 漱sjeue^
shua
刷shua'
shuai
2: 衰shuai' 摔sjuai'
1: 甩shuaiˇ
2: 帅shuai^ 率sjuai^
shuan
3: 栓shuan' 闩sjuan' 拴shwan'
1: shuan^
3: 双shuang' 孀shuong' 霜shwang'
1: 爽shuangˇ
shui
1: 谁shui"
1: 水shuiˇ
3: 税shui^ 说shwi^ 睡shuy^
shun
1: 吮shunˇ
3: 顺shun^ 瞬shwn^ 舜shvn^
shuo 4
1: 说shou'
3: 硕shuo^ 朔shwo^ 烁shvo^
si 17
7: 思si' 司s' 斯sii' 丝ss' 私ssi' 嘶sih' 撕sc'
1: 死sˇ
9: 四s^ 似si^ 饲ssi^ 寺ss^ 肆sii^ 嗣szi^
伺sci^ 巳sc^ 祀sz^
song (sung)
2: 松sung' 忪swng'
3: 耸sungˇ 悚swngˇ 怂sugnˇ
5: 送sung^ 宋swng^ 诵sugn^ 颂swgn^ 讼sungh^
sou
3: 搜sou' 艘soe' 飕sow'
1: 擞souˇ
1: 嗽sou^
su:
3: 苏su' 酥sw' 稣sv'
1: 俗su"
10: 速su^ 素sw^ 肃sv^ 诉seu^ 塑sew^ 宿suu^ 溯sww^ 粟svv^
僳suh^
suan 3
1: 酸suan'
2: 算suan^ 蒜suon^
sui
1: 虽sui'
5: 随sui" 遂swi" 隋suy" 绥swy" 髓svi"
7: 岁sui^ 碎swi^ 穗svi^ 隧suy^ 遂swy^ 祟svy^ 邃suii^
sun
1: 孙sun'
2: 损sunˇ 笋swnˇ
suo
6: 缩suo' 梭swo' 裘svo' 唆suoe' 娑swoe' 蓑svoe'
4: 所suoˇ 索swoˇ 琐svoˇ 锁suoeˇ
ta
4: 它ta' 他to' 她tav' 塌toh'
2: 塔taˇ 獭toˇ
4: 挞ta^ 沓to^ 蹋tav^ 踏tah^
tai
2: 胎tai' 苔toi'
1: 台tai" 抬toi"
5: 太tai^ 态toi^ 泰toy^ 酞taii^ 汰toii^
tan
5: 滩tan' 摊ton' 瘫tane' 贪tone' 坍tahn'
8: 谈tan" 坛ton" 弹tane" 痰tone" 痰tahn" 潭tohn"
檀tane" 谭tone"
3: 坦tanˇ 毯tonˇ 袒taneˇ
4: 探tan^ 叹ton^ 碳tane^ 炭tone^
tang
1: 汤tang'
7: 堂tang" 塘tong" 糖tagn" 唐togn" 膛tangh"
搪tongh" 棠tange"
3: 躺tangˇ 淌tongˇ 倘tagnˇ
2: 烫tang^ 趟tong^
tao
5: 涛tao' 掏tau' 绦taw' 韬taoe' 滔taue'
6: 逃tao" 桃tau" 陶taw" 啕taoe" 萄taue" 淘tawe"
1: 讨taoˇ
1: 套tao^
te
1: 特te^
teng
4: 腾teng' 疼tegn' 藤terng' 誊tergn'
ti
4: 梯ti' 踢ty' 剔tae' 锑tea'
4: 题ti" 提ty" 啼tea" 蹄tee"
1: 体tiˇ
6: 替ti^ 涕ty^ 剃tae^ 惕tea^ 嚏tee^ 屉tey^
tian
2: 天tian' 添tion'
4: 田tian" 填tion" 甜tyan" 恬tyon"
2: 腆tianˇ 舔tionˇ
tiao
2: 挑tiao' 佻tiau'
3: 条tiao" 调tiau" 迢tiaw"
1: 挑tiaoˇ
2: 跳tiao^ 眺tiau^
tie
2: 帖tie" 贴tye"
2: 帖tieˇ 铁tyeˇ
1: 帖tie^
ting
4: 听ting' 厅tyng' 烃tign' 汀tygn'
4: 停ting" 廷tyng" 亭tign" 庭tign"
2: 挺tingˇ 艇tyngˇ
tong (tung)
1: 通tung'
7: 同tung" 童twng" 铜tvng" 彤tugn" 桐twgn"
酮tvgn" 瞳tungh"
4: 统tungˇ 筒twngˇ 桶tvngˇ 捅tugnˇ
2: 同tung^ 痛twng^
tou
1: 偷tou'
2: 头tou" 投toa"
4: 透tou^
tu
3: 突tu' 凸tw' 秃tv'
5: 图tu" 涂tw" 途tv" 徒teu" 荼tew"
2: 土tuˇ 吐tewˇ
2: 兔tuˇ 吐twˇ
tuan
1: 湍tuan'
1: 团tuan"
tui
1: 推tui'
1: 颓tui"
1; 腿tuiˇ
3: 退tui^ 蜕twi^ 褪tuy^
tun
1: 吞tun'
4: 臀tun" 豚twn" 屯tvn" 囤tune"
tuo
3: 托tuo' 脱two' 拖tvo'
7: 陀tuo" 跎two" 砣tvo" 驼tuoe" 沱twoe" 驮tvoe" 鸵tuou"
2: 妥tuoˇ 椭twoˇ
2: 拓tuo^ 唾two^
wa
4: 挖wa' 洼ua' 蛙uah' 哇wah'
1: 娃wa"
1: 瓦waˇ
1: 袜wa^
wai
1: 歪wai'
1: 外wai^
wan
3: 弯wan' 湾uan' 豌won'
5: 完wan" 丸uan" 玩won" 顽uon" 烷wane"
7: 晚uanˇ 婉wanˇ 皖uonˇ 挽wonˇ 碗uaneˇ
宛waneˇ 惋uoneˇ
2: 万wan^ 腕uan^
wang
1: 汪wang'
2: 王wang" 亡uang"
6: 往wangˇ 网uangˇ 枉uongˇ 魍wongˇ 惘uagnˇ 罔wagnˇ
4: 望wang^ 忘wong^ 妄uang^ 旺uong^
wei
5: 微wei' 危way' 威wev' 巍weii' 薇wayy'
10: 为wei" 唯wi" 违uei" 围wei" 维uy" 韦wy" 桅uey" 潍wey"
惟vi" 帷vey"
8: 委weiˇ 伟ueiˇ 尾uiˇ 伪uyˇ 纬wayˇ 萎weyˇ
苇ueyˇ 唯uayˇ
13: 为wei^ 卫way^ 喂uei^ 未uay^ 胃ui^ 谓weii^
慰wayy^ 味ueii^ 畏uii^ 魏weiy^ 蔚ueiy^
尉uy^ 渭uyy^
wen
2: 温wen' 瘟wen'
4: 文wen" 闻uen" 蚊wenn" 纹uenn"
4: 稳wenˇ 紊uenˇ 吻wennˇ 刎uennˇ
1: 问wen^
ung (wong)
2: 嗡ung' 翁wng'
1: 瓮ung^
uo
4: 窝uo' 蜗wo' 涡uoe' 挝ywuo'
1: 我uoˇ
5: 卧uo^ 沃wo^ 握uoe^ 斡woe^ 幄wuo^
u (wu)
7: 屋u' 乌w' 污eu' 诬ew' 巫wu' 呜uw' 钨weu'
7: 无u" 吴wu" 芜w" 梧eu" 蜈ew" 毋uw" 吾weu"
7: 五uˇ 武wuˇ 舞wˇ 午euˇ 捂ewˇ 侮uwˇ 伍weuˇ
12: 物u^ 务w^ 雾eu^ 误ew^ 悟wu^ 晤weu^ 戊wew^ 坞uw^
勿euu^ 恶eww^ 鹜uh^ 兀wh^
xi
26: 西xi' 析xy' 希xea' 惜xee' 息xey' 悉xae' 夕xiy'
吸xyi' 昔xih' 稀xyh' 膝xii' 汐hsi' 曦hsy' 蹊hsea
锡hsee 熙hsii 晰hsey 熄pxi' 矽pxy' 犀pxea' 溪pxee'
嘻pxey' 牺hxi' 硒hxii' 唏hxy' 烯hxee'
5: 习xi" 席xy" 袭xea" 媳xee" 檄xey"
5: 喜xiˇ 洗xyˇ 禧xeaˇ 徙xeeˇ 铣xeyˇ
4: 系xi^ 细xy^ 戏xea^ 隙xee^
xia
2: 虾xa' 瞎xo'
7: 霞xa" 暇xo" 辖xia" 峡xio" 侠xya" 狭xyo" 匣xae"
4: 下xa^ 夏xo^ 厦xia^ 吓xio^
xian
6: 先xan' 仙xon' 鲜xian' 纤xion' 锨xyan' 掀xyon'
9: 闲xan" 嫌xon" 贤xian" 咸xion" 弦xyan" 舷xyon"
衔xann" 涎xonn" 痫xane"
4: 显xanˇ 险xonˇ 鲜xianˇ 藓xionˇ
10: 现xan^ 线xon^ 限xian^ 献xion^ 县xane^ 陷xone^
馅xyan^ 宪xyon^ 羡xiane^ 腺xione^
xiang
8: 相xang' 箱xong' 乡xagn' 香xogn' 厢xiang'
镶xiong' 襄xiagn' 湘xiogn'
4: 详xang" 翔xong" 祥xagn" 降xogn"
5: 想xangˇ 响xongˇ 饷xagnˇ 享xognˇ
7: 向xang^ 象xong^ 相xagn^ 项xogn^
像xiang^ 橡xiong^ 巷xiagn^
xiao
8: 消xao' 销xau' 削xaw' 哮xiao' 霄xiau' 嚣xyao'
萧xyau' 硝xyaw'
1: 淆xao"
2: 小xaoˇ 晓xauˇ
6: 效xao^ 校xau^ 孝xaw^ 笑xiao^ 啸xiau^ 肖xiaw^
xie
4: 些xie' 歇xye' 蝎xiey' 楔xyei'
9: 协xie" 邪xye" 胁xiey" 鞋xyey" 偕xiev"
斜xyev" 携xiei" 谐xyei" 挟xiea"
2: 写xieˇ 血xyeˇ
8: 谢xie^ 泄xye^ 泻xiei^ 卸xyei^ 械xiev^ 懈xyev^ 屑xiea^ 蟹xyea^
xin
7: 新xn' 心xin' 辛xinn' 欣xyn' 锌xine'
忻xyne' 薪xynn'
3: 信xin^ 芯xyn^ 衅xn^
5: 星xing' 兴xyng' 猩xign' 腥xygn' 惺xinge'
5: 行xing" 形xyng" 刑xign" 型xygn" 邢xinge"
2: 醒xingˇ 省xyngˇ
5: 性xing^ 兴xyng^ 姓xign^ 幸xygn^ 杏xinge^
xung (xiong)
5: 胸xung' 凶xwng' 兄xvng' 汹xiung' 匈xiwng'
2: 雄xung" 熊xwng"
xiu
2: 休xiu' 修xiw' 羞xiou'
2: 朽xiuˇ 宿xouˇ
5: 秀xiu^ 锈xoa^ 绣xoe^ 袖xou^ 嗅xiu^
xu (xv)
7: 需xv' 须xu' 戌xw' 虚xyv' 吁xyu' 嘘xyw' 墟hsv'
1: 徐xv"
1: 许xvˇ
11: 续xv^ 蓄xu^ 绪xw^ 婿xyv^ 序xyu^ 叙xyw^ 恤hsv^
絮hsu^ 畜hsw^ 酗hsyv^ 旭hsyu^
xuan (xvan)
3: 宣xvan' 喧xuan' 轩xwan'
3: 悬xvan" 旋xuan" 玄xwan"
2: 选xvanˇ 癣xuanˇ
3: 旋xvan^ 眩xuan^ 绚xwan^
xve (xue)
3: 削xve' 靴xue' 薛xwe'
2: 学xve" 穴xue"
1: 雪xveˇ血xueˇ
xun (xvn)
3: 勋xvn' 熏xun' 醺xwn'
6: 循xvn" 寻xun" 询xwn" 旬xvne" 巡xune" 驯xwne"
6: 讯xvn^ 汛xun^ 训xwn^ 逊xvne^ 殉xune^ 迅xwne^
ya
6: 压ya' 押yo' 鸭ia' 鸦io' 丫yae' 呀iae'
7: 牙ya" 芽yo" 崖ia" 蚜io" 衙yav" 涯yov" 琊yah"
2: 雅yaˇ 哑yoˇ
3: 亚ya^ 呀yo^ 讶ia^
yan
7: 烟yan' 燕yon' 咽ian' 淹ion' 焉yian' 殷iyan' 阉yane'
12: 研yone" 言yon" 沿ian" 严ion" 延yian" 炎yion"
岩iyan" 盐yane" 阎yan" 颜iane" 蜒ione" 檐eaan"
5: 眼yanˇ 演yonˇ 掩ianˇ 衍ionˇ 奄yianˇ
12: 验yan^ 厌yon^ 艳ian^ 燕ion^ 谚yian^ 唁iyan^
宴yane^ 焰yone^ 砚iane^ 堰iyane^ 雁iyone^ 彦eaan^
yang
4: 央yang' 秧yong' 殃yagn' 鸯gogn'
7: 阳yang" 扬yong" 洋yagn" 羊yogn" 杨iang"
疡iong" 佯iagn"
4: 养yangˇ 仰yongˇ 氧yagnˇ 痒yognˇ
2: 样yang^ 漾yong^
yao
5: 腰yao' 邀yau' 妖yaw' 要iao' 夭iau'
7: 摇yao" 谣yau" 遥yaw" 窑iao" 尧iau" 瑶iaw" 姚yiao"
3: 咬yaoˇ 杳yauˇ 舀yawˇ
3: 要yao^ 药yau^ 耀yaw^
ye
4: 耶ie' 椰ye' 噎ieh' 掖yeh'
1: 爷ie"
3: 也ieˇ 野yeˇ 冶yieˇ
8: 业ie^ 夜ye^ 叶yeh^ 页ieh^ 液yea" 腋iea^
曳yey^ 谒iey^
yi
8: 一i' 衣ea' 医ee' 依y' 铱ey' 伊yi' 揖iy' 漪ii'
14: 一i" 移y" 疑ea" 遗ee" 姨ey" 仪yi" 宜iy" 颐ii" 夷yy"
胰yh" 沂yih" 彝iih" 痍iyh" 怡eyh"
7: 以iˇ 椅yˇ 乙eaˇ 已eeˇ 倚eyˇ 蚁iiˇ 矣yyˇ
40: 一i^ 义y^ 意ea^ 易ee^ 议ey^ 异ii^ 抑yy^ 译iy^ 亿yi^
亦yii^ 益eea^ 溢iie^ 忆eey^ 屹eye^ 毅eae^ 艺ih^
疫yh^ 逸iih^ 翼yyh^ 邑iyh^ 役yih^ 裔eah^
诣eeh^ 谊eyh^ 翌ih^ 绎eeah^ 弋eaeh^ 缢eyeh^
肄iie^ 臆iiy^
yin
7: 因in' 音yin' 阴yn' 姻inn' 荫ynn' 茵en' 喑een'
6: 银in" 淫yn" 龈yin" 寅iyn" 吟ine" 垠yne"
5: 引inˇ 隐ynˇ 饮innˇ 瘾iynˇ 尹yinˇ
1: 印yin^
ying
7: 英ing' 应yng' 婴ying' 樱iyng' 鹰ign' 缨ygn' 膺yinge'
9: 营ing" 盈yng" 迎ign" 赢yign" 荧ying" 萤ygn"
蝇eang" 莹yinge" 茔inge"
2: 影ingˇ 颖yngˇ
3: 应ing^ 映ying^ 硬yng^
yao
1: 哟yao°
yong (yung)
6: 拥yung' 庸ywng' 佣yvng' 痈iung' 臃iwng' 雍ivng'
9: 永yungˇ 勇ywngˇ 踊yvngˇ 涌iungˇ 泳iwngˇ
咏eungˇ 恿ewngˇ 蛹evngˇ 俑yugnˇ
1: 用yung^
you
5: 优you' 幽iu' 忧yiu' 悠iou' 攸yow'
7: 由you" 油iu" 游yiu" 犹yiou" 邮you" 尤yiou" 铀iow"
3: 有youˇ 友iuˇ 酉yowˇ
6: 又yuo^ 右iu^ 诱yiu^ 幼iou^ 釉yow^ 佑yoe^
yu
2: 淤v' 迂yv'
19: 于v" 余yu" 娱yv" 鱼vu" 愉vw" 愚ev" 渔iv" 逾iyv"
舆iyu" 榆eyv" 虞eyu" 盂iiv" 渝kyv" 隅kyu" 俞hyv" 谀hyu"
腴byu" 臾byv" 予fyu"
8: 与vˇ 语yvˇ 雨yuˇ 与ivˇ 宇eavˇ 羽eyvˇ 屿eevˇ 禹yivˇ
10: 于v^ 育iv^ 欲yv^ 遇eav^ 玉eev^ 域eyv^ 狱ev^ 浴vv^
寓ivv^ 预yvv^
yuan
3: 冤yvan' 渊ivan' 鸳van'
12: 员van" 元von" 园yvan" 原ivan" 源yuan" 援yuon"
圆euane" 缘euone" 猿iuane" 垣iuone"
袁yuane" 辕yuone"
1: 远yuanˇ
4: 院yvan^ 怨yuan^ 愿ivan^ 苑iuan^
yue
2: 约ve' 曰ue'
9: 月ve^ 越ue^ 跃we^ 悦ive^ 阅iue^ 乐iwe^
钥yve^ 岳yue^ 粤ywe^
yvn (yun)
1: 晕yvn'
5: 云yvn" 匀yvne" 耘yvnn" 郧yun" 纭yune"
2: 允yvnˇ 陨yvneˇ
6: 运yvn^ 韵yvne^ 蕴yvnn^ 晕yun^ 孕yune^ 酝yvnn^
za
3: 匝za' 扎zo' 砸zah'
1: 杂za"
1: 咋zaˇ
zai
3: 栽zai' 哉zoi' 灾zoy'
4: 载zaiˇ 仔zoiˇ 宰zoyˇ 崽zoiiˇ
3: 在zai^ 再zoi^ 载zoy^
zan
1: 咱zan"
1: 攒zanˇ
2: 赞zan^ 暂zon^
zang
2: 脏zang' 赃zong'
3: 藏zang^ 葬zong^ 脏zagn^
zao
2: 遭zao' 糟zau'
1: 凿zao"
5: 早zaoˇ 枣zauˇ 澡zawˇ 藻zaoeˇ 蚤zaueˇ
6: 造zao^ 躁zau^ 灶zaw^ 皂zaoe^ 燥zaue^ 噪zawe^
ze
4: 则ze" 择zar" 责zer" 泽zir"
1: 仄ze^
zei
1: 贼zei"
zen
1: 怎zenˇ
zeng
3: 增zeng' 憎zarng' 曾zerng'
1: 赠zeng^
zha
4: 扎zha' 渣zho' 楂zja' 喳zjo'
5: 扎zha" 闸zho" 札zja" 轧zjo" 铡zhav"
1: 眨zhaˇ
6: 炸zha^ 诈zho^ 榨zja^ 乍zjo^ 栅zhav^ 咋zjav^
zhai
2: 摘zhai' 斋zhoi'
1: 宅zhai"
1: 窄zhaiˇ
2: 寨zhai^ 债zhoi^
zhan
4: 瞻zhan' 沾zhon' 毡zjan' 詹zjon'
5: 展zhanˇ 斩zhonˇ 辗zjanˇ 辗zhaneˇ 盏zhoneˇ
7: 战zhan^ 占zhon^ 站zjan^ 栈zjon^ 湛zhane^
绽zhone^ 蘸zjane^
zhang
5: 张zhang' 章zhong' 彰zjang' 樟zjong' 漳zhagn'
3: 长zhangˇ 掌zhongˇ 涨zjangˇ
9: 丈zhang^ 仗zhong^ 帐zjang^ 障zjong^ 账zhagn^
胀zhogn^ 杖zjagn^ 瘴zjogn^ 嶂zhangh^
zhao
4: 着zhao' 招zjao' 朝zhau' 昭zhaw'
1: 着zhao"
3: 找zhaoˇ 爪zhauˇ 沼zhawˇ
6: 照zhao^ 召zhau^ 赵zhaw^ 兆zjao^ 肇zjau^ 罩zjaw^
zhe
2: 遮zhe' 折zhar'
6: 哲zhe" 谪zhar" 折zher" 辙zhor" 辄zhur" 蛰zje"
2: 者zheˇ 锗zjeˇ
4: 着zhe^ 这zje^ 浙zher^ 蔗zhir^
1: 着zhe°
zhei
1: 这zhei^
zhen
9: 真zhen' 针zhirn' 珍zhorn' 贞zhurn'
砧zhwrn' 甄zhyrn'侦zjern' 斟zjirn' 臻zjorn'
3: 诊zhenˇ 枕zjenˇ 疹zhernˇ
5: 振zhen^ 阵zjen^ 震zhern^ 镇zjern^ 圳zhirn^
zheng
6: 争zheng' 睁zjeng' 征zhegn' 蒸zjegn' 狰zherng' 怔zjerng'
2: 整zhengˇ 拯zjengˇ
7: 政zheng^ 正zhirng^ 证zhorng^ 症zhurng^ 帧zhergn^
挣zhirgn^ 郑zhorgn^
zhi
12: 之zh' 知zj' 支zhi' 脂zji' 织zhy' 枝zjy'
只zhii' 汁zjii' 肢zhih' 芝zjih' 吱zhij'
蜘zjij'
7: 直zh" 值zj" 植zhi" 殖zji" 职zhii" 执zjii" 侄zhij"
7: 只zhˇ 指zjˇ 止zhiˇ 纸zjiˇ 址zhiiˇ 旨zjiiˇ
趾zhij
19: 制zh^ 质zj^ 致zhi^ 治zji^ 志zhy^ 至zjy^ 置zhih^
秩zjih^ 掷zhii^ 帜zjii^ 智zhyh^ 稚zjyh^ 挚zhiy^
滞zhyi^ 峙zhh^ 栉zjj^ 痔zhhi^ 炙zjji^
窒zhhy^ 桎zjjy^
zhung (zhong)
6: 中zhung' 钟zjung' 衷zhugn' 终zjugn'
忠zhwng' 盅zjwng'
3: 肿zhungˇ 种zhwngˇ 踵zhugnˇ
5: 中zhung^ 种zhwng^ 重zhugn^ 众zjung^ 仲zhwgn^
zhou
7: 周zhou' 洲zhoa' 州zhow' 绉zjou' 舟zjoa'
诌zjow' 粥zhoe'
1: 轴zhou"
2: 肘zhouˇ 帚zjouˇ
5: 骤zhou^ 宙zjou^ 咒zhow^ 昼zjow^ 皱zhoa^
zhu
8: 猪zhu' 珠zju' 诸zhoo' 朱zjoo' 株zhew'
诛zjew' 蛛zheu' 潴zjeu'
3: 逐zhu" 竹zju" 烛zhoo"
5: 主zhuˇ 嘱zjuˇ 瞩zhooˇ 煮zjooˇ 拄zheuˇ
12: 住zhu^ 助zju^ 著zhew^ 注zjew^ 柱zheu^ 驻zjeu^
筑zhw^ 铸zjw^ 祝zhv^ 贮zjv^ 蛀zhvw^ 炷zjvw^
zhua
1: 抓zhua'
1: 爪zhuaˇ
zhuai
1: 拽zhuai'
1: 拽zhuai^
zhuan
2: 专zhuan' 砖zjuan'
1: 转zhuanˇ
5: 转zhuan^ 撰zhuon^ 传zhwan^ 赚zhwon^ 篆zjuan^
zhuang
4: 装zhuang' 庄zhwang' 桩zjuang' 妆zjwang'
4; 状zhuang^ 壮zjuang^ 撞zhwang^ 幢zjwang^
zhui
3: 追zhui' 椎zhwi' 锥zhvi'
3: 坠zhui^ 缀zhwi^ 赘zhvi^
zhun
1: 谆zhun'
1: 准zhunˇ
zhuo
4: 桌zhuo' 捉zjuo' 拙zhwo' 卓zjwo'
7: 着zhuo" 浊zjuo" 琢zhwo" 灼zjwo" 酌zjwo"
啄zhuoe" 茁zjuoe"
zi
7: 资z' 姿zi' 孜zy' 兹zii' 滋zih' 咨zy' 淄zyh'
6: 子zˇ 紫ziˇ 仔zyˇ 籽ziiˇ 梓zihˇ 滓zyhˇ
4: 自z^ 字zi^ 渍zii^
1: 子z°
zong (zung)
宗zung' 综zwng' 踪zvng' 鬃zugn' 棕zwgn'
总zungˇ
纵zung^
zou
1: 邹zou'
1: 走zouˇ
2: 奏zou^ 揍zoe^
zu
1: 租zu'
3: 族zu" 足zw" 卒zeu"
4: 组zuˇ 祖zwˇ 阻zeuˇ 诅zewˇ
zuan
1: 钻zuan'
1: 纂zuanˇ
1: 钻zuan^
zui
1: 嘴zuiˇ
3: 最zui^ 罪zwi^ 醉zvi^
zun
2: 尊zun' 遵zwn'
zuo
2: 昨zuo" 琢zwo"
2: 左zuoˇ 佐zwoˇ
5: 作zuo^ 做zwo^ 座zvo^ 坐zuoe^ 柞zwoe^
-- 拼音新方块字方案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xinhanzi
黄炳羽
http://www.gxfzw.com.cn/hl/news_show.asp?id=70165
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技术研究
——原名《中文技术革命》(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本著作有所修订 黄炳羽著
( 2009 年 2 月 24 日 )
(本著作最末附有中山大学中文系陈衡教授撰写的《序》)
第一部分目录
第一章中国文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1中国文字面临的问题
1.2精减汉字的可行性
1.3精减汉字的方法
1.4关于计数单位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1.5汉语双文势在必行
第二章几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简介
2.1利玛窦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2.2威妥玛式拼音方案
2.3赵元任的汉语拼音方案
2.4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2.5拉丁化新文字(北拉)
2.6汉语拼音方案
2.7尹斌庸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2.8吴文超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2.9台湾“通用拼音”
2.10仅用四个辅音字母标调的方案
第三章汉语汉字特点及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原则
3.1汉语汉字的一些重要特点
3.1.1汉语以合成词为主
3.1.2汉语是声调语言
3.1.3汉语鼻韵尾没有[-m]音
3.1.4汉语后鼻韵母比重极大
3.1.5汉字有极强的效用递减率
3.2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原则
第四章新汉语拼音文字声韵母设计
4.1英语等西文罕用字母及字母组合的
中国用法就是国际标准
4.2音位聚合公式
4.3声母修改方案
4.4关于韵母的设计规则
4.5汉语后鼻韵母的精短设计
4.6字母o和y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4.6.1字母o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4.6.2字母y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4.7用ea、oe分别表示与字母i和u相同的音位
4.8用iu表示[ü]音及用io表示[üe]音
4.9关于韵母的标调问题
4.8.1字母双写标调与“双写标调排他说”
4.9.2用辅音字母专职标调
4.9.3用辅音字母兼职标调
4.9.4用元音字母专职标调
4.9.5用元音字母兼职标调
4.9.6关于标调的系统性规则
第五章新汉语拼音文字韵母拼写法
5.1计声调元音韵母的拼写法
5.2计声调前鼻韵母的拼写法
5.3计声调后鼻韵母的拼写法
5.4对轻声韵母的基本拼写法
5.5几组特别音节的基本拼写法
5.6关于儿化音处理
第六章声韵配合规则
第七章韵母的分类及其与汉字的对应关系
7.1数名类词、连动类词和双界词的概念
7.2万能韵母
7.3亲名韵母
7.4亲动韵母
第八章汉字及词的拼写规则
8.1对单个有调汉字的拼写规则
8.2关于本调为轻声的汉字的拼写法
8.3多字词拼写法
8.4对代词后缀“-们”采用缩写拼式
8.5用ss替代重叠字
8.6关于分隔符号(’)的用法
8.7异拼编码和编码范文举例
8.8新汉语拼音文字的记忆量评估
第九章新汉语拼音文字拼式字典
第二部分汉语双文技术研究正文
第一章中国文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中华民族要保卫和发展状大汉语,但中国文字的技术进步和革新却一刻也不能耽误。
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信息事业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多样,国家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许许多多的国家都在极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全力追求民族发展手段的科学化、高效化。进入这样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字系统必须科学技术化、国际大众化、简易化,否则会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汉字太多,严重削弱了中文系统的科学技术性,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和处理难度,因而须要精减。方块表意的汉字,与国际化、大众化的拼音文字在技术体制上不兼容、难接轨,因而必须实行汉语“一语双文”。将汉字精减至3000个以内即可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最简单易学的文字之一;实行“一语双文”即可充分体现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这两项重大举措不仅是中国崛起的巨型发动机,而且也是中国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最好方式。
文字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必须首先从总体上去把握它。但长期以来,中国文字(writtenChinese)研究都是重微观、轻宏观,在汉字的宏观研究和决策上很少有突破性成就。今后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上。
实践证明,文字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其中,自然属性是第一性的,社会属性是第二性的。
在自然性方面,文字只是人们记录语言、交流思想的工具。与交通工具一样,任何文字都有一个技术性、科学性问题;都有一个技术含量与正确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是否统一的问题;都有一个先进与落后的比较,以及不断地发展变化和改进、完善、变革的过程。任何时候都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去研究它。
在社会性方面,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民族文化、感情、习惯甚至民族凝聚力都有一定的联系。这时,文字体系就好比法律制度,它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完美的法律制度,也只能是在整体上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需求,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同时也总是与少数人利益和需求相悖,违反他们的愿望。精减汉字,虽然有利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汉字的精减会一时影响到以汉字为载体的文艺创作,就会受到一部分文艺创作者的抵制。
所以,只要变革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绝大多数人,方便绝大多数人,就不怕有人反对。只要有利于民族兴盛就不怕丢掉文化包袱。所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专家既要有全局意识也要有全球意识,要加强中国文字研究,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汉字,及时对中国文字系统进行必要的整理、完善和创新。
1.1中国文字面临的问题
汉字的总体技术发展取向不符合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要求。中国文字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汉字太多。
文明大国的文字、成熟的文字,几乎都是开放性的文字。例如:英语的文字就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文字,每天都在吸收大量的外来词、方言词,目前到底有多少个英语单词谁也无法确定。汉字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文字,由于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是一个词,所以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从未间断地吸收各地创造的方言用字以及日本和过去的南北朝鲜甚至越南所造的外国汉字,并且也几乎每年都在创造新的汉字来表记古今中外的新概念、新术语;因而目前到底有多少汉字,同样无法确定。但存在的问题是,汉字的技术发展取向不符合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要求。它没有着眼于通过有限的字符来表记无限的概念的正确技术发展方向,而是采取了无休止地增加汉字数目的没有前途的技术手段。从数学、信息处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上讲,汉字和26个拉丁字母一样,它们在本质上都属于文字的“基本字符”,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由于汉字笔画多,所以在通常的信息处理设计上,一个汉字要占用两个西文字母性字符的空间,但这并不影响汉字在自然科学属性上的基本字符本质。一个字母是一个基本字符,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基本字符。汉字字符与西文字母字符的关系,就相当于篮球与排球的关系。汉字可称为“重字符”,西文字母可称为“轻字符”。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系统所用的基本字符必须数目有限而适当、确定;否则,必然造成严重的信息处理学上的混乱,给现代科学造成诸多麻烦。仅26个西文基本字符可以解决拼写拉丁化拼音文字的所有词汇问题,可是中国方块表意文字却要使用数以万计的基本字符。这与数字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在技术上已经严重落后了。
汉字存在难认、难学、难记、不便于国际交流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的实际问题,其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汉字字数太多,其次就是汉字的技术体制问题。有人说,汉字难学、难认、难记、难用是外国人讲的,中国人并没有觉得难。其实,汉字到底难不难,复杂不复杂,外国人最有发言权,因为亿万外国人在学习其不同的“外国”语言文字时,都有个比较。正是这亿万外国人的学习和实践反复证明了汉字确实很难,很复杂。也正是因为汉字对外国人太难学,影响了中外国际交流。同时,汉字太多、太难,也不利于中国推广普通话和民族统一。对于目前汉字的缺陷,我们应该持科学态度,有勇气承认,及时找出对策才对。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低,所必须表达的概念相对较少,而且古汉字字形复杂,“纸张”来之不易,中国古人按一物造一字,一词用一字,其书写成本相对较小,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例如青黑色的马造字为“骐”、青白色的马造字为“骢”、深黑色的马造字为“骊”、毛色苍白的马造字为“骓”等,光描记不同毛色的马就有20多个专用字;又如青藏高原的长毛牛造字为“牦”,公牛造字为“牯”,雌牛造字为“牸”,公黄牛与母牦牛交配所生的第一代杂交种牛造字为“犏”,毛色黑白相间的牛造字为“牻”,小牛造字为“犊”等,单指牛就造了10多个专用字;其他如施刑割掉鼻子造字为“劓”;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造字为“齆”;鼻子堵塞不通造字为“鼽”,等等。总之,在以单字词占绝对优势的古代,实行字词合一,10万个汉字最多只能表达10多万个概念。其中,仅仅地名、人名、姓氏专用字就有成千上万个。一个地方、一个出名的古人、一个姓氏、一个生物物种都有一个专用字,这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汉字使用的科学要求。对此,中国解放后曾做了一些改革的偿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例如在地名方面,“崑崙山”已改为“昆仑山”;新疆的“和阗县”已改为“和田县”;陕西的“盩厔县”已改为“周至县”,“鄜县”已改为“富县”,“郿县”已改为“眉县”,“汧阳县”已改为“千阳县”,“鄠县”已改为“户县”;甘肃的“亹源县”已改为“门源县”;四川的“越嶲县”已改为“越西县”,“酆县”已改成“丰县”;黑龙江省的“瑷珲”已改为“爱辉”;贵州的“鳛水县”已改为“习水县”;湖南的“酃县”已改为“炎陵县”;广西扶馁县的“岽罗镇”已改为“东罗镇”,等等。在其他词语方面,如“蟢子”已改为“喜子”,“衚衕”已改为“胡同”,“趼子”已改为“茧子”,“搳拳”已改为“划拳”,等等。
但是,目前尚有大量的地名、人名、姓氏等多方面的专用字亟待以常用字替代,例如:在地名方面有滇、黔、粤、沪、皖、蕲春县、郏县、鄞县、涿县、秭归县、歙县、亳县、睢县、菏泽、硖石、鄌郚、鲘门、藁城、鄄城、郯城、郸城、郾城、鲖城、潼关、蠡州、衢州、繁峙、荥经、嵊泗、烔炀镇、马嵬坡、奤夿屯、堽城屯、峃口、觃口、鲝草滩、虒亭、畖底、磜头、亚乪村、滘头村、隰村、峄山、邛崃山、嵖岈山、岜山、崤山、华蓥山、嵩山、岍山、九嶷山、崆峒山、崦嵫山、潓水、溠水、汜水、涞水、沩水、洹水、洙水、湟水、泗水、淦水、淄水、浯水、浠水、浈水、皤阳湖、滆湖、洱海、泯江、沅江、沱江、邕江、滃江、汶河、汜河、漳河、漯河、潍河、淯河、溱河、霅溪、濉溪、淮河等;又如人名方面有妲己、嫪毐、秦桧、慕容廆、姜嫄、老聃、女娲、九方歅、羊舌肸、武曌、后羿、杨戬、大禹、尧帝、金日磾等;在动物方面“蜈蚣”、“貔貅”、“蜾蠃”、“鸳鸯”、“蝾螈”、“鹦鹉”、“鸲鹆”、“凤凰”、“蜥蜴”、“蚂蚁”、“蜘蛛”、“蜻蜓”、“蟑螂”等都是一种动物两个专用字,“獲貑狓”一种动物三个专用字;植物方面,如“枇杷”、“苜蓿”、“薏苡”、“茱萸”、“豨莶”、“茳蒤”、“芎藭”、“莴苣”、“枸杞”一种植物就有两个专用字,等等。在姓氏方面,北宋时编撰的《百家姓》收录姓氏438个;明代编纂的《千家姓》共收录姓氏1968个,解放后编撰的《姓氏辞典》收录8000多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的中国56个民族的姓达11969个;窦学田编纂的《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收录的中国古今姓氏更多达12000个;据《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2期载文提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24000多个;即将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已收集到23000多个古今姓氏。2006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4100个姓,其中有很多属于奇特冷僻的姓氏专用字,例如亓、芮、佘、厍、庾、郧、郓、砦、邳、乜、邳、谯、晁、隗等等。又例如,仅美玉的称谓就有“瑜、琦、琪、璐、璆、琳、瑶、璇、瑛、璠、琼、瑾、琬、玙”等14个专用字;形容不干净有两个专用字“龌龊”,形容不平坦有两个专用字“崎岖”,形容(山势)高峻也有两个专用字“峥嵘”,形容玉器相撞的声音造两个专用字“琮琤”,仅“魑魅魍魉”一词又作“螭魅蝄蜽”有七个专用字,等等。其他如:专为古代皇帝自称保留专用字“朕”;为古国名保留专用字“鄘”、“鄾”、“虢”等;为古地名保留专用字“溱”、“崞”、“沬”;为古汉代胸奴君主的正妻称谓保留专用字“阏”(阏氏);为古代割去男性生殖器的酷刑保留专用字“椓”,等等,不胜枚举。可见,中国目前的文字政策,是要让全中国十几亿人口背着过去千秋万代的死人的沉重档案一代又一代地艰难地行走,而不是把这些历史包袱交给“历史档案馆”专职管理。
冯洪钱先生在其《以词代字法汉字改革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文字从远古殷商时代的象形和抽象化的绘图性的“甲骨文”,到秦灭六国之前流行1200多年的象形和抽象化的绘图性的“金文”(铸在金属铜器上的文字),再到秦始皇施行“书同文”国策所规范定型的符号化倾向更强的线条圆转型的文字“小篆”,然后到汉代通行的笔划比较平直的高度抽象化和符号化的扁形字体“隶书”,东汉时期经文人加工的草书,魏晋时代流行的“行书”,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开始流行并几经变化、隋唐时基本定型的方块形字体“楷书”,最后到今天的规范简化字(仍属楷书性质),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和改革;但是历代的改革几乎都是兼收并蓄的,以致使汉字越积越多。当前中国汉字多得惊人,日常使用的《新华字典》收有汉字10000多个;1990年出版的《辞海》收有汉字14872个;1716年编纂的《康熙字典》收有汉字47035个;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有汉字87019个。也有专家认为实际汉字超过10万个。中国究竟有多少汉字至今没有定论。目前还在不断增加汉字(如化学专用字等)。中国对这些汉字至今没有从法律上进行严格限制,目前仍为古今汉字掺杂混用,每个字都有应用的可能。世界上的事物实际上都可以用适当的多字词语来表记;如果对亿万的事物,都要分别造一个专用字来表记,那么即使再制造几十万个汉字也不够用。对无数的专用字,在电脑中很难查找,也没有人能全部认识,但它们是办理身份登记、银行业务、新闻报道、文化交流、信息处理等社会生活的必用字。这些专用字都可以用常用字替代。用常用字替代后,不仅不会影响阅读和理解,还有利于人们对所熟悉的常用汉字快速地形成条件反射,进而轻松地阅读和理解。除前3000个常用字以外,剩余的如此众多的专用字一方面使用频率极低、作用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却又是中文学习、文化交流、中文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的巨大绊脚石。
语言文字是打开文化大门的钥匙。文字若神秘复杂、奇特难懂,这个地球村中的平常百姓是不会愿意接受的。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的日益增强,汉字走向世界也是必然的。但这有广度、深度和比较英语等其他大语种的相对程度问题。例如,目前中国各地都在吸引外资以发展地方经济,但是,只有交通便利的地方外资流入的才多,而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外资流入的则很少。作为文化交流的文字工具也是这样,由于汉字繁难复杂,构字形式和技术体制奇特,学习和运用起来费时费力,许多外国人会因此知难而退。所以说,中国文化尽管有其巨大价值,但却很难吸引世界大多数的平常百姓,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并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的人口总是达不到正常的数字。如果不解决中国文字奇特难懂的问题,中国文化将很难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拥有巨大吸引力,从而也很难使其摆脱被世界、被地球村孤立的压力。
汉字太多,抑制了汉语的优势。英俄等西方语言以单纯词为主;而汉语则以合成词为主,比如由表意词根加前缀、后缀所构成的派生词,以及由表意词根和表意词根相互融合而构成的复合词等。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以及科技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不计英语中的合成词部分;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单纯词部分多达百万以上,例如mutton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羊肉,它与sheep、goat(羊)和meat(肉)在拼式和形体上没有任何联系;其他如beef(牛肉)、talon(牛油)、pork(猪肉)、lard(猪油)等单纯词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完全可以用3000个以内的汉语词素(汉字或音节异拼拼式)通过构成合成词来表达。有学者举例说,对一万个生物名字,按照汉语的构词法则,可以分成一百个类,而每一个类又可分成一百个种,人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词素和一百个“种名”词素,共200个词素,所以,记忆200个汉语词素即可轻易地掌握10000个汉语合成词。而不是象以单纯词为主的英俄等欧美文字那样,掌握10000个单词至少要记忆数以千计的词素。故而17、18世纪之交的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倡导者,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莱布尼兹(GottfriendWilhelmLeibniz,1646-1716)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这说的是汉语以合成词为主的巨大优势。但是,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飞速提高和日新月异,而汉字作为字符却仍然保留有数以万计之多,并且汉语没有科学和优异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这使得中国文字与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现代文明成果格格不入,优秀的汉语没有相应优秀的文字,汉语的优势就变成了巨大劣势,难学、难记、难用、难处理。也就是说,汉语之难就在于汉字之多,在于没有相应的科学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不精减汉字,就必然导致科学和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难以施行。更有甚者,不精减汉字,还会导至两种结局:一是导至中国被地球村所孤立,中国发展滞后,象文明古国巴比伦和它的文化一样,汉语汉字文化将连同落后的国度一起衰落;二是中国为了避免被世界所孤立,只能全力加强单向文化交流,使中国人付出比外国人多数倍的外语学习代价,逐步以世界强势语言英语为主要交际语言,致使汉语汉字在中国的主导地位被英语所替代。而第二种结局的可能性更大。这并非危言耸听。
如果没有精减汉字的应对措施,这两种结局都很有可能在一、两百年内发生。我们清楚,整个世界都在飞速发展,全球化、国际化日益加剧。即使中国在其他重大决策上没有大的失误,在不停地快速发展,国力极大增强,汉语和英语在国际间的激烈竞争也不可避免。下面对英语和汉语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进行一个比较:
英语是联合国排在第一位的官方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性语言。据2007年的统计结果,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遍布世界五大洲,这些国家总计有大约22亿人口,40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总面积和18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汉语国家的中国虽然有13亿人口,但世界上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仅有中国和新加坡,而汉语在新加坡也只是第二官方语言,其他洲没有汉语国家。目前,世界上能讲流利英语的人数和能讲流利汉语的人数几乎不相上下。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有3000万,而仅中国学习英语的人就超过3亿(义务教育都学英语)。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授卡奇鲁(BrajB.Kachru)将英语在世界上的传播用三个同轴圈来表示:(1)内圈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目前这类国家的人口总数逼近5亿,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它们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爱尔兰、南非和几个加勒比国家。(2)外圈代表英、美的原殖民地地区,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六十个左右,其中包括印度、尼日利亚、加纳、赞比亚、新加坡、菲律宾、巴基斯坦、冈比亚、肯尼亚、巴哈马群岛、博茨瓦纳等。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一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就意谓着这个国家把使全国人民都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作为既定国策。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现已超过17亿,其中,根据美国中情局(CIA)2007年9月的统计,仅印度就有11亿人口。现在印地语虽然是印度的国语,但是,英语在印度占居主导地位,并在印度全国通用。例如,在学校、法庭、政府以及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是正常要求。印度的地方语言很多,但只有英语才是把全国各地的印度人连接在一起的语言。据有关统计,在识字率不到65%的印度,粗通英语的人数超过2亿,精通英语的人数超过5000万,是世界上掌握英语人数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印度87%的学校都有用英语授课,高等学府则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在印度中央政府机构中英语的使用率为70%,印地语为7%。印度人的英语优势已经转化为经济动力,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软件产业。(3)发展圈包括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地区,如埃及、沙特阿拉伯、日本、韩国、中国、阿尔及利亚等。在各国的外语教学中,一般是英语享有最优先的地位。有100多个国家把英语被列为外语教学中的第一外语。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准备将英语改列为外语教学中的第一外语。当然,英语在全世界的快速传播,与过去英美帝国长期的殖民扩张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强大的经济、政治和科技优势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汉语也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是,汉字因字数太多及构字体制奇特而存在难学、难用问题,遏制着汉语在国外的传播速度,同时也严重制约着汉语与外国语言之间相互吸收外来词,使得中国无法和世界各国一起“同形共享”和“近形共享”数以千万计的科技词汇。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必然使得汉语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致使汉语在国外的传播力度比诸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力度呈现更加极不对称的劣势,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的学习负担。而精减汉字后,不仅汉字变得易学易用,而且汉语“一语双文”也水到渠成。到那时,汉语汉字就成为真正的易学易用和科学高效的语言文字,就可以较好地发挥汉语的优势,进而为加强中外双向文化交流和祖国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作用。
1.2精减汉字的可行性
精减汉字,在这里指以过去处理异体字的方式,对汉字实行同音合并,按照高频优先保留的原则,将汉字数量精减至3000个以内。一方面,由于受字母总数的限制,因而音节拼式(含异拼)在超过3000个以后,其复杂度骤增,同时其效用增加值也迅速减小至零;另一方面,如果汉字比3000个少得太多,则又无法适应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一特性而显得不够用。故而,要精减至3000个或近3000个,而不是2000个或者是4000个。
汉字的发展路径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即:同音汉字少(远古甲骨文时代虽然以单字词表达概念,但要表达的概念很少)—→分化出大量同音字(古代汉语以单字词为主)—→同音字大量合并(现代汉语以多字词为主)—→同音汉字少(今后虽然要表达的概念很多,但主要以多字词表达)。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生产力和经济社会、信息事业全面高速发展,千千万万的新事物、新概念爆炸式地增加,大量采用一物一字、一词一字的造字构词方法已适应不了形势要求,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催生了以双字词为主的大量的多字词,使汉语迅速地完成了由以单字词占绝对优势到以多字词占绝对优势的伟大变革。据周有光先生对汉语31159个词进行统计,单音节词占12.2%,双音节词73.6%,三音节词7.6%,四音节词6.4%,五以上的占0.2%,平均词长为2.09个汉字。
今天,汉语完成了由以单字词占绝对优势到以多字词占绝对优势的变革,其意义十分巨大,同时也为精减汉字和整理、创造简化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以多字词占绝对优势的今天,用3000个汉字不仅完全可以表达数百万个乃至无穷无尽的概念,而且还能较好地继承中国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多字词占绝对优势,也使得汉字的使用频率更加不平衡,使汉字具有极强的效用递减率。据有关统计,前2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8.38765%,前2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24388%,前3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63322%,前3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82015%,前4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1645%,前4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6471%,前5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8633%,前5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9553%,前6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9901%。又据周有光先生对31159个词进行统计,前100个词的累计频率为41.7%,2000词为82.2%,9000词为95.85%。在按照本方案精减汉字后,仍可保留3000个(或近3000个)汉字,构词能力强的汉字基本上都得以保留,已有的绝大多数汉语词不需要简化,其构词用字及词的内涵、外延均将保持不变。具体地说,就是在精减汉字后,可以有数百万个双字词,其形体和内涵、外延都将保持不变,因为3000×3000=9,000,000。例如:我、的、是、事、一、个、上、不、水、和、河、在、要、产、有、人、地、工、中、下、山、国、为、这、同、民、了、发、以、经、到、数、我们、你们、他们、重要、安全、国家、中国、创造、日本、多少、还有、火灾、抗旱、问题、总是、事业、工厂、数学、文化、海洋、汉字、道路、设计、作用、来历、看见、光子、电子、军队、统计、音节、一切、好坏、作者、频率、缺点、加强、团结、大量等等,其构词用字和词义均不发生改变。用精减后的汉字写作,一个句子,一篇文章中仍有约99%的汉字,其形体和内涵、外延都将保持不变;剩余约1%的汉字,又主要以“形声词”(如“平果”、“计画”、“容树”)的形式出现。因此,精减汉字根本不会影响对汉语概念的表达及阅读理解。精减汉字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关于姓氏用字问题,中国各种姓氏的使用频率和拥有的人口情况极不平衡;而且在国标《GB18030字符集》收集的27533个汉字中,有一半以上的汉字都是(或兼作)古今姓氏用字。所以,精减汉字时,对姓氏用字可以与其他汉字一样对待。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07年4月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目前,中国前100个大姓的排列顺序是: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吴、10周、11徐、12孙、13马、14朱、15胡、16郭、17何、18高、19林、20罗、21郑、22梁、23谢、24宋、25唐、26许、27韩、28冯、29邓、30曹、31彭、32曾、33肖、34田、35董、36袁、37潘、38于、39蒋、40蔡、41余、42杜、43叶、44程、45苏、46魏、47吕、48丁、49任、50沈、51姚、52卢、53姜、54崔、55钟、56谭、57陆、58汪、59范、60金、61石、62廖、63贾、64夏、65韦、66付、67方、68白、69邹、70孟;71熊、72秦;73邱、74江、75尹、76薛、77闫、78段、79雷、80侯、81龙、82史、83陶、84黎、85贺、86顾,87毛、88郝、89龚、90邵、91万、92钱、93严、94覃、95武、96戴、97莫、98孔、99向、100汤。其中,位列前三位的王(9288.1万人)、李(9207.4万人)、张(8750.2万人),分别占中国总人口的7.25%,7.19%和6.83%;前10个大姓人口均分别在2000万以上;前20个大姓人口也都在1000万以上;前100个姓氏覆盖全国84.77%的人口。另据统计,中国前10姓的人口之和,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0%;前19姓的人口之和,占中国人口总数的55.6%;前129个姓的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7%。而且,在前129个大姓中,大部分为非专用的可不予精减的常用字,其余大姓专用字在精减汉字时也大部分都得以保留。因此,精减姓氏用字也不会影响阅读理解。被精减的姓氏用字完全可以使用常用字复姓替代,或者用其他常用的同音字替代。例如,排名第33位的“肖”姓,第66位的“付”姓分别是以常用字替代相对不常用和笔画多的“萧”姓和“傅”姓用字而来。由于中国姓氏来源途径多样复杂,所以通过姓氏来研究Y染色体遗传学上的玄机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而通过标本取样和现代基因化学分析来进行比较研究则更加实在。
在一些计声调音节中,一个汉字常常是另一个汉字在意义上的联想延伸和合理扩展,例如:场—厂,斜—邪,人—仁(人道),连—联,气—汽,漂—飘,棉—绵,食—蚀,炼—练,叶—页,作—做,画—划,阔—扩,消—销,粘—沾,溶—熔—融,漏—露,滚—磙,等等;日本已非常有见识地将“画、划”合并为“画”,将“作、做”合并为“作”,将“连、联”合并为“连”,例如日本词“计画”(汉语“计划”)、“作工”(汉语“做工”)、“连合国”(汉语“联合国”)等。在以多字词占绝对优势的现代汉语里,这些汉字合并后不会产生歧义,例如:即使是现在,把“漂浮”一词用于“树叶‘漂浮’在空中”的句子里,人们也不会感觉到用词别扭。
也许有人说,精减汉字后,会造成汉语的有些概念难以精确表达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能够从越南1945年、朝鲜1947年废止汉字转而全面实行拼音文字的实践中找到答案。更何况,涉及到重大变革,有人反对是很正常的,如简化汉字无疑是伟大和完全正确的创举,并且推广使用了几十年,可至今还有不少人反对。
在人类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今天,欣赏和研究古文、古诗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微不足道。基本上只有那些专门从事古文字、古代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的人们才会花时间去关心古文、古诗。韩国和日本对汉字的使用作出了十分严格的限制,而俄罗斯、土耳其、越南、北朝鲜等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根本性的文字改革,可是这些国家的考古工作、文化建设、文化生活和科学研究都能正常地进行。古代以来的优秀中文作品可以整理成精减后的新型汉字作品。只要无愧于子孙就叫对得起祖宗。绝不能因为考古工作和整理古代文化作品而阻碍中国文字的技术进步;也不能因为求得一个姓氏占用一个专门字符,或者因为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而阻碍中国文字的技术革新。数以千计的姓氏专用字也必须精减归并或用多字词替代,否则就达不到精减汉字、文字技术革新和发展最科学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目的。我们必须明白,中国文化的根,是激励人们团结友爱、遵纪守法、诚信勇敢、追求文明、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无形传统文化,而不是阻碍中国技术进步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数以万计的有形的专用汉字。有人认为,汉字比拼音文字稳定因而就优越,用汉字写的文章即使过一千年,后人也能看得懂;而拼音文字,比如英文变化很快,就是过三四百年,后人也难看得懂。其实,这种文字稳定就优越的观点是不对的。文字既然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工具,它就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变化,条件成就时该变就要变。害怕文字变化,实质上就是惧怕技术革新,是对文字的主要功用认识错误。而且,古代优秀的文字作品都可以整理成现代文字作品,古代历史文化可以用现代文字传承。
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以及腓尼基人发明的辅音字母文字现在都没有人使用了;几经变化后,近现代人使用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现代字母文字以及方块汉字;而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又改用拉丁字母文字。这是人类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发展规律,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为之遗憾;更不可使全国人民付出惨重代价,去刻意阻碍文字的技术进步和历史发展进程。
当今世界使用汉字的国家很少,精减汉字数目受外国的影响小。精减汉字后,中国(大陆)汉字仍是世界汉字的绝对主流,外国汉字只有跟中国(大陆)接轨才有生命力。中国必须有这样的自信。中国绝不能以牺牲本国汉字的科学化、现代化为沉重代价去跟日、韩、台汉字进行所谓的“接轨”。更不能舍本求末地扩大中国汉字数目以与日本和韩国的大量“非当用汉字”进行“接轨”,否则必然会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学习和使用汉字制造困难。孰重孰轻,不难权衡。实际上,中国汉字只有少而精才会在地球村中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国际性字符。
可以形象地讲,“三千汉字是黄金,四千汉字金掺沙。”
汉字太多是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绊脚石,中国迫切需要把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与时具进的思想贯彻到语言文字建设上来,以战略眼光和全球意识对汉字进行适当而大量的同音合并,将汉字控制在3000个以内,为中国文字与世界文字接轨创造条件,同时也彻底解决中文信息处理繁难复杂问题。
1.3精减汉字的方法
精减汉字,实质上既是实行汉字同音合并,也是简化汉语词。同音合并,是指以过去处理异体字的方式,把同一个计声调音节内的所有不同汉字合并为一个汉字或少数几个汉字,也就是“同音字吸收合并”。关于精减汉字的方法,冯洪钱先生在其论文《以词代字法汉字改革研究报告》中作了重要论述,很有参考价值。实行汉字同音合并时,按照高频优先保留的原则,每个计声调音节通常最多只能保留4—5个必用和比较常用的汉字(当然可以少于4个);少数计声调音节可以适当增加所要保留的字数,但不能增加太多;坚决将汉字控制在3000个以内,而且在实行汉字同音合并时,对地名、人名专用字不予保留,对姓氏专用字要相对优先精减归并,对动植物和其他特定物种专用字也要力求用多字词替代。按目前的分类阶元,生物类级从大到小依序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精减汉字时,可用表记“属”概念用字所派生的形声词替代“种”的专用字,甚至用表记“科”概念用字所派生的形声词替代“属”的专用字,以此类推。简化汉语词,指使用精减后所保留的3000个以内的常用汉字对现行汉语词中的必须精减合并的汉字(一般属于不常用字)进行同音置换,整理和创造出新的“简化词”。“简化词”是相对于简化字而言的,与“简化字”意义相近。如“鲳鱼”的简化词可以是“昌鱼”,“苹果”的简化词可以是“平果”。对应于“简化汉字”,简化汉语词可简称为“简化汉词”。
第一,简化汉语词,进行同音置换。同音置换的前题是汉字同音合并。精减后仍保留有3000个或近3000个常用汉字。就汉字使用现状来看,这3000个汉字目前的覆盖面可达99%左右。所以,精减汉字时,只须对少数汉语词用精减后所保留的汉字进行同音置换,以形成新的词。例如“苹果、鲤鱼、蝴蝶、蝰蛇、蛔虫、蚜虫、桦树、猢狲、蜈蚣、蚯蚓、黄鳝”完全可以用同音词“平果、里鱼、胡蝶、奎蛇、回虫、芽虫、华树、胡孙、吴公、丘引、黄善”替代。当然,用精减后所保留的汉字进行同音置换,也会形成一些单纯的表音词,但是,这类新词在汉语词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例如:吴公(蜈蚣)、宗吕(棕榈)等,而且大多会很快进一步演变成更新的表义词,例如:吴公→吴公虫,宗吕→宗吕树、宗吕果,等等。此外,对大量的象声词用字也可以用同音字替代,例如:“啪啪地响”可以写成“趴趴地响”。同音置换后必须用《现代汉语简化词词典》加以固定推广。
第二,用“形声词”替代大量被精减的形声字。“形声词”这一概念是由冯洪钱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形声词”,这里指由表意词根(表意字)连接表音词缀(表声字)构成的词。例如,卡车、啤酒、沙丁鱼、芭蕾舞、尾巴、鸡巴、水母等等,都是形声词。古代用单字表记概念,故而只重视形声字和单纯表意字的创造、整理工作,而不重视所谓的词;在现代汉语里,主要用多字词表记事物的概念。所以,中国应当跟上事物变革的步伐,及时转变思维,高度重视形声词、派生词(由表意词根连接虚化表义词缀构成的词)和复合词(即由表意词根相互融合构成的词)的创造和整理工作,重视编撰《现代汉语“简化词”词典》,而不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编撰一部又一部的《汉语大字典》。总之,整理和创造简化词已经是中国文字工作所直接面临的历史任务。
由于汉语完成了从以单字词为主到以双字词为主的历史进程,所以汉字的精减必然导致中国文字的许多形声字(特别是不常用形声字)向形声词剧烈进化。形声词的构词原理与形声字的构字原理十分类同。两者所引起的文字心理也很相似。
从整个世界文字发展趋势上看,各国使用的文字都有一个从表意到表音的发展过程,包括采用拼音文字替代表意文字。汉字本身也在从表意到表音方向逐步发展。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而中国现行汉字有80%以上是形声字。所谓形声字就是由表形旁(即表意旁)和表声旁(即表音旁)两部分组成,如“鲳鱼”的“鲳”就是形声字,其“鱼”字旁是表形旁,其“昌”字旁就是表声旁。形声字是为适应中国古代文言文“一字一词”的需要,为单字成词表意所创造的。冯洪钱先生举例说,古人讲“汝食鲤,吾食鲢”,而现在人们不这样讲了,而是说“你吃鲤鱼,我吃鲢鱼”。这样,在“鲤鱼”和“鲢鱼”的词中就都出现了用两个“鱼”的重复表意现象;其他如“榕树”、“牦牛”、“苹果”、“螨虫”、“蛔虫”、“蝰蛇”、“鼬鼠”等等都有重复表意的情况。其实,在现代汉语词库里,这些不必要的重复表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造成了中文用字效率低下,用3000个以内的汉字(字符)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却使用了数以万计的汉字(字符)。这与今天高度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对此,不能继续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冯洪钱先生指出,中国迫切需要用“形声词”替代由古汉语遗留下来的不很常用的形声字,例如“鲳鱼”一词就完全可以简化成“昌鱼”,因为该简化词中已有鱼字表意,只需昌字表音,不需要昌字表意,就象“青鱼”、“黄鱼”、“带鱼”、“草鱼”、“苍鱼”、“金鱼”一样。其他如鳕鱼(雪鱼)、鲤鱼(里鱼)、鲐鱼(台鱼)、鲥鱼(时鱼)、鳊鱼(扁鱼)、鲨鱼(沙鱼)、鲆鱼(平鱼)、鲫鱼(即鱼)、鳜[guì]鱼(桂鱼)、鲢鱼(连鱼)、鲈鱼(卢鱼)、鳓鱼(勒鱼)、黄鳝(黄善)、泥鳅(泥秋)都可以简化;这样单从鱼字旁就可以简化100多个汉字。道理一样,如表示树木的桉树(安树)、椿树(春树)、椴树(段树)、桦树(华树)、枫树(风树)、榕树(容树)、樟树(章树)、栲树(考树)、榛树(秦树)、柞树(乍树)、槭树(戚树)、橡树(象树)、桫椤树(沙罗树)、梧桐树(吾桐树)、棕榈树(宗吕树)、槟榔树(宾郎树)、荔枝树(力支树)、柠檬树(宁蒙树)等同样可以简化,仅从木字旁就可以简化700多个汉字。简化后,不影响阅读和理解。形声词替代形声字的方法,应用范围很广,其中大部分形声字都可以被替换为形声词。在精减汉字后,通过国家整理规范以及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和语言文字本身的自我调整作用,必然会迅速地形成大量的“形声词”,例如:什么山、什么水、什么树、什么鸟、什么虫、什么兽、什么草、什么花、什么病、什么人,以及山什么、水什么、树什么、鸟什么、虫什么等无数的形声词。同时,要编撰《汉语简化词词典》加以固定推广。
第三,坚决停止继续造出与现有常用字同音的新汉字。古代按一物一字的办法造字,近代仍有这种倾向。例如,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100多个专用字中,有大部分是根据近代化学事业的发展新造的。据统计,目前已有化学专用字300多个,今后还要不断发现新元素新物质,如果按照过去的办法继续造字,势必不断增加汉字总数,使得汉字的精减工程功亏一篑。所以化学名字如何简化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后对新发现的新元素和化学新物质的概念,要用不增加汉字的办法加以解决。一种文字的基本字符在经过科学革命在国家确定下来以后就必须长期稳定,不能凭几个人的意志想增加就增加,想减少就减少。假如英语的基本字符(即26个拉丁字母)每年都在变化,那势必引起天下大乱。当然,在dia,tia,nia,bia,pia,mia这样的无汉字之不计调音节或仅有罕用字的不计调音节里,则可以创造新汉字以表达新概念。
第四,调整个别不常用但又必须保留的同音字的读音,或者直接用其他读音的汉字替换之。例如:为了避免同音混淆,中国解放后把“癌”的规范读音由读“炎”音改为读“挨”音,把“矽”改为“硅”。这个办法的应用范围应予适当扩大。
下面把日本使用1945个汉字加50个假名表达语言的办法和效果,与中国使用3000个汉字表达语言的办法和效果进行一个比较:
(1)日本使用1945个汉字加50个假名(日语音节字母)表达日本语的办法与效果。日本原使用5万多个汉字;1946年公布的《当用汉字表》,限定当用汉字1850个;1981年重新公布《常用汉字表》,将当用汉字(官方文件和教科书所能使用的汉字)增加至1945个。虽然日本现代民间社会还使用着《常用汉字表》(1945个当用汉字)以外的1000个左右的其他汉字。但这1000个左右的汉字基本上都是地名、古人名为主的专用字,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不使用的。日本文字之所以能够将法定汉字的数量限制到1945个,要归功于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存在。日本《当用汉字表》在前言的“使用注意事项”里有以下规定:一是用《当用汉字表》中的汉字不能记载的词语,换成别的语词表达,或用(平)假名书写。为了限制汉字,日本曾不惜改变词语,而且也确实这样做了。二是尽量使用(平)假名书写虚词。三是使用(片)假名书写外国的人名、地名。这些是数量最多的专用名词。四是使用(片)假名书写外来语。五是使用(平)假名书写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六是使用(平)假名书写假借字。由于当用汉字不足2000个,假借字在文字心理上有时能凸显实意,对于阅读理解有误导作用。片假名和平假名相当于英语字母大写与小写的关系。
此外,日文使用汉字加假名的混合词代替纯汉字词,有帮助提示词中汉字的读法、意义和语法变化的作用。
总之,日本使用1945个汉字加50个假名,虽然显得有些混乱,一会儿平假名,一会儿片假名,假名之间又没有空隔,且每个汉字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读音,但是完全能够胜任表达日本语。
(2)中国使用3000个汉字表达汉语的办法与效果。中国没有,也不必要有象日本那样的假名音节字母,但中国在精减汉字后可保留多达约3000个(常用)汉字,比日本的当用汉字多出约1000个。日本50个假名音节字母可以构成500个左右的纯表音的音节,再加上1945个当用汉字,仍然达不到中国3000个汉字的文字效果。中国将汉字精减至3000个(或近3000个)后,可采取如下办法充分完成汉语表达概念的任务:
一是这3000个汉字不能单字表记的概念,可以改用形声词表记,以多字词替代单字。如形声词“平果”,其中“平”字表意隐性化,只表音,不表意,是隐意汉字(隐性汉字);“果”却凸显实意,是显意汉字(显性汉字)。两者搭配在一起,不仅完全能够表达形声词所预定承载的信息,用字十分经济,而且形声词中的表声字也不会对阅读理解产生误导作用。道理一样,经过几千年发育进化的形声字,如“舰”、“娘”、“胜”、“较”、“翅”、“够”、“鸦”、“感”等汉字中的表声旁只表音、不表意,表声旁本身的原有意义也不会对阅读理解产生误导作用。其实,这种规则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如生物染色体链中的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就是这样。
二是对于很常用的外国地名、人名,采用音译汉字加括弧标注以罗马字原文的办法表记,例如:西雅图(Seattle),里根(Reagen),布什(Bush)等。当然,对特别常用的外国地名可以不标注罗马字原文,例如:华盛顿、悉尼、莫斯科。对于其余不常用的外国地名、人名,采用罗马字原文加括弧以音译汉字的办法表记。例如:Lesotho(来索托),直接读作“来索托”。罗马字与拉丁化文字是同义词。
三是对新发现的新元素和化学新物质的概念,使用拉丁字母,或者拉丁字母加汉字,或者汉语拼音文字的办法来表记,如“J-粒子”等。
四是对外来术语(外来词)直接使用其相应的罗马字原文(如mustard),或罗马字原文加表意汉字(如“mustard气”),或罗马字原文加括弧标注以音译汉字,例如mustard(芥子气);其中,对外来术语的罗马字原文,要么按其英语发音进行“音读”,要么按汉语拼音文字的发音规则来“训读”。或者用不增加汉字的其他办法解决。
五是对动植物和其他特定物种专用字力求用多字词替代。对于生物类级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用字,精减汉字时,可用表达“属”概念用字所派生的形声词替代“种”的专用字,甚至用表达“科”概念用字所派生的形声词替代“属”的专用字,以此类推。
精减汉字后所引起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精减后所保留的汉字,称为“现代汉字”,被合并精减的汉字可称为“古汉字”。
1.4关于计数单位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我们可以把“万”、“亿”称作中日式计数单位;把“千”、“兆(million)”、“billion(10亿)”称作欧美澳非式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的数值不同决定了计数方法也不同。当今世界已有92%以上的国家,包括美国、法国、加拿大、巴西、印尼、俄罗斯、哈萨克等大国都已相继采用“千进位”制的欧美澳非式计数单位(其中,英国、德国等少部分欧洲国家也仅仅是对10亿以上的特大数才习惯采用百万进位制)。“千进位”制有如下进位换算关系:1billion(美、法)或1milliard(英、德)=1000million,1million=1000thousand,1thousand=1000。而且,由此顺理成章派生的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也主要是千进位的,例如1安培=1000毫安,1毫安=1000微安,1微安=1000纳安,1纳安=1000皮安,1皮安=1000飞安,等等。可是,中国目前仍在保守地使用“万进位”制的计数单位“万”和“亿”,如:1亿=10000万,1万=10000;1亿元=10000万元,1万元=10000元。计数单位与计量单位总是相结合构成数量单位使用,如5000万千瓦,300milliondollars,38万公里,等等。“千进位”制和“万进位”制的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举例比较:
美、法(千进位制):1,10,100,1千,10千,100千,1兆,10兆,100兆,1billion,10billion,100billion。其中,“千”、“兆(million)”、“billion(10亿)”是千进位制的计数单位。
中、日(万进位制):1,10,100,1000,1万,10万,100万,1000万,1亿,10亿,100亿,1000亿。其中,“万”、“亿”是万进位制的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不统一,常常使得计量单位的国际标准化失去实际意义。中国目前普及使用的万进位制计数单位与国际通行的千进位制很不统一,其相互之间总存在着别扭的换算关系,如300thousand=30万,50million=5000万,200billion(美、法)=2000亿,这影响了思维和数量单位处理,十分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语言学习。所以,计数单位的国际标准化,与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具有同样的重大意义;中国有理由像过去推行国际单位制(如米制)一样坚决推行普及。因此,建议中国在精减汉字时,淘汰其万进位制的常用计数单位“万”、“亿”,改用“杩”替代“兆”表示100万(million),用“彬”表示10亿(billion),用“太”表示10000亿(trillion,tera-),同中文常用数词“千”一起作为中国法定常用计数单位,并在各种统计报表和刊物上普及使用。例如:把9万计作“90千”,把90万计作“900千”,把9000万计作“90杩”,把9亿计作“900杩”,把900亿计作“90彬”。用“杩”、“彬”、“太”兼作法定计数单位用字,其理由主要有:一是这三个字的同音常用字少;二是这三个字的声母分别为M、B、T,正好分别与英语(美)Million、Billion、Trillion的首字母相一致。给这三个字增加上述计数单位的新涵义,可为中国势在必行的计数单位国际大众化、国际标准化创造最优化的条件。
1.5汉语双文势在必行
所谓汉语双文,亦即汉语“一语双文”,就是实行汉语一种语言同时具有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这两种不同技术体制的文字,并且在长时期内以汉字为主,以汉语拼音文字为辅,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待各种条件成熟以后,再把汉语拼音文字放在与汉字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两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在汉语的上述“双文”中,精减归并后所保留的3000个以内的汉字仍然具有独一无二的暗示字意及单字表意作用,有无与伦比的视觉功效;这些汉字还有承继中华文化遗产的独特载体作用。汉语拼音文字指拼式极其简短利索而且字母用法又不违反国际通行规则的科学汉语拼音文字。创制这样的汉语拼音文字,并为之逐步积累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和应用基础,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拉丁化汉语拼音文字可与英语等世界通行的拼音文字进行接轨,这有利于中外语文相互吸收和直接利用外来词,有利于汉语跟英语等外国文字“同形和近形共享”数以千万计的科技词汇,有利于中外文字信息处理。学习三千个汉字和一套汉语拼音文字,要比学习五、六千个汉字容易得多。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必须长期共存,不可偏废。
世界语言有数千种,而使用的文字只有表音和表意文字两类。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表音文字。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使用表音文字,而其中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又是拉丁化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涵盖了屈折语(如英语、俄语)、粘着语(如土耳其语、匈牙利语)和孤立语(如越南语)等三种类型的语言。世界上只有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使用方块表意文字,而单纯使用表意文字的国家只有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古代使用印度字母,伊斯兰教传入后改用阿拉伯字母;到近现代,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又都改用拉丁字母。土耳其1928年废除了阿拉伯文字,采用拉丁字母;蒙古于1946年1月起彻底废除了本民族原用字母,全面改用斯拉夫字母。近期,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塔基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又都已决定其文字改用拉丁字母,蒙古国政府也决定改用拉丁字母。越南、朝鲜、韩国和日本这四个国家原来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但越南从1945年8月全面废止汉字而走拉丁化拼音文字道路。朝鲜从1947年开始废除汉字,到1949年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用朝鲜拼音文字作为正式文字。韩国,二战后立法规定,以韩国表音字为专用文字;并从1970年起,取消其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虽然在1999年,韩国部分地解除了对汉字使用的限制,并于2000年宣布有限地恢复汉字教育,但是在中小学只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必修教育”,在多数人只使用表音文字的韩国社会里,青年人对学习汉字无兴趣,考大学试题也不包括汉字知识,学生学习汉字没有压力。从而年轻一代很多人不认识汉字,或者至多能用很少量的汉字作为表音文字的补充手段,偶尔用之。在日本,汉字和假名字母虽然可以在日本语中混合使用,但在1946年就已规定了1850个当用汉字,1981年重新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当用汉字也只增加到1945个。日本对汉字范围从法律上进行了严格限制,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使用的汉字要求限于这1945个当用汉字。
同过去日本民族的形成和融合统一的地理条件类同,在中华民族史漫长的古代,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鸟兽难以逾越的横断山脉,浩瀚的新疆戈壁沙漠,蒙古以北广袤无边的寒冻地带,华东和华南边陲无边无际的海洋等天然屏障,从根本上保护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融合和强大统一;即使是汉末三国分裂,或是两晋南北朝,或是五代十国,也只是国家分,而华夏民族及其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却没有停止,从而又能最终走向国家统一。把这种天然屏障作用结果归功于表意汉字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有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信息事业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整个世界已变成了地球村。宣传教育和文化普及、交流的手段日新月异,如果国家强大统一,则民族文化融合步伐必然加快;同时,山川海洋之屏障作用已极大减小,已不再能够阻碍不同区域的民族交流和相互影响,如果有国家分裂,谁也无法保证分出去的国家不实行其文字拉丁化改革,除非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是能够带来经济优势的世界最强势语言文字。汉字与拼音文字在国家民族统一问题上的作用没有任何差别;要不然,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国家采用拼音文字。
面对当今世界的这种语言文字形势,中国尚有不少学者还一厢情愿地发表关于韩国、越南等国家准备全面扩大汉字使用范围甚至打算进行汉字复古的言论。当然,汉字是现今世界仅存的官方表意文字。它已有数千年的进化历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某些方面,汉字的确也有其合理性和巨大价值。但是,汉字的技术体制与世界通行的拼音文字极不相容;而且,数以万计的方块汉字具有临摹性、离散性等原生态特征(主要是汉字太多的结果)。这掣肘了新时期世界人民对汉语学习、应用、处理、交流等需求,制约了汉语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国学大师蔡元培,文学巨人鲁迅、郭沫若、茅盾,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语文学家陈望道,著名人士冯裕芳和香港大学教授许地山、马鉴、陈君葆等历史遴选出来的无数的民族精英,都高瞻远瞩,极力倡导推行拉丁化汉语拼音文字。在1951年,毛泽东指出:“汉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他们的远大报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至今未能得以实现,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中国未能设计出一个高度简短规范、字母用法与国际接轨兼容并能准确表达汉语音、汉语意的革命性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其次是在对待汉字问题上过于极端,追求马上“废除汉字”,用拼音文字取而代之,而不是在“精减汉字”、大幅地实行汉字同音合并的基础上,推行汉语“一语双文”。在设计出革命性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之后,推行汉语双文制,既能实现他们的伟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提供最便捷的文化交流工具,又能较好继承中国文化遗产。总之,中国在大幅精减汉字,以增强汉字生命力的同时,还必须创造出革命性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使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并行不悖,共同发挥作用。
如果不及时推行汉语双文制,中国文字极端孤立的技术体制走得越远,中国付出的代价将越大。
设计出革命性的优异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之后,人民大众才会对“汉语双文制”产生兴趣和信心。
只要中国能够以“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的精神,奋发有为,大胆地进行文化创新,科学创新,奋力完成上述文字工程,那么就不仅可以使中文信息处理繁难复杂问题得到全面和根本的解决,而且还可以实现中外文字接轨,推进汉语在全世界发展延伸,激发出中国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吸引力。这也是中国崛起所必须做的一件大事。
第二章对几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简介
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笔者所设计的新汉语拼音文字,下面介绍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2.1利玛窦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是明代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利玛窦传》一书的日本作者平川佑弘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他还将利玛窦看作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美国《生活》杂志亦将他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1000年-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中的一员。利玛窦在中国度过后半生。他取汉名,习汉语,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天才学者,他坚持在数十年的书写实践中创制和修订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被欧美国家称为大“汉学家”。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致力于在中国广泛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他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著译,数学方面有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地理学方面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语言学方面有《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西字奇迹》使用拉丁字母书写汉语。在这本书中,他密切结合汉语音的实际,根据西方文字的基本拼音规则来拼写中国语言;这是中国文字拉丁化道路的开端。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利玛窦先生精心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拉丁化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定型于1605年(明朝万历33年)。其声韵母如下:
声母:p(玻)、p’(坡)、m(摸)、f(佛)、t(得)、t’(特)、n(讷)、l(勒)、k(哥)、k’(科)、h(喝)、k(基)、k’(欺)、h(西)、s(西)、ch(知)、ch’(吃)、x(诗)、j(日)、s(思)。
韵母(基本形式):
开口呼:a、o、e、ai、ao(熬)、eu(欧)、an、en、am(昂)、em(“萌”的韵母)、um(“中”的韵母)、ul(儿)。
齐齿呼:i(衣)、y(衣)、ia、ie、iao、ieu(优)、ian、in、iam(央)、im(英)、ium(拥)。
合口呼:u、oa(挖)、uo、uai、uei、uan、uen、uam(汪)。
撮口呼:iu(迂)、yu(迂)、iue(月)、iuan(渊)、iuen(晕)。
声母k(基)、k’(欺)、h(西)、s(西),与音节ki(基)、k’i(欺)、hi(西)、si(西)同音。这四个声母只与齐撮韵相拼。
利玛窦氏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为后来汉语拼音和汉语拼音文字的设计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其主要优点是比较注重拼式精短高效,设计大胆而且在字母用法上又不违反国际惯例,例如一律不使用附加符号,用iu表示汉语的[ü](迂);用x表示汉语的高频声母[sh](师),用鼻音字母m表示汉语的高频后鼻韵尾[ŋ]等。从利玛窦的著作《西字奇迹》就可以看出,他坚持从中国人的立场和需要来设计真正精短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他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实践型天才设计家。可以断言,中国将来创制正式的汉语拼音文字时,对于[ü](迂)、[sh](师)和后鼻韵尾[ŋ]的设计如果不采用利玛窦的办法,就不可能做到精短实用、科学合理。但其方案主要有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声母使用撇点,显得不够简洁利索;二是对字母z、q、v弃而不用,造成字母的巨大浪费;三是未能解决同音汉字分化问题。
2.2威妥玛式拼音方案
威妥玛式拼音又称“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威妥玛(ThomasFrancisWade,1818~1895)﹐英国人。从1841年起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1871年升为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1883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威妥玛在华任职期间﹐先后在1859年著《寻津录》,1867年撰写了汉语教科书《语言自迩集》,用了8年时间制定正字法,几经反复,几易其稿,最后成功发展了用拉丁字母写汉字地名的方法,一般称作“威妥玛拼音”或“威妥玛式(WadeSystem)”。后来翟理斯(H.A.Giles)在其《汉英词典》(ChineseEnglishDictionary,1912年出版)中,对威妥玛的标音系统又略加改良,形成了“威妥玛-翟理斯式”(WadeGiles)。经翟理斯改良后的威妥玛式拼音,曾经成为中国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
(1)声母:
p(玻),p’(坡),m(摸),f(佛),t(得),t’(特),n(讷),l(勒),k(哥),k’(科),h(喝),ch(i)(基),ch’(i)(欺),hs(西),ch(知),ch’(吃),sh(诗),j(日),ts(资)、tz(资),ts’(雌)、tz’(雌),s(思)、sz(思)。其中﹕tz,tz’,sz只用在空韵前,例如兹﹑雌﹑思等。
(2)韵母:
开口呼:a,o,ê,ai,ao(熬),ou(欧),an(安),ên(恩),ang(昂),êng(“萌”的韵母),ung、wêng(“中”的韵母),êrh(儿)。
齐齿呼:i(衣)、yi(衣),ia、ya,io、yo,ieh、yeh(椰),iao、yao,iu、yu(优),ien、yen(烟),in、yin,iang、yang(央),ing、ying(英),iung、yung(拥),以及ih,ǔ。
其中ih是声母ch(知)、ch’(吃)、sh(诗)、j(日)的空韵;ǔ是声母ts、tz(资),ts’、tz’(雌),s、sz(思)的空韵。
合口呼:u、wu,ua、wa(挖),uo、wo,uai、wai,ui、wei(威),uan、wan(弯),un、wên(温),uang、wang(汪),ung、wêng。
撮口呼:ü、yü(迂),üo、yüo[üo],üe、yüeh(月),üan、yüan(渊),ün、yün(晕),iung、yung[üng](拥)。
其中,韵母第二种拼法为前无声母时使用。
无声母时的音节形式:a(阿),o(喔),ê(鹅),eh(耶的尾音),yi(衣),wu(屋),yü(迂)。
(3)声调:
用阿拉伯数字1﹑2﹑3﹑4﹐分别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在音节的右上角。一般只在辞书里用。
威妥玛式拼音强调在读音的拼写规则上极力接近英语,而没有考虑到汉语的实际与拼式效力问题,拼式很长且不美观。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送气符号(’)和字母上的附加符号常常被省略﹐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乱。用阿拉伯数字1﹑2﹑3﹑4标调,如果作为文字使用,人们是难以接受的,加之在使用中标调符号常常被省去,表音不准。故而无法作为汉语拼音文字使用。
2.3赵元任的汉语拼音方案
作为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1892-1982)是20世纪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学家,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也是融会中西文化的典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大师。同时,他在数学、物理学、哲学等领域,也颇多建树,堪称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博学和创新奇才。
据有关记载,赵元任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官费生,次年的1910年即在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1914年获数学学士学位。在该校哲学院研究一年后,1915年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并继续选修音乐。19l8年在哈佛获哲学博士学位。又在芝加哥和加州大学作过一年研究生。1919年回康乃尔大学物理系任教一年。1920年28岁时,赵元任回国到清华学校教授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课程。1921年赵元任夫妇到了美国,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并研究语言学。1925年,赵元任再次回到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1928年作为国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田野调查工作。1929年6月底国学研究院结束后,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讲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他的主要著作有《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广西瑶歌记音》、《粤语入门》(英文版)、《中国社会与语言各方面》(英文版)、《中国话的文法》、《中国话的读物》、《语言问题》、《通字方案》,出版有《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等。
赵元任在深入研究前人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和世界各种拼音文字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注重简短高效的汉语实际,精心创制了赵氏汉语拼音方案,1922年定型第一式。下面简要地介绍赵元任第一式汉语拼音方案:
声母:b(玻)、p(坡)、m(摸)、f(佛)、d(得)、t(特)、n(讷)、l(勒)、g(哥)、k(科)、x(喝)、j(基)、tc(欺)、c(西)、j(知)、tc(吃)、c(诗)、r(日)、z(资)、ts(雌)、s(思)、y(衣)、w(乌)、yv(迂)。
韵母:
开口呼:a、o、e(鹅)、e[]、ai、ei、ao(熬)、ou、an、en、aq(昂)、eq(“生”的韵母)、oq(“中”的韵母)、er(儿)。
齐齿呼:i、y、ia、ie、io(唷)、iao(腰)、iu(尤)、ien(烟)、in(阴)、iaq(央)、iq(英)、ioq(拥)。
合口呼:u、w、ua、uo、uai、uei(威)、ui(威)、uan(弯)、uen(温)、un(温)、uaq(汪)。
撮口呼:v(迂)、yv(迂)、ve(月)、van(渊)、vn(晕)。
其中,“知﹑吃﹑诗﹑日﹑资﹑雌﹑思”等的空韵﹐以y表之。
赵元任第一式汉语拼音方案设计大胆、解放,密切结合汉语注重精简高效的实际,也考虑到字母用法与英语等西文兼容问题,体现了一代语言文字大师的风格,例如:他考虑到字母q在英语等西文中不在单词的音节尾表示音位,故而大胆地用单字母q表示汉语的高频后鼻韵尾[ŋ]音;充分考虑到汉语以ㄓ(知)﹑ㄕ(诗)为声母的常用字极多而以单字母j(知)、c(诗)作其相应的声母;一律不用附加符号等。所以,他所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非常简洁利索且又能在相当的程度上与西文兼容。
但该方案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字母标调问题和对以合成词为主的汉语的同音字分化问题;而且舍弃读音相近的字母m转而采用读音毫无关联的字母q来表示汉语后鼻韵尾[-ŋ]音,所以该设计仍然不是最优秀的。因而只能作为创制汉语拼音文字的雏形,不能作为正式的汉语拼音文字。
2.4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是1925-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罗马字母拼音研究委员会研究制订的﹐1928年9月26日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这是中国推行国语和供一切注音用的第一个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赵元任是设计“国语罗马字”的主帅。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实际是截止目前,中国比较优秀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之一;但由于其文字性强,具有正常拼音文字所必有的技术难度而未能被国人所接收。长期以来,多数中国人还没有了解和习惯拼音文字。该方案具体如下:
声母:
b(玻)、p(坡)、m(摸)、f(佛)、v*、d(得)、t(特)、n(讷)、l(勒)、g(哥)、k(科)、ng*、h(喝)、j(基)、ch(欺)、gn*、sh(西)、j(知)、ch(吃)、sh(诗)、r(日)、tz(资)、ts(雌)、s(思)、z*、y(衣)、w(乌)、yu(迂)。
韵母(基本形式):
开口呼:a、o、e、*、ai、ei、au(熬)、ou、an、en、ang、eng、ong、el。
齐齿呼:y、i、ia、io*、ie、iai*、iau(腰)、iou、ian、in、iang、ing、iong。
合口呼: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
撮口呼:iu(迂)、iue(月)、iuan(渊)、iun(晕)。
(1)有*号者属今音不用或罕用之音。
(2)声母ㄐ(基)﹑ㄑ(欺)﹑ㄒ(西)只与齐撮韵相拼;而声母ㄓ(知)﹑ㄔ(吃)﹑ㄕ(诗)则只与开合韵相拼。所以,既用j﹑ch﹑sh表示声母ㄐ(基)﹑ㄑ(欺)﹑ㄒ(西),也用j﹑ch﹑sh表示声母ㄓ(知)﹑ㄔ(吃)﹑ㄕ(诗)。
(3)ㄧ(衣)﹑ㄨ(乌)﹑ㄩ(迂)本兼声韵两用﹐故国语罗马字亦列y﹑w﹑y(u)。有齐口呼、撮口呼韵母或合口呼韵母的汉字如果属于零声母汉字,则须将韵母的第一字母改为y或w﹐例如-iee﹑-uay独用時作yee(也)﹑way(外)。但如果改换字母后会与其他韵母相混淆或全无元音時,则在韵母的第一字母前加y或w﹐例如-eu(雨)﹑-uh(雾)独用時作yeu(雨)﹑wuh(雾),而不是yu﹑wh(因为yu是声韵组合,还是纯粹的韵母,难以判断;wh全无元音)。
(4)汉字“知﹑吃﹑诗﹑日﹑资﹑雌﹑思”等的韵母﹐以y表之。
(5)“东﹑送”与“翁﹑瓮”等不同韵﹐故ㄨㄥ(ueng)分为开口ong与合口ueng两韵。ㄩㄥ(üeng)韵近齐齿﹐故亦归iong韵。
声调:
(1)阴平(第一声)﹕
A.用“基本形式”﹐如hua花﹑shan山。本式包括轻声﹑象声字﹑助词﹐如ma吗﹑aia阿呀。
B.但声母为m﹑n﹑l﹑r者加h﹐如mhau貓﹑lha拉。
(2)阳平(第二声)﹕
A.开口韵在元音后加r﹐如char茶﹑torng同﹑parng旁。
B.韵母第一字母为i﹑u者﹐改为y﹑w﹐如chyn琴﹑chyu取,hwang黄﹑yuan元﹔但i﹑u两字母为全韵時改为yi﹑wu﹐如pyi皮﹑hwu胡﹑wu吴。
C.声母为m﹑n﹑l﹑r者用“基本形式”﹐如ren人﹑min民﹑lian连。
(3)上声(第三声)﹕
A.单元音双写。如chii起﹑faan反﹑eel耳。
B.复韵母首末字母为i﹑u者改为e﹑o﹐如jea假﹑goan管﹑sheu许﹑hae海﹑hao好﹔但既改头则不再改尾﹐如neau鸟﹑goai拐。
C.ei﹑ou﹑ie﹑uo个韵母,主元音双写。如meei美﹑koou口﹑jiee解﹑guoo果。
(4)去声(第四声)﹕
韵尾为-i﹑-u﹑-n﹑-ng﹑-l或-(无)者各改为-y﹑-w﹑-nn﹑-nq﹑-ll或-h﹐如tzay在﹑yaw要﹑bann半﹑jenq正﹑ell二﹑chih器。
附记:
(1)在官话区域內仅长江下游有短促之入声。如欲表入声時可用-q韵尾﹐如tieq铁﹑loq洛。
(2)罗马字母v﹑x﹐不用于拼国音﹐惟重叠字可用x替代﹐如pianpian(偏偏)可作pianx﹔隔一字重叠的,可用v替代﹐如kannikann(看一看)可写作kanniv﹔双字词重叠的,可用vx替代﹐例如feyshinfeyshin(费心费心)可写作feyshinvx。
(3)南京﹑杭州﹑北平新旧都城均富于卷舌韵。采用国音时﹐其拼写原则如下﹕
A.韵尾之i﹑n音省去﹐例如孩儿(hair-erl)作harl﹐扇儿(shann-erl)作shall﹐味儿(wey-erl)作well。
B.(y)﹑i(衣)﹑iu(迂)三个韵母加el﹔其余加l﹐如丝儿(sy-erl)作sel﹐今儿(jin-erl)作jiel﹐鱼儿(yu-erl)作yuel﹐明儿(ming-erl)作mingl﹐后儿(how-erl)作howl。
(4)根据国语罗马字原则可拼各地之方音。如江浙间有bh﹑dh﹑gh﹑dj﹑dz等浊母﹐如bhu蒲﹑dji其﹑dzy慈。西安有bf﹑pf等声母﹐如bfang庄﹑pfu初。广州有m﹑p﹑t﹑k韵尾﹐如sam三﹑lap立﹑tzit节﹑hork学。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主要优点是把标调融于异拼拼形之中,采用字母标调,同时用iu表示[ü]音,用j表示声母ㄓ(知)音,用-nq表示第四声后鼻韵尾[ŋ]音,所设计的拼音文字形体简洁,具有文字性。主要缺点是不能较好地分化同音字;字母v、x、q未用于表示音值,造成字母的巨大浪费,拼式过长问题未能很好解决。
2.5拉丁化新文字(北拉)
拉丁化新文字,又名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重要方案之一。拉丁化新文字曾促进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发展,它产生于1931年在海参崴举行的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1933年后,广泛于全国各地推广,1955年停止使用。方案特点为∶不标记声调,不写出舌间元音,区分尖音、团音。拉丁化新文字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在群众中推行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这是一个在中国文字改革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拼音文字方案。它的许多特点被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所吸收。
(1)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则。
拉丁化新文字共13条原则,其中主要的有:一是必须创造一种通俗而接近大众的、适应现代科学要求的、国际化的拼音文字;二是应该采用拉丁字母;三是“这种拼音文字拼写的不是文言,也不只以北京一地方言为标准的‘国语’,而是各大方言区的大众口语;四是必须清除政治上有害、思想上不正确的词语,清除偏僻的土语,有机地输入国际上革命的、政治的、科学的、技术的词汇;五是反对认为中国文字拉丁化是不可能的消极观点,也反对把汉字立即废除的‘左’的观点;六是研究中国方言的工作极端重要,必须大大开展这个工作。这些原则总起来说,就是汉语拼音文字必须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方言化。
(2)拉丁化新文字的方案。
拉丁化新文字的方案,它的语音标准接近“老国音”,区分尖音和团音,但不标声调。
拉丁化新文字使用了24个拉丁字母(不使用q、v这两个字母):a、b、c、ch、d、e、f、g、i、j、k、l、m、n、ng、o、p、r、rh、s、sh、t、u、w、x、y、z、zh。
声母z、c、s、zh、ch、sh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r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er,rh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r。声母x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h。汉语拼音方案的j、q、x在拉丁化新文字里不使用专门字母,而是用g、k、s的变读表示。声母z、c、s、zh、ch、sh、rh成音节时不使用专门的韵母,它们直接构成音节。韵母都直接成音节,不改词首字母。拉丁化新文字不标调,词儿要连写。如sinwenz(新文字),buiaoxaipa(不要害怕),yngxu(拥护)。声母韵母具体如下:
声母:b(玻)、p(坡)、m(摸)、f(佛)、d(得)、t(特)、n(讷)、l(勒)、g(哥)、k(科)、x(喝)、gi(基)、ki(欺)、xi(西)、zh(知)、ch(吃)、sh(诗)、rh(日)、z(资)、c(雌)、s(思)。
韵母:
开口呼:a,o,e,ai,ei,ao,ou,an,en,ang,eng,ung(“中”的韵母)、weng,l(儿)。
齐齿呼:i(衣)、j(衣),ia,ie,iao,iu(优),ian,in,iang,ing,yng(拥)。
合口呼:u(乌)、w(乌),ua,uo,uai,ui(威)、uei(威),uan,un(温)、wen(温),uang。
撮口呼:y(迂)、jy(迂),ye(月),yan(渊),yn(晕)。
举例:
“BasinWenznianxuiixou,iaoshchangyngsinWenzkanshusiesin.Gangkaishsiedishxou,shuiiemianbuliaoioucowu.Danshbuiaoxaipa,iaobuduandisie,buduandiyng,idingmanmandixuishuliankilaidi.”(把新文字念会以后,要时常用新文字看书写信。刚开始写的时候,谁也免不了有错误。但是不要害怕,要不断地写,不断的用,一定慢慢地会熟练起来的。)
拉丁化新文字(北拉)因一味追求简单化而丧失了文字性,拼式很长且不能区分同音字;而且,这种拼音文字用于拼写中国各大方言,而不是专门拼写国音的,因而有分化瓦解中华民族的反面作用。此外,由于拉丁化新文字不标记声调而拼音不够准确,故而只能作为汉语无调音标使用,但不具有文字性,不能作为汉语拼音文字使用。
2.6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现在拼音字母已经普遍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用于各种产品的型号标记,用于辞书和百科全书的条目排列顺序,用于书刊的索引等;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拼写。它的主要用途为:一是给汉字注音,二是用于推广普通话,三是用来音译人名、地名、科学术语等,四是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提供参照。由于中国至今还没有正式的汉语拼音文字,在全球化的压力下,汉语拼音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汉语拼音文字的替代品。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所用字母,声母,韵母,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1)字母26个: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2)声母:b(玻)、p(坡)、m(摸)、f(佛)、d(得)、t(特)、n(讷)、l(勒)、g(哥)、k(科)、x(喝)、j(基)、q(欺)、x(西)、zh(知)、ch(吃)、sh(诗)、r(日)、z(资)、c(雌)、s(思)。
(3)韵母:
开口呼:a,o,e,ai,ei,ao,ou,an,en,ang,eng,ong(“中”的韵母),er(儿)。
齐齿呼:i(衣),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拥)。
合口呼:u(乌),ua,uo,uai,uei(威),uan,wen(温),uang,ueng。
撮口呼:ü(迂),üe(月),üan(渊),ün(晕)。
①“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也有把zhi(只)、chi(持)、shi(诗)、ri(日)作为整体认读音节的。
②单韵母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
③单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④齐齿呼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a(呀),ye(耶),yao(腰),you(忧),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合口呼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a(蛙),wo(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撮口呼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e(约),yuan(冤),yun(晕),ü上两点省略;
撮口呼韵母跟声母j,q,x相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l,n相拼的时候,仍然写成lü(吕),nü(女)。
⑤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⑥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g可以省作ŋ。
(4)声调符号:
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音不标。例如:妈mā(阴平),麻má(阳平),马mǎ(上声),骂mà(去声),吗ma(轻声)。
(5)隔音符号:
α,о,е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
《汉语拼音方案》吸收了以前多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一些长处,有许多杰出的优点。例如:大胆地采用q作声母表示汉语的“欺”音,采用字母i在z、c、s、zh、ch、sh、r的后面表示空韵,用o而不用e作声母b、p、m、f的韵母等,这些设计十分高明。
但《汉语拼音方案》也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是标调方法,采用附加符号标调,无法与计算机通用键盘相适应;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一般要去掉附加符号;去掉附加符号后又表音不准。表音不准确就无从构成汉语拼音文字。
二是采用极端的音素制,从总体上讲,在字母用法和拼式上缺乏远见卓识,开拓不足,仍然太过局限于英语既有的拼式,使汉语音节拼式过长。汉语四音素、五音素计声音节(声调也是音素)比重极大,出现频率极高,例如:“壮、床、双、上、张、当、九、用、海、为、会、工、中、国、同、有、人、言、产、民、经、千、光、况、黄、王、将、想”等。汉语拼音采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或者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必然地使得音节拼式过长。大量的四音素、五音素音节使用多达五、六个字母,如zhuang、chuang、shuang、guang、kuang、huang、zhuan、chuan、shuan、niang、liang、jiang、qiang、xiang等等;四音素音节最少要采用四个字母,却无法包括声调音素。拼式太长,作为汉语拼音文字不仅没有生命力,而且还会导致汉语的边缘化。
实际上,一方面,无视世界文字发展形势和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需要,只坚守方块表意文字,容忍无数的同音汉字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刻意强求极端的音素制汉语拼音文字,忽视科学高效的“集成模块化”的字母表音手段(如1个字母固定表示特定的2音位组合和2个字母固定表示特定的3音位组合)和有简单规律可循的变读表音,拒绝汉语拼音文字有异拼形式和同音词的存在。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是不成熟的思维,是不科学和脱离实际的。应当明确,最理想的方案,不是最完美的方案,而是理论和实践上的最好的方案。
三是使用了26个拉丁字母以外的特殊字母ü,无法与计算机通用键盘相适应。实际上ü只出现在lü、lüe、nü、nüe四个音节中,共涉及到32个汉字,完全可以用双字母替代。
四是在声母理论上与汉语实际不符。汉语声母“基”、“欺”、“西”本身都是自然附带有韵[i]的,但汉语拼音方案声母“j”“q”“x”是全辅音,不包含音素[i]。在这一点上不如中国台湾的“通用拼音”。
五是因一味地追求拼音规则的简易性以及zh、ch、sh与z、c、s的形式对称,使得高频字、常用字的拼式过长。
汉语拼音(文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重大的科学技术,涉及面极广,直接涉及到数学、信息学、信息处理学、心理学、视觉生理学、历史学、西方语言文字学、汉语语言文字学、世界语言分布和发展形势等多方面的科学。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发扬民主的产物,是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产物;从长期的历史角度上看,它不是最成功、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太阳中心说”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当时如果靠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方式是产生不出来的,当时少数杰出科学家的该理论是否正确,要靠实践和后来的历史进行验证。
汉语拼音有三不拼原则,即不拼文言文,不拼汉字和不拼方言。其中,不拼文言文,和不拼方言是正确的,但简单的一句“不拼汉字”只能从理论上掩盖汉语拼音的缺陷,是缺乏预见性的。在设计汉语拼音时,没有预见到汉语拼音必须具备汉语拼音文字的功能,同时忽视了汉语汉字的两个重大因素:一是汉语合成词极多,几乎每个常用汉字都能独立成词,每个汉字都可以是词素,汉语以合成词为主,汉字和汉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异常密切。二是汉字的出现频率和效用极不平衡,如果太多的高频字、常用字其拼式不简短就效力低下。完全拼词不拼字,好听但不可行。
总之,汉语拼音本身只能作汉语音标使用,不具有汉语拼音文字的功能。或者说,汉语拼音是成功的汉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文字的基本雏形,却永远不是成熟可用的汉语拼音文字。但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汉语拼音文字,在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压力下,汉语拼音不得不在许多方面要作为汉语拼音文字的替代品,从而其使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因而也越来越强有力地掣肘着科学和高效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的产生。
2.7尹斌庸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国家语用所研究员尹斌庸先生(1930—2003),1980年在《语文现代化》第3、第4期上发表了《汉语拼音文字定型化初探》的文章,对汉语拼音文字的分词连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定型范围限定在使用频率高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定型化的四条原则,确定了2200多个音节书写形式,为汉语拼音文字同音词的分化定型开创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尹斌庸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是对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稍作技术处理而成,其基本拼音形式与国家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相同。
尹先生主张用无调音节形式来定型最常用的词根,用带调音节形式定型其他的词根。具体规定如下:
(1)汉语有400多个音节,这样定型的单音节词就有400多个基本形式:例如ai(爱)、ben(本)、bian(边)、bu(不)、cai(才)、cong(从)、chang(长)、da(大)、dao(到)、fei(非)、gao(高)、guo(过)、hen(很)、hua(化)、jiang(江)、kan(看)、lai(来)、lao(老)、mai(卖)、men(门)、nei(内)、pai(排)、qian(千)、ren(人)、si(思)、shan(山)、shou(收)、tian(天)、tong(同)、wen(文)、wo(我)、xing(行)、xue(学)、yao(要)、zai(在)、zhe(这)、zhong(中)等。
(2)多音节的最常用词,也可以用无调形式:例如renmin(人民)、daibiao(代表)、tongxue(同学)、gongren(工人)、conglai(从来)、wenhua(文化)、kanzhe(看着)、wo-guo(我国)、buyao(不要)、dongfang(东方)、chumai(出卖)、caineng(才能)、xianzai(现在)等。还可以用简化音节形式来定型一些最常用的词根及某些轻声词尾。例如:d(的)、h(和)、z(子)、zh(之)、i(一)、u(无)、iu(又)、ie(也)、go(过)、ja(家)、jan(见)、jang(将)、-do(耳朵的朵)、-jng(眼睛的睛)、-mn(们)、xang(向)、xe(些)、shg(上,只用于方位词)、zhg(中,只用于方位词)、zo(作)等。
(3)基本形式和简化形式合并可以起来定型一大批常用多音节词:erz(儿子)、ucong(无从)、itong(一同)、shuogo(说过)、renja(人家)、daja(大家)、kexueja(科学家)、kanjan(看见)、janglai(将来)、womn(我们)、renmn(人们)、congqan(从前)、qanfang(前方)、iqe(一切)、naxe(那些)、youxe(有些)、sozai(所在)、xabian(下边)、xansheng(先生)、tianshg(天上)、gongzo(工作)、zofeng(作风)、haod(好的)、zhhou(之后)等。
(4)用变体音节形式也可以定型一些最常用的词根的同音字。变体音节形式就是等值音节形式,例如dong(东)、dung(冬)、er(儿)、ar(二)、bai(百)、bae(白)、bay(败)、fei(非)、fey(飞)、bei(北)、bey(被)、cai(才)、cae(财)、cay(菜)、dou(都)、dow(豆)、jiu(旧)、jiw(舅)、dui(对)、duy(队)、kuai(快)、kuay(块)、lei(类)、ley(泪)、mao(毛)、mau(矛)、maw(帽)、pai(排)、pae(牌)、pay(派)、zai(在)、zay(再)、zui(最)、zuy(罪)、an(安)、am(暗)、nan(南)、nam(男)、lan(兰)、lam(篮)、yan(言)、yam(严)、hua(化)、hoa(话)、hwa(画)、hui(会)、hoi(回)、guai(怪)、goai(乖)、tong(同)、tung(通)、zhong(中)、zhung(终)、gong(工)、gung(公)、feng(风)、fung(峰)、fong(蜂)、dian(点)、dien(电)、xian(现)、xien(线)、mei(没)、moi(梅)、mui(煤)、bi(比)、by(必)、ti(题)、ty(替)、bu(不)、bw(布)、bo(波)、be(伯)、ji(基)、gi(鸡)、jin(今)、gin(金)、jing(经)、ging(京)、qing(清)、king(轻)、xing(行)、hing(形)、xin(心)、sin(新)、jiu(旧)、ziu(就)、qing(清)、cing(青)等。
变体音节形式一般是不规律的,但是也少量的规律可循,如ae、au、eu多用来兼表示第二声(个别字表示第一声),而ay、ey、aw、ow、ew等则一般兼表示第四声。
(5)用附加符号标调形式定型某些动词词根。采用符号标调定型的例子如下:ban(班,般)、bān(搬)、fu(夫)、fū(孵)、gaao(稿)、gǎo(搞)、zu(组)、zǔ(阻)、lan(兰)、lam(篮)、lán(拦)、ming(名)、míng(鸣),等等。对于动词以外的其他词根,尹先生采用了字母标调形式。即,用s、x、h加在音节后面分别代表一声、二声和四声;重叠主要元音表示第三声。这样,可定型660多个词根。仍有同音字(词根或单音节词)问题的,可以采用第二套字母标调方案来分化定型:音节后边的标调字母一声p,二声t,三声k,四声q。
尹斌庸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有许多优异的地方,特别是部分常用字的简化拼式比较科学、规范,单词形体比较美观,如womn(我们)、suozai(所在)、qanfang(前方);同时,也有一些韵母兼职标调和通过合乎规律的变读来分化同音字问题的情况,如mei(没),moi(梅),mui(煤),nan(南),nam(男);但该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韵母表调随机性太大,表音不精确,同音字异拼与特定汉字的对应关系无规则可循,记忆量过大。如,在gao(高)、lao(老)、dao(到)中,韵母ao的声调各不相同;在tao(逃)、tau(桃)中,韵母异拼与哪个同音字对应无规则可循,只能靠死记硬背。二是对少量高频字的拼式缩短方式人们难以接收,如:shg(上,只用于方位词)、zhg(中,只用于方位词)、-jng(眼睛的睛)等。三是没有考虑拼式与英语兼容问题。四是部分地采用了附加符号的标调形式。附加符号标调,作为正音工具用来学习普通话是合适的,但是从拼音文字的角度来看它,则是缺点多于优点,像越南文那样,显得不简洁利索,也不利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五是设计不够大胆,未能在解决拼式过长问题上取得突破,例如shengchan(生产),zhongyang(中央),zhuangkuang(状况)等。
2.8吴文超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前联合国资深翻译家,现代最具远见卓识的学者之一,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执行干事吴文超先生,针对创制和推行汉语拼音文字提出了“汉语中心,结合英文,字母标调,一语双文”的伟大战略思想,并且在香港成立公司将电拼定型灌入输入法软件发行,尝试从输入法入手解决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定型和推广问题。吴文超先生设计的电脑输入拼式(电拼)2001年完全成型。他主张:“电拼仅定形常用同音词,而不常用的或由于词性而不易被误解的同音词,尤其是多音节词,则保留基本拼音形式。”吴先生采用字母标调;字母标调时,用改换或增加字母的办法,例如jin进,jinn近。绕口令如“妈妈卖马,马慢,妈妈骂马”的电拼写法是mamamaimaa,maaman,mamamaxmaa。“又有油,又有盐”的电拼是:“yiuyouyouc,yiuyouyanc”。其字母标调方法主要有:第一声重叠音节开头的辅音字母,或者在音节尾尾加-b,-p;第二声加-r,或者加-c,-s;第三声重叠元音,或者加-v,-l;第四声加-h,或者加-x,-k,-f。电拼输入法,其基本拼音形式与国家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相同,但该输入法有如下的特点:
(1)特殊拼写法,或拼字。例如,使用you,yeu,yiu,yoou,yow分别代表“有、由、又、友、右”。
单字母,如:b不,c从,d的,f分,g个,h和,i一,j将,k可,l了,n年,q千,r日,s是,t同,w为,x想,y月,z在。。
两个字母,如:ch产,mn们,dy第,ly利,sh十,go过,ho或,qy其,zh着,zo作。
其他特殊拼写法,如:neu女,leu绿,qan千。
(2)单音节的基本式。单音节的基本式代表最常用的字,不标调,例如:wo(我)、hao(好)、ni(你),tan谈,tang趟,bai百,hui会,liu流,you有,yun运。语气助词不标调,象声词按实际发音标写,也原则上不标调。
(3)四个声调的基本拼法。
第一声表示法:重复音节开头的辅音字母,例如:jji(基)、sshang(伤),qqy漆,ttan摊,ttang汤,bbai掰,hhui灰,lliu熘,yyou优,yyun晕。
第二声表示法:在音节尾的辅音之前加r,或把由ai,ei,ui组成的音节的后元音i改为j,或把由ao组成的音节的后元音o改为u,把由ou组成的音节的前元音o改为e。例如:qyr奇,tarn痰,tarng糖,baj白,huj回,liur留,your由,yurn云。
第三声表示法:重复主要元音,主要元音的选定按照a,e,i,o,u的优先次序;元音u后为n或i时,把u改为ue。例如:qyy启,taan坦,taang躺,baai摆,huei毁,lioou柳,yoou友,yuen允。第三声还有个别特殊拼法,如goan管,yoan圆。
第四声表示法:在音节后面加h,k(器件)或x(动词性),或者对于iu,ou,iao,ao组成的音节,把其末尾的元音u或o改为w,或把其末尾的辅音ng改为nq,把其末尾的辅音n重复为nn;把ei,ai,uai,ui组成的音节中的i改为y。例如:qyh器,tann叹,tanq烫,bay败,huy汇,liw六,yow右,yunn韵。
当同音词众多而确实必要的情况下,拼法可以把音节最后的i元音改为y,如把ji改为jy,shi改为shy。这样增添的基本式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标调方法进行标调,从而使相应的字数增加一倍。
(4)其他标调方法。
一是对本计声调音节中相对次常用的汉字,用如下标调方法标调:对于动词:第一调加-p(jip击),第二调加-s(jis急),第三调加-v(jiv挤),第四声加-x(jix记)。对于非动词:分别在音节尾尾加-b,-c,-l,-f代表第一、二、三、四声。如:yib医,yic姨,yil乙,yif意。
二是对本计声调音节中的较不常用词,分别在音末尾加-pp,-ss,-vv,-xx(动词性词)或-bb,-cc,-ll,-ff(非动词性词)代表第一、二、三、四声。如:qingbb青,qupp趋,yangcc杨。
(5)把单音节的字母标调法引进多音节词汇。例如单音节的shy,shr,shyr分别代表“事、实、时”,可以利用它们来组成多音节词如:shyshr,shyrshy,shrshyr,shryan分别为“事实、时事、实时、实验”。
(6)洋为中用,结合英文。直接采用外国人名、地名、专名和缩写。首先应用于目前尚未有习惯的汉字译名的外国人名、地名、专名和缩写。例如,Georgia共和国,Hosokawa先生,gondola,omellete,Tyrenol止痛丸,HIV病毒等皆直接使用,不再翻译成为汉字。
(7)最常用的单音定形拼写法:ba吧,baa把,bei北,bey被,da大,daa打,er而,i2二,d的,de得,dy第,geh各,g个,guo国,go过,hua话,hhua花,hui会,huj回,huor活,ho或,ji及,jic极,jin进,jinn近,jiu就,i9九,jiou酒,kuai快,kuay块,mai卖,maai买,men门,mn们,na那,naa哪,qan千,qian前,qiarn钱,r日,s是,sh十,shr实,shy事,shyr时,shii使,shui水,shuj谁,ta他,tha她,tta它,i5五,wur无,xiang想,xang向,xianq像,xie写,xe些,yii以,i一,you有,your由,yiu又,yow右,yu于,yuv与,zai在,zay再,zhe这,zh着,zi子,zy字,zuo做,zo作。
吴氏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其主要优点是不采用附加符号,而是采用字母标调,将标调融于异拼拼形之中,较好地考虑了分化同音字及与英语兼容问题。不足的地方,一是采用重复音节开头的辅音字母表示第一声,使文字拼式不够美观;二是未能解决拼式过长问题,例如shengchan(生产),zhonqlianq重量,zhongyang(中央),zhuanqkuanq(状况)等。三是一些音节有多达两个与声韵无关的辅音字母(含辅音标调字母);四是一些高频字的简码拼写法,只能是汉字输入法编码,不能算作拼音文字,例如:g个,s是,r日,i9九,sh十,shr实,i一,w为,zh着,ch产,b不,t同,等等。
2.9台湾的“通用拼音”
台湾自2002年起全面推行以“通用拼音”。在此之前,台湾拉丁化拼音方案是《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改进型方案。
“通用拼音”有个略去f而使用v(注音符号:万)的音标版,可能原先用于客家话,但实际上拼读“国语”时无用。
(1)声母:b(播)、p(坡)、m(摸)、f(佛);w(屋);d(德)、t(特)、n(呢)、l(勒);g(鸽)、k(蝌)、h(喝);ji(基)、ci(期)、si(西)、y(依);jh(知)、ch(吃)、sh(师)、r(日);z(资)、c(刺)、s(丝)。
(2)韵母:a、o、e、-i、-u。
连韵:ai、ei、au、ou、an、en(-in;-un;yun)、ang、eng(-ing;-ong;yong)、er。
用y(衣),w(屋),yu(迂)作为结合音yan(烟)、wan(弯)、yuan(渊)的开头使用。
(3)与汉语拼音的差异。
“通用拼音”和汉语拼音大部分相似,但有一些不同。
A.汉语拼音的q、x、zh为“通用拼音”的ci、si、jh。(所以“通用拼音”不用x和q)
B.在汉语拼音中代表空韵的i,在“通用拼音”中使用ih。所以汉语拼音的zhi、chi、shi、ri、zi、ci、si,在“通用拼音”中即改拼为jhih、chih、shih、rih、zih、cih、sih。
C.汉语拼音的en、eng,在“通用拼音”中,于以下情形拼法有所差异:连韵eng接于声母f-、w-(风、翁)之后,改拼成ong。wen(文)改拼成wun。
D.撮口呼韵母——yu(迂)韵及以其开头的结合音韵母(如yue、yuan),连接于声母ji-、ci-、si-之后。也就是说,使用yu和yu-衔接于声母ji-、ci-、si-,完全不使用ü(在汉语拼音中音同“迂”),但这时声母皆需将i除去。例如jyu(居)、syue(雪)、cyuan(全)。
E.声母ji-、ci-、si-与连韵yong结合时,除去声母中的i,但保留连韵的y。例如汉语拼音的yong(永)和jiong(窘),在“通用拼音”中即拼为yong(永)和jyong(窘)。
F.原本缩写的iu(“六”的韵母)和ui(“灰”的韵母)回归为iou和uei。
(4)声调符号、隔音标记。
声调符号与汉语拼音的区别是:一声没有附加符号,轻声有一点。这样考虑,是因为本调读轻声的汉字极少;而一声的发音最简单。其他标调方法与汉语拼音相同。
地名第二个汉字音节以a、o、e为首时,前面以短划连接,如Da-an(大安)。除了地名,同一个词中的音节也可以用短划分开。例:汉语拼音的liánzìfú,“通用拼音”拼为lián-zìh-fú。一般如果单词的音节可能不明,也可以用撇号分开音节。例如“Jian”难以看出是“吉安”或“简”,可用“Ji'an”表记“吉安”。
台湾“通用拼音”在声母ji-、ci-、si-的设计上体现了这三个声母本身有自带韵[i],这在理论上是重大突破,是非常科学的。同时,中国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feng”(风)和“wen”(温)在台湾通用拼音中改拼成了“fong”(风)和“wun”(温),这也为中国创制科学的汉语拼音文字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设计思路。纯粹作为汉语音标使用时通用拼音不逊于汉语拼音。但其他设计不如汉语拼音大胆、解放和科学实用,其拼式不如汉语拼音简短利索;和汉语拼音一样,它只能用作汉语的音标,不能作为汉语拼音文字。
2.10仅用四个辅音字母标调的方案
曾有语言文字专家主张只用f、x、v、h作标调符号分别表示第一、二、三、四声。即,主张在汉字的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之后尾缀以表调字母f、x、v、h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声调。例如:tangf(汤),tangx(糖),tangv(躺),tangh(烫)。但是,按这种字母标调方案来设计汉语拼音文字,其音节拼式是相当长的,效率很低,把它作为拼音文字很难让人满意。加之,标调符号f、x、v、h在词中反复不断地高频出现,人们阅读时容易产生眩晕不悦的情绪。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集高度简短规范、字母用法与国际接轨兼容并能准确表达汉语音、汉语意于一身的革命性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这也是汉字拉丁化搞了一百多年遭致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目前的汉语拼音方案只具有音标的功能,不具备拼音文字的属性。早一天设计出科学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就能早一天建立一种字母用法的国际标准,就能早一天更好地为中外文化交流及信息处理服务。特别是今天世界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设计出科学和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三章汉语汉字特点及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原则
3.1汉语汉字的一些重要特点
3.1.1汉语以合成词为主
汉语是以合成词为主的组义语言,这就要求在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必须是拼字(异字异拼)而不是单纯地拼音。相比之下,英俄等西方语言则以单纯词为主。由单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英汉对照举例:cattle牛,calf牛犊,milk牛奶,beef牛肉,cow母牛,bull公牛,等等。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词素。汉语合成词的最大优点,是用少量有限的字可以组成无限量的词,就像区区数十个音素可以组成成千上万个音节一样优越。在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必须服从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一优越特点,要在一定的限度内拼字,而不是单纯地搞一种读音仅一种拼式。
3.1.2汉语是声调语言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是与声、韵母一样有着重要区分意义的音素。这就决定了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不能忽视声调要素。实际上,汉语韵母ā、á、ǎ、à之间的区别与英语单词中的[ɑ]、[Λ]、[æ]之间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汉语声调的发展演变,跟英语中读音相近的音素的发展演变并无本质区别,其语文对策也应是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所以,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时,绝不可因为声调有发展变化现象就不考虑声调音素。
3.1.3汉语鼻韵尾没有[-m]音
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越南语、印尼语、马来语的音节尾都有鼻辅音[-n]、[-m]、[-ŋ]。例如:英语can(能够),young(年轻),harm(有害)。
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的音节尾有[-n]、[-m]两种鼻辅音,极少出现后鼻音[ŋ]的现象。
法语和葡萄牙语音节的后半部(相当于“韵母”)都有以下三种鼻音:一是鼻化元音,二是鼻辅音[-m],三是鼻辅音[-n]。法语、葡语虽然没有汉语那样的后鼻音韵尾[-ŋ],但有重要的鼻化元音。在法语和葡语的“韵母”中,字母m有两大作用——第一是表记鼻化元音,第二是表记鼻辅音[m]。
汉语普通话韵母中只有[-n]、[-ŋ]两种鼻辅音;其鼻音韵尾中没有[-m]音。在世界大语种中,只有汉语的音节尾没有鼻辅音[-m]。
所以,根据中英辅音字母音值相同相近规则,我们可以采用字母m表记汉语后鼻韵尾[ŋ]音。
3.1.4汉语后鼻韵母比重极大
汉语韵尾为后鼻音[ŋ]的常用字词比重极大。汉语共有37个韵母,其中后鼻韵母就多达8个,占21.622%,超过五分之一。据统计,在前100个最高频汉字中,以后鼻音[-ŋ]为韵尾的汉字竟多达21个,也超过五分之一;在原国标GB-2312(80)收集的3755个一级常用汉字中,以后鼻音[-ŋ]为韵尾的汉字就多达611个,占16.272%,约六分之一。相比之下,据对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印尼语、马来语前3500个最常用的单词进行统计,这些语言单词的音节尾音[-ŋ]在音节中的出现频率均不超过2.3%,而其音节尾[-m]音的出现频率均在4.2%以上;法语和葡萄牙语甚至没有音节尾音[-ŋ],而其音节尾[-m]音的出现频率较高。因此,如果不对汉语的后鼻韵母作特别精短的设计,那么按西方现有拼音文字的音值标准设计出的汉语拼音文字必然拼式过长,没有生命力。
3.1.5汉字有极强的效用递减率
汉字有极强的效用递减率,其使用频率极不平衡。这就要求在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时,拼字必须在数量上科学把握,严格限制。据有关统计,前25个汉字的覆盖面为25.8%,前12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50.7%,前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78.53202%,前1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1.91527%,前1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6.47563%,前2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8.38765%,前2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24388%,前3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63322%,前3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82015%,前4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1645%,前4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6471%,前5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8633%,前5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9553%,前6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9901%。拼420个无调音节则可猜测出多半汉语词意;拼1200个有调音节则可简接地推测出绝大部分词意;有3000个的不同音节拼式(含异拼)就完全能够准确地表达汉语的所有词汇;由于受拉丁字母只有26个的限制,音节拼式(含异拼)在超过3000个以后,其复杂度骤增,同时其效用增加值也骤然减小至零。因此,不充分结合和体现汉字的效用递减特性,设计过多的音节拼式是绝不科学的。
此外,汉字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为国家使用的表意文字。笔者认为,凡是语素文字都是表意文字,而不论这种文字的语素是由字母构成的,还是方块汉字。汉字由甲骨文进化到现在的简体字,其形体表意特征大多已不明显。汉字的表意功能跟阿拉伯数字一样,主要在于每个汉字本身属于特定涵义的代号,而不在于其表义的形旁。表形旁仅有提示对代号记忆的作用。又由于汉语是以合成词为主的组义语言,它只有1200个互不相同的音节,且前2500—3000个汉字的覆盖面达到99.24388%至99.63322%。故而基于这些常用字在汉语带调音节中的分布及使用频度等因素,当汉语拼音文字的音节拼式(含异拼)达到2500—3000个时,这种汉语拼音文字同时又跟汉字一样,属于非常明显的以音节模块为基本单元的语素表意文字。
3.2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原则
面对26个拉丁字母的限制,为了表示各种音位,现今世界的各大语种拉丁字母文字要么大量使用字母组合,要么既使用字母组合也使用附加符号。英语(英、美、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尼日利亚、菲律宾等70多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联合国使用的六种语言之一)字母组合极多,无附加符号。法语(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刚果、马达加斯加、尼日尔、乍得、中非、卢旺达、海地、瓦努阿图等27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此外还是阿尔及利亚、毛里求斯、安道尔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语言,联合国使用的六种语言之一)、西班牙语(西班牙、墨西哥、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智利、阿根廷等25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联合国使用的六种语言之一)、葡萄牙语(巴西、葡萄牙、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南亚的东蒂汶等8个国家的国语或最主要官方语言)都既采用字母组合,也采用附加符号。采用附加符号越少越好。这些大语种拉丁化文字广泛地采用字母组合表示音位,如英语用ea表示[i:]音,法语用oi表示[wa]音等。我国在创制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应当主要限于借鉴英、法、西、葡这四种拉丁化最大语种拼音文字对字母的用法。
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时,必须有这样的理念:最理想的方案不是最完美的,而是最好的。既然是最好的,当然必须能够在过去、现在或者是将来,都是最好的。
中国汉语拼音方案只具有音标的功能,不具备拼音文字的属性。在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切忌过分强求其音素性,而牺牲形体简短实用性。拼式过长,文字功能就差。面对汉语同音字、词极多,应当充分挖掘和规范利用26个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及各种元音双字母组合这样的无价资源,并密切结合字母用法的国际惯利和汉语汉字的主要特征,确定设计汉语拼音文字的基本原则,才能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高度简洁规范、表音精确的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本方案中,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遵守如下基本原则:
(1)必须只使用26个拉丁字母。
如果在古代,中国创制拼音文字完全可以不受26个拉丁字母的局限;但是进入近现代以后就必须受26个拉丁字母的限制。
在古代,由于文化、交通和信息事业不发达,一个国家的文字使用什么字母,或者使用多少个字母可完全根据本民族的语音种类和方便书写的需要而定,不受外部世界的制约;改变或增加字母也相对很容易。拉丁字母的发展史本身就能说明这一点。根据王哲先生在杂志《湖北档案》(1996年第5期)中的撰文等文献记载,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即古埃及的图画象形“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中国古代至今的汉字,都是表意文字。现在可考的埃及图形文字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大约与此同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也有了自己的表意文字。由于受古埃及图画文字的影响,约在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取古埃及的一些最简单的图画象形文字以作纯粹的辅音符号,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其地理位置大约相当于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沿海一带。腓尼基字母是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在西方,公元前8世纪,它派生出希腊字母;经过一个多世纪后,希腊字母又发展为拉丁字母,中世纪时又产生斯拉夫字母。在东方,腓尼基字母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文、蒙古文、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演化来的。古典拉丁字母是约公元前7—前6世纪时,通过伊特拉斯坎(Etruscan)文字为媒介,从希腊字母发展而成,最初只有20个。字母G,J,K,U,W等都是在其使用和发展中,特别是在语音的变化中逐渐出现的。在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帝国改变了古典拉丁字母之直线形的希腊字体,形成了具有拉丁人明快风格,形体匀称的23个字母。这时,拉丁字母已包括了A,B,C,D,E,F,G,H,I,K,L,M,N,O,P,Q,R,S,T,V,X,Y,Z这23个字母。在中世纪时(MiddleAges,公元476—公元1640),字母i分化为i、j;v分化为u、v、w;其中W到11世纪才出现,这样就产生了26个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形成和演进于地中海地区,而该地区各国的语言一直以来很少有后鼻音[ŋ],所以拉丁字母中没有专门表记[ŋ]音的字母。
而到了近现代,拉丁字母在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目前,拉丁字母文字已覆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随着文化、交通和信息事业的高度发达,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间的文化和物质交流飞速发展,我们的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世界潮流之外独立发展。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创制拼音文字只有采用国际通行的26个拉丁字母才能与国际文化交流相接轨,才能顺应世界永恒的文化交流之潮流。这26个拉丁字母已为世界各国所共同使用、共同规范。增加拉丁字母数目已经不属于某个国家的专属行为,而应是整个世界的国际行为。世界各国还没有就其拼音文字在使用26个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再增加新字母达成协议并正式推行之前,中国创制拼音文字是没有理由突破这26个拉丁字母限制的。
此外,中国也应借鉴马来西亚语的做法,使汉语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小写字体及名称跟英语相同,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思维混乱。英语的字母名称跟其在单词中的发音虽然大多有较密切关系,但必竟是两码事。
(2)只拼普通话,不拼方言,且以现行国家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新汉语拼音文字的设计必须有利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统一。
(3)既拼字又拼词。
通过异拼方式拼写常用汉字,而不单纯地拼词;高频词特别是高频多字词(例如前200个双字词)可以采用能准确表音的最简短拼式。汉语以合成词为主,汉语拼音文字与汉字应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所以要拼字。
(4)遵循各大语种拉丁化拼音文字对字母用法的基本规则。
不遵守此规则就不可行。特别是,要力求辅音单字母在汉语拼音文字中所表记的音值与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特别是英语相同或相近,这是因为在这些大语种拉丁化文字中,辅音字母所表记的音值相对稳定得多,而元音字母的音值却灵活多样。这既是国际惯例,也是国际规则。例如:本方案规定,不得有像nv、lv这样的音节拼式。
也就是说,对于中英辅音单字母音值,先求相同;无法求同者,必求其近;无法求近者,方可谨慎考虑能否表记不同不近之音值。例如:本方案用读音相近的英语字母m而不用字母q或j来表示汉语后鼻韵尾[-ŋ]音,用字母q(英语qi、ki同音)而不用c来表示汉语“期”音。这称为“中英字母音值相同相近规则”。
(5)拼式极其简短简洁。
精短是汉语拼音文字的第一生命力。不极其简短就绝无生命力。拼音文字简短简洁,不仅书写效率高,而且视觉效果特别好,十分符合人们对文字的视觉心理和生理需求。音节拼式越短,则音节间的区别度也越高,例如:“huangh”(皇)与“huangv”(慌)相互之间的区别度为0.167;假如其拼式缩短成“homh”(皇)与“homv”(慌),则其相互间的区别度就会提高到0.25,净增49.97%。汉语作为典型的声调语言,其本身就是通过声调音素和声韵母音素所构成的简单二维组合的精短语言。人脑在同一时刻最多只能记忆和处理4个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维信息单元,比如我们记忆银行卡号码时,至多按4字划为一组(如GX22547032584729)。当拼音文字的每个音节所用字母数超过4个时,读者对之的视觉反应速度就会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可称为音节的“四字母临界”规律。汉语拼音文字如果拼式不精短,那么无论它如何“科学”,平常百姓都不可能接受它。况且,中国人在历史上一直使用高度精短的汉字,对使用精短的文字有着强大的习惯和传统。经过数千年的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这种高度精短的汉字对汉语的影响极深。有着该历史背景的汉语要求其拼音文字也高度简短。表音准确和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必须实行字母标调,而现行的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加上标调字母后,音节拼式必然过长,例如:changjyangj/倘佯,huangjzhangj/慌张,jingvxiangz/景象,lianghshih/粮食,等等。这种漫长松散的拼音文字,有害无益,谁也不喜欢。
所以,两个固定的音位组合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就要首先用一个字母表示;三个固定的音位组合能用两个字母表示的,就要首先用两个字母表示。例如:本方案用声母q作双音素字母以表示汉语的固定音素组合[qi-](期)音。对声母、韵母的设计要与各种读音的常用字多寡分布密切结合,力求使元音韵母异拼拼式分布均匀。一般来说,可发掘的异拼拼式分布很不均匀。单韵母可发掘的异拼拼式比较少,复合韵母可发掘的异拼拼式比较多;不含介母的韵母可发掘的异拼拼式比较少,含有介母的韵母可发掘的异拼拼式比较多。因此,韵母设计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使常用字多的音节(如韵母为[i]和[u]、[ü]的音节)具有较多的异拼拼式。
(6)字母用法要有系统性,音节拼式要有利于联想记忆。例如:韵母ia读第四声声调,则ian、iam也读第四声;韵母ie读第四声,则ien、iem也读第四声。
(7)单词拼式与英语兼容。这是全球意识的具体化。例如:英语有高频词“you”(你)、“he”(他),所以新汉语拼音文字就不要用拼式相同的you、he来表示汉语的高频词“有”、“和”。道理一样,假如日本使用汉字“有”、“和”来分别表记日本的常用词“你”、“他”的意思,那必然造成汉字使用的混乱。又例如:“我们很慢”的汉语拼音是“womenhenman”,讲英语的人一看就成了“女人们、母鸡、男人”的意思。可见,单词拼式与英语兼容,是设计汉语拼音文字不能回避的任务。
(8)表音精确,形体美观;异拼形体应当有较大的区别度,以便于识别。例如:本方案用“ta”表示“他”,用有两个a的“taa”表示“她”,用带有尾巴的“taj”表示“它”,效果很好。
(9)有利于合并可以合并的汉字,有利于对必须保留的同音字进行异拼拼写。
(10)汉语普通话音节不得减少原则。例如,不得将汉语声母zh、ch、sh分别与z、c、s合并;也不得将汉语韵母ing与in,eng与en合并。
(11)纯元音字母组合的韵母通常优先适用原则。例如,“体”拼写为tiy,而不拼为tir。
(12)辅音表调效力优先原则,即元音表调标志与辅音表调标志不一致的,一般以辅音表调标志为准。
(13)结合高低频汉字的效用递减特性,兼顾简易性与确保高分辨率和可读性,限定3000个以内的常用字单字拼式互异。
异拼,这里指用不同的字母组合(包含意缀、变读和编码)代表相同的语音单位。不同的字母组合就构成音节的各种异拼拼式。
第四章新汉语拼音文字声韵母设计
在新汉语拼音文字设计上,本方案借鉴了葡萄牙语和法语文字中适合于汉语的部分设计办法,特别是采用了一些类似于英语的文字设计技术,但较之有重大改进,规则性更强。
4.1英语等西文罕用字母及字母组合的中国用法就是国际标准
目前的26个拉丁字母是顺应拼写西欧语言的需要在公元11世纪前经过漫长的过程逐步发展产生的。其现有的记音用法最适合于拼写英语等欧美语言。对于拼写世界另一端的东方大语种汉语却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弱国只能遵守国际规则,而不能制定国际规则。如果没有中国的强大作后盾,汉语拼音文字的设计师就不敢有突破性的思维,他们只能完全按照欧美语言文字既有的字母记音标准来设计汉语拼音文字。这样的汉语拼音文字必然因拼式过长而无法令人满意,这是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实践所证明的事实。但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英、法、西、葡等拉丁化大语种拼音文字尚有罕用字母q、j和罕用字母组合ii、iy、uu、uw、yy、aj、ej、ij、oj、uj、yn、ym、oem、uem、aom、aem、anq、enq、inq、onq、unq、ynq等比较闲置的文字资源。这些罕用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可供中国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卓有成效地开发利用。目前国家汉语拼音方案虽已用q、j分别表示高频声母ㄑ(欺)﹑ㄐ(基)音,但该汉语拼音无法作为正式拼音文字使用。
中国是一个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13亿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世界性大国,而且综合国力日益极大增强。这样的大国行为,就必有大国效应。加之,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这是汉语的一大优势。中国要抓住时机,对英语等拉丁化大语种的罕用字母(如q)及字母组合(如iy、yy)的用法,可以按照中国自己的需要形成国际标准。使用26个字母既要记录不同语言的共性音值,又要记录不同语言中有差异的音值,故而多部分字母音值比较稳定,如b,p,f,d,t,n,l,g,k,s等;而另外的少部分字母在不同语种中的音值差异较大,如x,y,z,j,c等。即使同样源于欧洲的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德语,其相互之间的语音也不尽相同,不少字母和字母组合所表记的音值也有相当大的差别。所以,对在西文中有多种读音的个别非罕用字母(如c、m),中国也可以结合中法、中西、中葡特别是中英单字母“音值相同相近”规则,按照中国自己的需要形成与英语并驾齐驱的国际标准之一。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一旦汉语拼音文字对英语单词等欧美文字的罕用字母和字母组合进行有效使用,即形成一种对这些字母用法的国际标准。中国新汉语拼音文字有效使用之,既能较好地与英语单词等欧美文字相互兼容,又能从根本上解决汉语拼音文字拼式过长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之,也是本书要着重解决的课题。有迹象表明世界许多国家正在逐步有效使用字母q、j和上述罕用字母组合,如果中国现在不抓紧实行汉语“一语双文”和创制正式的汉语拼音文字,中国将失去对其按汉语的需要形成国际标准的机会。字母q、j和上述字母组合目前还属于尚未很有效开发利用的无比巨大财富,哪个国家的正式拼音文字先有效开发利用,这笔财富就无偿属于哪个国家。现在马上创制和推行正式汉语拼音文字,尚可使之具有“后来优势”而成为最优秀的拼音文字;但如果迟迟不创制和推行之,那么当有限的资源用尽以后,“后来”就没有优势可言了。
对oe、ae、ao、ah、eh、ih、oh、uh等英语罕用的“韵母”式字母组合,新汉语拼音文字也应充分利用。
4.2音位聚合公式
本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以下称本方案)规定:
(1)声母(j[zh],ch,x[sh],r,z,ts,s)+韵母[i]=(知,吃,师,日,资,刺,丝)音。也就是说,本方案中,表记[i]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也用于表记声母j(知)、ch(吃)、x(师)、r(日);z(资)、ts(刺)、s(丝)的空韵。
(2)g+[i]=gi(基)。字母g加音素[i]就聚合成gi(基)音。字母组合gi是本方案的声母,读“基”音。
(3)i+i=[i];u+u=[u];u+l=[u](元音叠合)。
(4)i+u=[ü];i+o=[üe]。
(5)i+en=[in];i+eng=[iŋ]。
(6)a+en=[an];a+in=[an];a+un=[an];a+[uan]=[an]。例如:yain言,aon暗。
(7)e+in=[en]。例如:chein尘。
(8)u+en=un;u+in=un。例如:huen诨,huin魂。
(9)i+[uan]=[üan];i+[un]=[ün]。例如:yuan院,yun运。
(10)x+[i□]=x+[□]。其中,字母x是读[sh](湿)音的声母;□表示开口呼韵母。例如:xeu首,xim升,等等
其中,方括号[]内为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下同。上述公式称为“音位聚合公式”。本方案中字母“o”的基本读音为[uo]。第一声和第二、三、四声音节的声韵配合规则相同。中国早期国语罗马字和目前台湾通用拼音方案(2002年实施)分别用“iu”和“yu”表示[ü](鱼)音。
4.3声母修改方案
汉语字音(汉语音节)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两部分(其中韵母含字调),一个字起头的音叫声母。
本方案共有23个读音恒定的声母:b(播)、p(坡)、m(摸)、f(佛);w(屋);d(德)、t(特)、n(呢)、l(勒);g(鸽)、k(蝌)、h(喝);gi(基)、q(期)、ci(西)、y(依);j(知)、ch(吃)、x(师)、r(日);z(资)、ts(刺)、s(丝)。
声母读音恒定主要有三大好处:一是避免在读写汉语拼音文字时出现思维混乱;二是有利于读音相同的汉语字词拼式在词典中的排序相对集中;三是对三字以上的汉语长词进行按声母缩写输入时,不会出现阅读混乱,例如:“势如破竹”的汉字输入编码为xrpj;“中华人民共和国”为jhrg。
(1)用j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zh”(知);用x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sh”(师)。以[zh](知)、[sh](师)为声母的常用汉字极多。字母j在英语中读介于汉字“知”和“基”之间的音,在法语中读近于汉字“日”的音,在西班牙语中读[h](喝)音。中国早期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用单字母j表示汉语中的[zh](知)音。在葡萄牙语(巴西、葡萄牙等国的国语)中,字母x在单词最前面一律发[sh](师)音。早期利玛窦(1605)、金尼阁(1626)、何大化(1671)的汉语拼音方案均用x表示汉语中的[sh](师)音。鉴此,本方案也用j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zh”(知),用x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sh”(师)。
(2)分别用gi、ci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ji”(基)、“xi”(西)。英语对gi、ci的读音与汉语声母ㄐ(基)﹑ㄒ(西)很接近。在西班牙语中,c在e、i前读[θ]音,也与ㄒ(西)音相近。目前台湾通用拼音方案(2002年实施)分别用ji、si作声母表示中国汉语拼音方案中的“ji”(基)和“xi”(西)。本方案经权衡比较,分别用gi、ci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ji”(基)、“xi”(西)。例如:giijiz(机制)。本方案的声母gi(基)和ci(西)的用法基本一致。
(3)用q作“双音素”字母(声母)以表示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qi](期)。“双音素”字母即用一个字母表示由两个固定音素构成的音素组合(例如英语o[ou],西班牙语ñ[ni])。Qi与ki的英语读音相同,均与汉字“期”读音相近。由于本方案用q作“双音素”字母以表示汉语拼音方案中的“qi”(期),又根据音位聚合公式i+u≡[ü],i+o≡[üe],从而qu=qiu[qü](曲),qo=qio[qüe](确)。声母y和q的用法完全一致。
(4)用ts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c”(刺)。借鉴英语、德语、日本语拉丁化文字和早期中国国语罗马字拼写法,本方案用ts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c”(刺)。字母c在德语中读“刺”音,但德语(德国、奥地利、瑞士国语)只是小语种。
(5)关于声母的禁止性规定。一是所有声母的读音必须唯一(声母g和gi相互之间情形复杂一些除外),不得有声母变读现象,例如,xem和xim都必须读[shēŋ](生)音。二是为了避免声母中的字母与其前面音节的标调符号相混淆,本方案规定:声母字母不得双写,以及声母不得含有不发音的辅音字母,例如,不得有象“bba”、“tta”、“kna”、“knan”这样的音节拼式。
4.4关于韵母的设计规则
韵母指汉语字音(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韵母又可以分析为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例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áng,其中i是韵头,á是韵腹,ng是韵尾。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但不一定每个韵母都有韵头和韵尾。本方案规定,韵母本身包含声调要素。
(1)关于韵母设计的禁止性规定。由于本方案大量采用辅音字母标调,从而为了避免造成视觉和思维混乱,字母w不得用于韵首;韵母中字母y之后不得有元音字母;计声调鼻韵母所含辅音字母(包括鼻韵尾字母n、m和辅音标调字母)不得超过2个;计声调非鼻音的韵母所含辅音字母不得超过1个。例如:不得有“kw”、“kwn”、“dyi”、“gya”、“danht”、“davx”等音节拼式(但可以有“gyn”、“cyn”、“gym”等拼式)。
(2)元音字母优先适用原则。例如,本方案把汉语第三声韵母[i]优先拼写为“iy”(liy里,niy拟),而不是“ir”。
(3)[i]音韵母在声母f、w后变读[ei]音,例如:fii非,fiz废,fea沸,wii微,wi为,wea未。英语中,字母i主要有[i]和[ai]两种读音。
(4)尾音叠合。eoa读[iòu]的设计理念是尾音叠合——在eoa中,第一和第二个字母的组合eo读[iòu],第二和第三个字母的组合oa读[òu],所以规定eoa读[iòu]。
(5)本方案中,字母组合ien读[in]音,iem读[iŋ]音。
由于在理论上,本方案规定了音位聚合公式i+en=[in],以及i+eng=[iŋ];在实践上,英语字母组合ien的发音与汉语[in]音十分接近,例如,英语lien(留置权)读[liən],mien(仪表)读[mi:n],fiend(魔鬼)读[fi:nd],英美姓氏Wien(维恩)读[wi:n]。同时,本方案存在常用字的qen(侵)、cen(心)、yen(音)、qem(轻)、cem(性)、yem(硬)等音节拼式。所以,本方案系统性地采用优美的字母组合ien表示第四声[in]音,用iem表示第四声[iŋ]音。这样以来,就相当于字母组合ie在汉语开音节中读[ie](椰)音,在汉语闭音节中读[i:]音。
本方案和法语、印度尼西亚语一样,均规定:以元音音素结尾的音节为开音节;以辅音音素结尾的音节为闭音节。
4.5汉语后鼻韵母的精短设计
汉语普通话的鼻韵尾没有[-m]音;同时,在英语里,字母n在nk、nq组合中读[ŋ]音。故而本方案除了用字母组合-ng、-nq表示汉语后鼻韵尾[ŋ]外,更主要采用字母m表示汉语后鼻韵尾[ŋ]。从长远的文字发展上看,该设计有利于分化汉语后鼻韵母,具优化汉语音的作用。
其中,本方案用于表记后鼻韵尾[ŋ]音的字母m,其书面形式为带附加符号的“”。
与欧美等外国语言相比,汉语韵尾为后鼻音[ŋ]的常用字词比重极大。据统计,在前1000个最常用汉字中,以[-ŋ]为韵尾的汉字竟多达187个,约占18.7%;而且,在越常用的汉字中,韵尾为后鼻音[ŋ]的汉字所占比重越高。所以,非常必要对汉语后鼻韵母进行特别设计。
在法语中,各音节中的字母组合am和an,em和en,im和in,om和on,ym和yn发音分别相同,一般读相应的鼻化元音;但在这些字母组合之后还有m或n时,或在外来词中,则发[-m]音。在葡萄牙语中,各音节中的字母组合am、em、im、om、um一般读相应的鼻化元音,其读音比较接近于英语相应的元音加鼻音n或ng;葡语音节尾的字母m读鼻辅音[-m]的情形与法语相同。英语单词中的字母n在k、q、x之前也读[ŋ]音。此外,英语还有大量类似于将法语单词campagne[kã-pa“gn”](农村)读作[kæmpein]的现象。可见,鼻音字母m并不是在所有大语种拉丁化文字的音节尾尾都读[m]音;同时在不同语种中,特定的鼻音字母也不总是表示同一种鼻音。正因为如此,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先辈语言学家利玛窦(1605)、金尼阁(1626)、何大化(1671)、刘继善(1914)的汉语拼音方案都用字母m表示汉语的后鼻韵尾[ŋ]音。其中,利玛窦(1605)、金尼阁(1626)都是欧洲著名学者,这也说明用鼻音字母m表示读音相近的汉语后鼻韵尾[ŋ],外国人是完全能够接收的。这样使用鼻音字母m,为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后鼻韵母设计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又鉴于葡萄牙语用元音字母带附加符号的ão、ãe表示与am相似的读音,所以本方案主要采用鼻音字母m带附加符号(即)来表示读音相近的后鼻韵尾[ŋ]。汉语拼音文字书面语保留上的附加符号,但去掉该附加符号后毫不影响阅读;汉字编码和输入汉字时,无需考虑附加符号。例如:dung东、dumm冬,dumv懂、dumx董,dum动、doem栋。
从纯技术上讲,26个拉丁字母中,能替代ng表示后鼻音[ŋ]的字母只有m、j、q。但是,鼻音应当用国际公认的鼻音字母来表记(先不论这种鼻音字母通常具体表示何种鼻音),字母j、q在英语等西方拉丁化大语种中不表示任何鼻音,且其读音与[ŋ]音相差甚远。而[m]与[ŋ]同属鼻音,发音比较接近(例如音译之Tom/汤姆,Adam/亚当,shampoo/香波,等等),并且恰好汉语普通话的鼻韵尾本身又没有[m]音。所以,根据中英辅音单字母“音值相同相近”规则,本方案采用字母m表示汉语的后鼻韵尾[ŋ]音。这不仅符合汉语拼音文字的技术要求,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
英语有[n]、[m]、[ŋ]三种鼻音韵尾(音节尾鼻辅音),汉语普通话只有[n]、[ŋ]两种鼻音韵尾。从数量表象上看,英语的鼻音韵尾[m]与[ŋ]合并成了汉语的鼻音韵尾[ŋ];或者说,汉语的鼻音韵尾[ŋ]分化成了英语的鼻音韵尾[m]与[ŋ]。而同时英语的鼻音韵尾[n]与汉语的鼻音韵尾[n]完全一致。即,作为世界东、西半球的两个最大语种——英语和汉语,其相互之间存在以下鼻音韵尾的集合公式:
{英语[-n]}={汉语[-n]};
{英语[-m],[-ŋ]}={汉语[-ŋ]};
{汉语[-ŋ]}={英语[-m],[-ŋ]}
汉语没有鼻音韵尾[-m],以及汉语的后鼻韵母比重极大,这说明此公式成立。对这种天然巧合和内在规律,我们没有理由不充分利用。据此,有必要采用字母m表示汉语的后鼻韵尾[-ŋ]音,以达到文字拼式精短的目的。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英、法、葡以及新汉语拼音文字单词中,鼻音字母m分别有如下表音作用:
⑴在英语中,字母m只表示一种读音,即只用于表记音节首尾的鼻辅音[m]。
⑵在法语和葡萄牙语中,字母m表示两种读音:一是表记韵母读鼻化元音;二是表记音节首尾的鼻辅音[m],包括外来词音节尾的鼻辅音[-m]。
⑶在新汉语拼音文字中,字母m也表示两种读音:一是表记后鼻韵尾[-ŋ]音;二是表记声韵母中的鼻辅音[m],包括外来词音节尾的鼻辅音[-m]。
实际上,许多辅音字母在同一种拼音文字中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读音,尽管这两种读音常常有些相近。例如:英语中的f、g、j、k、n、s、v、w、x、z,法语中的c、d、f、g、m、n、s、w、x、y、z,西班牙语中的c、d、g、n、r、x,葡萄牙语中的c、g、j、m、n、s、x、z,都是一个辅音字母有两种不同的读音。
所以,采用字母m表记汉语后鼻韵尾[ŋ]音,是完全可行的。
4.6字母o和y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字母o和y在英语单词和新汉语拼音文字单词中所表示的基本音位的“点对称”比较图:
(英语)[ou]▬▬O▬▬[uo](汉语)
(英语)[ai]、[i]▬▬Y▬▬[i]、[ia](汉语)
例如:(1)字母o在英语单词hole,told中表记[ou]音位,在汉语单词ho(或)、goh(国)中表记[uo]音位。(2)在英语中,字母y在单词why(为什么)、my(我的)、shy(害羞)中表记[ai]音位,在单词holy(神圣)、pity(可怜)中表记[i]音位;在汉语(新汉语拼音文字)中,字母y在单词hay(海)、guy(轨)中表记[i]音位,在单词(鼻韵母音节)nyn(年)、tyn(天)、gym(将)中表记[ia]音位。上述以字母O和Y为原点的点对称比较图,能反映出世界东、西半球的两个最大语种英语和汉语的部分高频音位组合的“点对称”关系。
4.6.1字母o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在英语中,字母o一般可表示[ou]、[Λ]、[ɑ]、[ә]多个基本音位和音位组合,例如:英语单词move、come、hot、house、million等。本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中,字母o只分别表示[uo](如goh国)、[o](如poz迫)、[ua](如hoi怀、gon关、goom光)、[ue](如yoz越)四个基本音位或音位组合。
在新汉语拼音文字中,字母O所表记的音位可用如下图谱表示:
[o]▬O▬[uo]▬O▬[ue]▬O▬[ua]
(1)字母o表示[uo]和[o]音。
字母o在韵母oo、oh、or、oz中表示[uo]和[o]音。也就是说,韵母oo、oh、or、oz在声母g、k、h,d、t、n、l,j(知)、ch、x(师)、r,z、ts(刺)、s后均分别读四种不同声调的[uo]音;仅在声母b、p、m、f、w后分别读不同声调的[o]音。因此,本方案中字母“o”的基本读音为[uo]音。
(2)字母o表示[ua]音。
字母o在韵母oi、on、om中均表示音位组合[ua]。例如,本方案中,韵母oii、oi、oy、oiz分别读作[uāi]、[uái]、[uǎi]、[uài]音;韵母oon、onh、onv、onz分别读作[uān]、[uán]、[uǎn]、[uàn]音;韵母oom、omh、omv、omz分别读作[uāŋ]、[uáŋ]、[uǎŋ]、[uàŋ]音。
但是,韵母on[uan]的韵首音素[u]前有[i]时,则[i]和[u]聚合成[ü]音,例如:qon(全),yon(原),gion(倦)。
(3)字母o表示[ue]音。
所谓[ue]音,即“屋”音加“椰”的主元音。
本方案规定,字母o在韵母io中表示[ue]音。但由于[i]和[u]聚合成[ü]音,所以,io中读作[üe]音。
4.6.2字母y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字母y在鼻韵母中一律表示音位组合[ia],在其他韵母中一律表示[i]音位。前者如韵母yn、yyn绝对读[ian]音,韵母ym、yym绝对读[iang]音;后者如ay读[aǐ],uy读[uǐ]。
4.7用ea、oe分别表示与字母i和u相同的音位
字母组合ea在英语中主要读[i:]音;字母组合oe在英语中主要读[ou]和[u:]音(如英语shoe[shu:]),但oe在法语中读音很特别,与英语截然不同。鉴于韵母为第四声[i]和[u]的汉字极多,为了区分同音常用字,借鉴与英语相同或相近的读法,本方案用字母组合ea表示第四声[i]音,以及用最醒目的字母组合oe表示汉语第四声[u]音。例如:dea第,jea制,xea事,zea字,wea未,woe物,xoe束,foe复,loe陆,boe部,moe目。具体地讲,本方案规定:
⑴字母组合ea绝对地、恒定地与字母“i”表示相同的音位,但ea一般读第四声声调。字母组合中的“ea”一律不得分开发音。因此,如果不考虑声调,则eai、iea读[i]音,uea读[ui]音,aea读[ai]音,ean读[in]音,eam读[iŋ]音。
⑵字母组合oe绝对地、恒定地与字母“u”表示相同的音位,但oe也一般读第四声声调。字母组合中的“oe”一律不得分开发音。从而,如果不考虑声调,则ioe与iu同音,aoe与au同音,eoe与eu同音,yoe与yu同音。
为了避免思维混乱,本方案字母组合eaw、eal、eau、eao、ioe、uoe不用作韵母。
可见,本方案中,字母组合ea是字母“i”的异体字;字母组合oe是字母“u”的异体字。
4.8用iu表示[ü]音及用io表示[üe]音
(1)关于用iu表示[ü](迂)的理由。汉语拼音文字设计家利玛窦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以及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都用字母组合iu表示[ü](迂)音。而且在中国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中,ie和ye,ia和ya,ian和yan,iang和yang分别读音相同,以此类推,iu和yu的读音也应该相同。而中国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yu读[ü](迂)音,从而本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规定iu和yu一样读[ü]音。
(2)关于用io表示[üe](月)的理由。中国以四川话为代表的覆盖数亿人口的汉语西南官话方言,把普通话的大部分韵母[uo]都读成[ue](即“屋”音加“椰”的主元音),把“国”([guo])读成[gue],把“或”([huo])读成[hue],把“说”([shuo])读成[shue],但把普通话的“过”([guo])仍读作[guo]。实际上,汉语普通话和汉语西南官话方言之间存在如下音位集合关系:
{普通话[uo]}={西南官话[ue],[uo]};
{普通话[uo],[ue]}={西南官话[ue]}。
本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中,字母o的基本读音为[uo]音,即用字母o表示普通话中的[uo]音。但字母o在音素[i]之后表示[ue]音。再根据音位聚合公式[i]+[u]=[ü],从而i+o=[i]+[ue]=[üe]。
现实上,西南官话把普通话的“略”([lüe])读成[lio]音,把“疟”([nüe])读成[nio]音,把“却”([qüe])读成[qio],把“学”([xüe])读成[xio],把“觉”([jüe])读成[jio]。所以,本方案倒过来,用字母组合lio表记普通话的[lüe]音,用nio表记[nüe]音,用qio表记[qüe]音,以此类推。
4.9关于韵母的标调问题
本方案中,各字母组合跟汉语四种计声调音节的匹配对应和安排,是密切结合英语等西文发音规则及汉字字频分布、字母形状等因素,并兼顾常用字拼式美观,经过数百次统计和优化的结果。
韵母中必须有元音字母,同时韵母应当包含声调要素。一个字母在韵母中表示声调的同时也兼表示汉字的词性分类(例如fav/法、far/砝)或兼表示鼻音(例如dung/东、dunq/胨),或者直接使用特定的元音字母组合表示特定声调的韵母(例如aii哀、ai挨、ay矮、ae爱),这种现象称作“字母兼职标调”。本方案中,韵母aw、al、au、ao分别兼有表示[ao]和第一、二、三、四声声调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作“音符兼职标调”。字母兼职标调将声调融于异拼的拼形之中。字母兼职标调是保证拼式精短的根本途径。
据对前3500个常用汉字进行统计,其中读第一声的有831字,占23.74%;读第二声有804字,占22.97%;读第三声最少,只有600字,占17.14%;读第四声最多,达1265字,占36.14%。这与现代汉语声调的出现频率也基本一致。所以,简单美观的字母双写形式不用于表记常用字最少的第三声音节,而用于表记第一声音节;“多字母”韵母以a、o、e结尾的,一般用于表记常用字最多的第四声音节。
为了确保词根字意的稳定性及拼式分辨率,本方案只标本调,不标变调。跟第三声汉字相一致,第三声拼写法本身就包含有在特定环境中读变调的内容;依此类推。
4.9.1字母双写标调与“双写标调排他说”
凡韵母中有字母双写的,一律表示汉字本调读第一声。字母双写具有最优先的表示读第一声的效力。例如:giaa加、giia家、giie阶、yann淹、yaan烟、aii哀、waa洼、gamm钢。字母双写标调,属于字母兼职标调。例如:“giaa”中的“aa”表示读第一声[a]音,可以认为,双写字母“aa”既是韵母,也是表记读第一声的标调符号。
因此,凡韵母中有字母双写的,则标调字母只能是双写之字母,其他任何字母都不是标调字母。这就是所谓的“双写标调排他说”。这里,“排他”,也就是专有(英语exclusive),指只能自己是、自己有,不能别人是、别人有;“说”,即学说的“说”,指一种主张。
4.9.2用辅音字母专职标调
辅音字母专职标调符号也称作“义调符”。这是因为本方案把辅音字母标调符号分为万能义调符、亲名(词)义调符、亲动(词)义调符三类。义调符方案如下:
用j、f、p表示本调读第一声;
用h、k、b、t表示本调读第二声;
用v、r、x表示本调读第三声;
用z、c、s表示本调读第四声。
其中,j,h,v,z是基本义调符,也是万能义调符。
在英、西、葡、法语中,j不在音节尾表示任何音位。在英语中,h在音节尾不发音(th、sh、ch除外),而且也不改变其前面字母的读音;字母b在m之后或t之前且mb,bt处于单词的末尾时,b往往不发音。如:bomb炸弹;climb爬;comb梳子;lamb羊羔;limb手足,doubt怀疑。字母s出现在i之后l之前时,常常不发音:island岛屿。在法语中,词末的z和t通常不发音,很多单词词末的s也不发音,个别单词词末的f也同样不发音。字母v在本方案中不作声母使用,其形状与汉语先降后升的第三声声调相类。
4.9.3用辅音字母兼职标调
音节拼式以-ng结尾的,既表示后鼻韵尾[-ŋ]音,也表示读第一声,例如:fang(芳)、dung(东)、gung(公)都读第一声。
音节拼式以-nq结尾的,既表示后鼻韵尾[-ŋ]音,也表示读第四声,例如:dunq(胨)、xenq(盛)都读第四声。
4.9.4用元音字母专职标调
(1)用i标调。如下“三字母”元音韵母的最后一个字母i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二声:aui、oui、eui、iui、ioi、iai、iei、eai。
鼻韵母ain、ein、oin、uin、eim、oim、uim中的字母i也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二声。
(2)用u标调。鼻韵母aun、iaun、aum、iaum中的字母u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三声。
(3)用e标调。如下“三字母”元音韵母的最后一个字母e一律视作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四声:aie、uie、eie、aue、aoe、oue、eue、eoe、eae、iae、iue。其中“e□e”结构有时表示与有眼睛相关联,例如:geue舅,deae帝,meie妹,yeue蚴,meae蜜。
鼻韵母aen、aem、ien、iem、uen、uem中的字母e也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四声。
(4)用o标调。鼻韵母aon、aom中的字母o也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四声。
本方案用元音字母标调的技术受启发于英语。英语单词开音节尾的字母e不发音,但其前面的元音字母常常要读其字母名称的音。例如:英语lake(湖泊),like(喜欢),home(在家),cute(聪明),use(使用),these(这些),type(类型),tie(领带),lie(说谎),dye(染料),rye(裸燕麦),toe(脚趾)。在法语中,也有音节尾的字母e不发音的现象。本方案经相应变化延伸,采用有关元音字母在特定音节中不发音,仅用于专职标调。
英语规定的“开音节”有两类:一是以元音字母结尾的音节,以及以“元音字母+e(一般不发音)”结尾的音节;二是以“一个元音字母+一个辅音字母(r除外)+e(不发音)”结尾的音节。英语对开音节的规定跟法语和本方案有不同之处。
4.9.5用元音字母兼职标调
(1)韵母中有元音字母双写的,一律表示汉字本调读第一声(见本章《字母双写标调与“双写标调排他说”》部分)。要注意,韵母中有字母双写时,则双写字母和其他所有字母都必须发音。如giie(阶),biie(鳖),beei(杯)。这称为“双写护音”规则。
在元音韵母中,以w结尾的,也读第一声,例如:aw(读凹),ow(读欧),ew(读优)。英语把w称作“双U”(doubleu);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均把w称作“双V”。在古代西方诸语言中,U和V通用。
(2)“多字母”韵母以-i结尾的,读第二声,例如:ai(读癌),ei(读雷的韵母),ui(读维)。
(3)“多字母”韵母以-y或-u结尾的,读第三声,例如:ay(读矮),aiy(读矮),liy(读里),au(读袄),aou(读袄)。但撮口呼韵母iu(迂)可读任何声调除外。
(4)“多字母”韵母以a、o、e结尾的,一般读第四声,例如:oa(读怄),ae(读爱),ao(读澳),ia(读亚),iao(读药),oe(读勿),eo(读又),ua(读袜),ea(亿),uea(读味),eoa(读右)。但撮口呼韵母io(阅)可读任何声调,以及音节tuo(脱)读第一声、buo(泊)读第二声除外。
为了不造成新汉语拼音文字常用词与英语常用词how(如何)、low(低)、law(法律)等出现同形异义的混乱,本方案不用以-w结尾的韵母表示第三、第四声。例如:因为英语有常用词how(如何),所以汉语常用词的“后”就不宜拼写为how。
4.9.6关于标调的系统性规则
(1)鼻韵母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第一声的,则该鼻韵母也读第一声。例如:iw读第一声,则iwn、iwm也读第一声;aa读第一声,则aan也读第一声。
(2)鼻韵母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第二声的,则该鼻韵母也读第二声,例如:oi读第二声,则oin、oim也读第二声;ai读第二声,则ain、aim也读第二声。这与用尾缀字母i专职标调的韵母aui、oui、eui、iui、ioi、iai、iei、eai读第二声也是相一致的。
(3)鼻韵母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第三声的,则该鼻韵母也读第三声。例如:au读第三声,则aun、aum也读第三声。
(4)鼻韵母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第四声的,则该鼻韵母也读第四声。例如:ia读第四声,则ian、iam也读第四声;ao读第四声,则aon、aom也读第四声。
声母ie读第四声,则ien、iem也读第四声;ae读第四声,则aen、aem也读第四声。这跟用尾缀字母e专职标调的韵母aie、uie、eie、aue、aoe、oue、eue、eoe、eae、iae、iue、iaoe读第四声也是相一致的。
根据标调系统性规则,设计韵母时,规定韵母ia、ie读第四声是十分必要的。
(5)含有字母l的韵母读第二声。由于韵母al,ol,ul读第二声,所以韵母aln、uln、alm、olm、ulm也读第二声。韵母ul音同uh,eul音同euh,oul音同ouh。在韵母中,字母l与u同音,是表音符,不是义调符。例如:al(读敖),ol(与楼的韵母同音),eul(读由),ial(读姚)。在美国英语中,字母l在元音之后的读音很接近于[u]音;在葡萄牙语中,字母l在元音之后读作[w]音。
(6)撮口呼韵母iu、io是无调形式,则韵母iun、ium、ion也归为无调形式。
要特别指出,单字母元音韵母a、e、i、o、u、y,双字母鼻韵母an、am、en、em、in、im、on、om、un、um、yn、ym,以及撮口呼韵母iu(与)、iun(晕)、ium(拥)、io(阅)、ion(怨),都是无调形式,可以读任何声调。例如:ta(他),da(大),dan(但),dam(当),xam(上),jum(中),chem(成),gom(光),gio(绝),yio(乐),cio(学),cion(选),等等。
第五章新汉语拼音文字韵母拼写法
为确保拼式简洁,韵母(含声调)一般不超过3个字母。本章全部罗列出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以及本方案相对应的韵母无调形式,第一、二、三、四声韵母的基本形式及特别形式。对本章内容表述作如下说明:
(一)在中括号[]里,是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例如:[ɑ]。
(二)在各组不计声调的同音韵母中,第(1)部分表示本调读第一声的韵母;第(2)部分表示本调读第二声的韵母;第(3)部分表示本调读第三声的韵母;第(4)部分表示本调读第四声的韵母。例如:(1)aa(aj、af、ap),(2)ah(ak、ab、at),(3)av(ar、ax),(4)az(ac、as)。
(三)紧挨在“(1)”之前的韵母,是韵母的无调形式。例如:“[ɑ]:a;(1)”中的“a”。
(四)分别紧挨在“(1)”、“(2)”、“(3)”、“(4)”之后的不加括号的韵母,是相应计声调韵母的基本形式。例如:(1)aa,(2)ah,(3)av,(4)az。
(五)在小括号“()”内的韵母,是同音同调韵母的特别拼写法。例如:(aj、af、ap),(ak、ab、at),(ar、ax),(ac、as)。无调形式在性质上也属于特别拼写法。
同音同调韵母的各种异拼,越往前排列,一般就越优先用于拼写高频字和常用字。
本章只要求精读理解,不要求全部记忆。
5.1计声调元音韵母的拼写法
开口呼韵母:
[ɑ]:a;(1)aa(aj、af、ap),(2)ah(ak、ab、at),(3)av(ar、ax),(4)az(ac、as);
[o]:o;(1)oo(oj、of、op),(2)oh(ok、ob、ot),(3)ov(or、ox),(4)oz(uo、oc、os);
[e/E]:e;(1)ee(ef、ej、ep),(2)eh(ek、eb、et),(3)ev(ex),(4)ez(ec、es);
[ai]:(1)aii(aai、aij、aif、aee),(2)ai(aih、aei、aik、aib),(3)ay(aiy、aiv、air、aix),(4)ae(aie、aez、aec、aes);
[ei/ê]:(1)eii(eei、eij、eif),(2)ei(eih、eik、eib、eit),(3)ey(eiy、eiv、eir、eix),(4)eiz(eie、eic、eis);
[ao]:(1)aw(auu、aaw、aoo),(2)al(auh、aui、auk、aub、aul),(3)au(aou、auv、aur、aux),(4)ao(aoe、aue、aoz、auz、aoc、aos)。
[ou]:(1)ow(ouu、oow、oou),(2)ol(ouh、oui、ouk、oub、oul),(3)ou(ouv、our、oux),(4)oa(oue、oaz、oae、ouz、oac、oas)。特别说明,字母组合oa在英语单词中的读音与汉语[ou]音相同,例如英语单词boat(小船),boast(夸口),goat(山羊),load(装载),moan(呻吟),oak(橡树),oat(燕麦),road(道路),soak(浸泡),soap(肥皂),toad(蟾蜍),toast(烤面包片)等,所以本方案选用oa表示汉语第四声[ou]音。
齐齿呼韵母:
[i]:i、y;(1)ii(yy、if、ij、ip、yf、yp、iyy),(2)ih(ik、ib、it、eai、yh、yk、yb、yt),(3)iy(ir、iv、ix、yv、yr、yx),(4)iz(ea、eae、iea、ic、is、eaz、yz、ys、yc、eac、eas);
[ia]:(1)iaa(iia、iaj、iaf、iiaa、iap),(2)iah(iai、iak、iab),(3)iav(iar、iax),(4)ia(iaz、iae、iac、ias);
[ie]:(1)iee(iie、iej、iiee、ief、iep)、(2)ieh(iei、iek、ieb、iet),(3)iev(iex),(4)ie(iez、iec、ies);
[iao]:(1)iaw(iaoo、iaaw、iauu),(2)ial(iauh、iauk、iaub、iaul),(3)iau(iaur、iauv、iaou),(4)iao(iaoz、iaoe、iaue、iaoc);
[iou]:(1)ew(euu、iew、eow),(2)euh(euk、eui、eoh、eub、eul),(3)eu(eou、ieu、euv、eur),(4)eo(eue、eoa、eoe、ieo、eoz、eoc)。其中,由于oa本身读[òu],所以规定eoa与eo同音。
合口呼韵母:
[u]:u;(1)uu(uw、uj、oee、uf、up),(2)uh(uk、oeh、ub、ul、ut),(3)uv(ur、ux、oev),(4)uz(oe、uc、us、oez、oec、oes);
[ua]:(1)uaa(uua、uaj),(2)uah(uak、uab、uat),(3)uav(uar、uax),(4)ua(uia、uaz、uac、uas);
[uo]:o;(1)oo(oj、of、op、uoo),(2)oh(ok、ob、ot),(3)ov(or、ox),(4)oz(uo、oc、os);
[uai]:(1)oii(ooi、oij、oif、oip),(2)oi(oih、oik),(3)oy(oiy、oiv、oir),(4)oiz(oie、oic、ois);
[uei]:(1)uii(uij、uui、uif、uee),(2)ui(uei、uih、uik、uib),(3)uy(uiy、uey、uiv、uir),(4)ue(uie、uea、uez、uec、ues)。
撮口呼韵母:
[ü]:iu;(1)iw(iuu、iiw、iuw),(2)iuh(iuk、iui),(3)iuv(iur、iux),(4)iuz(iue、iwz、iuc、iwc、ius);
[üe]:io;(1)ioo(iio、ioj),(2)ioh(iok、ioi、iob),(3)iov(ior、iox),(4)ioz(ioc、ios)。
5.2计声调前鼻韵母的拼写法
开口呼韵母:
[an]:an;(1)ann(aan、anj、anf、awn),(2)anh(aln、anb、ain、ant),(3)anv(anr、aun),(4)anz(aon、aen、anc、ans);
[en]:en;(1)enn(een、enj、enf),(2)enh(eln、ein、enb、ent),(3)env(enr),(4)enz(enc、ens)。
齐齿呼韵母:
[in]:in;(1)inn(iin、inj、inf),(2)inh(iln、inb、int),(3)inv(inr),(4)ien(inz、ean、iean、inc、ins);
[ian]:yn;(1)ynn(yyn、ynj、iann、iaan),(2)ynh(yiln、ynb、ynt、ianh、iain、iant),(3)ynv(ynr、ianr、ianv、iaun),(4)ian(ynz、ync、yns、iaon、iaen、ianz)。
合口呼韵母:
[uen]:un;(1)unn(uun、uwn、unj、unf),(2)unh(uin、unb、uln、unt),(3)unv(unr),(4)uen(unz、unc、uns);
[uan]:on;(1)onn(oon、onj、onf),(2)onh(oin、onb、ont),(3)onv(onr),(4)uan(onz、uon、onc、ons)。
撮口呼韵母:
[üen]:iun;(1)iwn(iunn、iunj、iunf),(2)iunh(iuin、iunb、iuln、iunt),(3)iunv(iunr),(4)iuen(iunz、iunc、iuns);
[üan]:ion;(1)ionn(ionj、ioon、ionf),(2)ionh(ionb、ioin、iont),(3)ionv(ionr),(4)iuan(ionz、ionc、ions)。
注意:由于在英语中高频组合nk与ngk读音相同,故而一般不使用与声母[k]同形的字母k给前鼻韵母标调。
5.3计声调后鼻韵母的拼写法
开口呼韵母:
[ang]:am;(1)ang(amm、aam、amf、amj),(2)amh(amk、alm、amb、amt),(3)amv(amr、amx、aum),(4)amz(aom、anq、aem、amc、ams);
[eng]:em;(1)eng(emm、emj、eem),(2)emh(emk、elm、emb、emt),(3)emv(emr、emx),(4)emz(enq、emc、ems);
[ong]:um;(1)ung(umm、umj、uum、uwm、umf),(2)umh(umk、ulm、uim、umb、umt),(3)umv(oum、umr、umx、oumv),(4)uem(umz、oem、unq、umc、ums)。
齐齿呼韵母:
[ing]:im;(1)ing(imm、iim、imj、imf),(2)imh(imk、ilm、imb、imt),(3)imv(imr、imx),(4)iem(imz、eam、inq、imc、ieam、ims);
[iang]:ym;(1)ymm(yym、iang),(2)ymh(ymk、ymb、ymt),(3)ymv(ymr、ymx),(4)iam(ymz、ymc、ianq)。
合口呼韵母:
[uang]:om;(1)omm(oom、omj),(2)omh(oim、omk、omb、omt),(3)omv(omr、omx),(4)uam(omz、omc、onq、oms);
[ueng]:um;(1)ung(umm、umj、uum、uwm),(2)umh(ulm、umk、umb、uim),(3)umv(umr、umx),(4)uem(umz、oem、unq、ums)。可见,[ueng]韵与[ong]韵的拼写法相同。
撮口呼韵母:
[üeng/iong]:ium;(1)iwm(iung、iumm、iumj),(2)iumh(iumk、iumb、iumt),(3)iumv(iumr、iumx),(4)iuem(iumz、iunq、iumc)。
齐齿韵[iong]与撮口韵[üeng]两者发音极近﹐故统归撮口韵。
5.4对轻声韵母的基本拼写法
轻声韵母,即本调为轻声的韵母。
开口呼韵母:轻声[a]:aaa;轻声[o]:ooo;轻声[e]:eee;轻声[ei]:eiii;轻声[ou]:ouuu。其中,韵母“ooo”永远读轻声[o]音,不能读[uo]。
齐齿呼韵母:轻声[i]:iii。
5.5几组特别音节的基本拼写法
[qüe]:qo;(1)qoo缺,(2)qoh瘸,(3)qov(--),(4)qoz雀。
[yüe]:yo;(1)yoo约,(2)yoh(--),(3)yov哕,(4)yoz越。
[er]:er;(1)err,(2)ehr,(3)evr,(4)ezr。各种声调的[er]音韵母,必须以字母r结尾。其中,er独立作整体音节时读[er](而)音,作韵母时则读[ě]音。
[m]:(1)m,(2)m,(3)m,(4)m。
[n]:(1)n,(2)n,(3)n,(4)n。
应当明确:声母q、y本身含有音位[i]。
5.6关于儿化音处理
汉语音“儿化”发展,实质上是汉语音节的部分韵母进行缩合、去鼻音化和简短化的自我调整进化过程。所以,本方案规定,音节儿化时,去掉韵母中的辅音字母(但韵母中最多只保留头两个元音字母),再分别后缀以rr、hr、vr、zr。词末的-rr、-hr、-vr、-zr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声“儿化符”。儿化音节一律以字母r结尾。例如:damgoorr当官儿,laubavr老板儿。由于26个字母极为有限,所以,字母r既要用于在韵母中表示儿化音(例如huarr/花儿),也要用于表示标调符号(例如hor/火)。唯有这样才是最好方案。况且,即使标调符号r在数百年后进化成读儿化音时,也有利于分化汉语音,使汉语音呈良性发展。
特别指出,辅音字母最优先的用途是作声母。所以,音节中的辅音字母(组合)只有在无法作声母时,才能被划归为辅韵尾或标调符号或儿化符。这称为“声母优先”规则。
此外,在韵母特别拼写法(异拼)中,中间夹有最圆字母o,有时代表阳性;而含有不发音的最扁字母i常常代表阴性、言字旁、液体及三点水旁。例如:geou久,gieu酒。
第六章声韵配合规则
本方案声韵配合规则与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一致,但有以下几点例外:
(1)声母gi(基)、ci(西)与“齐撮韵”相拼时,因在声母之尾、韵母之首的音素[i]相重叠,从而可将声母中的i除去。例如gew(究),geuu(揪),geu(九),gieu(酒),geou(久),geo(就),geue(舅),geoa(救),geoe(旧),geoc(臼),ginz(进),gean(近),geam(镜),cew(修),ceoo(休),ceu(朽),cieu(宿),ceo(秀),ceoz(锈),ceoe(嗅),cieo(溴),ciem(幸)、cyn(先)、gyn(间)、cym(相)、gym(将)。
其中,韵母yn、ym一般只与声母gi、ci、d、t、n、l、b、p、m相拼。
(2)如下音节要整体认读:cen(心),cem(性),qen(侵),qem(轻),yem(硬)。
字母q(期)作声母时,属于双音素字母,其本身含有[i]音素,即q=[qi](期)。
(3)声母q(期)、y(依)既可与齐齿韵相拼,也可以与“开合韵”相拼。qian(欠);qaa(掐),qia(洽);qin(亲),qen(侵);qim(清),qem(轻);qow(秋),qew(丘);qam(强),qang(枪);yie(业),ye(夜);等等。
其中,齐撮韵——指齐齿呼韵母和撮口呼韵母的统称。开合韵——指开口呼韵母与合口呼韵母的统称。
(4)由于声母q、y本身含有音素[i],故其与撮口呼韵母相拼时,通常将韵首i除去。例如:quu屈,qiw驱,quw区,quj趋,quh渠,quk瞿,quv取,qiu曲(乐曲的曲),qux娶,quz趣,qoe觑,qu去;qoo缺,qoj炔,qoh瘸,qoz雀,qio确,qo却;qonn圈,qon全,qonh权;qunn(囷),qun群;yuu迂,yuj吁,yiw淤,yuh余,yu于,yuk鱼,yub逾,yuv语,yiu雨,yur宇,yux予,iuv羽,iu与,yuz遇,yuc域,yus育,yiue狱,yoe预,yiuz欲;yoo约,yo月,yoz越,yio乐(音乐的乐);yonh圆,yon原,yoin元,yonb援,yonv远,yuan院,yonz愿,yuon怨;qum穷,qumh琼;yung拥,yumv勇,youm永,yumx泳,yum用。
(5)执行公式“(b,p,m,f)+[u□]=(b,p,m,f)+[□]”以拼写如下汉字:bue被,buie贝,buiz钡,pui陪,poi牌,wue喂,muy每,mui梅,muih霉,muik酶,moy买,bon办,pon盼,fon犯,muo末,等等。
(6)执行公式“x+[i□]=x+[□]”,以拼写如下汉字:xeu首,xeo售,xim升,等等。其中,声母x读[sh](师)音。
第七章韵母的分类及其与汉字的对应关系
7.1数名类词、连动类词和双界词的概念
本方案重视同音字的分化。为了分化同音汉字,可以使拼式与汉字的基本词性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但是新汉语拼音文字设计方案不能过多地依赖汉字字形。这是因为如果汉字将来被边缘化,这种拼音文字离开汉字就变成一种在表意方法上失去理据的文字,它必将成为一种非常难学的文字;如果汉字不被边缘化,拼音文字还是越简单越好。所以,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时必须要有前瞻性。为了既兼顾这些可能的因素又达到分化同音汉字的目的,本方案根据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把韵母分类为万能韵母、亲名韵母(也称阴性韵母)、亲动韵母(也称阳性韵母)三类;同时,把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象声词(也有称象声名词)、助词这六类词归类为“数名类词”;把数名类词以外的所有词类(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叹词等)都称为“连动类词”。把既可以作为“数名类词”,也可以作为“连动类词”的汉字词称之为“双界词”。此外,本方案把高频基本量词用字“元”、“米”、“秒”、“克”归为特殊数名类词。
其中,(1)万能韵母可以与各种词性(双界词)的汉字相对应;(2)亲名韵母只与基本词性为数名类词的汉字相对应;(3)亲动韵母只与基本词性为连动类词的汉字相对应。对于双界词的汉字,一般要采用万能韵母。
7.2万能韵母
万能韵母,参考血型分类又可称为O血型韵母。
本方案中,万能韵母是最主要、最简洁美观的韵母形式。万能韵母可以拼写各种词性的汉字。万能韵母有:
(1)韵母的无调形式:
韵母a,o,e,i,y,u,iu,iun,ium,io,ion,an,en,in,un,yn,on,am,em,im,um,ym,om。
轻声韵母aaa,eee,ooo,iii,ouuu也是万能韵母。
(2)有调韵母的基本形式:
aa,ah,av,az;oo,oh,ov,oz;ee,eh,ev,ez;
ii,ih,iy,iz;uu,uh,uv,uz;iw,iuh,iuv,iuz;
aw,al,au,ao;ow,ol,ou,oa;ew,euh,eu,eo;
iaa,iah,iav,ia;iaw,ial,iau,iao;
iee,ieh,iev,ie;ioo,ioh,iov,ioz;
aii,ai,ay,ae;eii,ei,ey,eiz;uii,ui,uy,ue;
uaa,uah,uav,ua;oii,oi,oy,oiz;
err,ehr,evr,ezr;
ann,anh,anv,anz;enn,enh,env,enz;
inn,inh,inv,ien;unn,unh,unv,uen;
iwn,iunh,iunv,iuen;
ynn,ynh,ynv,ian;onn,onh,onv,uan;
ionn,ionh,ionv,iuan;
ang,amh,amv,amz;eng,emh,emv,emz;
ing,imh,imv,iem;ung,umh,umv,uem;
iwm,iumh,iumv,iuem;
ymm,ymh,ymv,iam;omm,omh,omv,uam。
(3)韵母anq,enq,inq,unq。
(4)结尾字母双写的韵母。
所有最后一个字母双写的韵母,如auu,ouu,euu,amm,emm,imm,umm,uoo,iuu,yy,iyy,oee都是万能韵母。
(5)含有基本义调符j,h,v,z的韵母。
如:aj,aih,aiv,ynz,ymz,iwz等。
(6)其他万能韵母:
韵母ar,or;
韵母ea,iea,uea;
韵母ean,eam;
韵母uo,oe,oun,oum,oen,oem;
韵母awn,aun,iawn,iaun;
韵母iiee,iiaa等。
由上可见,万能韵母一般是最简短、最优美的韵母。
万能韵母可以用于拼写任何词性的汉字。例如:gom光,xam上,xem生,hue会,dow都,dao到,hoa后,bian变,giao较,等等。
7.3 亲名韵母
亲名韵母,又称阴性韵母、B血型韵母、数名型韵母。
仅限于拼写“基本现代词性”为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象声词、助词这六类词性(数名类词)汉字的韵母,称为亲名韵母。亲名韵母有:
(1)含有亲名义调符p,k,t,r,c的韵母。如:ap,ak,ant,ur,ir,ac等。但是,韵母ar、or是万能韵母除外。
(2)韵尾含有不发音字母i的韵母:aui,eui,oui,ioi,eai,iui,iei,iai。
(3)韵中含有不发音字母i的韵母:ain,ein,uin,oin,eim,uim,aim,oim,uia等。
(4)韵尾含有不发音字母e的如下韵母:aue,oue,oae、eue,iue,iae、aie,eie,oie,uie,eae。
(5)韵母iew,ieu,ieo,uw,uwm。
(6)韵母iean,ieam。
(7)韵母aen,iaen,aem,iaem。
(8)倒数第二个字母双写的韵母aai,eei,uui,aaw,aau,oow,oou,uua,uuo,iia,iio,iie,iiu,aan,een,iin,uun,oon,aam,eem,iim,uum,oom。
(9)如下含有l的韵母:ul,eul,oul,以及aln,eln,iln,uln,elm,alm,ulm。
(10)韵母iian,iiam。
7.4亲动韵母
亲动韵母,又称阳性韵母、A血型韵母、动连型韵母。
仅限于拼写“基本现代词性”为除数名类词以外的词类(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叹词等连动类词)汉字的韵母,称为亲动韵母。亲动韵母有:
(1)含有亲动义调符f,b,x,s的韵母。如:af,anb,ex等。
(2)部分中间夹有字母o的纯元音字母的韵母:
韵母eow,eou,eoe,eoa,uon;
韵母aou,aoe,iaoe。
(2)中间夹有字母o的部分鼻音韵母:
韵母aon,aom,iaon,iaom。
第八章汉字及词的拼写规则
本方案在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充分顾及了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一优越特点,不仅对汉语拼音文字实行分词连写,而且还使词中的每个汉字一般都与特定的拼写法相对应。
8.1对单个有调汉字的拼写规则
有调汉字,即本调不是轻声的汉字。
(1)一般采用无调音节拼式,以及有调音节的基本拼式和最简短、最美观的特别拼式来定型最常用的汉字(词根)。例如:wo(我),xi(时),yi(一),ge(个),ta(他),taa(她),taj(它),da(大),hen(很),kan(看),wen(文),daw(刀),dau(倒),dao(到),goo(锅),goh(国),gor(果),guo(过),xih(实),xiz(市),xea(事),wuz(务),wu(误),woe(物),buz(步),bu(不),buc(布),boe(部),zaii(栽),zay(载),zae(在),zaiz(再)。
对有多个声调的常用字,也尽可能采用无调音节拼式,使特定常用字在读不同声调时拼式相同。例如:ba(吧),bu(不),chu(处),cym(相),dam(当),gan(干),gym(将),jon(转),jum(中),kum(空),lii(哩),lym(量),xu(数),wa(哇),wi(为),wom(往),yim(应),zo(作),zam(脏),等等。
(2)对全部同音同调汉字,一般采用计声调音节的基本拼音形式,但对必须分化的同音字要进行特别拼写(异拼)的除外。例如:第四声[wu]音节,其基本拼写法为:wuz务(2.恶3.悟……);其特别拼写法为:wu误,wuc雾(2.悟),oe勿,woe物,woez坞。可见,在同音同调音节内,(韵母)基本拼写法可表示相应计声调音节内的一切没有特别拼写法的汉字。
(3)对最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办法处理。对于常用字极多且音位很长的计声调音节,可以不采取异拼方式,或者只对个别汉字采取异拼方式。也就是说,少数音节中有太多的同音常用字,如果分化不完,就干脆不要分了,像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方案那样,一个计声调音节就只一种拼式。
例如:对于第一声[[jiān]音节内的汉字,除“间”特别拼写为“gyn”外,其余所有汉字“肩、尖、煎、兼、监、坚、艰、奸、歼、缄、菅、笺、犍、湔、瑊、搛、蒹、缣、鲣、鞬……”都拼写为“gynn”。至于其中大量的同音字,多字词自可分化之。
8.2关于本调为轻声的汉字的拼写法
本调读轻声的汉字很少,据统计共有20多个。这类汉字的拼写法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对助词元音韵母的(末)元音字母三写且永远读轻声。例如:maaa嘛,meee嚜,ooo喔,looo咯,yooo哟。二是对高频助词和词尾“子,们”的韵母采用无调形式。例如:je着(助词),le了,ne呢,ma吗,ya呀,ba吧,la啦,-me么,-mn们,-zi子(名词词尾)。三是把助词“的,地,得”予以分化,分别拼写为de,di,dee。四是个别本调为轻声的汉字其拼写法与第一声相同。例如:aa啊(助词),dee得(助词)。五是本调为有声调的汉字读轻声时,其相对应的拼音文字形体不变,其拼写法与有声调相同,例如:loo啰,lii哩,na哪(语气助词和疑问代词)。
8.3多字词拼写法
由于汉语以合成词为主,为了确保多字词拼写法具有适当足够的信息冗余度,确保其分辨率和可读性,本方案多字词音节的拼写法与该词中相应的单字拼写法(相当于词根和词缀)一般保持一致。例如:woejea物质,fuhwuz服务,tsowu错误,qonli全力,qonhliz权利,jumgoh中国,juemyao重要,gohgiia国家,giwnduea军队,giaaqam加强,xamhay上海,xemmiem生命,renmin人民,daebiau代表,tumcio同学,gumren工人,tsumlai从来,wenndoe温度,wenhua文化,tihwun提问,wunti问题,xoohuia说话,wogoh我国,buyao不要,dungfam东方,chuumae出卖,chujqii初期,chuliy处理,tsainem才能,cianzae现在,yitum一同,xooguo说过,rengiia人家,renmen人们,dagiia大家,keecio科学,tsumqan从前,qanfam前方,fammian方面,nazcee那些,yeucee有些,sozae所在,soy所以,yinwi因为,yintsy因此,xemchan生产,xengyen声音,gumzo工作,zofeng作风,femfu丰富,haude好的,haojaw号召,jyyhoa之后,yhoa以后,gimcham经常,kevy可以,kevnem可能,kevcim可行,nazme那么,jezme这么,womn(我们),nimn(你们),tamn(他们),gymlai将来,gintyn今天,mimtyn明天,hoanyn后年,gonndyn观点,liybyn里边,bianhua变化,cymhu相互,famciam方向,cynxem先生,xigyn时间。
当然,极少数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其音节可以采用最简短的同音同调词根的拼式,但不得采用不同声调的词根的拼式。例如:“坚持”可拼写为gynchi,因为词根gyn(间)与gynn(坚)同音同调;词根chi(迟)与chih(持)同音同调。此设计有利于同音合并及不搞乱标调。这类词如:jidao知道,gynchi坚持,giaoyus教育。
8.4对代词后缀“-们”采用缩写拼式
把men(-们)缩写为mn(-们)。
借鉴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尹斌庸先生和前联合国资深翻译家吴文超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对“们”的拼写法,本方案也把代词“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中的“们”拼写成-mn。例如:womn(我们),nimn(你们),tamn(他们)。在英语中,字母n可以独立作韵母,例如:按照英语发音规则,-mn的发音一般与-m的发音相同,如damn(该死的);但在Martn,Lindn中的字母n独立作“韵母”,发弱[en]音。所以,把“们”拼写-mn,一方面,读[-men]音,不违反国际惯例;另一方面,即使将来-mn(们)中的n不发音,也是符合汉语发展方向的。例如,由于“我们”,“你们”是汉语中的极高频词,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率,广西合浦县的汉语方言把“我们”的读音压缩为[wēn],即用“我”的声母[w]与“们”的韵母[en]相拼;把“你们”的读音压缩为[nēn],即用“你”的声母[n]与“们”的韵母[en]相拼。
8.5用ss替代重叠字
在英语中,名词末加单字母s(当名词末为y时,则须将y变i,再加es),以表示复数。
而本方案则用双字母的ss替代重叠字。并且,当汉字拼式以标调字母s结尾时,则该标调字母s须变为z,然后才能加ss来表示前字重叠。例如:chamss(常常),chamhss(长长);xoas(瘦)→xoazss(瘦瘦),yilos(一摞)→yilozss(一摞摞)。
当然,单字拼式只有两个字母的,要采用原本拼式,不得进行替代。对于隔一字重叠的(如“看一看”)以及双字词重叠的(如“总结总结”),也不得进行替代。
8.6关于隔音符号(’)的用法
本方案与汉语拼音方案一样,在字母系统之外另加一个撇点作隔音符号,以区分音节界限。但是,太多的隔音符号夹在字母中间就会显得比较生硬。本汉语拼音文字中,由于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韵母都使用了声母y、w,所以音节界限混淆的情况不多。据统计,本方案隔音符号的使用频率不会超过0.7%。隔音符号(’)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当后一个音节没有声母时,则前后两个音节要用用隔音符号(’)分开。例如:Cii’ann(西安),pim’ann(平安)。
(2)单词中前一个音节的义调符t,c,s与后一个音节的声母h之间,用隔音符号(’)分开。例如:wic’hay,nit’hum。
(3)单词中前一个音节的义调符t与后一个音节的声母s之间,用隔音符号(’)分开。凡单词中出现的ts和ch,凡是未用隔音符号(’)分开的,一律当作组合声母使用。为了避免过多地使用隔音符号,在拼字时,尽量少使用义调符t,c。
(4)当前一个音节尾的双写字母与后一个音节的声母相同时,要用隔音符号(’)把两个音节分开。例如:gyy’yez(积液),gann’nanh(甘南),gamm’menh(肛门)。
此外,对一些三字以上的、单字数的词或词组,为了便于阅读,可以用短划连接其中的词或词缀,例如keecio-geaxu-hua(科学技术化),gohgiea-dajumz-hua(国际大众化),gynvyis-hua(简易化)。
8.7异拼和编码范文举例
(1)计算机输入异拼编码举例:
第一声[kē]:kee科(2.磕3.蝌4.柯5.疴6.珂……),kej棵(2.颗3.稞);第二声[ké]:keh咳(2.颏3.揢……),kek壳;第三声[kě]:kev可(2.坷3.岢4.轲……),kex渴;第四声[kè]:kez克(2.刻3.氪4.恪5.嗑6.溘7.缂……),kec课,ke客。其中,()已列出的汉字是同音同调字;……表示应列出但未列出的本计声调音节的全部汉字(按字频排列)。
对于四字及以上的词,作为计算机输入编码,可以输入第一、二、三、末汉字声母的首字母。例如:“同甘共苦”tggk;“中华人民共和国”输入jhrg。
(2)编码范文举例:
“TahehtaaqunyneodaoJumgohXamhaydeyigiiagungsiigumzo”他和她去年又到中国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damxihwoyevzaenazliyxemhoh”当时我也在那里生活。“Taahencyhonnwo”她很喜欢我,“hoalai,womnyeulejuemyaodehebzo”后来,我们有了重要的合作。“Ginntyn,taachemlewodeniupemyou.Bu!xisqiiyzi”今天,她成了我的女朋友。不!是妻子。
Yigegohgiiadewenzizceatumvbiciwkeecio-geaxuc-hua,gohgiea-dajumz-hua,gynvyis-hua“一个国家的文字系统必须科学技术化,国际大众化,简易化”,fouze,hueduejezgegohgiiadefaajanvchanxemgiudadefumianyimvcymx“否则,会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Haenziztaedoo,yanjuemcioorozlejumwenceatumvdekeecio-geaxuc-cem,gihdadizemgiaaleciocihhehchuliynanbdoe,soyciwyaogimjgynv“汉字太多,严重削弱了中文系统的科学技术性,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和处理难度,所以须要精减”。Famkoiebiauyeadehaenzea,iugohgieahua,dajumzhuadepinnyenwenzizzaegeaxuctiyjizxambugynnrum,nanbgieeguy“方块表意的汉字,与国际化,大众化的拼音文字在技术体制上不兼容,难接轨”,soybiciwxihcimhaenyuvyi-yuv-xom-wen,biciwchomjizchuugekmiemcemdeyowyeazdehaenyuvpinnyenwenziz“所以必须实行汉语‘一语双文’,必须创制出革命性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
一旦本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成为中国正式文字后,它必将在实践中迅速发育进化成更加优美、更加高效的文字。
8.8新汉语拼音文字的记忆量评估
本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所有拼式与读音都是极有规则的,不存在例外。本方案共有3000个不同的音节拼式,其中,(1)1260个计声调音节的基本拼式是不需要专门记忆的,例如haii(嗨),hai(还),hay(海),hae(害);(2)约300个高频字采用无调拼式,记忆量很小,例如ta(他),ni(你),wo(我),yi(一),xam(上),jum(中),da(大),cham(常),ho(或),等等;(3)把韵母分类为万能韵母、亲名韵母、亲动韵母三类,以与不同词性的汉字相拼,又可以轻易地记住基本拼式以外的约700个汉字的异拼拼式,例如giia(家),biie(鳖),yek(爷),hek(河),yanr(眼),yuk(鱼),zoc(唑),bir(笔),等等。(4)对部分高频汉字采用优美精短的异拼韵母ea、oe、uo的拼式,有大约40个,例如dea(第),yea(意),xea(事),lea(立),boe(部),doe(度),foe(复),moe(目),xoe(束),soe(速),woe(物),guo(过),huo(货),luo(落),xuo(硕),zuo(做),等等。乘下真正需要记忆的,只有大约700个异拼拼式。该约700个异拼拼式,由于拼写规则强,故而比照记忆量也不大。
由此可见,记忆和熟练掌握本方案全部3000个音节拼式(含异拼),比起记忆和熟练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或自然码输入法,或500个汉字还要容易。所以,本方案也是一种优秀的和最有前途的汉字中文输入法。
第三部分新汉语拼音文字拼式字典
第九章新汉语拼音文字拼式字典
本章新汉语拼音文字拼式字典,共有约3000个不同的汉字拼式(其中有100个罕用的化学专用字,以后国家精减汉字时可予精减),要求通过在使用中熟记。在本拼式字典中,用[]表示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但汉语拼音有省略ü上两点或字母o的,在中括号[]中不予省略);【元素】表示属于化学元素名称;【数名类词】指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象声词(也有称象声名词)、助词这六类词;【连动类词】指数名类词以外的所有词类,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叹词等;【双界词】指“数名类词”和“连动类词”的总称;()中已列出的汉字是同音同调字;……表示应列出但未列出的本计声调音节的全部汉字(按字频排列);后鼻韵尾(读[ŋ])上附加符号一律省略。
A
[ā]
aa啊(阿、腌……)
aj锕【元素】
[á]
ah啊(呵、嗄……)
[ǎ]
av啊
[à]
az啊
[āi]
aii哀(唉、哎、娭……)
aif挨
aai埃
aij锿【元素】
[ái]
ai挨(皑……)
aih癌
[ǎi]
ay矮(毐、欸……)
aiy蔼(霭)
aiv嗳
[ài]
ae爱(嫒、瑷、暧、薆……)
aiz碍(隘)
ais嗳
aie艾【姓氏】
[ān]
ann安(桉、庵、谙、鹌、腤、盫、鮟……)
aan鞍
anj氨【化】
[ǎn]
anv俺(埯、揞……)
anr铵【化】
[àn]
anz暗(黯、犴、晻……)
aon按
aen案
anz岸
anc胺【化】
[āng]
ang肮
[áng]
amh昂(卬……)
[àng]
amz盎(枊……)
[āo]
aw凹(……)
auu熬
[áo]
auh熬(嗷、遨、螯、獒、翱、鏖、嶅、廒、謷……)
【由于al与英语高频词all形体极近,故不用al做零声母音节】
auk鳌【动物名词】
aui敖【姓氏】
[ǎo]
au袄(拗……)
auv媪
[ào]
ao奥(懊、澳、岙、坳、奡、鏊、骜……)
aoz拗
aoe傲
B
[bā]
baa巴(疤、笆、粑、夿、岜、芭、豝……)
baj八(捌)
ba吧
baf扒
bap叭【象声词】
[bá]
bah拔(跋、茇、菝、魃、胈、鼥……)
[bǎ]
bav靶(鈀……)
bar把
[bà]
baz坝(霸、耙、耙、灞、鲅……)
bac爸【名词】
bua罢
[ba]
ba吧
[bāi]
baii掰(……)
[bái]
bai白(……)
[bǎi]
bay百(佰……)
baiy摆
bair柏(伯)
[bài]
bae败(……)
baez拜
baie稗
[bān]
bann班(斑、颁、瘢、癍……)
baan般
banj搬(扳)
[bǎn]
banv板(坂、钣、舨、蝂……)
baun版
[bàn]
ban半(伴、瓣、坢、柈、湴、靽……)
bon办(扮)
baon拌(绊)
[bāng]
bang邦(梆……)
bam帮
bamj浜
[bǎng]
bamv绑(牓、髈……)
bamr榜
baum膀
[bàng]
bamz磅(傍、镑、塝、搒、蚌、棓、稖、蜯……)
baem棒
baom谤
[bāo]
baw包(苞、褒、枹、龅……)
baaw胞(孢)
baoo煲
【“剥”统一拼写为bo】
[báo]
bal雹
bauh薄
[bǎo]
bau保(葆、堡、鸨、褓……)
bauv宝
baou饱
[bào]
bao报(刨、鲍……)
baoe暴(爆)
baoz抱
baue豹
[bēi]
beii悲(背、卑、陂、桮、椑……)
beei杯
beij碑
[běi]
bey北
[bèi]
beiz背(悖、辈、蓓、惫、焙、孛、邶、碚、褙、糒、鐾……)
beie倍
bue被
buez备
buie贝(狈)【“贝”和“钡”都有“贝”旁,也都有bui-】
buiz钡【元素】
[bei]
beiii呗
[bēn]
benn奔(贲……)
benj锛
[běn]
benv苯(畚)【化】
ben本
[bèn]
benz笨(夯、坌……)
[bēng]
beng崩(嘣、祊……)
bemj绷
[béng]
bemh甭
[běng]
bemv绷(菶、琫……)
[bèng]
bemz泵(迸、镚、蚌、绷、甏……)
bem蹦
[bī]
bii逼(鲾……)
byy屄
[bí]
bih鼻(荸……)
[bǐ]
biy比(匕、秕、泌、俾、仳、佊、妼……)
bir笔
biv鄙
bix彼
[bì]
biz闭(毕、避、碧、蔽、敝、庇、筚、毙、痹……)
bi必
bis弊
bea壁(璧)
biea臂
beaz币
bic铋【元素】
[biān]
bynn编(砭、笾、煸、蝙、鳊……)
byn边
bynj鞭
[biǎn]
bynv扁(贬、褊、惼、碥、稨、藊……)
bynr匾
[biàn]
bian变(卞、汴、弁、昪、艑、忭、抃……)
bynz便(遍、缏)
bianz辩(辫、辨)
biaen苄【化】
[biāo]
biaw标(彪、猋、镖、飊、杓、飑、熛……)
biaaw膘
[biǎo]
biau表(婊、裱……)
[biào]
biao摽(僄……)
biaue鳔
[biē]
biee憋(瘪……)
biie鳖
[bié]
bieh(蹩
bie别
[bìè]
bie别
[bīn]
binn彬(斌、玢、缤、傧、镔、豳……)
【建议用“彬”兼作数词,表示billion(10亿)】
bin濒(滨)
biin宾
[bìn]
bien摈(鬓……)
binz殡
bean髌(膑)
[bīng]
bing冰(栟、槟……)
【[英]bing堆垛→本方案bing指物“冰”】
bimm兵
【[美俚]bim女人→本方案bimm表示作为人的“兵”】
[bǐng]
bimv柄(丙、邴、秉、屏、昺、鞞、炳……)
bimr饼
[bìng]
biem病(……)
bim并(並、併)
bimz摒
[bō]
boo播(玻、钵、饽……)
bo剥
boj波(菠)
bof拨
[bó]
boh勃(薄、博、柏、渤、钹、脖、膊……)
bok箔
buo泊
bob搏
buoh铂【元素】
[bǒ]
bov簸(……)
bor跛
[bò]
boz擘(簸、薄、檗……)
[bo]
booo啵
lohbooo萝卜
[bū]
buu逋(庯、庯、晡……)
[bú]
buh醭
[bǔ]
buv补(哺、鵏、堡……)
bur卟(卜)
bux捕
[bù]
buz步(埔、铺、怖、埠……)
buc布
bu不
boe部(簿)
boez钚【元素】
C
[cā]
tsaa擦(……)
tsa嚓
[cǎ]
tsav礤
[cāi]
tsaii猜(偲……)
[cái]
tsai才(材……)
tsaih裁【双界词】
tsaei财【名词】
[cǎi]
tsay采(睬……)
tsaiy踩
tsair彩
[cài]
tsae菜【采、縩……】
tsaie蔡【姓氏为名词】
[cān]
tsann餐(骖……)
tsan参
[cán]
tsanh残(惭)
tsaln蚕
[cǎn]
tsanv惨(黪……)
[càn]
tsanz灿(粲、璨、孱……)
[cāng]
tsang仓(苍、沧、伧、舱……)
[cáng]
tsam藏
[cāo]
tsaw操(……)
tsauu糙
[cáo]
tsal槽(嘈、漕、螬……)
tsauh曹
[cǎo]
tsau草
[cào]
tsao糙*
[cè]
tsez策(厕、恻……)
tsec侧【基本词性为名词】
tsec册
tsie测
[cèi]
tseiz
[cēn]
tsenn参(……)
[cén]
tsenh岑(……)
[cèn]
cenz*衬
[cēng]
tseng噌(……)
[céng]
tseng层(……)
tsem曾
[cèng]
tsemz蹭
[chā]
chaa插(喳、嚓……)
cha差
chaj叉(杈)
[chá]
chah查(茬、搽、楂、槎、碴、檫……)
chak茶
chab察
[chǎ]
chav衩(叉……)
char叉
[chà]
chaz杈(岔、汊、叉、衩、姹、差……)
chac茬*
[chāi]
chaii拆
chaai钗
chaij差
[chái]
chai柴(侪……)
chaih豺
[chài]
chae瘥
chaie虿
[chān]
chann掺(觇……)
chanj搀
[chán]
chanh缠(馋、谗……)
chaln蝉(单、婵、禅)
chain蟾
[chǎn]
chanv阐(啴、蒇、骣……)
chan产
chanr铲
[chàn]
chanz忏(颤、羼……)
[chāng]
chang昌(菖、猖、阊、伥……)
chamj娼
[chàng]
chamh长(徜、倘……)
cham常(嫦、裳)
chamk肠
chamb尝(偿)
[chǎng]
chamv场(敞、昶、惝……)
chamr厂
[chàng]
chamz唱(畅、倡……)
chanq怅
[chāo]
chaw超(焯……)
chauu抄
chaaw钞
[cháo]
chal朝(嘲……)
chauh潮
chauk巢
chaui晁【姓氏】
[chǎo]
chau吵(……)
chaou炒
[chào]
chao抄*(耖……)
[chē]
chee车(砗……)
[chě]
chev扯(……)
[chè]
chez彻(澈、掣、坼……)
che撤
[chēn]
chenn嗔(郴、碜……)
cheen琛
chenj抻
[chén]
chenh沉(晨、辰、忱、宸、谌、橙……)
chen陈
chein尘
cheln臣
[chèn]
chenz趁(衬、榇……)
[chēng]
cheng称(瞠、柽、偁、噌……)
chemj撑
[chéng]
chemh乘(诚、呈、盛、塍、枨、埕、郕、裎、酲、澄……)
chem成
chemk程
cheim城
chemb承
chelm橙
[chěng]
chemv惩【北京话读chěng】
chemx逞(骋、裎)
[chèng]
chemz秤
[chī]
chii吃(蚩、摛、眵、魑……)
chyy嗤(哧、笞)
chij痴
[chí]
chih持(坻、匙、漦……)
chi迟
cheai池【名词】
chib驰
[chǐ]
chiy齿(耻、侈、豉、褫……)
chir尺【名词】
[chì]
chiz赤(炽、彳、叱、饬、抶……)
chea斥
chiea翅
[chōng]
chung冲(忡、荒、涌、舂……)
chumj充
[chóng]
chumh崇(……)
chum重
chumk虫
[chǒng]
chumv宠(……)
[chòng]
chuem铳(……)
chunq冲
[chōu]
chow抽(紬、瘳……)
[chóu]
chol绸(畴、筹、俦、帱、踌、惆……)
chouh稠
chouk酬
choui仇
choub愁
[chǒu]
chou丑(杻……)
chouv瞅
[chòu]
choa臭(……)
[chū]
chuu出(摴、樗……)
chuj初
[chú]
chuh除(锄、滁、蜍、鉏、躇……)
chuk厨(刍)【名词】
chub雏【形容词】
[chǔ]
chuv础(杵、楮、褚……)
chur楚【姓氏用字】
chu处
chux储
[chù]
chuz触(搐、绌、怵、柷、憷、黜、矗……)
chu处
choe畜【禽兽,多指家畜】
[chuā]
chuaa欻
[chuāi]
choii揣
[chuái]
choi膗
[chuǎi]
choy揣
[chuài]
choiz踹(揣、膪……)
[chuān]
chonn穿
choon川
chonj氚【元素】
[chuán]
chonh椽(舡、遄……)
choin船
chon传
[chǎn]
chonv喘
[chuàn]
chuan串(……)
chonz钏
[chuang]
chomm疮(……)
choom窗【窗和oo都有明亮醒目的特征】
chom创
[chuàng]
chomh床(幢……)
[chuǎng]
chomv闯(……)
[chàng]
chom创
[chuī]
chuii吹(炊)
[chuí]
chui锤(棰、椎、槌、陲……)
chuih垂
chuei捶
[chūn]
chunn春(椿、蝽、堾、鰆……)
[chún]
chunh纯(淳、鹑、莼……)
chuin醇【化学名词;液体】
chuln唇
[chǔn]
chunv蠢
[chuō]
choo戳(踔、逴……)
[chuò]
choz辍(啜、龊……)
chuo绰
[cī]
tsii疵(差、呲……)
[cí]
tsih磁(兹、慈、鹚、糍、茈、茨……)
tsik词(祠)
tsib辞
tseai瓷
tsyh雌
[cǐ]
tsiy(泚……)
tsy此
[cì]
tsiz刺(伺、佽……)
tsi次
tsea赐
[cōng]
tsung匆(聪、囱、骢、苁、璁……)
tsumj葱
[cóng]
tsumh丛(悰、淙、琮……)
tsum从
[còu]
tsoa凑(辏、腠……)
[cū]
tsu粗
[cú]
tsuh徂(殂……)
[cù]
tsuz促(猝、蹙……)
tsoe醋
tsuc簇(蔟)
[cuān]
tsonn蹿(镩、撺……)
[cuán]
tsonh攒
[cuàn]
tsuan窜(釁)
tson篡
[cuī]
tsuii催(崔、榱……)
tsuij摧
[cuǐ]
tsuy璀
[cuì]
tsue粹(悴、淬、瘁、膵……)
tsuea脆
tsuie翠【玉名】
[cūn]
tsun村(皴……)
[cún]
tsunh存(……)
[cǔn]
tsunv忖(……)
[cùn]
tsuen寸(吋……)
[cuō]
tsoo搓(磋……)
tsoj撮
[cuó]
tsoh痤
[cuǒ]
tsov脞
[cuò]
tsoz挫(锉、厝……)
tsuo措
tso错
D
[dā]
daa搭(耷、褡……)
daj哒(嗒)【象声词】
[dá]
dah答(沓、笪、靼、鞑……)
dab达
dak瘩
[dǎ]
dar打
[dà]
da大
[da]
daaa(瘩、疸)
[dāi]
daii呆(呔、待)
[dǎi]
day傣(……)
daiy逮
daiv歹
[dài]
dae代(绐、黛、骀、玳、殆、埭……)
daez待(迨、怠)
daea贷【对称的aea表示贷出去再还回来】
daiz带
daie袋【名词】
daes戴【动词,用于词末或独立使用】
[dān]
dann单(郸、殚、瘅、箪、眈、聃……)
danj担
daan丹【基本词性为名词】
[dǎn]
danv胆(疸、赕、亶……)
daun掸
[dàn]
danz蛋(旦、担、诞、惮、啖、亶、瘅……)
dan但
daon淡【形容词】
daen弹【名词】
danc氮【元素】
[dāng]
dang裆(珰……)
dam当
damm铛
[dǎng]
damv党(谠……)
damx挡
[dàng]
damz档(砀、挡、菪……)
dam当
danq荡(宕)
daem凼
[dāo]
daw刀(忉……)
dauu叨【动词】
daaw氚【元素】
[dáo]
dal叨(祷……)
dauh捯
[dǎo]
dau倒(祷……)
dauv导【字母v象导流槽】
daur岛【调号r用于名词】
daou蹈【o象“足”上部“口”;u象蹈的末字根臼】
daux捣【叉x表示捣毁】
[dào]
dao到(帱……)
daoz盗
dauz倒
daue道【基本词性为名词】
daoe悼
daoc稻
[dē]
dej嘚
[dé]
deh得
dek德【名词】
[dè]
dez锝*【元素】
[de]
de的(底)
di地
dee得
[dēi]
deii嘚
[děi]
dey得
[dēng]
deng登(噔、簦、蹬……)
demj灯
[děng]
demv等(戥……)
[dèng]
demz瞪(澄、磴、镫、蹬、嶝……)
denq凳
demc邓【姓氏】
[dī]
dii低(嘀、氐、羝、楴……)
dyy堤
dij滴
dyj镝【元素】
[dí]
dih笛(涤、迪、翟、荻……)
dik狄【姓氏】
deah敌【双界词】
deai嫡【意“正支”;基本词性为名词】
[dǐ]
diy抵(诋、坻、柢、牴、砥、骶……)
dir底【名词】
[dì]
diz递(娣、睇、蒂、谛、碲……)
dea第
diea弟
di地(的)
dis缔
deae帝【名词】
[diǎ]
diav嗲
[diān]
dynn颠(癫、傎、滇、攧、巅……)
dynj掂
[diǎn]
dynv典(……)
dyn点(踮)
dynr碘【元素】
[diàn]
dian电(玷、惦、殿……)
dianz佃(甸、钿)
dynz垫(淀)
diaen店
diaon奠
[diāo]
diaw雕(凋、碉、鲷……)
diaoo叼(刁)
diaaw貂
[diǎo]
diau屌
[diào]
diao吊(调、钓、窎、铞、铫……)
diaoz掉
[diē]
diee跌
diie爹
[dié]
dieh碟(谍、堞、揲、惵、喋、垤、绖、耋……)
diek蝶
dieb叠
[dīng]
ding丁(钉、盯、仃、町、疔、玎……)
dimj酊【名】
[dǐng]
dimv顶(……)
dimr鼎(酊)【名】
[dìng]
diem锭(订、铤、腚、碇……)
dim定
dinq啶【化】
[diū]
dew丢
deew铥【元素】
[dōng]
dung东(岽、鸫……)
dumm冬
dumj氡【元素】
[dǒng]
dumv懂
dumr董【名词】
[dòng]
duem洞(硐、垌、恫、胴……)
dum动
dumz冻
doem栋【oem是万能韵母】
dunq胨
[dōu]
dow都(……)
douu兜(蔸、篼)
[dǒu]
dou斗(蚪……)
douv陡
doux抖
[dòu]
doa斗(……)
doue豆(痘、脰)
doaz逗
doac窦【医】
[dū]
duu都(……)
duj督
doee嘟【双界词】
[dú]
duh读(椟、渎、犊、牍、黩……)
doeh毒【双界词】
du独
[dǔ]
duv堵(睹……)
dux赌
[dù]
duz镀(渡、妒、芏、蠹……)
doe度
doez肚
duc杜
[duān]
donn端(……)
[duǎn]
donv短
[duàn]
duan段
donz锻(椴、煅)
don断(簖……)
donc缎
[duī]
duii堆
[duì]
due对(怼、敦、镦……)
duea兑
duie队
duez碓
[dūn]
dunn敦(墩、镦、礅、惇……)
duun吨
dunj蹲
[dǔn]
dunv盹(趸……)
[dùn]
duen顿(炖、沌、囤、砘……)
dunz钝
dun盾(遁)
[duō]
doo多(哆、咄……)
doj掇(裰、裰)
[duó]
doh夺(铎……)
do度(踱)
[duǒ]
dov躲(垛、亸……)
dor朵
[duò]
doz跺(堕、垛……)
duo惰
doc舵
dos剁【动词;独字词】
E
[ē]
ee阿(屙、婀)
[é]
eh俄(锇、峨……)
ek鹅
et额
[ě]
ev恶
[è]
ez恶(扼、遏、萼、腭、轭、轭、苊、呃、鄂、谔、愕、鄂……)
e饿
[ēi]
eii欸
[éi]
ei欸
[ěi]
ey欸
[èi]
eiz欸
[ēn]
enn恩
een蒽【化】
[èn]
enz摁
[ēng]
eng鞥
[ēr]
err尔*
[ér]
ehr儿(鸸、鲕……)
er而
[ěr]
evr耳(尔、铒、饵、洱、珥……)
er而*
[èr]
ezr二(贰、弍、刵、佴……)
F
[fā]
faa发(醱……)
[fá]
fah伐(阀、筏、垡、茷……)
fa罚【基本词性为动词】
fab乏
[fǎ]
fav法(……)
far砝
[fà]
faz发(珐……)
[fān]
fann翻(番、蕃、幡、繙、颿……)
faan帆
[fán]
fanh繁(汜、墦、蕃、樊、繙、璠、膰、燔、鷭、蘩……)
fonh烦
fan凡
faln钒【元素】
fonh矾【化】
[fǎn]
fanv反(……)
faun返
[fàn]
fanz范(泛、畈、梵、嬎……)
faen饭
fon犯【双界词】
fuan贩【双界词】
[fāng]
fang芳(邡、枋……)
fam方
faam坊【名】
famj钫【元素】
[fáng]
famh防(妨、坊、肪……)
famk房【名词】
[fǎng]
famv纺(昉、舫、髣……)
faum仿(彷)
famx访
[fàng]
famz放
[fēi]
fii非(妃、绯、蜚、菲、啡、騑、鲱、霏……)
fi飞
feei扉【基本词性为名词】
[féi]
fih腓(……)
fei肥(淝)
[fěi]
fiy诽(悱、棐、斐、榧、蜚、翡、朏……)
fey匪
[fèi]
fiz废(吠、芾、痱、剕……)
feie肺
fea费
feiz沸
foh沸*【我国有数亿人口方言读fó】
fic镄【元素】
[fēn]
fenn氛(雰、芬、玢、棻、朆……)
fen分(吩、纷)
[fěn]
fenv粉(……)
[fèn]
fenz奋(愤、忿、偾、鲼、瀵……)
fun份(分、坋)
fenc粪
[fēng]
feng风(疯、沨、枫……)
femj封(葑)
fem丰(沣、酆)
fum锋(峰)
fung蜂
[féng]
femh逢
femk冯【姓氏】
femb缝
[fěng]
femv讽(唪、覂……)
[fèng]
femz缝(奉、俸、葑、赗、甮……)
fenq凤
[fiào]
fiao覅
[fó]
foh沸*【我国有数亿人口方言读fó】
fok佛
fo*氟【元素】
[fóu]
fouh浮*【方言】
[fǒu]
fou否
fouv缶
[fū]
fuu夫(孵、呋、玞、柎、鈇、稃、趺、跗、稃……)
fuw肤
fuj敷
[fú]
fuh服(伏、巿、弗、凫、芙、芾、苤、佛、孚、茀、拂、怫、绂、绋、茯、罘、俘、郛、洑、莩、蚨、菔、匐、涪、袱、艴、幅、辐、蜉、蝠、幞、黻、襆)
fuk符
fub扶
foeh福
foeb浮
fo*氟【元素】
[fǔ]
fuv府(俯、腑、抚、甫、拊、俛、釜、脯、頫、滏)
fux腐
foer斧
foev辅
[fù]
fuz付(副、妇、赋、附、讣、驸、腹、覆、赴、傅、鲋、缚、赙、蝮、馥、祔)
fu负
foe复
foez富
fuc父【名词】
G
[gā]
gaa旮(咖、夹、咖、呷、胳、嘎……)
[gá]
gah钆(轧、尜……)
ga噶(嘎)
[gǎ]
gav嘎(尕……)
gar玍
[gà]
gaz尬
[gāi]
gaii该(陔、垓、荄……)
gaij赅
[gǎi]
gay改
[gài]
gae概(溉、丐、芥、戤……)
gaie盖
gaez钙
[gān]
gann甘(坩、苷、泔、柑、疳、忓、玕、簳、矸……)
gan干(酐、尴)
gaan杆(竿)
ganj肝
[gǎn]
ganv感(擀、鱤、笴、澉、橄……)
ganr秆(杆)
gaun赶
ganx敢【动词】
[gàn]
ganz骭(旰、绀、淦……)
gan干
gaen赣
[gāng]
gang钢(冈、杠、矼、釭、罡、堽……)
gam刚
gaam缸(肛)
gamj纲
[gǎng]
gamv港
gamr岗
[gàng]
gamz杠(筻、戆……)
gam钢
[gāo]
gaw高(皋、槔、睪、篙、櫜……)
gaaw膏
gaau糕(羔)
[gǎo]
gau稿(杲、缟、槁、暠、藁……)
gaou搞
gaur镐
[gào]
gao告(诰、膏……)
gaue锆【元素】
[gē]
gee歌(搁、袼、鸽、咯、疙、戈、仡、圪、圪、屹、纥……)
gej哥
gef割
[gé]
geh格(胳、阁、蛤、颌、骼……)
gek革【名词】
[gě]
gev*隔(镉、葛、膈、鬲、嗝、塥、鬲、塥、舸……)
【字母v属隔开符;本方案把含有偏旁“鬲”的汉字从第二声调到第三声】
ger葛【姓氏】
[gè]
gez各(虼、硌……)
ge个
gec铬【元素】
[gěi]
gey给
[gēn]
genn根(……)
gen跟
[gén]
genh哏(……)
[gěn]
genv艮(……)
[gèn]
genz亘(茛、艮……)
[gēng]
geng耕(庚、浭、赓、絙、鹒……)
gem更
gemj羹
[gěng]
gemv梗(哽、埂、鲠、绠……)
gemr耿【姓氏】
[gèng]
gem更(堩、暅……)
[gōng]
gung公(蚣、肱、觥……)
gum工
gumj弓(躬、恭)
gumm功
gumf攻
guum宫
[gǒng]
gumv拱(巩、珙……)
gumr汞
[gòng]
guem共(……)
goem供【oem是万能韵母】
gunq贡
[gōu]
gow钩(勾、缑、篝、鞴……)
goow沟
[gǒu]
gou狗(苟、枸、岣、笱……)
[gòu]
goa够(句、遘、媾……)
goaz构
gouz购
goue垢(诟)
[gū]
guu估(咕、呱、毂、沽、轱、鸪、菰、蛄、辜、酤、觚……)
guw姑(菇、箍)
guj孤
goee
[gǔ]
guv鼓(钴、贾、蛄、毂、汩、诂、牯、罟、蛊、鹄、嘏、鹘、臌……)
gu股
gur骨
gux古
goev谷
[gù]
guz固(堌、梏、崮、牿、锢、痼、鲴……)
goe故
gus顾(雇)
[guā]
guaa刮(括、栝、鸹……)
guua瓜(呱)
guaj胍【化】
[guǎ]
guav寡(呱……)
guax剐
[guà]
gua挂(褂、诖……)
guia卦
[guāi]
goii乖(……)
goij掴
[guǎi]
goy拐(……)
[guài]
goiz怪(夬……)
[guān]
gonn观(棺,矜、莞、倌、瘝、鳏……)
gon关
goon官
[guǎn]
gonv管(馆、莞、琯、辖、筦、痯、鳤……)
[guàn]
guan灌(贯、罐、盥、毌、丱、掼、涫……)
gonz惯
gonc冠
[guāng]
gomm胱(咣、桄……)
gom光
[guǎng]
gomv广(犷)
[guàng]
guam逛(桄)
[guī]
guii规(闺、瑰、鲑、邽、妫、圭、珪、傀、鬶、瓌……)
【字母ii像人们规规矩矩地站着】
guij归
【字母ij与归的头两笔画极像】
guui硅【元素】
guuii龟
[guǐ]
guy轨(氿、庋、匦、垝、癸、姽、晷、簋……)
guiy鬼(诡、宄)
[guì]
gue贵(炅、刿、刽、桧、鱥、鳜……)
guea桂
guiz跪
guie柜
[gǔn]
gunv滚(磙、衮、绲、鲧……)
[gùn]
guen棍(……)
[guō]
goo锅(呙、埚、崞、聒、……)
goj郭
guuo蝈
[guó]
goh国(帼、漍、腘、虢、馘……)
gok腘
gob掴
[guǒ]
gov裹(菓、餜、椁、蜾……)
gor果
[guò]
guo过
H
[hā]
haa哈
haj铪【元素】
[há]
hah蛤
[hǎ]
har奤
[hà]
haz哈
[hāi]
haii核*(……)
haij嗨(咳)
[hái]
hai还(……)
haih孩
haei骸
[hǎi]
hay海(醢……)
haiy胲【化】
[hài]
hae害(亥……)
haez骇
haie氦
[hān]
hann憨(酣、鼾、顸……)
haan蚶
[hán]
hanh含(函、涵、邗、汗、邯、浛、晗……)
han寒
haln韩【姓氏】
[hǎn]
hanv喊(阚……)
haun罕
[hàn]
hanz焊(捍、悍、扞、憾、闬、菡、晘、颔、撖、暵、熯……)
haon旱(撼)
haen汉(翰、瀚)
hanc汗
[hāng]
hang夯
[háng]
hamh航(绗、珩、颃、迒……)
ham行
hamk杭
[hàng]
hamz巷(沆……)
[hāo]
haw薅(嚆……)
haaw蒿
[háo]
hal豪(壕、貉……)
hauh嚎(嗥)
hauk毫(蚝)
[hǎo]
hau好(……)
haur郝【姓氏】
[hào]
hao号(浩、皓、澔、滈、暠、灏、嗥、颢……)
haoz耗
haue昊【名词】
hauz好
[hē]
hee呵(诃、嗬、蠚)
hej喝
[hé]
heh和(盒、饸、颌、禾、纥、訸、龁、涸、阂、盍、盉、貉、阖、鶡、翮、鞨……)
hek河(荷、菏)【名词】
heb合【动词】
het何【代词、姓氏】
he核【双界词】
[hè]
hez贺(赫、鹤、壑、翯、佫……)
hec褐
[hēi]
heii黑
heij嘿
[hén]
henh痕
[hěn]
henv狠(……)
hen很
[hèn]
henz恨
[hēng]
heng哼(亨、脝……)
[héng]
hemh衡(姮、桁、鴴……)
hem横
hemb恒
[hèng]
hemz横
[hm]
hm
[hng]
hng哼
[hōng]
hung烘(薨……)
humm轰【-mm表示轰隆之声】
humj哄
[hóng]
humh宏(弘、荭、虹、黉、鸿、竑、鉷、翃、闳、泓、紘……)
hum红
humb洪
[hǒng]
humv哄
[hòng]
huem讧(澒、蕻……)
hoem哄【oem是万能韵母】
[hōu]
houu齁
[hóu]
hol侯(瘊、篌、糇、骺……)
houi喉
houk猴
[hǒu]
hou吼(吽)
[hòu]
hoa后(郈、鮜、逅、堠、鲎……)
houe候【基本词性为名词】
hoaz厚
[hū]
huu乎(忽、淴、轷、烀、惚、滹……)
huj呼(唿)
[hú]
huh胡(糊、斛、葫、搰、猢、瑚、煳、鹕、鹘、槲、蝴、衚、醐、觳……)
huk湖
hoeh弧(狐)
hoek壶
[hǔ]
huv唬(琥、浒……)
hur虎
[hù]
huz护(岵、怙、祜、笏、瓠、枯、扈、鄠、鸌、鱯……)
hoe户(戽)
hu互
huc沪
[huā]
huaa花(……)
huaj哗
[huá]
huah滑(猾、哗……)
huak华(骅、铧)
[huà]
hua化(桦……)
huia话
huaz画(划、婳)
[huái]
hoi怀(踝、徊……)
hoih槐
hoik淮
[huài]
hoiz坏
[huai]
hoiii划
[huān]
honn欢(……)
hoon獾
[huán]
honh环(洹、桓、萑、锾、圜、寰、闤、澴、寰、繯、鹮、鬟……)
hon还
[huǎn]
honv缓
[huàn]
huan患(幻、痪、奂、宦、涣、浣、焕、逭、睆……)
honz换
huon唤【用口呼唤】
[huāng]
homm荒(肓……)
homj慌
[huáng]
homh皇(凰、隍、喤、遑、餭、徨、惶、湟、煌、蝗锽、篁、鳇、鍠、潢、璜、磺、蟥、簧……)
hom黄
hoim簧
[huǎng]
homv谎(怳……)
homr幌
homx恍
[huàng]
huam晃(楻、湟、皝……)
[huī]
huii灰(晖、诙、虺、恢、珲、麾……)
huij辉
huui徽
huif挥
[huí]
hui回(茴、徊、洄、蛔……)
[huǐ]
huy毁(虺……)
huiy悔
[huì]
hue会(慧、彗、烩、荟、哕、浍、喙、翙、阓、缋、繢、蔧、嘒、恚、桧……)
huie惠(僡、蕙、憓、蟪、诲)
huez贿(秽、晦)
huea汇(绘、卉)
[hūn]
hunn昏(……)
hunj荤
huun婚
[hún]
hunh浑(珲、馄……)
huin魂【名词】
[hùn]
huen诨(溷、慁……)
hun混
[huō]
hoo豁(劐、嚿、騞、耠、锪……)
hoj攉
[huó]
hoh活
[huǒ]
hov伙(夥、漷……)
hor火
huor钬【元素】
[huò]
hoz获(镬、蠖……)
ho或
hos惑【多用于词末】
hoc货
huo祸
huoz霍(藿、嚯、攉、矐)
J
[jī]
gii机(击、讥、叽、饥、玑、乩、肌、汲、奇、咭、剞、唧、笄、屐、姬、赍、犄、嵇、缉、畸、跻、箕、稽、畿、羁……)
gij激
gy基
gif击
gyy积
gip鸡
[jí]
gih极(吉、鲫、棘、蒺、嫉、岌、佶、诘、笈、殛、楫、辑、蕺、躇、瘠、藉……)
gik级
gi及
gib集
gyh疾
gyb即
geai籍
geah急
[jǐ]
giy几(虮、掎、戟……)
gir已
giv脊
gix挤
[jì]
giz计(记、济、迹、绩、忌、寂、剂、祭、荠、洎、伎、芰、妓、偈、蓟、霁、跽、概、鲚、暨、冀、骥……)
gea技
gic纪
gis既
giea际
geae季(悸)
gyz继
geaz寄
[jiā]
giaa加(嘉、夹、伽、茄、迦、珈、枷、痂……)
giia家
giaj佳
giiaa镓【化】
[jiá]
giah夹(铗、荚、郏、恝、戛、蛱、跲……)
giak颊
[jiǎ]
giav甲(胛、贾、岬、斝、嘏……)
giar钾
giax假
[jià]
gia价(……)
giaz驾
giae架
gias嫁
giac稼
[jiān]
gynn肩(尖、煎、监、坚、兼、艰、奸、歼、缄、菅、笺、犍、湔、瑊、搛、蒹、缣、鲣、鞬……)
gyn间
[jiǎn]
gynv减(简、剪、俭、囝、枧、絸、笕、趼、睑、锏、裥、暕、谫、戬、赛……)
gynr碱(硷)【化】
giaun拣(检、捡、茧、柬)
[jiàn]
gian建(件、溅、贱、鉴、舰、箭、健、键、荐、践、饯、牮、涧、渐、谏、楗、瞷、锏、毽、腱、槛、踺……)
gynz见
giaen剑
[jiang]
gymm江(螀、茳、豇、疆、礓、缰、糨……)
gym将
giang浆
gymj僵
gyym姜
[jiǎng]
gymv讲(膙、耩……)
gymr蒋(桨)
gymx奖
[jiàng]
giam降(匠、酱、犟、强、洚、绛、弶……)
gym将
[jiāo]
giaw交(教、骄、娇、艽、郊、茭、峧、姣、鵁、椒、蛟、鲛、礁、蕉、鹪……)
giauu浇
giaaw胶
giaoo焦
[jiáo]
gial嚼(……)
giauh矫
[jiǎo]
giau脚(缴、侥、佼、狡、饺、铰、皎、敫、儌、皦、剿……)
giaux搅
giaou绞(狡)
giauv角
[jiào]
giao较(觉、校、珓、轿、酵……)
giaoz教
giaoe叫
giaue窖
[jiē]
giee接(秸、痎、嗟、喈、湝、锲……)
giie阶【名词】
giej揭
giiee街
[jié]
gieh结(洁、劫、竭、捷、劼、杰、诘、拮、桀、偈、袺、颉、楬、榤、碣、羯……)
giek节【基本词性为名词】
gieb截
[jiě]
giev姐(毑……)
giex解
[giè]
gie界(届、诫、戒、芥、玠、骱、疥、蚧、褯……)
giez借
giec介
[jīn]
ginn金(禁、襟、津、衿、矜、紟……)
gin今
giin斤【名词】
ginj巾
ginp筋【名词】
[jǐn]
ginv紧(锦、谨、馑、廑、瑾、槿、堇、卺……)
ginx仅
[jìn]
gien近(晋、噤、觐、琎、缙、瑨、妗、荩、浕、赆、祲、靳、搢、墐、殣……)
ginz进【英语in义含进】
gean尽【英语clear(灭尽)】
geanz禁【尽之又尽,为禁】
giean劲【名词】
gienz浸
[jīng]
ging京(惊、茎、泾、菁、鶄、睛、猄、鲸、兢、鼱、荆、旌、粳……)
gim经
giim晶
gimj精
gimm腈【化】
[jǐng]
gimv井(阱、憬、璟、汫、刭、颈、儆……)
gimr景
gimx警
giemv肼【化】
[jìng]
giem境(竟、径、竞、敬、婧、靓、靖、獍、弪、胫……)
gimz静
geam净【英语clean(干净)】
gieam镜【名词】
ginq痉
[jiōng]
gium扃
[jiǒng]
giumv窘(冏、炅、炯……)
giumx迥
[jiōu]
gew究(纠、鸠、裾、鞠、鞫……)
geuu揪
giew啾【象声词】
[jiǒu]
geu九(灸……)
gieu酒
geou久
[jiòu]
geo就(桕、厩、僦、鹫……)
geue舅
geoa救
geoe旧
gieo咎(疚)
geoc臼
[jǖ]
giw居(据*、苴、狙、趄、椐、雎、鞠、鞫……)
giuj拘(掬)
giiw驹
giuu剧*
[jǘ]
giuh局(侷、焗、湨、鶪、跼……)
giui橘
giuk菊
giut锔【元素】
[jǚ]
giuv举(莒、弆、蒟、榉、踽……)
giux咀
giur矩
[jǜ]
giuz具(拒、剧*、飓、俱、惧、犋、讵、苣、炬、矍、沮、虡、窭、钜……)
giu巨
giue距【名词】
gius据
giuc句【名词】
giwz聚【w为uu聚合而成】
giwc锯【w象锯齿;名词】
[jüān]
gionn捐(涓、蠲……)
gioon娟(鹃)
gionj镌
[jüǎn]
gionv卷(锩……)
[jüàn]
giuan倦(眷、隽、卷、狷、桊、绢、鄄、睊……)
gion圈
gionz绢
[jüē]
gioo撅(噘、嗟……)
[jüé]
gioh觉(駃、玦、砄、鴃、鴂、觖、孓、傕、劂、谲、爵、矍、爝、珏……)
gio绝
giob决
giok角
[jüě]
giov蹶(……)
[jüè]
gioz蹶(崛、倔、蕨、獗、橛、劂、厥……)
gios掘【独字词或用于词末】
[jǖn]
giwn军(钧、筠、皲……)
giun均
giunj君(莙、鮶)
giiun菌
[jǜn]
giuen俊(峻、馂、浚、骏、焌、畯……)
giunz郡(珺、捃)
K
[kā]
kaa咔(喀、咖、愒……)
[kǎ]
kav胩(咔、咯……)
kar卡(佧)
[kāi]
kaii开(……)
kaij揩
kaai锎【元素】
[kǎi]
kay楷(凯、锴、垲、恺、铠、闿……)
kaiy慨
kaiv蒈【化】
[kài]
kae忾(欬、愒……)
[kān]
kann堪(龛……)
kaan刊【基本词性为名词】
kanj勘
[kǎn]
kanv坎(莰、侃、欿、槛、顑、轗……)
kaun砍
[kàn]
kanz瞰(崁、嵌、墈、阚、碪……)
kan看
[kāng]
kang康(慷、慷、槺、闶、鱇……)
kamj糠
[káng]
kamh扛
[kàng]
kamz炕(亢、囥、犺……)
kam抗
kaem钪【元素】
[kāo]
kaw尻
[kǎo]
kau考(拷、栲、烤……)
[kào]
kao靠(……)
kaoz铐
kaoe犒
[kē]
kee科(柯、疴、蝌、磕、珂……)
kej棵(颗、稞)
[ké]
keh咳(颏、揢……)
kek壳
[kě]
kev可(坷、岢、轲……)
kex渴
[kè]
kez克(刻、氪、恪、嗑、溘、缂……)
kec课
ke客
[kēi]
keii剋
[kěn]
kenv啃(垦、恳)
ken肯
[kèn]
kenz掯(裉)
[kēng]
keng吭(硁、铿……)
kem坑
[kōng]
kum空(倥、崆、箜、悾……)
[kǒng]
kumv恐(……)
koum孔【oum是万能韵母】
[kòng]
kuem控(鞚……)
kum空
[kōu]
kow抠(驱、芤……)
kouu眍
[kǒu]
kou口
[kòu]
koa扣(筘、鷇……)
koue寇(蔻)
koaz叩
[kū]
kuu哭(堀、刳……)
kuw窟
ku枯(矻、骷)
[kǔ]
kuv苦(楛……)
[kù]
kuz库(绔、袴、喾……)
koe裤
kus酷
[kuā]
kuaa夸(姱……)
[kuǎ]
kuav垮(……)
kuar侉
[kuà]
kua跨(……)
kuaz挎
kuia胯【身体】
[kuǎi]
koy擓(……)
koiy蒯
[kuài]
koiz快(会、筷、凷、侩、郐、脍、哙、鲙、浍……)
koie块
[kuān]
konn宽(……)
koon髋【名词】
[kuǎn]
konv窾(……)
kon款
[kuāng]
komm框(匡、诓、眶、劻、哐、恇、洭……)
koom筐
[kuáng]
komh狂(诳、鵟……)
[kuàng]
kuam旷(圹、纩、卝、穬、贶、絖……)
kom况
komz矿(邝)
[kuii]
kuii亏(刲、岿、悝……)
kuui盔
kuij窥
[kúi]
kui奎(喹、蝰、逵、馗、隗、櫆、夔、葵、揆、骙、戣、睽……)
kuih魁【字母h表英语high(高)】
kuei癸
[kuǐ]
kuy傀(……)
kuey跬
[kuì]
kue溃(馈、匮、蒉、喟、愦、聩、篑……)
kuea愧
[kūn]
kunn昆(崐、琨、琨、髡、鹍、锟、鲲……)
kunj坤
kuun醌【化】
[kǔn]
kunv捆(悃、阃……)
[kùn]
kun困
[kùo]
koz阔(廓、栝、蛞、筈……)
kuo扩
ko括
L
[lā]
laa拉(垃、邋……)
laj啦
[lá]
lah砬(旯、揦……)
[lǎ]
lar喇
[là]
laz辣(剌、瘌、蝲、鯻、鬎、镴……)
lac蜡【名词】
las腊【形容词】
[la]
la啦(鞡)
[lái]
lai来(莱、徕、崃、涞、梾……)
laih铼【元素】
[lài]
lae赖(籁、赉、睐、濑……)
laie癞
[lán]
lanh拦(栏、兰、岚、婪、阑、谰、澜、褴、斓……)
laln篮
lan蓝
lain镧【元素】
[lǎn]
lanv揽(览、漤、榄、壈……)
laun懒
lanr缆
[làn]
lanz烂
laon滥
[lāng]
lang啷
[láng]
lamh廊(郎、阆、琅、桹、嫏、榔、硠、锒、稂、鎯、螂……)
lam狼
[lǎng]
lamv朗(烺)
[làng]
lamz浪(崀、蒗、阆……)
[lāo]
lauu捞
[láo]
lal劳(醪……)
lauh牢
laub唠
[lǎo]
lau老(佬、姥、栳……)
lauv铑【元素】
[lào]
lao涝(耢、嫪……)
laoe烙
laue酪
[lē]
lee肋
[lè]
lez乐(仂、扐、叻、玏、泐……)
les勒
[le]
le了
leee饹
[lēi]
leii勒
[léi]
lei雷(嫘、蔂、縲、嫘、擂、檑、礌、羸、罍、纍、儽、欙……)
leih擂
leik镭【元素】
[lěi]
ley磊(诔、垒、累、儡)
leiy蕾
[lèi]
leiz累(酹……)
leie泪【名词;eie象眼睛】
leic类【名词;c是英语catigory(种类)首字母】
[lei]
leiii嘞
[lēng]
leng楞
[léng]
lemh棱(楞、薐、塄、崚……)
[lěng]
lemv冷
[lèng]
lemz愣(堎、楞、睖……)
[lī]
lii哩
[lí]
lih离(狸、骊、鹂、蓠、蜊、漓、缡、璃、鲡、篱、蠡……)
lik厘(喱)
leai梨
leah犁【双界词】
leak黎
[lǐ]
liy里(俚、娌、悝、鲤、逦、澧、醴、鳢、蠡……)
liv理【生活live(英)就是理(liv)】
lir礼
lyr李
lear锂【元素】
[lì]
liz利(栎、轹、莅、栗、砾、笠、跞、詈、傈、溧……)
li力(厉、励)
lic历【基本词性为名词】
lis丽【多用于词末】
lea立(隶)
leae粒
liea例
[li]
lii哩
[liǎ]
liar俩
lia俩【缩写】
[lián]
lynh连(联、怜、帘、莲、涟、梿、裢、鲢……)
lynb廉(磏、濂、鬑、臁、镰、蠊……)
[liǎn]
lynv脸(敛、蔹、琏、裣……)
[liàn]
lian炼(练、恋、殓、楝……)
lynz链
[liáng]
lymh良(梁、俍、莨、踉、墚……)
lymk粮【名词】
lym量
liamh凉
liamk梁【名词】
[liǎng]
lymv两(唡、緉、裲、蜽、魉……)
lymr俩
[liàng]
liam亮(谅、倞、晾、喨、踉、靓、悢……)
lym量
lynq凉
lymz辆
[liāo]
liaw撩(蹽)
[liáo]
lial辽(聊、僚、寮、嘹、寥、獠、嫽、缭、燎、鹩、髎……)
liauh疗
[liǎo]
liau了(憭、潦、燎……)
liauv钌【元素】
liaur蓼
[liào]
liao料(撂、尥、瞭……)
liaoz镣
liaue廖
[liē]
liee咧
[liě]
liev*裂(咧)【字母v表示裂开】
[liè]
lie列(烈、裂、冽、洌、埒、趔、躐、鬣、鬛……)
liez劣
lies猎【动词】
[lie]
lieee咧
[līn]
linn拎
[lín]
linh邻(临、瞵、嶙……)
lin林
liln磷【名词】
linb淋
lienh鳞
[lǐn]
linv凛(菻、廪、懔……)
linr檩
[lìn]
lien赁(蔺、躏……)
linz吝
lean膦【化】
[líng]
limh铃(陵、凌、菱、绫、祾、鲮、酃、醽、伶、苓、囹、泠、玲、瓴、鸰、聆、蛉、笭、舲、羚、翎……)
lim零
limk龄【名词】
limb灵
[lǐng]
limv领
limr岭
[lìng]
liem另
limz令
limc呤【化】
[liōu]
lew溜
leuu熘
[lióu]
leuh留(遛、榴、榴、溜、骝、镏、旒、镠……)
leui硫
leuk瘤
leoh流(琉)
leok刘(浏)
[liǒu]
leu柳(绺、罶……)
[liòu]
leo六(陆……)
leoz遛(碌、鹨)
leoe馏
[lo]
looo咯
[lōng]
lung隆
[lóng]
lumh龙(隆、窿、癃、珑、茏、垅、咙、泷、栊、昽、胧、垄、眬……)
lumk笼
lum聋
[lǒng]
lumv笼(陇、篢……)
loum拢【oum是万能韵母】
lumx垄
[lòng]
luem哢
[lōu]
louu搂
[lóu]
lol耧(髅、娄、偻、蒌、喽、溇……)
louh楼
louk蝼【字母k表动物的口】
[lǒu]
lou搂
louv篓(嵝)
[lòu]
loa漏(露、镂……)
loue瘘
loaz陋
[lou]
louuu喽
[lū]
luu噜
luj撸
[lú]
luh卢(颅、炉、芦、庐、垆、泸、栌、轳、胪、鸬、舻、鲈……)
[lǔ]
luv鲁(镥、橹、芦……)
lur卤【基本词性为名词】
lux掳(虏)
[lù]
luz录(菉、渌、逯、琭、禄、碌、睩、辂、赂、戮、甪……)
loe陆
lu路(潞、璐、鹭)
luc鹿(辘、簏、麓)
loez氯【由[lǜ]改音】
[lu]
luuu氇
[lǘ]
liuh闾(榈……)
liuk驴【字母k表示动物的口】
[lǚ]
liuv吕(侣、履、稆、缕、偻、屡、褛……)
liu旅
liur铝
[lǜ]
liuz绿(……)
liwz律
liue率
lius虑(滤)【一般用于词末】
[luán]
lonh峦(娈、鸾、栾、挛、脔、滦、銮……)
lon孪
[luǎn]
lonv卵
[luàn]
luan乱
[lüē]
lioo掠
[lüè]
lioz掠(锊、圙……)
lio略
[lūn]
lunn抡
[lún]
lunh轮(伦、纶、仑、囵……)
lunb沦
[lùn]
lun论
[luō]
loo啰
loj捋
[luó]
loh罗(萝、箩、逻、锣、儸、脶、饠、椤……)
lok骡【骡有大口(k)】
lo螺
[luǒ]
lov祼(倮)
lor蠃(瘰)
[luò]
loz络(骆、洛、漯、烙、珞、跞、泺、荦、雒、咯……)
luo落
los摞【独字词;动词】
[luo]
loo啰
[m]
m姆
[m]
mh呣
[mā]
maa妈(蚂、嬷)
maj抹(孖)
[má]
mah麻
mak蟆
[mǎ]
mav马(玛、犸、蚂……)
mar码
[mà]
maz骂(祃、蚂……)
mac杩【建议用“杩”兼作数词,表示million(100万)】
[ma]
ma吗
maaa嘛
[mái]
mai埋
maih霾
[mǎi]
may荬
moy买
[mài]
mae卖(劢、迈……)
maie麦【名词】
moie脉(霡)
[mān]
mann颟(嫚)
[mán]
manh瞒(谩、馒、蔓、鞔、鳗……)
manb蛮【英语man(男人),b像铁锤:拿铁锤打人的男人——蛮】
[mǎn]
manv满
manr螨
[màn]
manz曼(漫、墁、幔、嫚、缦、熳、镘……)
maon慢
maen蔓
[māng]
mang牤
[máng]
mamh盲(茫、氓、邙、铓、杧、尨……)
mam忙
mamk芒
malm硭
[mǎng]
mamv莽(漭……)
mamr蟒
[māo]
maw猫
[máo]
mauh毛(锚、牦、茅、旄、酕、髦、髳、茆……)
maui矛
mauk蝥
[mǎo]
mau卯(铆、峁、泖、昴……)
maou冇
[mào]
mao冒(帽、媢、瑁、毷、皃、瞀、耄、袤、鄚、芼……)
maue貌
maoe贸
maoz茂
[me]
mee么
meee嚜
[méi]
mei没
meih眉(媒、禖、郿、嵋、猸、湄、楣、鹛、镅、脢、枚、玫、糜……)
meik煤【煤(meik)块(k)烧完就没(mei)了】
mui梅
muih霉【禾(h)米发霉】
muik酶【口中有酶】
[měi]
mey美
meiy镁
muy每
[mèi]
meiz昧(沫、袂、谜、痗、寐、魅、媚……)
meie妹
[mēn]
menn闷
[mén]
menh门(扪、璊……)
meln钔【元素】
[mèn]
menz闷(焖、懑……)
[men]
men们
-mn-们【用于代词后缀】
[mēng]
meng蒙(幪、蠓、濛、檬、曚、朦、鹲、矇、礞、艨……)
【把各种声调的“蒙”及含偏旁“蒙”的汉字一律归为读第一声】
[méng]
memh萌(虻、甍、矒……)
mem盟
[měng]
memv猛(勐、蜢、艋……)
memr锰【元素】
[mèng]
memz孟
menq梦
[mī]
mii眯
mij咪
[mí]
mih迷(谜、弥、祢、猕、糜、縻、麋、蘼、醾……)
mik醚【化】
[mǐ]
miy米(洣、弭、敉、眯……)
mir脒【化】
miv靡
[mì]
miz觅(汨、宓、谧……)
mi密(嘧)
mea秘
mic幂
miea泌
meae蜜
[mián]
mynh棉(绵……)
mynb眠
[miǎn]
myn免(勉、娩、丐、冕、腼、俛、勔、渑、愐、湎、缅、靦……)
[miàn]
mian面(眄)
[miāo]
miaw喵
[miáo]
mial苗(瞄、描、鹋……)
[miǎo]
miau秒(杪、眇、渺、缈、藐、邈……)
miauv淼
[miào]
miao妙(玅、缪……)
miaue庙
[miē]
miee咩(乜)
[miè]
mie灭(……)
miez篾(蔑、蠛)
[mín]
min民(苠、缗、旻、岷、忞、珉……)
[mǐn]
minv敏(闽、悯、黾、闵、泯、抿、暋……)
minr皿
[míng]
mimh名(铭、茗、洺……)
mim明
mimb鸣【动词】
mimk螟(冥、蓂、溟)
[mǐng]
mimv酩
[mìng]
miem命
[miòu]
meo谬(缪)
[mō]
moo摸
[mó]
moh磨(摩、麽、蘑、馍、劘、嫫、摹、谟……)
mok膜
mot魔
注:模读[mú]拼为muh。
[mǒ]
mor抹
[mò]
moz漠(没、脉、殁、茉、帕、沫、陌、妺、镆、默、寞、秣……)
muo末
mo莫
moc墨
[mōu]
mow哞
[móu]
mol谋(侔、眸、蛑、缪、鍪……)
mouh牟
[mǒu]
mou某
[mú]
muh模
muk毪
[mǔ]
muv母(拇、姆、姥、鉧……)
mur亩
mux牡
[mù]
muz幕(暮、募、慕、沐、霂……)
mu木
muc墓
moe目(睦)
moez穆【姓氏】
moec钼【元素】
N
[n]
n嗯
[nā]
naa捺*
naamoh南无
[ná]
nah拿(挐)
nak镎【元素】
[nǎ]
nar姆
na哪
[nà]
naz那(娜……)
nas纳(呐、肭、衲)
nac钠【元素】
naa捺*
[na]
na哪
[nǎi]
nay奶(艿、迺、倷……)
naiy乃
nair氖【元素】
[nài]
nae耐(柰、鼐、褦、佴……)
naez奈
naie萘【化】
[nān]
naan囡【名词】
[nán]
nanh南(喃、楠)【双界词】
nan男【nan(男)与英语man(男人)形近】
nanb难【形容词、副词、动词】
[nǎn]
nanv腩(蝻、赧……)
[nàn]
nanz难
[nāng]
nang囔(囊……)
nam囊
[náng]
nam囊(馕……)
[nǎng]
namv攮(曩……)
[nàng]
namz齉
[nāo]
naw孬
[náo]
nal挠(呶、硇、蛲、猱……)
[nǎo]
nau脑(垴、瑙)
nauv恼
[nào]
nao闹
naue臑
[né]
neh哪
[nè]
nez呐(讷)
[ne]
ne呢
[něi]
ney哪【口语】
neiy馁
[nèi]
neiz内
[nèn]
nenz恁
nen嫩
[néng]
nem能
[ng]
ng嗯
[nī]
nii妮
[ní]
nih泥(尼、兒、怩、坭、呢、倪、猊、婗、輗、蜺、鲵、麑……)
neai霓
nik铌【元素】
[nǐ]
niy拟(旎、儗、薿……)
ni你(祢)
[nì]
niz逆(匿、昵、坭、睨……)
nea腻
niea溺
[nian]
nynn拈
nynj蔫
[nián]
nynh黏(粘、鲇)
nyn年
[niǎn]
nynv碾(撵、涊、辇……)
nynx捻
[niàn]
nian念(埝……)
[niáng]
nym娘
[niàng]
niam酿
[niǎo]
niau鸟(茑、袅、嬝、嬲……)
[niào]
niao尿(溺)
niaue脲
[niē]
niee捏
[nié]
nieh苶
[niè]
nie聂(镊、蹑、涅、啮、嗫、颞、臬、嵲、臲……)
niez镍【元素】
niec孽(蘖)
[nín]
ninh凝*(恁)
nin您
[níng]
nimh凝(……)
nim宁(狞、苧、柠、聍)
nimk咛
[nǐng]
nimv拧
[nìng]
niem佞(泞)
nim宁
[niōu]
niew妞
[nióu]
neuh牛
[niǒu]
neu纽(钮、杻、狃、忸……)
neuv扭
[niòu]
neo拗
[nóng]
numh浓(侬、哝、秾、醲……)
num农
numk脓【名词】
[nòng]
nuem弄
[nòu]
noa耨
[nú]
nuh孥(驽、伮……)
nuk奴
[nǔ]
nuv努(砮、胬……)
nur弩
[nù]
nu怒
[nǚ]
niu女
niur钕【元素】
[nǜ]
niuz衄(恧)
[nuǎn]
nonv暖
[nǜe]
nio疟(虐)
[nuó]
noh挪(娜、傩……)
[nuò]
noz诺(懦、喏、搦……)
nuo糯
noc锘【元素】
O
[ō][ó][ǒ][ò]
ooo哦(噢、嚄)
[ōu]
ow欧(殴、讴、沤、瓯……)
oow鸥【鸟名】
[ǒu]
ou偶(耦、藕)
ouv呕
[òu]
oa沤(怄)
P
[pā]
paa趴(葩、派……)
paj啪【象声词】
[pá]
pah扒(掱、耙【动】、杷、琶、筢、潖……)
pa爬
pak耙【名词】
[pà]
paz怕
pac帕
[pāi]
paii拍
[pái]
pai排(俳、徘、徘、簰……)
poi牌
[pǎi]
pay迫
[pài]
pae派(湃)
paie哌【化学名词】
[pān]
pann攀(扳……)
paan潘(番)【名词】
[pán]
panh盘(槃、磐、磻、蹒、蟠、爿、鞶……)
[pàn]
panz畔(泮、袢、叛、鋬、襻……)
pan判
pon盼
[pāng]
pang乓
[páng]
pamh旁(膀、磅、螃、逄、鳑、彷……)
pam庞
[pǎng]
pamv耪(嗙……)
[pàng]
pamz胖
[pāo]
paw抛(泡……)
paaw脬【名词】
[páo]
pal庖(狍、咆、炮、匏……)
pauh刨
pauk袍【名词】
[pǎo]
pau跑
[pào]
pao炮(奅……)
paoz泡【两界词】
paue疱【名词】
[pēi]
peii胚(醅、衃……)
peij呸
[péi]
pei赔【英语视pay(赔偿)与pei形类音同】
pui陪【本方案pul(仆):仆人相陪】
peih培【h代表“禾”,与培植、培土有关】
peik裴【姓氏】
[pèi]
peiz配(佩、沛、霈、旆、辔……)
peie*锫【元素】
[pēn]
penn喷【要避免与英语pen(钢笔)同形】
[pén]
penh盆(湓……)
[pèn]
penz喷
[pēng]
peng砰
pemj烹
[péng]
pemh棚(蓬、篷、膨、蟛、鹏、弸……)
pem朋
pemk彭【姓氏】
pelm硼【元素】
[pěng]
pemv捧
[pèng]
pemz碰(椪)
[pī]
pii批(坯、丕、邳、伾、纰、狉、砒、鈚、铍、噼、霹……)
pij披
pi劈
[pí]
pih皮(疲、陂、枇、狓、毗、蚍、郫、埤、啤、琵、椑、裨、蜱、罴、膍、貔……)
pik脾【名词】
peah铍【元素】
[pǐ]
piy癖(痞、庀、圮、仳、否、吡、嚭……)
pir匹
piv擗
[pì]
piz辟(僻、渒、甓、鸊、譬、睥、媲、釽、淠、埤……)
piea屁
[piān]
pynn偏(翩)
pyyn篇
[pián]
pynh跰(骈、胼、缏、缏、蹁……)
[piǎn]
pynv谝
[piàn]
pian片
pyn骗
[piāo]
piaw飘(漂、缥、螵……)
piaoo剽
[piáo]
pial瓢(嫖、薸……)
[piǎo]
piau漂(莩、殍、缥……)
piauv瞟
[piào]
piao票(僄、骠……)
piaue嘌【名词】
[piē]
piee瞥
piie氕
[piě]
piev撇(苤……)
【把读第一声和第三声的“撇”都归为读第三声】
[piè]
pie嫳
[pīn]
pinn拼(姘)
[pín]
pinh贫(玭、嫔、颦……)
pin频
[pǐn]
pinv品(榀……)
[pìn]
pien聘(牝……)
[pīng]
ping乒(娉、俜……)
[píng]
pimh凭(帡、屏、帲、幈……)
pim平(评、坪、苹、枰、鲆、萍)
pimk瓶【名词】
[pō]
poo泼(泊、颇、酦……)
poj坡
puoo钋【元素】
[pó]
poh婆(鄱、皤……)
pok繁【姓氏】
[pǒ]
pov叵(笸)
por钷
[pò]
poz迫(朴、珀……)
po破(粕)
puo魄
[po]
pooo
[pōu]
pow剖
[póu]
pol抔(掊)
pouh裒
[pǒu]
pou掊
[pū]
puu扑(仆……)
puj铺
puw噗【象声词】
[pú]
puh葡(脯、莆、酺、菩、璞、蒱、濮……)
pul仆
poeh镤【元素】
[pǔ]
puv普(朴、浦、埔、溥、氆、蹼……)
pur圃
pu谱
poev镨【元素】
[pù]
puz铺(堡……)
poe曝
puc瀑【名词】
Q
[qī]
qii期(蹊、桤、沏、凄、萋……)
qi七(柒)
qij欺
qiiy妻
qyy漆(戚、桼)
[qí]
qih旗(棋、祈、亓、荠、萁、淇、骐、琪、祺、蜞、岐、綦、蜞、麒、祗、耆、颀、蕲……)
qib骑
qeah齐
qik其【代词】
qy奇(崎、埼、琦、锜)
[qǐ]
qiy起(启、乞、杞、屺、芑、能绮……)
qir企【一般指企业;名词】
qiv岂
[qì]
qiz器(讫、迄、汔、亟、契、跂、葺、碛、憩……)
qea气(汽)
qiea弃
qyz砌
qis泣
[qiā]
qaa掐(裕、葜、)
[qiá]
qah拤
[qiǎ]
qar卡
[qià]
qia洽(恰……)
qaz髂【医】
[qiān]
qann扦(迁、钎、阡、签、谦、芊、岍、悭、愆、骞、褰……)
qaan千(仟)
qanj牵
qanp铅
[qián]
qanh钱(黔、乾、掮、虔、荨……)
qan前
qanb潜【动词】
qaln钳
[qiǎn]
qanv浅(肷、遣、谴、嗛、缱……)
[qiàn]
qian欠(歉、嵌、茜、慊、堑、椠、芡、纤……)
qanz倩
[qiāng]
qang枪(戗、戕、锖、镪、锵……)
qaam腔
qamm羌(蜣)
[qáng]
qamh墙(蔷、嫱、樯……)
qam强
[qiǎng]
qamv抢(镪、襁……)
qamr羟【化】
[qiàng]
qiam呛(戗、跄、锵……)
qamz炝
[qiāo]
qaw敲(硗、橇、劁、劁……)
qaaw锹
qauu跷
[qiáo]
qal桥(乔、侨、荞、峤、峤、硚、鞒……)
qauh瞧(谯、憔、樵)
[qiǎo]
qau巧
qauv悄
qaou愀
[qiào]
qao翘(俏、诮、峭、帩、礉……)
qiao壳
qaue窍【名词】
qaoz撬
[qiē]
qee切
[qié]
qeh茄
[qiě]
qe且
[qiè]
qie窃(怯、惬、慊、箧、趄……)
qez切
qec妾
[qīn]
qinn钦(衾、骎、嵚……)
qin亲
qen侵
[qín]
qinh擒(芹、芩、矜、廑、琹、噙、檎……)
qinb勤
qiln琴
qenh秦(螓、嗪、溱)
qeln禽
qeanh覃
[qǐn]
qinv寝(锓……)
[qìn]
qien沁(吣……)
qinz揿
[qīng]
qing青(蜻、鲭……)
qim清
qeng氢
qem轻
qimj倾
[qíng]
qimh情(擎、檠、黥……)
qimb晴
qimk氰【化】
[qǐng]
qimv请(庼、綮、謦……)
qimr顷【量词】
[qìng]
qiem庆
[qióng]
qumh琼(茕、穹、筇、跫、銎……)
qum穷
[qiōu]
qow秋(湫、楸、鳅……)
qew丘(邱、蚯)
[qióu]
qol求(虬、裘、酋、逑、赇、遒、俅、巯、泅、蝤……)
qoul球
qouh囚
[qiǒu]
qou糗
[qǖ]
quu屈(曲、诎、蛐、蛆、觑、黢、麴、臞……)
quw区(躯)
qiw驱
quj趋
[qǘ]
quh渠(氍、癯、衢、蠼、磲、劬、璩、朐……)
quk瞿【姓氏】
[qǚ]
quv取(苣……)
qiu曲(龋)
qux娶
[qǜ]
quz趣
qoe觑
qu去
[qüān]
qonn圈(弮、悛、棬……)
[qüán]
qonh权(泉、鰁、颧、惓、蜷、鬈……)
qon全(佺、痊、诠、荃、辁、铨、筌)
qoin拳【名词】
quanh醛【化】
[qüǎn]
qonv犬(畎……)
qonx绻
[qüàn]
quan劝(……)
qonz券
[qüē]
qoo缺(阙……)
qoj炔【化】
[qüé]
qoh瘸(……)
[qüè]
qoz雀(碏、埆、悫、阕……)
qo却
qio确
qoc鹊
[qǖn]
qunn囷(逡)
[qǘn]
qunh裙(宭、麇……)
qun群
R
[rán]
ranh燃(……)
ran然
raln蚺(髯)
[rǎn]
ranv染(苒……)
raun冉
[rāng]
rang嚷(……)
[ráng]
ramh瓤(蘘、禳……)
[rǎng]
ramv壤(攘……)
ramx嚷
[ràng]
ram让(瀼……)
[ráo]
ral饶(荛、娆、桡……)
[rǎo]
rau扰(娆……)
[rào]
rao绕(……)
[rě]
rev惹(……)
[rè]
re热
[rén]
renh仁(壬……)
ren人
[rěn]
renv忍(荏……)
renr稔【名词】
[rèn]
renz任(纫、韧、仞、牣、轫、訒、饪、妊、紝……)
rin认
renc刃
[rēng]
reng扔(……)
[réng]
rem仍
[rì]
ri日(驲)
[róng]
rumh容(荣、蓉、瑢、榕、戒、绒、茸、嵘……)
rum溶(熔)
rumb融
[rǒng]
rumv冗(……)
[róu]
rol揉(糅……)
rouh柔
[ròu]
roa肉
[rú]
ruh蠕(茹、薷、孺、嚅、颥……)
ruk儒【名词】
ru如
roeh铷【元素】
[rù]
ruv乳(擩、鄏……)
rur汝【代词】
rux辱
[rù]
ruz褥(蓐、縟、溽……)
roe入
[ruá]
ruah挼
[ruǎn]
ronv软(堧、阮、偄……)
ron阮(朊)
[ruí]
rui蕤(緌……)
[ruǐ]
ruy蕊(橤……)
[ruì]
rue锐(睿……)
ruea瑞
ruie芮(枘、蚋)
[rùn]
ruen润(闰)
[ruó]
roh挼
[ruò]
roz若(鄀、偌、渃、箬、爇、篛……)
ruo弱
S
[sā]
saa撒(挲……)
saj仨
[sǎ]
sar洒(撒、潵、靸……)
[sà]
saz卅(飒……)
sa萨
sac脎[化]
[sāi]
saii塞(揌、噻……)
saai腮(鳃)
[sài]
sae赛
saie塞【要塞的“塞”】
[sān]
sann毵
san三(叁、弎)
[sǎn]
sanv霰(馓、糁……)
sanr伞
saun散
[sàn]
sanz散
[sāng]
sang桑
sam丧
[sǎng]
samv嗓(磉、颡……)
[sàng]
sam丧
[sāo]
saw臊(骚、缫……)
sauu搔
[sǎo]
sau扫(……)
sauv嫂
[sào]
sao臊(瘙、氉、埽、扫……)
saue梢
[sè]
sez涩(啬、瑟、濇、穑……)
se色
sec铯【元素】
[sēn]
senn森
sen升*【缩写】
[sēng]
sem僧
[shā]
xaa沙(杉、砂、莎、痧、裟……)
xa杀(刹、煞)
xaj纱
[shá]
xah啥
[shǎ]
xar傻
[shà]
xaz煞(唼、霎、歃、啑、箑……)
xac厦
[shāi]
xaii筛(酾)
[shǎi]
xay色
[shài]
xae晒
[shān]
xann煽(扇、姗、珊、栅、跚、埏、舢、痁、膻、芟……)
xan山
xanj删
xaan衫【名词】
xanp钐【元素】
[shǎn]
xanv陕
xaun闪
[shàn]
xanz善(擅、赡、膳、蟮、鄯、鳝、禅、汕、讪、剡、骟、壇、嬗……)
xaen扇
[shāng]
xang商(墒、觞)
xamm伤(殇)【双界词】
xaam熵【名词】
[shǎng]
xamv赏(垧……)
xamr晌
[shàng]
xamz尚(绱……)
xam上
[shang]
xamg裳
[shāo]
xaw梢(稍、捎、筲、艄、鞘……)
xauu烧
[sháo]
xal勺(芍……)
xauh苕
xauk韶【地名】
[shǎo]
xau少
[shào]
xao哨(稍、绍、捎、劭……)
xauz少【双界词】
xaue邵【姓氏】
[shē]
xee赊(畬、奢、畲……)
xej佘
[shé]
xeh舌(佘、阇、揲……)
xek蛇
xeb折
[shě]
xev舍
[shè]
xez设(舍、涉、摄、慑、滠、赦、歙……)
xe射
xec社【名词】
[shéi]
xei谁
[shēn]
xenn申(伸、屾、洗、参、绅、娠、甡、燊……)
xen深
xeen身【名词】
xenj砷【元素】
[shén]
xenh神(什)
[shěn]
xenv审(渖、婶、哂、矧、谂……)
xenr沈【姓氏】
[shèn]
xenz渗(甚、慎、葚、蜃、椹……)
xenc肾【肾可改称腰子】
xean胂【化】
[shēng]
xeng声(……)
xem生(牲、笙、甥)
xim升
[shéng]
xemh绳(渑……)
[shěng]
xemv省(眚)
[shèng]
xemz胜(圣、晟、嵊……)
xemq盛
xenq剩
[shī]
xii湿(虱、蓍、酾、嘘、鲺……)
xij失
xif施
xiiy尸
xyy师(狮)
xip诗【英语poem(诗)的首字母p】
[shí]
xih实(什、炻、祜、嵵、鲥……)
xik十
xi时
xib识
xyh食(蚀)
xeah拾
xeai石
[shǐ]
xiy使(驶……)
xir史【名词】
xiv始
xyr屎
xeav矢
[shì]
xiz市(示、适、士、氏、释、拭、仕、似、侍、逝、贳、柿、饰、峙、莳、栻、轼、螫……)
xis是【英语is(是)】
xic式【名词】
xeae势【名词】
xea事
xeaz试
xiea室
xy视
xyz世【世界是x、y、z三个未知数构成】
xeac铈【元素】
[shi]
yaoxiii钥匙
gurxiii骨殖
[shōu]
xow收
[shóu]
xol熟
[shǒu]
xou手
xeu首(艏)
xouv守
[shòu]
xoa受(绶……)
xoaz授
xoue兽【名词】
xeo售
xoas瘦【也拼写为soa,以与“搜、馊、叟、飕、嗖、瞍、艘”同类】
xouz寿
[shū]
xuu书(枢、菽、淑、抒、纾、倏、摅、毹、儵、姝……)
xuw叔
xuj输
xuf殊【形容词】
xoee疏(梳、蔬)
[shú]
xuh熟(秫……)
xub赎
[shǔ]
xuv暑(署、蜀、薯、曙、黍……)
xur鼠
xu数
xoev属
[shù]
xuz树(竖、戍、漱、庶、裋、澍……)
xu数
xuc术【名词】
xus恕【动词】
xoe束【双界词】
xoez述【动词】
[shuā]
xuaa刷
[shuǎ]
xuar耍
[shuà]
xua刷
[shuāi]
xoii衰
xoij摔
[shuǎi]
xoy甩
[shuài]
xoiz帅(率……)
xoie蟀
[shuān]
xonn栓(拴……)
xon闩
[shuàn]
xuan涮
[shuāng]
xomm霜(孀、礵、骦、鹴、泷……)
xom双
[shuǎng]
xomv爽(塽……)
[shuǐ]
xuy水
[shuì]
xue税(帨……)
xuea睡
[shǔn]
xunv吮(楯)
[shùn]
xuen瞬
xun顺
[shuō]
xoo说
[shuò]
xoz硕(蒴、搠、槊、铄、烁、妁……)
xuo朔
xo数
[sī]
sii司(斯、厮、嘶、澌、厶……)
si思
sij撕
sif私【形容词;英selfish(自私)】
syy丝(鸶)
seaj锶【元素】
[sǐ]
siy死
[sì]
siz伺(饲、驷、佀、笥、汜、兕、祀、姒、俟、食、禩、耜……)
siea四(肆、泗、驷)
seae寺【名词】
sy似
sic嗣【名词】
[si]
mauhsiz茅厕
[sōng]
sung松(忪、凇、菘……)
[sǒng]
sumv耸(怂、悚……)
soum竦【oum是万能韵母】
[sòng]
suem讼(……)
soem送【oem是万能韵母】
sum宋【姓氏】
sumz诵(颂)
[sōu]
sow搜(嗖、飕、螋、艘……)
souu馊
[sǒu]
sou擞(叟、瞍、嗾、薮……)
[sòu]
soa瘦*(擞)
soaz嗽
[sū]
suu酥(稣、窣……)
suw苏【姓氏】
[sú]
suh俗
[sù]
suz宿(夙、肃、涑、粟、谡、蔌、僳、觫……)
soe速
sus诉
su素
suo塑(溯)
[suān]
sonn酸(狻……)
[suàn]
suan算(笄……)
sonz蒜
[suī]
suii虽(眭、睢、荽……)
suij尿
[suí]
sui随(绥)
suei隋
[suǐ]
suy髓(……)
[suì]
sue遂(隧、燧、邃、穟、谇、祟……)
suez碎
suie穗
suea岁
[sūn]
sunn孙(荪、狲、飧……)
[sǔn]
sunv损(榫、簨……)
sunr笋
[suō]
soo缩(莎、娑、桫、挲、睃、蓑、嗦、羧……)
soj唆(梭、嗍)
[suǒ]
sov锁(琐、唢、鏁、璅……)
sor索
so所
[suò]
suo塑(溯)*
T
[tā]
taa她(趿、遢、溻……)
ta他
taj它
taf塌【动词】
taaj铊【元素】
[tǎ]
tav塔(……)
tar鳎
[tà]
taz踏(拓、挞、榻、遝……)
tac沓【名词】
[tāi]
taii胎(……)
taai苔
[tái]
tai台(邰、骀、炱……)
taih抬【动词】
taei苔【名词】
[tǎi]
tay呔
[tài]
tae太(汰、泰……)【建议用“太”兼作数词,表示trillion(万亿)】
taie态
taez钛【元素】
taec肽【名词;肉月体(e)肽】
taic酞【名词;液体(i)酞】
[tān]
tann摊(坍、怹、啴……)
taan滩【名词】
tanj贪
tanf瘫【动词】
[tán]
tanh弹(覃、锬、潭、檀、镡、榃、镡……)
tan谈
taln痰
tain坛(昙)
tant谭【姓氏专用字】
[tǎn]
tanv坦(袒、忐……)
tanr钽【元素】
[tàn]
tanz探
taen碳(炭)
taon叹
[tāng]
tang汤(铴、耥、镗……)
tamj蹚
tamm嘡【象声词,-mm在英语中常表示声音】
taam羰【化】
[táng]
tamh唐(塘、溏、瑭、螗、饧……)
tam糖
tamk堂(膛、螳、棠、樘、镗)【都是名词】
[tǎng]
tamv躺(淌……)
tamx倘
[tàng]
tamz趟
taom烫
[tāo]
taw掏(洮、梼、鼗……)
taaw涛【名词】
[táo]
tal淘(陶、啕、萄、绹……)
tauh逃
taui桃【名词】
[tǎo]
tau讨
[tào]
tao套
[tè]
te特(忑)
[tēi]
teii忒
[téng]
temh腾(滕、螣、幐……)
tem疼
temk藤【名词】
[tī]
tii踢(擿……)
tij梯
tif剔
tyy锑【元素】
[tí]
tih提(荑、绨、鹈……)
tik蹄【名词】
ti题
tib啼【动词】
[tǐ]
tiy体
[tì]
tiz替(悌、绨、洟、惕、俶、倜、逖、裼……)
tiea剃
teae屉【名词】
[tiān]
tyn天(黇……)
tynj添
[tián]
tynh田(佃、畋、钿、恬、湉……)
tynb甜
tianh填
[tiǎn]
tynv舔(悿、腆、淟、紾……)
[tiàn]
tian填*【缩写】
tianz掭
[tiāo]
tiaw挑(佻、祧……)
[tiáo]
tial条(迢、笤……)
tiauh调
[tiǎo]
tiau挑(脁、窕、斢……)
[tiào]
tiao跳
tiaoz眺
[tiē]
tiee贴(帖……)
tiie萜【化学名词】
[tiě]
tiev铁(帖……)
[tiè]
tie帖(餮……)
[tīng]
ting听(侱……)
timj厅
timm烃【名】
[tíng]
timh庭(廷、莛、蜓、霆、亭、葶、婷……)
tim停
[tǐng]
timv挺(梃、侹……)
timr艇
[tìng]
tiem梃
[tōng]
tung通(恫……)
tumm嗵
[tóng]
tumh铜(桐、仝、侗、峒、烔、佟、彤、砼……)
tum同
tumk童(潼、曈、瞳)
tuim酮【化;一般为液体】
[tǒng]
tumv统(侗)
tumr桶【桶只能与U一样,能装水】
toum筒【oum是万能韵母;筒可与O一样,是两头穿的】
tumx捅
[tòng]
tuem痛(恸)
[tōu]
tow偷
[tóu]
tol头(骰……)
touh投
[tòu]
toa透
[tū]
tuu突(葖……)
tuj凸
toee秃
[tú]
tuh涂(屠……)
tu图
tuk途【名词】
toeh徒
[tǔ]
tuv土(……)
tur钍【元素】
tux吐
[tù]
tuz吐(……)
toez兔(堍、菟)
[tuān]
tonn湍(……)
[tuán]
tonh团(抟……)
[tuǎn]
tonv疃(……)
[tuàn]
tuan彖(……)
[tuī]
tuii推(忒……)
[tuí]
tui颓(隤……)
[tuǐ]
tuy腿
[tuì]
tue退(煺、褪……)
[tūn]
tunn吞(暾……)
[tún]
tunh囤(屯、饨……)
tun臀
tuln豚
[tǔn]
tunv氽
[tùn]
tuen褪
[tuō]
too托(拕……)
tuo脱(侻、捝)
【熟透之栗:“tuo”(脱):o从u中脱落】
toj拖【拖着尾巴j】
[tuó]
toh砣(坨、沱、驼、柁、鸵、橐、酡、鼍、跎……)
tuoh驮
[tuǒ]
tov妥(庹……)
tor椭
[tuò]
toz拓(柝、萚……)
tuoz唾
W
[wā]
waa洼(凹、哇、娲、畈……)
wa哇
waj蛙【名】
waf挖
[wá]
wah娃
[wǎ]
wav瓦(佤……)
[wà]
waz袜(腽……)
[wa]
wa哇
[wāi]
waii歪(……)
[wǎi]
woy崴
[wài]
wae外
[wān]
wann弯(埦、蜿、帵、塆……)
waan湾【名词】
wanj剜
[wán]
wanh玩(顽、纨……)
wan完
wonh丸
waln烷【名】
[wǎn]
wanv碗(惋、脘、婉、娩、菀、绾、琬、皖、畹……)
waun晚
wanx挽
[wàn]
wanz万(忨……)
waen腕【名】
wanc蔓【名】
[wāng]
wang汪
[wáng]
wamh亡(……)
wam王
[wǎng]
wamv网(惘、罔、蝄)
wamx枉
wom往
[wàng]
wamz望(旺……)
wom往
waom忘
wanq妄
[wēi]
wii微(萎、薇、逶、溦……)
wyy危
wij威(葳、崴、揻)
wif偎(煨)
[wéi]
wih围(涠、闱、圩、潍、桅、洈……)【韦旁单i韵】
wi为
wei唯(惟)【含隹旁】
wui维【含隹旁】
wib违【动词;韦旁单i韵】
wik韦(帏)【名词;韦旁单i韵】
[wěi]
wiy伟(诿、苇、玮、韪、洧、猥、艉、鲔、娓、亹……)【韦旁单i韵】
wir尾【名词】
wix伪【形容词】
wey委
wuy萎(痿)
wiv纬【韦旁单i韵】
[wèi]
wiz卫(尉、蔚、慰、猬、渨……)
wi为
wic位
wea未
wiea味
wue喂
wyz畏
weiz谓
weie胃
weic魏
[wēn]
wenn温(榲、薀、辒、鰛……)
ween瘟
[wén]
wenh闻(蟁、閿……)
wen文(蚊、纹、炆)
wein雯
[wěn]
wenv稳(紊、刎、抆……)
wenx吻
[wèn]
wun问(汶、搵……)
[wēng]
weng翁(嗡、滃、鹟……)
[wěng]
wemv蓊(滃、塕……)
[wèng]
wemz瓮(齆、蕹……)
[wō]
woo涡(挝、莴、倭、蜗、踒……)
woj窝
[wǒ]
wo我
[wò]
woz卧(沃、龌、斡、幄、渥、偓……)
wuo握
woc肟【名】
[wū]
wuu污(邬、恶、洿、圬、诬、於……)
wuw屋
wuj乌
wup钨【元素】
uu呜
woee巫
[wú]
wuh无(唔、芜、鵐……)
wuk吴(蜈)【名词】
uh毋
woeh吾(梧、鼯、铻)
[wǔ]
wuv武(捂、鹉、忤、仵、庑、迕、妩、珷、牾……)
wur午【名词】
uv五(伍)【数词】
woev舞【双界词】
[wù]
wuz务(恶、悟、兀、晤、焐、戊、骛、阢、扤……)
wu误
wuc雾
woe物
oe勿
woez坞
XI(西)
[xī]
cii西(惜、息、熄、希、唏、悕、浠、晞、欷、睎、豨、郗、析、淅、晰、皙、晰、牺、舾、粞、昔、夕、汐、矽、穸、熙、溪、栖、傒、翕、犀、徯、裼、僖……)
ci稀
cij吸
cyy锡【元素】
ciiy硒【元素】
ceaj烯【化】
[xí]
cih习(觋、隰、檄……)
cik席【名】
cib袭
ceai媳
[xǐ]
ciy洗(玺、徙、枲、屣……)
cy喜(禧)
civ铣
[xì]
ciz戏(饩、禊、潟……)
cea系
ciea细
cic隙【名词】
[xiā]
ciaa瞎(……)
ciia虾【名词】
ciaj呷
[xiá]
ciah峡(匣、侠、辖、狭、狎、柙、硖、黠……)
ciak霞
[xià]
cia下(罅……)
ciaz吓
ciae夏(厦)
[xiān]
cynn锨(掀、袄、莶、猗、跹、暹、骞……)
cyn先(仙、籼)
cynj鲜
cyyn氙【元素】
ciaan酰【化】
[xián]
cynh咸(闲、嫌、弦、痫、娴、鹇……)
cynb衔
cianh贤
[xiǎn]
cynv险(崄、猃、冼、蚬、铣……)
cianv显
cynr藓
[xiàn]
cian现(献、馅、苋、羡、霰……)
cynz限
ciaen线【名词】
ciaon陷
cianz县
cync宪【宪的声旁为先(cyn)】
[xiāng]
cymm箱(厢、葙、湘、缃、襄、骧……)
cym相
ciang乡
cymj香
cymf镶
[xiáng]
cymh详(翔、降、祥……)
xiǎng]
cymv想(享……)
cymx响(饷)
[xiàng]
ciam向(……)
cymz像
cym相
cymc项【姓氏、名词】
ciamz象(橡)
cianq巷
[xiāo]
ciaw消(销、骁、逍、哮、宵、绡、萧、霄、嚣……)
ciaaw宵【名】
ciaao硝【化】
[xiáo]
cial淆(崤)
[xiǎo]
ciau小(筱……)
ciauv晓
[xiào]
ciao效(孝、唴、肖……)
ciaoe笑(啸)【动词】
ciaue校【名词】
[xiē]
cee些(……)
ciee歇
cej楔
[xié]
ceh斜(邪、胁、颉……)
cieh协(谐、偕)
cek鞋
ceb携(挟)
[xiě]
cev写(……)
ciev血【字母码i表示液体血】
[xiè]
cie泻(泄、卸、契、亵、薤、邂、屑、懈、澥、蟹、瀣……)
cez谢(榭)
cec械
[xīn]
cinn锌(辛、鑫、歆、炘、欣、炘、忻、馨……)
cin新
cen心(芯)【英语center/中心】
ciin薪【名】
[xǐn]
cinv伈
[xìn]
cien信(囟、衅)
cinz芯
[xīng]
cing星(猩、惺……)
cimj兴
ceng腥
[xíng]
cimh形(荥、陉、饧、铏、硎……)
cimk刑【现代名词】
cimt型【名词】
cim行
[xǐng]
cimv醒(省……)
cimx擤
[xìng]
ciem幸(兴、悻、荇……)
cimz姓
cem性
cinq杏
[xiōng]
ciung凶(芎、汹……)
cium兄
ciumj胸(匈)
[xióng]
ciumh雄
ciumk熊【名词;动物有口(k)】
[xiòng]
ciuem诇
[xiōu]
cew修(……)
ceuu羞
ceoo休(咻、庥)【-oo表示句号、结束】
[xiǒu]
ceu朽
cieu宿【量词】
[xiòu]
ceo秀(绣、琇、宿……)
ceoz锈
ceue袖(岫)
ceoe嗅
cieo溴【元素】
[xǖ]
ciw须(圩、盱、顼……)
ciuu虚(墟)
ciu需
ciiu圩
[xǘ]
ciuh徐
[xǚ]
ciuv许(诩、栩、浒……)
[xǜ]
ciuz续(绪、畜、蓄、洫、酗、煦、蓿……)
ciue序
ciwz叙
ciuc婿【名】
[xüān]
cionn宣(萱、揎、喧、瑄、暄、煊、谖……)
[xüán]
cionh旋(漩、璇、玄、痃……)
cionb悬
[xüǎn]
cion选(烜……)
cionv癣
[xüàn]
ciuan炫(旋、碹、渲、楦、绚、泫、眩……)
[xüē]
cioo削(……)
ciio靴
cioj薛
[xüé]
cioh穴(噱……)
cio学
[xüě]
ciov雪(鳕……)
[xüè]
cioz血(谑……)
[xǖn]
ciwn熏(勋、荤、窨、薰、獯、醺……)
[xǘn]
ciunh循(询、旬、巡、荀、恂、峋、珣、寻……)
[xǜn]
ciuen迅(汛、殉、徇、讯、浚、蕈……)
ciun训
Y
[yā]
yaa压(……)
yiaa押
yiia鸭
yaj桠(丫、垭)
yiiaa鸦
[yá]
yah牙(芽、岈、涯、睚……)
yak崖【名】
[yǎ]
yav哑(……)
yar雅
[yà]
yia亚(娅、讶、迓、呀、挜、揠……)
yaz轧
yac氩【元素】
[ya]
ya呀
[yān]
yann淹(咽、湮、胭、恹、焉、崦、阏、腌、焉、鄢、嫣……)
yaan烟【名】
yanj燕
yanf阉
[yán]
yanh延(颜、阽、妍、阎、蜒、筵、芫……)
yan严(研)
ianh沿
yaln盐【名词】
yain言【名词】
yant岩【名词】
yianh炎
[yǎn]
yanv演(偃、剡、俨、奄、兖、琰、厣……)
yanr眼【名词】
yaun掩
[yàn]
yian堰(雁、宴、艳、滟、赝、觃、砚、唁、喭、酽、餍、谳……)
yanz验
yaen焰(焱)【名词】
yaon厌
[yāng]
yang央(泱、殃、鸯、鞅……)
yaam秧
[yáng]
yamh阳(扬、玚、肠、飏、炀、钖、疡、徉、垟、佯……)
yaim洋【名词;字母i表示洋有水】
yalm杨
yamk羊【名词;羊有口(k)】
[yǎng]
yamv养
yamr氧【名词】
yamx痒
yiamv仰
[yàng]
yiam恙(怏、漾、烊、鞅……)
yam样
[yāo]
yaw腰(夭、要……)
yiaw妖【名词】
yauu邀
yaoo幺(吆)
[yáo]
yal摇(飖、谣、鹞、瑶、垚、峣、徭、搖、鳐、尧、肴、爻、珧、铫……)
yauh遥
yauk窑【名词;窑有门口(k)】
yaui姚【姓氏】
[yǎo]
yau咬(杳、窅、窈……)
yiau舀
[yào]
yao要(钥、鹞……)
yiao药
yaoe耀(矅、燿)
[yē]
yee耶(倻……)
yiee噎
yiie椰
[yé]
yeh耶(邪、揶……)
yek爷
[yě]
yev也(……)
yex野
yiev冶
[yè]
yie业(咽、掖、烨、晔、腋、邺……)
yec叶【名词】
ye夜
yez液
iez页
[yī]
yii衣(伊、袆、咿、猗、漪、噫、黟……)
ii依
yi一
yij医
yip铱【元素】
[yí]
yih移(仪、疑、嶷、彝、觺、匜、夷、沂、诒、饴、怡、荑、咦、贻、眙、胰、痍、颐、椸……)
yik姨
yib宜【形容词】
eah遗
[yǐ]
yiy乙(……)
y以
iy已
yir椅(倚、旖)
yiv钇【元素】
iv矣
[yì]
yiz义(议、屹、抑、邑、译、诣、驿、绎、裔、逸、翌、臆、懿、刈……)
eaz易【英语easy(容易)】
yeaz异
yic亿【数词】
yea意(癔、臆)
yeae艺
yiea益(溢)
yeac疫
iea翼
ieaz镱【元素】
[yīn]
yinn阴(殷、絪、愔、氤……)
yin因
yiin姻
yen音
yinj铟【元素】
[yín]
yinh银(折、垠、寅、龈……)
yinb淫(霪)【用字母b表示淫】
yenh吟
[yǐn]
yinv引(蚓、吲、靷……)
yinr隐(瘾)【名】
inv饮
[yìn]
yien印(荫、胤、鮣……)
yean茚【化】
[yīng]
ying英(媖、瑛、锳……)
yimj婴(撄、缨、璎、樱)
yim应
yimm鹰(膺)
[yíng]
yimh营(荧、荥、萤、蓥、滢……)
yimb迎
yimk蝇
imh赢(盈、嬴)
[yǐng]
yimv影(颍、郢……)
yimr瘿
[yìng]
yiem映(暎……)
yim应
yem硬
[yō]、[yo]
yooo哟(唷……)
[yōng]
yung拥(佣、庸、慵、雍、臃……)
yumj痈
yumm邕
[yǒng]
yumv勇(俑、甬、涌、恿、蛹、踊、喁……)
youm永【oum是万能韵母】
yumx泳(咏)
[yòng]
yuem佣(……)
yum用
[yōu]
yow优(攸、呦……)
yew忧
youu幽
[yóu]
yol由(柚、蚰、斿、莜……)
youh游
youi油【名词;不发音的i表示液体】
youk铀【元素】
euh尤(犹)
yeuh邮
[yǒu]
you友(莠、黝……)
yeu有
youv铕【元素】
eu酉
[yòu]
yoa右(佑、侑、宥、鼬、柚……)
eo又
yeo幼
yeue蚴【名】
yoaz诱
yieo釉【名】
yeoz囿
[yǖ]
yuu吁(纡……)
yuj迂
yiw淤
[yǘ]
yuh余(……)
yuk鱼(娱、愉、渔)
yu于
yub逾
[yǚ]
yuv语(宇、俣、禹、窳……)
yiu雨【字母i与水亲和】
yux予【基本词性为动词】
yur宇【名】
iuv羽【跟iea(翼)相对】
iu与
[yǜ]
yuz遇(浴、芋、誉、喻、愈、寓、豫、郁、谕、御、裕……)
yuc域【名】
yus育
yiue狱【名】
yoe预
yiuz欲
yoez玉
[yüān]
yonn冤(鸳、涴、蜎……)
yoon渊【名】
[yüán]
yonh圆(员、缘、园、辕、沅、坦、媛、鼋……)
yon原(源、嫄、螈)【双界词】
yoin元【高频量词;参照英语coin(硬币)】
yonb援
[yüǎn]
yonv远
[yüàn]
yuan院(苑、垸、掾……)
yonz愿
yuon怨【动词,用口埋怨】
[yüē]
yoo约(曰、矱)
[yüě]
yov哕
[yüè]
yoz越(跃、悦、岳、钺……)
yo月(刖、玥、抈、钥)
yio乐
io阅
yoc岳
ioz粤
[yǖn]
yunn晕(缊、氲……)
[yǘn]
yunh匀(芸、纭、耘、昀、畇、筠、鋆、郧、沄、涢……)
yuin云【名】
[yǚn]
yunv允(狁……)
yiun陨(殒)
[yǜn]
yuen韵(熨、愠……)
yun运
yoen孕(蕴)【oen是万能韵母】
z
[zā]
zaa匝(咂……)
zaj扎
[zá]
zah杂(……)
zak咱【代词】
zab砸【动词;b表用铁锤砸】
[zǎ]
zav咋(……)
[zāi]
zaii栽(……)
zaai灾
zaij甾
zaaii哉
[zǎi]
zay载(傤……)
zaiv宰
zaiy崽
[zài]
zae在
zaiz再
zay*载
[zān]
zann簪(……)
zaan糌【名】
[zán]
zanh咱
[zǎn]
zanv攒(昝、拶、趱……)
[zàn]
zanz赞(蹔、錾、酂、灒……)
zan暂
[zāng]
zang赃(……)
zaam臧【姓氏】
zam脏
[zǎng]
zamv驵(……)
[zàng]
zamz藏(……)
zam脏
zanq葬
[zāo]
zaw遭(……)
zauu糟
[záo]
zal凿(……)
[zǎo]
zau早(蚤、澡……)
zauv枣
zaur藻
[zào]
zao造(燥、躁、皂、唣、慥……)
zaue灶【名词】
zaoe噪【动词】
[zé]
zeh责(啧、幘、箦、赜、箦、迮、咋、笮……)
zeb择
zek泽【现代名词】
ze则
[zè]
zez仄(昃……)
[zéi]
zei贼(鲗)
[zěn]
zen怎
[zèn]
zenz谮
[zēng]
zeng曾(……)
zem增
zemj憎
[zèng]
zemz赠(甑、锃……)
zenq缯
[zhā]
jaa渣(喳、咋、吒、楂……)
jaj扎
[zhá]
jah铡(……)
jak闸【名词】
[zhǎ]
jav眨(拃、柞、砟、鲊……)
[zhà]
jaz榨(诈、乍、柞、咤、痄、蚱……)
jac栅
ja炸
[zhāi]
jaii摘(……)
jaij斋
[zhái]
jai宅(……)
jaih择
jaik翟【姓氏】
[zhǎi]
jay窄(……)
[zhài]
jae债(砦、祭……)
jaie寨
[zhān]
jann瞻(詹、谵、饘、邅……)
jaan毡【名】
janj粘(沾)
[zhǎn]
janv展(崭、搌、辗……)
janr盏【名量词】
jaun斩
[zhàn]
janz站(湛、绽、蘸、栈、颤……)
jan占
jaon战
[zhāng]
jang章(鄣、獐、彰、漳、璋、樟、蟑)
jamm张
[zhǎng]
jamv掌(礃……)
jam长(涨)
[zhàng]
jamz涨(胀……)
jaem帐【名】
janq障(幛、嶂)
jamc丈(杖、仗)
[zhāo]
jaw招(钊、啁、嘲……)
jauu朝
[zhǎo]
jau找(……)
jauv沼
jaur爪
[zhào]
jao照(诏、炤……)
jaoe召(肇)
jaue兆(鮡)【名】
jaoz赵
jauz罩
[zhē]
jee蜇(嗻……)
jej遮
[zhé]
jeh折(哲、辄、蜇、谪……)
jek辙【名】
[zhě]
jev锗(褶、赭……)
jer者
[zhè]
jez这(嗻、柘……)
jec蔗(浙、鹧)
[zhe]
je着【助词】
[zhèi]
jeiz这(……)
[zhēn]
jenn真(珍、侦、贞、桢、祯、胗、斟、甄、臻……)
jeen针【名词】
[zhěn]
jenv诊(紾、轸、畛、缜……)
jenr枕【名词】
[zhèn]
jenz镇(圳、紖、揕……)
jen振(震、赈)
jenc阵【名词】
[zhēng]
jeng争(挣、峥、挣、睁、铮、筝、鬇……)
jemm蒸(烝)
jemj征(怔、钲)
[zhěng]
jemv整
jemx拯
[zhèng]
jemz政(怔、诤、帧、铮……)
jem正
jemc症【名词】
jenq证
jemq郑
[zhī]
jii支(枝、肢、只、织、吱、卮、桅、胝……)
ji知(蜘、椥)
jyy之(芝)
jij汁【顶着“三点水”】
jyj脂
[zhí]
jih直(埴、稙、絷、跖、摭、踯、蹠……)
jyh植(殖)
jik职【名词】
jib执
jeah值
jeai侄【名】
[zhǐ]
jiy只(枳、轵、咫、徵……)
jir指(旨、趾)【名】
jiv止(址、芷、祉)
jeav纸
jyr酯【化】
[zhì]
jiz制(致、滞、掷、窒、秩、挚、稚、灸、帜、峙、痔、桎、膣、豸、栉、雉、帙、彘、贽、忮、陟、畤、骘、鸷、蛭、轾、郅、庢……)
jea质
jy治
jiea置
jic智【名】
jeaz至
jeae志(痣)【名词】
[zhōng]
jung忠(衷、盅……)
jum中
jumj终
jumm钟
[zhǒng]
jumv肿(……)
joum种【oum是万能韵母】
jumr冢【名】
[zhòng]
juem重(……)
jumz众
joem种【oem是万能韵母】
jum中
junq仲
[zhōu]
jow周(诌、涛、啁……)
jouu州【小“州”有双U】
jouw洲【大“洲”有三U;uw≈uuu】
joow舟【joow中的oo与“舟”中的两点对应】
jowj粥【jouj和“粥”前后有弯弓】
[zhóu]
jol轴(碡、妯……)
[zhǒu]
jou帚(……)
jouv肘
[zhòu]
joa昼(骤、纣、绉、荮、胄、酎、籀……)
joue宙【名】
joaz咒
jouz皱
[zhū]
juu株(诸、邾、诛、茱、洙、铢、槠……)
juw猪【名】
juj朱
joee珠【珠与圆字母O】
[zhú]
juh逐(竺、蠋、躅……)
juk竹【名】
joeh烛【火烛与太阳O】
[zhǔ]
juv主(拄、瞩……)
jux嘱
joev煮【火煮与太阳O】
[zhù]
juz柱(祝、助、著、伫、纻、杼、贮、炷、砫、疰、蛀、铸、翥、箸……)
ju住(驻)
joe注
joez筑
[zhuā]
juaa抓(挝……)
[zhuǎ]
juav爪(……)
[zhuāi]
joii拽(……)
[zhuǎi]
joy跩(转……)
[zhuài]
joiz拽(……)
[zhuān]
jonn专(顓……)
joon砖【名】
[zhuǎn]
jon转
[zhuàn]
juan传(撰、瑑、篆、啭……)
jonz赚
jon转
[zhuāng]
jomm装(妆……)
joom庄【名】
jomj桩【名】
[zhuǎng]
jomv奘(……)
[zhuàng]
juam壮(幢……)
jom状
jomz撞
[zhuī]
juii追(……)
juui锥(隹)【名】
jueii椎【名】
[zhuì]
jue缀(赘、惴、缒、醊……)
juiz坠
[zhǖn]
junn谆(肫、迍、窀、衠……)
[zhǚn]
jun准(埻……)
[zhuō]
joo桌(卓、倬、焯……)
jo捉
joj拙
[zhuó]
joh啄(灼、浊、琢、酌、椓、濯、擢、禚、茁、浞、斮、斲……)
juo斫
[zī]
zii资(咨、嗞、孳、趑、觜、锱赀、訾……)
zij兹
zyy滋
zip姿【名】
[zǐ]
ziy紫(姊、茈、秭、笫、訾……)
zir籽(仔)【名】
ziv滓(梓)
zi子
[zì]
ziz字(恣、眦、牸、載、胾……)
zea自
ziea渍
[zi]
zi子
[zōng]
zung宗(枞、棕……)
zum综
zumm踪
zumj腙【化】
[zǒng]
zumv总(偬……)
[zòng]
zuem纵(……)
zunq粽
[zōu]
zow邹(驺、陬、诹、緅、鄹、鲰……)
[zòu]
zou走(……)
[zòu]
zoa奏(……)
zoaz揍
[zū]
zuu租(……)
zuw菹【名】
[zú]
zuh足(……)
zuk族【名】
zu卒【双界词】
[zǔ]
zuv组(诅……)
zur祖【名】
zux阻
[zuān]
zonn钻(躜……)
[zuǎn]
zonv纂(缵)
[zuàn]
zuan赚(攥……)
zon钻
[zuī]
zuii脧
[zuǐ]
zuy嘴(咀、觜)
[zuì]
zue最(蕞……)
zuie罪【名词】
zuea醉
[zūn]
zun尊(遵、樽……)
[zùn]
zuen捘(……)
[zuō]
zoo嘬(……)
zo作
[zuó]
zoh昨(捽、笮……)
zuoh琢
[zuǒ]
zov撮(……)
zor左(佐)
[zuò]
zoz坐(座、凿、酢、胙、柞、怍、阼、岞……)
zo作
zuo做
zoc唑【化】
第四部分参考文选
[1]周有光.中国拼音文字研究.[M]上海.上海东方书店,1952.
[2]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
[3]胡裕树等.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4]中国汉字编码研究会.汉字编码方案汇编.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85.
[5]中国语文编辑部.汉字信息处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赵伯章,徐力.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上、下).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1987.
[7]邢福义.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8]李智军,王安民.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速成教程.西安.陕西电子杂志社.1989.
[9]黄炳羽.论建立国际通用的计数制度.上海.世界科学.1990(7).
[10]朱巧明.汉字信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1]张玉安.马来西亚语三百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黄炳羽.关于合浦县一些含有偏僻用字的地名变更的建议.广西.合浦报(1月12日第三版).2001(651)。
[13]梁敏和.印度尼西亚语300句.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4]黄伯荣,廖序东等.现代汉语(上、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赵辛予,赵辛茅等.多功能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6]黄炳羽.按计声调音节将汉字压减至1800个左右的可行性.西安: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3).
[17]朱巧明,李培峰,吴娴等.中文信息处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8]柳玉刚.标准法语发音.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9]冯洪钱.以词代字法汉字改革研究报告.北京.中国杰出新闻人物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5.
[20]曹先擢,苏培成等.新华多功能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1]黄炳羽.关于汉语拼音文字和一语双文的初步探讨.西安: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22]黄炳羽.关于设计最简短的拼音文字型汉字编码的技术研究.西安: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03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000.1信息技术多八位编码字符(UC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246信息技术通用键盘输入通用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6]ChaoYuanRen(赵元任).LanguageandSymbolicSystems(《语言和符号系统》).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剑桥大学出版社).1968.
[27]Hannas,William.Asia’sOrthographicDilemma(《亚洲的书写困境》),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火奴鲁鲁: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五部分后记
作为文化交流工具的文字与作为物质交通工具的车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条腿。这两种工具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是任何国家都应当重视的大事。本书深刻论述了将我国数以万计的汉字精减至3000个以内以及实行“一语双文”的必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减汉字的具体方法;并且,主要通过比较研究,创制了一种最为简短、规范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已相继使用拉丁化拼音文字。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集高度简洁规范、字母用法与国际接轨兼容并能准确表达汉语音、汉语意于一身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涉及到数学、信息学、心理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一门边缘科学。
为了设计出一种最简短、最规范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本书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充分借鉴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等各大语种对字母的用法,在遵循各大语种对拉丁字母的基本使用规则的前提下,力求提高字母的使用效力,使各种元音双字母组合能够均匀的表记汉语音,创造性地采用元音字母标调及字母兼职标调,使标调完全融合于韵母的拼形之中;并且,较好地处理了与英语的兼容关系。同时,本书还通盘考虑了汉字的效用递减特性及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一特点,将汉字词性划分为阴阳两类以与不同的标调符号和具特定声调的韵母相对应。这样,确保了拼写法高度简短而规范,具有极强的文字性,并将记忆量降到最低。从而使得数百年来,设计汉语拼音文字的技术性问题首次通过本书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应当指出,对世界任何拼音文字都必须经过足够时间的学习、记忆和反复熟练,才能形成条件反射,运用自如。
本书主要作为语言文字研究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制作计算机汉字编码软件用书。
笔者在研究和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曾得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衡先生,西安文理学院教授、留美学者吕玉琴女士,以及美籍已故教授LeaHaimowitz女士的大力帮助;后又得到前联合国资深翻译家、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执行干事吴文超先生的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笔者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差错和谬误在所难免,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和本书使用者批评指正。
黄炳羽联系地址:广西合浦县委组织部邮编:536100
电话:13877999318。
2008年11月
附件:中山大学中文系陈衡教授撰写的《序》。
序
陈衡
黄炳羽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同志,也是位开拓创新型的同志。他在读大学期间就有10000余字的处女作《论建立国际通用的计数制度》。因该论文富有新意、很有见地,得到大学教授的推荐,在《世界科学》(1990年第7期)上发表;并且是该期刊中8篇上封面的主要文章之一。毕业后,在从事编辑和翻译工作期间,有过多篇论文在《中文信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1995年改行从事法律工作,不到两年,就有论文《我国应采用罗马法亲等计算法》、《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借款合同法院应当执行》分别在我国权威的法学类刊物《法学杂志》(1997,第2期)、《中国律师报》(1997.7.26,第3版)上发表。这两篇文章,前一篇在我国民法学术界引用率很高;后一篇所持的建议已经被国家采纳。
黄炳羽同志的最大兴趣和强烈爱好,是对汉语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的研究。
最近,他利用自己在学习中逐步积累的比较广博的知识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撰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富有高瞻远瞩的思想,极具参考价值。在这本书里,他就精减汉字和实行汉语“一语双文”的必要性问题作了比较深刻的论述。指出汉字确实存在难认、难学、难记、不便于国际交流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的实际问题,认为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汉字字数太多,其次就是汉字的构字体制问题。他分析了把汉字精减至3000个以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库里,如鲳鱼、鲥鱼、鳊鱼、鲨鱼、蛔虫、樟树、鼹鼠、蝮蛇等等这些不必要的重复表意的现象十分普遍,建议用“形声词”替代大量被精减的形声字;提出了按我国过去处理异体字的方式实行同音合并这样精减汉字的方法。他说:“中国汉字只有少而精才会在地球村中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字符。”他还统计和总结了当今世界已有92%以上的国家(包括美国、法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印尼等大国)都已相继采用“千进位”制的欧美澳非式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而我国目前仍在使用“万进位”制的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我国目前普及使用的万进位制与国际通行的千进位制很不统一,其相互之间总存在着别扭的换算关系,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语言学习。指出,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的国际标准化,与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具有同样的重大意义;我国有理由像过去推行国际单位制(如米制)一样坚决推行普及。据此,他建议我国在精减汉字时,用“杩”[mà]替代“兆”表示100万(million),用“彬”[bīn]表示10亿(billion),用“太”[tài]表示10000亿(trillion),以作为我国法定的计数单位,并在各种统计报表和刊物上普及使用。这些观点在以后都有可能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他也向读者整理介绍了数百年来我国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如利玛窦(1605)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28),拉丁化新文字(北拉1931),尹斌庸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1980),吴文超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2001)等。因而,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尤其是为了撰写这本书,他反复研究了我国历史上的各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及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目前台湾通用拼音对字母的用法,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总结和创新。在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时,他坚持遵循英、西、法、葡等拉丁化最大语种拼音文字对字母用法的基本规则,并以现行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主张提高每个字母的利用效率,使各种元音双字母组合能够均匀的表示汉语音;提出汉语拼音文字必须高度简短才有生命力。持这些观点是有见识的。他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采用字母兼职标调,使标调融合于韵母的拼形之中,使得所设计的汉语拼音文字不仅美观而且简短高效。特别是他划时代地采用了元音字母标调,字母用法、安排十分巧妙、科学,中国人、外国人都容易接受。
为了缩短音节拼式,他分析指出,在声母方面,以[zh](知)、[sh](师)为声母的常用汉字极多;我国早期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用单字母j表示汉语中的[zh](知)音;在巴西、葡萄牙等国家的国语葡萄牙语中,字母x在单词最前面一律发[sh](师)音;早期利玛窦(1605)、金尼阁(1626)、何大化(1671)的汉语拼音方案都用x表示汉语中的[sh](师)音。据此,他大胆地采用了j、x分别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高频声母“zh”(知)和“sh”(师)。在韵母方面,汉语普通话的后鼻韵尾没有[-m]音;鼻音字母m并不是在西方所有大语种拉丁字母文字的音节尾都读[m]音;同时在不同语种中,特定的鼻音字母也不总是表示同一种鼻音。故而他除了用字母组合-ng、-nq表示汉语拼音后鼻韵尾[ŋ]音外,更主要采用字母表示汉语拼音后鼻韵尾[ŋ]。这种思路既突破性地解决了音节拼式过长问题,又巧妙地解决了与英语等欧美拼音文字对字母用法的兼容性问题。
为了使汉语拼音文字在拼写法上高度简短、规范,又能较好地区分同音字,他还根据汉字的效用递减特性及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些特点,主张标记本调、主要拼写常用字(词素),并将韵母划分为万能韵母、亲名韵母、亲动韵母三类以与具不同基本词性的汉字相对应。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才能创造出中国最先进的文化来。黄炳羽同志始终站在哲学的高度,主张把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思想贯彻到语言文字建设和发展中来,提出以战略眼光和全球意识来对待和研究汉字与汉语拼音文字。该主张是正确的。
应当指出,这本书只是反映一种学术观点,书中所设计的汉语拼音文字如果未经国家认可,是不宜当作正式汉语拼音文字使用的。
2008年1月于广州
(本序的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技术研究
——原名《中文技术革命》(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本著作有所修订 黄炳羽著
( 2009 年 2 月 24 日 )
(本著作最末附有中山大学中文系陈衡教授撰写的《序》)
第一部分目录
第一章中国文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1中国文字面临的问题
1.2精减汉字的可行性
1.3精减汉字的方法
1.4关于计数单位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1.5汉语双文势在必行
第二章几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简介
2.1利玛窦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2.2威妥玛式拼音方案
2.3赵元任的汉语拼音方案
2.4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2.5拉丁化新文字(北拉)
2.6汉语拼音方案
2.7尹斌庸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2.8吴文超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2.9台湾“通用拼音”
2.10仅用四个辅音字母标调的方案
第三章汉语汉字特点及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原则
3.1汉语汉字的一些重要特点
3.1.1汉语以合成词为主
3.1.2汉语是声调语言
3.1.3汉语鼻韵尾没有[-m]音
3.1.4汉语后鼻韵母比重极大
3.1.5汉字有极强的效用递减率
3.2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原则
第四章新汉语拼音文字声韵母设计
4.1英语等西文罕用字母及字母组合的
中国用法就是国际标准
4.2音位聚合公式
4.3声母修改方案
4.4关于韵母的设计规则
4.5汉语后鼻韵母的精短设计
4.6字母o和y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4.6.1字母o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4.6.2字母y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4.7用ea、oe分别表示与字母i和u相同的音位
4.8用iu表示[ü]音及用io表示[üe]音
4.9关于韵母的标调问题
4.8.1字母双写标调与“双写标调排他说”
4.9.2用辅音字母专职标调
4.9.3用辅音字母兼职标调
4.9.4用元音字母专职标调
4.9.5用元音字母兼职标调
4.9.6关于标调的系统性规则
第五章新汉语拼音文字韵母拼写法
5.1计声调元音韵母的拼写法
5.2计声调前鼻韵母的拼写法
5.3计声调后鼻韵母的拼写法
5.4对轻声韵母的基本拼写法
5.5几组特别音节的基本拼写法
5.6关于儿化音处理
第六章声韵配合规则
第七章韵母的分类及其与汉字的对应关系
7.1数名类词、连动类词和双界词的概念
7.2万能韵母
7.3亲名韵母
7.4亲动韵母
第八章汉字及词的拼写规则
8.1对单个有调汉字的拼写规则
8.2关于本调为轻声的汉字的拼写法
8.3多字词拼写法
8.4对代词后缀“-们”采用缩写拼式
8.5用ss替代重叠字
8.6关于分隔符号(’)的用法
8.7异拼编码和编码范文举例
8.8新汉语拼音文字的记忆量评估
第九章新汉语拼音文字拼式字典
第二部分汉语双文技术研究正文
第一章中国文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中华民族要保卫和发展状大汉语,但中国文字的技术进步和革新却一刻也不能耽误。
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信息事业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多样,国家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许许多多的国家都在极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全力追求民族发展手段的科学化、高效化。进入这样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字系统必须科学技术化、国际大众化、简易化,否则会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汉字太多,严重削弱了中文系统的科学技术性,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和处理难度,因而须要精减。方块表意的汉字,与国际化、大众化的拼音文字在技术体制上不兼容、难接轨,因而必须实行汉语“一语双文”。将汉字精减至3000个以内即可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最简单易学的文字之一;实行“一语双文”即可充分体现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这两项重大举措不仅是中国崛起的巨型发动机,而且也是中国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最好方式。
文字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必须首先从总体上去把握它。但长期以来,中国文字(writtenChinese)研究都是重微观、轻宏观,在汉字的宏观研究和决策上很少有突破性成就。今后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上。
实践证明,文字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其中,自然属性是第一性的,社会属性是第二性的。
在自然性方面,文字只是人们记录语言、交流思想的工具。与交通工具一样,任何文字都有一个技术性、科学性问题;都有一个技术含量与正确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是否统一的问题;都有一个先进与落后的比较,以及不断地发展变化和改进、完善、变革的过程。任何时候都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去研究它。
在社会性方面,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民族文化、感情、习惯甚至民族凝聚力都有一定的联系。这时,文字体系就好比法律制度,它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完美的法律制度,也只能是在整体上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需求,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同时也总是与少数人利益和需求相悖,违反他们的愿望。精减汉字,虽然有利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汉字的精减会一时影响到以汉字为载体的文艺创作,就会受到一部分文艺创作者的抵制。
所以,只要变革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绝大多数人,方便绝大多数人,就不怕有人反对。只要有利于民族兴盛就不怕丢掉文化包袱。所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专家既要有全局意识也要有全球意识,要加强中国文字研究,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汉字,及时对中国文字系统进行必要的整理、完善和创新。
1.1中国文字面临的问题
汉字的总体技术发展取向不符合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要求。中国文字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汉字太多。
文明大国的文字、成熟的文字,几乎都是开放性的文字。例如:英语的文字就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文字,每天都在吸收大量的外来词、方言词,目前到底有多少个英语单词谁也无法确定。汉字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文字,由于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是一个词,所以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从未间断地吸收各地创造的方言用字以及日本和过去的南北朝鲜甚至越南所造的外国汉字,并且也几乎每年都在创造新的汉字来表记古今中外的新概念、新术语;因而目前到底有多少汉字,同样无法确定。但存在的问题是,汉字的技术发展取向不符合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要求。它没有着眼于通过有限的字符来表记无限的概念的正确技术发展方向,而是采取了无休止地增加汉字数目的没有前途的技术手段。从数学、信息处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上讲,汉字和26个拉丁字母一样,它们在本质上都属于文字的“基本字符”,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由于汉字笔画多,所以在通常的信息处理设计上,一个汉字要占用两个西文字母性字符的空间,但这并不影响汉字在自然科学属性上的基本字符本质。一个字母是一个基本字符,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基本字符。汉字字符与西文字母字符的关系,就相当于篮球与排球的关系。汉字可称为“重字符”,西文字母可称为“轻字符”。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系统所用的基本字符必须数目有限而适当、确定;否则,必然造成严重的信息处理学上的混乱,给现代科学造成诸多麻烦。仅26个西文基本字符可以解决拼写拉丁化拼音文字的所有词汇问题,可是中国方块表意文字却要使用数以万计的基本字符。这与数字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在技术上已经严重落后了。
汉字存在难认、难学、难记、不便于国际交流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的实际问题,其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汉字字数太多,其次就是汉字的技术体制问题。有人说,汉字难学、难认、难记、难用是外国人讲的,中国人并没有觉得难。其实,汉字到底难不难,复杂不复杂,外国人最有发言权,因为亿万外国人在学习其不同的“外国”语言文字时,都有个比较。正是这亿万外国人的学习和实践反复证明了汉字确实很难,很复杂。也正是因为汉字对外国人太难学,影响了中外国际交流。同时,汉字太多、太难,也不利于中国推广普通话和民族统一。对于目前汉字的缺陷,我们应该持科学态度,有勇气承认,及时找出对策才对。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低,所必须表达的概念相对较少,而且古汉字字形复杂,“纸张”来之不易,中国古人按一物造一字,一词用一字,其书写成本相对较小,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例如青黑色的马造字为“骐”、青白色的马造字为“骢”、深黑色的马造字为“骊”、毛色苍白的马造字为“骓”等,光描记不同毛色的马就有20多个专用字;又如青藏高原的长毛牛造字为“牦”,公牛造字为“牯”,雌牛造字为“牸”,公黄牛与母牦牛交配所生的第一代杂交种牛造字为“犏”,毛色黑白相间的牛造字为“牻”,小牛造字为“犊”等,单指牛就造了10多个专用字;其他如施刑割掉鼻子造字为“劓”;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造字为“齆”;鼻子堵塞不通造字为“鼽”,等等。总之,在以单字词占绝对优势的古代,实行字词合一,10万个汉字最多只能表达10多万个概念。其中,仅仅地名、人名、姓氏专用字就有成千上万个。一个地方、一个出名的古人、一个姓氏、一个生物物种都有一个专用字,这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汉字使用的科学要求。对此,中国解放后曾做了一些改革的偿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例如在地名方面,“崑崙山”已改为“昆仑山”;新疆的“和阗县”已改为“和田县”;陕西的“盩厔县”已改为“周至县”,“鄜县”已改为“富县”,“郿县”已改为“眉县”,“汧阳县”已改为“千阳县”,“鄠县”已改为“户县”;甘肃的“亹源县”已改为“门源县”;四川的“越嶲县”已改为“越西县”,“酆县”已改成“丰县”;黑龙江省的“瑷珲”已改为“爱辉”;贵州的“鳛水县”已改为“习水县”;湖南的“酃县”已改为“炎陵县”;广西扶馁县的“岽罗镇”已改为“东罗镇”,等等。在其他词语方面,如“蟢子”已改为“喜子”,“衚衕”已改为“胡同”,“趼子”已改为“茧子”,“搳拳”已改为“划拳”,等等。
但是,目前尚有大量的地名、人名、姓氏等多方面的专用字亟待以常用字替代,例如:在地名方面有滇、黔、粤、沪、皖、蕲春县、郏县、鄞县、涿县、秭归县、歙县、亳县、睢县、菏泽、硖石、鄌郚、鲘门、藁城、鄄城、郯城、郸城、郾城、鲖城、潼关、蠡州、衢州、繁峙、荥经、嵊泗、烔炀镇、马嵬坡、奤夿屯、堽城屯、峃口、觃口、鲝草滩、虒亭、畖底、磜头、亚乪村、滘头村、隰村、峄山、邛崃山、嵖岈山、岜山、崤山、华蓥山、嵩山、岍山、九嶷山、崆峒山、崦嵫山、潓水、溠水、汜水、涞水、沩水、洹水、洙水、湟水、泗水、淦水、淄水、浯水、浠水、浈水、皤阳湖、滆湖、洱海、泯江、沅江、沱江、邕江、滃江、汶河、汜河、漳河、漯河、潍河、淯河、溱河、霅溪、濉溪、淮河等;又如人名方面有妲己、嫪毐、秦桧、慕容廆、姜嫄、老聃、女娲、九方歅、羊舌肸、武曌、后羿、杨戬、大禹、尧帝、金日磾等;在动物方面“蜈蚣”、“貔貅”、“蜾蠃”、“鸳鸯”、“蝾螈”、“鹦鹉”、“鸲鹆”、“凤凰”、“蜥蜴”、“蚂蚁”、“蜘蛛”、“蜻蜓”、“蟑螂”等都是一种动物两个专用字,“獲貑狓”一种动物三个专用字;植物方面,如“枇杷”、“苜蓿”、“薏苡”、“茱萸”、“豨莶”、“茳蒤”、“芎藭”、“莴苣”、“枸杞”一种植物就有两个专用字,等等。在姓氏方面,北宋时编撰的《百家姓》收录姓氏438个;明代编纂的《千家姓》共收录姓氏1968个,解放后编撰的《姓氏辞典》收录8000多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的中国56个民族的姓达11969个;窦学田编纂的《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收录的中国古今姓氏更多达12000个;据《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2期载文提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24000多个;即将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已收集到23000多个古今姓氏。2006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4100个姓,其中有很多属于奇特冷僻的姓氏专用字,例如亓、芮、佘、厍、庾、郧、郓、砦、邳、乜、邳、谯、晁、隗等等。又例如,仅美玉的称谓就有“瑜、琦、琪、璐、璆、琳、瑶、璇、瑛、璠、琼、瑾、琬、玙”等14个专用字;形容不干净有两个专用字“龌龊”,形容不平坦有两个专用字“崎岖”,形容(山势)高峻也有两个专用字“峥嵘”,形容玉器相撞的声音造两个专用字“琮琤”,仅“魑魅魍魉”一词又作“螭魅蝄蜽”有七个专用字,等等。其他如:专为古代皇帝自称保留专用字“朕”;为古国名保留专用字“鄘”、“鄾”、“虢”等;为古地名保留专用字“溱”、“崞”、“沬”;为古汉代胸奴君主的正妻称谓保留专用字“阏”(阏氏);为古代割去男性生殖器的酷刑保留专用字“椓”,等等,不胜枚举。可见,中国目前的文字政策,是要让全中国十几亿人口背着过去千秋万代的死人的沉重档案一代又一代地艰难地行走,而不是把这些历史包袱交给“历史档案馆”专职管理。
冯洪钱先生在其《以词代字法汉字改革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文字从远古殷商时代的象形和抽象化的绘图性的“甲骨文”,到秦灭六国之前流行1200多年的象形和抽象化的绘图性的“金文”(铸在金属铜器上的文字),再到秦始皇施行“书同文”国策所规范定型的符号化倾向更强的线条圆转型的文字“小篆”,然后到汉代通行的笔划比较平直的高度抽象化和符号化的扁形字体“隶书”,东汉时期经文人加工的草书,魏晋时代流行的“行书”,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开始流行并几经变化、隋唐时基本定型的方块形字体“楷书”,最后到今天的规范简化字(仍属楷书性质),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和改革;但是历代的改革几乎都是兼收并蓄的,以致使汉字越积越多。当前中国汉字多得惊人,日常使用的《新华字典》收有汉字10000多个;1990年出版的《辞海》收有汉字14872个;1716年编纂的《康熙字典》收有汉字47035个;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有汉字87019个。也有专家认为实际汉字超过10万个。中国究竟有多少汉字至今没有定论。目前还在不断增加汉字(如化学专用字等)。中国对这些汉字至今没有从法律上进行严格限制,目前仍为古今汉字掺杂混用,每个字都有应用的可能。世界上的事物实际上都可以用适当的多字词语来表记;如果对亿万的事物,都要分别造一个专用字来表记,那么即使再制造几十万个汉字也不够用。对无数的专用字,在电脑中很难查找,也没有人能全部认识,但它们是办理身份登记、银行业务、新闻报道、文化交流、信息处理等社会生活的必用字。这些专用字都可以用常用字替代。用常用字替代后,不仅不会影响阅读和理解,还有利于人们对所熟悉的常用汉字快速地形成条件反射,进而轻松地阅读和理解。除前3000个常用字以外,剩余的如此众多的专用字一方面使用频率极低、作用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却又是中文学习、文化交流、中文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的巨大绊脚石。
语言文字是打开文化大门的钥匙。文字若神秘复杂、奇特难懂,这个地球村中的平常百姓是不会愿意接受的。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的日益增强,汉字走向世界也是必然的。但这有广度、深度和比较英语等其他大语种的相对程度问题。例如,目前中国各地都在吸引外资以发展地方经济,但是,只有交通便利的地方外资流入的才多,而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外资流入的则很少。作为文化交流的文字工具也是这样,由于汉字繁难复杂,构字形式和技术体制奇特,学习和运用起来费时费力,许多外国人会因此知难而退。所以说,中国文化尽管有其巨大价值,但却很难吸引世界大多数的平常百姓,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并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的人口总是达不到正常的数字。如果不解决中国文字奇特难懂的问题,中国文化将很难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拥有巨大吸引力,从而也很难使其摆脱被世界、被地球村孤立的压力。
汉字太多,抑制了汉语的优势。英俄等西方语言以单纯词为主;而汉语则以合成词为主,比如由表意词根加前缀、后缀所构成的派生词,以及由表意词根和表意词根相互融合而构成的复合词等。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以及科技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不计英语中的合成词部分;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单纯词部分多达百万以上,例如mutton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羊肉,它与sheep、goat(羊)和meat(肉)在拼式和形体上没有任何联系;其他如beef(牛肉)、talon(牛油)、pork(猪肉)、lard(猪油)等单纯词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完全可以用3000个以内的汉语词素(汉字或音节异拼拼式)通过构成合成词来表达。有学者举例说,对一万个生物名字,按照汉语的构词法则,可以分成一百个类,而每一个类又可分成一百个种,人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词素和一百个“种名”词素,共200个词素,所以,记忆200个汉语词素即可轻易地掌握10000个汉语合成词。而不是象以单纯词为主的英俄等欧美文字那样,掌握10000个单词至少要记忆数以千计的词素。故而17、18世纪之交的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倡导者,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莱布尼兹(GottfriendWilhelmLeibniz,1646-1716)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这说的是汉语以合成词为主的巨大优势。但是,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飞速提高和日新月异,而汉字作为字符却仍然保留有数以万计之多,并且汉语没有科学和优异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这使得中国文字与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现代文明成果格格不入,优秀的汉语没有相应优秀的文字,汉语的优势就变成了巨大劣势,难学、难记、难用、难处理。也就是说,汉语之难就在于汉字之多,在于没有相应的科学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不精减汉字,就必然导致科学和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难以施行。更有甚者,不精减汉字,还会导至两种结局:一是导至中国被地球村所孤立,中国发展滞后,象文明古国巴比伦和它的文化一样,汉语汉字文化将连同落后的国度一起衰落;二是中国为了避免被世界所孤立,只能全力加强单向文化交流,使中国人付出比外国人多数倍的外语学习代价,逐步以世界强势语言英语为主要交际语言,致使汉语汉字在中国的主导地位被英语所替代。而第二种结局的可能性更大。这并非危言耸听。
如果没有精减汉字的应对措施,这两种结局都很有可能在一、两百年内发生。我们清楚,整个世界都在飞速发展,全球化、国际化日益加剧。即使中国在其他重大决策上没有大的失误,在不停地快速发展,国力极大增强,汉语和英语在国际间的激烈竞争也不可避免。下面对英语和汉语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进行一个比较:
英语是联合国排在第一位的官方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性语言。据2007年的统计结果,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遍布世界五大洲,这些国家总计有大约22亿人口,40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总面积和18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汉语国家的中国虽然有13亿人口,但世界上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仅有中国和新加坡,而汉语在新加坡也只是第二官方语言,其他洲没有汉语国家。目前,世界上能讲流利英语的人数和能讲流利汉语的人数几乎不相上下。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有3000万,而仅中国学习英语的人就超过3亿(义务教育都学英语)。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授卡奇鲁(BrajB.Kachru)将英语在世界上的传播用三个同轴圈来表示:(1)内圈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目前这类国家的人口总数逼近5亿,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它们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爱尔兰、南非和几个加勒比国家。(2)外圈代表英、美的原殖民地地区,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六十个左右,其中包括印度、尼日利亚、加纳、赞比亚、新加坡、菲律宾、巴基斯坦、冈比亚、肯尼亚、巴哈马群岛、博茨瓦纳等。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一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就意谓着这个国家把使全国人民都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作为既定国策。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现已超过17亿,其中,根据美国中情局(CIA)2007年9月的统计,仅印度就有11亿人口。现在印地语虽然是印度的国语,但是,英语在印度占居主导地位,并在印度全国通用。例如,在学校、法庭、政府以及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是正常要求。印度的地方语言很多,但只有英语才是把全国各地的印度人连接在一起的语言。据有关统计,在识字率不到65%的印度,粗通英语的人数超过2亿,精通英语的人数超过5000万,是世界上掌握英语人数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印度87%的学校都有用英语授课,高等学府则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在印度中央政府机构中英语的使用率为70%,印地语为7%。印度人的英语优势已经转化为经济动力,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软件产业。(3)发展圈包括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地区,如埃及、沙特阿拉伯、日本、韩国、中国、阿尔及利亚等。在各国的外语教学中,一般是英语享有最优先的地位。有100多个国家把英语被列为外语教学中的第一外语。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准备将英语改列为外语教学中的第一外语。当然,英语在全世界的快速传播,与过去英美帝国长期的殖民扩张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强大的经济、政治和科技优势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汉语也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是,汉字因字数太多及构字体制奇特而存在难学、难用问题,遏制着汉语在国外的传播速度,同时也严重制约着汉语与外国语言之间相互吸收外来词,使得中国无法和世界各国一起“同形共享”和“近形共享”数以千万计的科技词汇。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必然使得汉语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致使汉语在国外的传播力度比诸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力度呈现更加极不对称的劣势,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的学习负担。而精减汉字后,不仅汉字变得易学易用,而且汉语“一语双文”也水到渠成。到那时,汉语汉字就成为真正的易学易用和科学高效的语言文字,就可以较好地发挥汉语的优势,进而为加强中外双向文化交流和祖国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作用。
1.2精减汉字的可行性
精减汉字,在这里指以过去处理异体字的方式,对汉字实行同音合并,按照高频优先保留的原则,将汉字数量精减至3000个以内。一方面,由于受字母总数的限制,因而音节拼式(含异拼)在超过3000个以后,其复杂度骤增,同时其效用增加值也迅速减小至零;另一方面,如果汉字比3000个少得太多,则又无法适应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一特性而显得不够用。故而,要精减至3000个或近3000个,而不是2000个或者是4000个。
汉字的发展路径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即:同音汉字少(远古甲骨文时代虽然以单字词表达概念,但要表达的概念很少)—→分化出大量同音字(古代汉语以单字词为主)—→同音字大量合并(现代汉语以多字词为主)—→同音汉字少(今后虽然要表达的概念很多,但主要以多字词表达)。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生产力和经济社会、信息事业全面高速发展,千千万万的新事物、新概念爆炸式地增加,大量采用一物一字、一词一字的造字构词方法已适应不了形势要求,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催生了以双字词为主的大量的多字词,使汉语迅速地完成了由以单字词占绝对优势到以多字词占绝对优势的伟大变革。据周有光先生对汉语31159个词进行统计,单音节词占12.2%,双音节词73.6%,三音节词7.6%,四音节词6.4%,五以上的占0.2%,平均词长为2.09个汉字。
今天,汉语完成了由以单字词占绝对优势到以多字词占绝对优势的变革,其意义十分巨大,同时也为精减汉字和整理、创造简化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以多字词占绝对优势的今天,用3000个汉字不仅完全可以表达数百万个乃至无穷无尽的概念,而且还能较好地继承中国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多字词占绝对优势,也使得汉字的使用频率更加不平衡,使汉字具有极强的效用递减率。据有关统计,前2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8.38765%,前2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24388%,前3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63322%,前3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82015%,前4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1645%,前4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6471%,前5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8633%,前5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9553%,前6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9901%。又据周有光先生对31159个词进行统计,前100个词的累计频率为41.7%,2000词为82.2%,9000词为95.85%。在按照本方案精减汉字后,仍可保留3000个(或近3000个)汉字,构词能力强的汉字基本上都得以保留,已有的绝大多数汉语词不需要简化,其构词用字及词的内涵、外延均将保持不变。具体地说,就是在精减汉字后,可以有数百万个双字词,其形体和内涵、外延都将保持不变,因为3000×3000=9,000,000。例如:我、的、是、事、一、个、上、不、水、和、河、在、要、产、有、人、地、工、中、下、山、国、为、这、同、民、了、发、以、经、到、数、我们、你们、他们、重要、安全、国家、中国、创造、日本、多少、还有、火灾、抗旱、问题、总是、事业、工厂、数学、文化、海洋、汉字、道路、设计、作用、来历、看见、光子、电子、军队、统计、音节、一切、好坏、作者、频率、缺点、加强、团结、大量等等,其构词用字和词义均不发生改变。用精减后的汉字写作,一个句子,一篇文章中仍有约99%的汉字,其形体和内涵、外延都将保持不变;剩余约1%的汉字,又主要以“形声词”(如“平果”、“计画”、“容树”)的形式出现。因此,精减汉字根本不会影响对汉语概念的表达及阅读理解。精减汉字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关于姓氏用字问题,中国各种姓氏的使用频率和拥有的人口情况极不平衡;而且在国标《GB18030字符集》收集的27533个汉字中,有一半以上的汉字都是(或兼作)古今姓氏用字。所以,精减汉字时,对姓氏用字可以与其他汉字一样对待。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07年4月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目前,中国前100个大姓的排列顺序是: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吴、10周、11徐、12孙、13马、14朱、15胡、16郭、17何、18高、19林、20罗、21郑、22梁、23谢、24宋、25唐、26许、27韩、28冯、29邓、30曹、31彭、32曾、33肖、34田、35董、36袁、37潘、38于、39蒋、40蔡、41余、42杜、43叶、44程、45苏、46魏、47吕、48丁、49任、50沈、51姚、52卢、53姜、54崔、55钟、56谭、57陆、58汪、59范、60金、61石、62廖、63贾、64夏、65韦、66付、67方、68白、69邹、70孟;71熊、72秦;73邱、74江、75尹、76薛、77闫、78段、79雷、80侯、81龙、82史、83陶、84黎、85贺、86顾,87毛、88郝、89龚、90邵、91万、92钱、93严、94覃、95武、96戴、97莫、98孔、99向、100汤。其中,位列前三位的王(9288.1万人)、李(9207.4万人)、张(8750.2万人),分别占中国总人口的7.25%,7.19%和6.83%;前10个大姓人口均分别在2000万以上;前20个大姓人口也都在1000万以上;前100个姓氏覆盖全国84.77%的人口。另据统计,中国前10姓的人口之和,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0%;前19姓的人口之和,占中国人口总数的55.6%;前129个姓的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7%。而且,在前129个大姓中,大部分为非专用的可不予精减的常用字,其余大姓专用字在精减汉字时也大部分都得以保留。因此,精减姓氏用字也不会影响阅读理解。被精减的姓氏用字完全可以使用常用字复姓替代,或者用其他常用的同音字替代。例如,排名第33位的“肖”姓,第66位的“付”姓分别是以常用字替代相对不常用和笔画多的“萧”姓和“傅”姓用字而来。由于中国姓氏来源途径多样复杂,所以通过姓氏来研究Y染色体遗传学上的玄机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而通过标本取样和现代基因化学分析来进行比较研究则更加实在。
在一些计声调音节中,一个汉字常常是另一个汉字在意义上的联想延伸和合理扩展,例如:场—厂,斜—邪,人—仁(人道),连—联,气—汽,漂—飘,棉—绵,食—蚀,炼—练,叶—页,作—做,画—划,阔—扩,消—销,粘—沾,溶—熔—融,漏—露,滚—磙,等等;日本已非常有见识地将“画、划”合并为“画”,将“作、做”合并为“作”,将“连、联”合并为“连”,例如日本词“计画”(汉语“计划”)、“作工”(汉语“做工”)、“连合国”(汉语“联合国”)等。在以多字词占绝对优势的现代汉语里,这些汉字合并后不会产生歧义,例如:即使是现在,把“漂浮”一词用于“树叶‘漂浮’在空中”的句子里,人们也不会感觉到用词别扭。
也许有人说,精减汉字后,会造成汉语的有些概念难以精确表达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能够从越南1945年、朝鲜1947年废止汉字转而全面实行拼音文字的实践中找到答案。更何况,涉及到重大变革,有人反对是很正常的,如简化汉字无疑是伟大和完全正确的创举,并且推广使用了几十年,可至今还有不少人反对。
在人类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今天,欣赏和研究古文、古诗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微不足道。基本上只有那些专门从事古文字、古代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的人们才会花时间去关心古文、古诗。韩国和日本对汉字的使用作出了十分严格的限制,而俄罗斯、土耳其、越南、北朝鲜等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根本性的文字改革,可是这些国家的考古工作、文化建设、文化生活和科学研究都能正常地进行。古代以来的优秀中文作品可以整理成精减后的新型汉字作品。只要无愧于子孙就叫对得起祖宗。绝不能因为考古工作和整理古代文化作品而阻碍中国文字的技术进步;也不能因为求得一个姓氏占用一个专门字符,或者因为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而阻碍中国文字的技术革新。数以千计的姓氏专用字也必须精减归并或用多字词替代,否则就达不到精减汉字、文字技术革新和发展最科学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目的。我们必须明白,中国文化的根,是激励人们团结友爱、遵纪守法、诚信勇敢、追求文明、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无形传统文化,而不是阻碍中国技术进步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数以万计的有形的专用汉字。有人认为,汉字比拼音文字稳定因而就优越,用汉字写的文章即使过一千年,后人也能看得懂;而拼音文字,比如英文变化很快,就是过三四百年,后人也难看得懂。其实,这种文字稳定就优越的观点是不对的。文字既然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工具,它就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变化,条件成就时该变就要变。害怕文字变化,实质上就是惧怕技术革新,是对文字的主要功用认识错误。而且,古代优秀的文字作品都可以整理成现代文字作品,古代历史文化可以用现代文字传承。
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以及腓尼基人发明的辅音字母文字现在都没有人使用了;几经变化后,近现代人使用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现代字母文字以及方块汉字;而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又改用拉丁字母文字。这是人类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发展规律,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为之遗憾;更不可使全国人民付出惨重代价,去刻意阻碍文字的技术进步和历史发展进程。
当今世界使用汉字的国家很少,精减汉字数目受外国的影响小。精减汉字后,中国(大陆)汉字仍是世界汉字的绝对主流,外国汉字只有跟中国(大陆)接轨才有生命力。中国必须有这样的自信。中国绝不能以牺牲本国汉字的科学化、现代化为沉重代价去跟日、韩、台汉字进行所谓的“接轨”。更不能舍本求末地扩大中国汉字数目以与日本和韩国的大量“非当用汉字”进行“接轨”,否则必然会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学习和使用汉字制造困难。孰重孰轻,不难权衡。实际上,中国汉字只有少而精才会在地球村中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国际性字符。
可以形象地讲,“三千汉字是黄金,四千汉字金掺沙。”
汉字太多是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绊脚石,中国迫切需要把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与时具进的思想贯彻到语言文字建设上来,以战略眼光和全球意识对汉字进行适当而大量的同音合并,将汉字控制在3000个以内,为中国文字与世界文字接轨创造条件,同时也彻底解决中文信息处理繁难复杂问题。
1.3精减汉字的方法
精减汉字,实质上既是实行汉字同音合并,也是简化汉语词。同音合并,是指以过去处理异体字的方式,把同一个计声调音节内的所有不同汉字合并为一个汉字或少数几个汉字,也就是“同音字吸收合并”。关于精减汉字的方法,冯洪钱先生在其论文《以词代字法汉字改革研究报告》中作了重要论述,很有参考价值。实行汉字同音合并时,按照高频优先保留的原则,每个计声调音节通常最多只能保留4—5个必用和比较常用的汉字(当然可以少于4个);少数计声调音节可以适当增加所要保留的字数,但不能增加太多;坚决将汉字控制在3000个以内,而且在实行汉字同音合并时,对地名、人名专用字不予保留,对姓氏专用字要相对优先精减归并,对动植物和其他特定物种专用字也要力求用多字词替代。按目前的分类阶元,生物类级从大到小依序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精减汉字时,可用表记“属”概念用字所派生的形声词替代“种”的专用字,甚至用表记“科”概念用字所派生的形声词替代“属”的专用字,以此类推。简化汉语词,指使用精减后所保留的3000个以内的常用汉字对现行汉语词中的必须精减合并的汉字(一般属于不常用字)进行同音置换,整理和创造出新的“简化词”。“简化词”是相对于简化字而言的,与“简化字”意义相近。如“鲳鱼”的简化词可以是“昌鱼”,“苹果”的简化词可以是“平果”。对应于“简化汉字”,简化汉语词可简称为“简化汉词”。
第一,简化汉语词,进行同音置换。同音置换的前题是汉字同音合并。精减后仍保留有3000个或近3000个常用汉字。就汉字使用现状来看,这3000个汉字目前的覆盖面可达99%左右。所以,精减汉字时,只须对少数汉语词用精减后所保留的汉字进行同音置换,以形成新的词。例如“苹果、鲤鱼、蝴蝶、蝰蛇、蛔虫、蚜虫、桦树、猢狲、蜈蚣、蚯蚓、黄鳝”完全可以用同音词“平果、里鱼、胡蝶、奎蛇、回虫、芽虫、华树、胡孙、吴公、丘引、黄善”替代。当然,用精减后所保留的汉字进行同音置换,也会形成一些单纯的表音词,但是,这类新词在汉语词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例如:吴公(蜈蚣)、宗吕(棕榈)等,而且大多会很快进一步演变成更新的表义词,例如:吴公→吴公虫,宗吕→宗吕树、宗吕果,等等。此外,对大量的象声词用字也可以用同音字替代,例如:“啪啪地响”可以写成“趴趴地响”。同音置换后必须用《现代汉语简化词词典》加以固定推广。
第二,用“形声词”替代大量被精减的形声字。“形声词”这一概念是由冯洪钱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形声词”,这里指由表意词根(表意字)连接表音词缀(表声字)构成的词。例如,卡车、啤酒、沙丁鱼、芭蕾舞、尾巴、鸡巴、水母等等,都是形声词。古代用单字表记概念,故而只重视形声字和单纯表意字的创造、整理工作,而不重视所谓的词;在现代汉语里,主要用多字词表记事物的概念。所以,中国应当跟上事物变革的步伐,及时转变思维,高度重视形声词、派生词(由表意词根连接虚化表义词缀构成的词)和复合词(即由表意词根相互融合构成的词)的创造和整理工作,重视编撰《现代汉语“简化词”词典》,而不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编撰一部又一部的《汉语大字典》。总之,整理和创造简化词已经是中国文字工作所直接面临的历史任务。
由于汉语完成了从以单字词为主到以双字词为主的历史进程,所以汉字的精减必然导致中国文字的许多形声字(特别是不常用形声字)向形声词剧烈进化。形声词的构词原理与形声字的构字原理十分类同。两者所引起的文字心理也很相似。
从整个世界文字发展趋势上看,各国使用的文字都有一个从表意到表音的发展过程,包括采用拼音文字替代表意文字。汉字本身也在从表意到表音方向逐步发展。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而中国现行汉字有80%以上是形声字。所谓形声字就是由表形旁(即表意旁)和表声旁(即表音旁)两部分组成,如“鲳鱼”的“鲳”就是形声字,其“鱼”字旁是表形旁,其“昌”字旁就是表声旁。形声字是为适应中国古代文言文“一字一词”的需要,为单字成词表意所创造的。冯洪钱先生举例说,古人讲“汝食鲤,吾食鲢”,而现在人们不这样讲了,而是说“你吃鲤鱼,我吃鲢鱼”。这样,在“鲤鱼”和“鲢鱼”的词中就都出现了用两个“鱼”的重复表意现象;其他如“榕树”、“牦牛”、“苹果”、“螨虫”、“蛔虫”、“蝰蛇”、“鼬鼠”等等都有重复表意的情况。其实,在现代汉语词库里,这些不必要的重复表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造成了中文用字效率低下,用3000个以内的汉字(字符)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却使用了数以万计的汉字(字符)。这与今天高度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对此,不能继续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冯洪钱先生指出,中国迫切需要用“形声词”替代由古汉语遗留下来的不很常用的形声字,例如“鲳鱼”一词就完全可以简化成“昌鱼”,因为该简化词中已有鱼字表意,只需昌字表音,不需要昌字表意,就象“青鱼”、“黄鱼”、“带鱼”、“草鱼”、“苍鱼”、“金鱼”一样。其他如鳕鱼(雪鱼)、鲤鱼(里鱼)、鲐鱼(台鱼)、鲥鱼(时鱼)、鳊鱼(扁鱼)、鲨鱼(沙鱼)、鲆鱼(平鱼)、鲫鱼(即鱼)、鳜[guì]鱼(桂鱼)、鲢鱼(连鱼)、鲈鱼(卢鱼)、鳓鱼(勒鱼)、黄鳝(黄善)、泥鳅(泥秋)都可以简化;这样单从鱼字旁就可以简化100多个汉字。道理一样,如表示树木的桉树(安树)、椿树(春树)、椴树(段树)、桦树(华树)、枫树(风树)、榕树(容树)、樟树(章树)、栲树(考树)、榛树(秦树)、柞树(乍树)、槭树(戚树)、橡树(象树)、桫椤树(沙罗树)、梧桐树(吾桐树)、棕榈树(宗吕树)、槟榔树(宾郎树)、荔枝树(力支树)、柠檬树(宁蒙树)等同样可以简化,仅从木字旁就可以简化700多个汉字。简化后,不影响阅读和理解。形声词替代形声字的方法,应用范围很广,其中大部分形声字都可以被替换为形声词。在精减汉字后,通过国家整理规范以及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和语言文字本身的自我调整作用,必然会迅速地形成大量的“形声词”,例如:什么山、什么水、什么树、什么鸟、什么虫、什么兽、什么草、什么花、什么病、什么人,以及山什么、水什么、树什么、鸟什么、虫什么等无数的形声词。同时,要编撰《汉语简化词词典》加以固定推广。
第三,坚决停止继续造出与现有常用字同音的新汉字。古代按一物一字的办法造字,近代仍有这种倾向。例如,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100多个专用字中,有大部分是根据近代化学事业的发展新造的。据统计,目前已有化学专用字300多个,今后还要不断发现新元素新物质,如果按照过去的办法继续造字,势必不断增加汉字总数,使得汉字的精减工程功亏一篑。所以化学名字如何简化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后对新发现的新元素和化学新物质的概念,要用不增加汉字的办法加以解决。一种文字的基本字符在经过科学革命在国家确定下来以后就必须长期稳定,不能凭几个人的意志想增加就增加,想减少就减少。假如英语的基本字符(即26个拉丁字母)每年都在变化,那势必引起天下大乱。当然,在dia,tia,nia,bia,pia,mia这样的无汉字之不计调音节或仅有罕用字的不计调音节里,则可以创造新汉字以表达新概念。
第四,调整个别不常用但又必须保留的同音字的读音,或者直接用其他读音的汉字替换之。例如:为了避免同音混淆,中国解放后把“癌”的规范读音由读“炎”音改为读“挨”音,把“矽”改为“硅”。这个办法的应用范围应予适当扩大。
下面把日本使用1945个汉字加50个假名表达语言的办法和效果,与中国使用3000个汉字表达语言的办法和效果进行一个比较:
(1)日本使用1945个汉字加50个假名(日语音节字母)表达日本语的办法与效果。日本原使用5万多个汉字;1946年公布的《当用汉字表》,限定当用汉字1850个;1981年重新公布《常用汉字表》,将当用汉字(官方文件和教科书所能使用的汉字)增加至1945个。虽然日本现代民间社会还使用着《常用汉字表》(1945个当用汉字)以外的1000个左右的其他汉字。但这1000个左右的汉字基本上都是地名、古人名为主的专用字,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不使用的。日本文字之所以能够将法定汉字的数量限制到1945个,要归功于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存在。日本《当用汉字表》在前言的“使用注意事项”里有以下规定:一是用《当用汉字表》中的汉字不能记载的词语,换成别的语词表达,或用(平)假名书写。为了限制汉字,日本曾不惜改变词语,而且也确实这样做了。二是尽量使用(平)假名书写虚词。三是使用(片)假名书写外国的人名、地名。这些是数量最多的专用名词。四是使用(片)假名书写外来语。五是使用(平)假名书写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六是使用(平)假名书写假借字。由于当用汉字不足2000个,假借字在文字心理上有时能凸显实意,对于阅读理解有误导作用。片假名和平假名相当于英语字母大写与小写的关系。
此外,日文使用汉字加假名的混合词代替纯汉字词,有帮助提示词中汉字的读法、意义和语法变化的作用。
总之,日本使用1945个汉字加50个假名,虽然显得有些混乱,一会儿平假名,一会儿片假名,假名之间又没有空隔,且每个汉字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读音,但是完全能够胜任表达日本语。
(2)中国使用3000个汉字表达汉语的办法与效果。中国没有,也不必要有象日本那样的假名音节字母,但中国在精减汉字后可保留多达约3000个(常用)汉字,比日本的当用汉字多出约1000个。日本50个假名音节字母可以构成500个左右的纯表音的音节,再加上1945个当用汉字,仍然达不到中国3000个汉字的文字效果。中国将汉字精减至3000个(或近3000个)后,可采取如下办法充分完成汉语表达概念的任务:
一是这3000个汉字不能单字表记的概念,可以改用形声词表记,以多字词替代单字。如形声词“平果”,其中“平”字表意隐性化,只表音,不表意,是隐意汉字(隐性汉字);“果”却凸显实意,是显意汉字(显性汉字)。两者搭配在一起,不仅完全能够表达形声词所预定承载的信息,用字十分经济,而且形声词中的表声字也不会对阅读理解产生误导作用。道理一样,经过几千年发育进化的形声字,如“舰”、“娘”、“胜”、“较”、“翅”、“够”、“鸦”、“感”等汉字中的表声旁只表音、不表意,表声旁本身的原有意义也不会对阅读理解产生误导作用。其实,这种规则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如生物染色体链中的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就是这样。
二是对于很常用的外国地名、人名,采用音译汉字加括弧标注以罗马字原文的办法表记,例如:西雅图(Seattle),里根(Reagen),布什(Bush)等。当然,对特别常用的外国地名可以不标注罗马字原文,例如:华盛顿、悉尼、莫斯科。对于其余不常用的外国地名、人名,采用罗马字原文加括弧以音译汉字的办法表记。例如:Lesotho(来索托),直接读作“来索托”。罗马字与拉丁化文字是同义词。
三是对新发现的新元素和化学新物质的概念,使用拉丁字母,或者拉丁字母加汉字,或者汉语拼音文字的办法来表记,如“J-粒子”等。
四是对外来术语(外来词)直接使用其相应的罗马字原文(如mustard),或罗马字原文加表意汉字(如“mustard气”),或罗马字原文加括弧标注以音译汉字,例如mustard(芥子气);其中,对外来术语的罗马字原文,要么按其英语发音进行“音读”,要么按汉语拼音文字的发音规则来“训读”。或者用不增加汉字的其他办法解决。
五是对动植物和其他特定物种专用字力求用多字词替代。对于生物类级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用字,精减汉字时,可用表达“属”概念用字所派生的形声词替代“种”的专用字,甚至用表达“科”概念用字所派生的形声词替代“属”的专用字,以此类推。
精减汉字后所引起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精减后所保留的汉字,称为“现代汉字”,被合并精减的汉字可称为“古汉字”。
1.4关于计数单位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我们可以把“万”、“亿”称作中日式计数单位;把“千”、“兆(million)”、“billion(10亿)”称作欧美澳非式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的数值不同决定了计数方法也不同。当今世界已有92%以上的国家,包括美国、法国、加拿大、巴西、印尼、俄罗斯、哈萨克等大国都已相继采用“千进位”制的欧美澳非式计数单位(其中,英国、德国等少部分欧洲国家也仅仅是对10亿以上的特大数才习惯采用百万进位制)。“千进位”制有如下进位换算关系:1billion(美、法)或1milliard(英、德)=1000million,1million=1000thousand,1thousand=1000。而且,由此顺理成章派生的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也主要是千进位的,例如1安培=1000毫安,1毫安=1000微安,1微安=1000纳安,1纳安=1000皮安,1皮安=1000飞安,等等。可是,中国目前仍在保守地使用“万进位”制的计数单位“万”和“亿”,如:1亿=10000万,1万=10000;1亿元=10000万元,1万元=10000元。计数单位与计量单位总是相结合构成数量单位使用,如5000万千瓦,300milliondollars,38万公里,等等。“千进位”制和“万进位”制的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举例比较:
美、法(千进位制):1,10,100,1千,10千,100千,1兆,10兆,100兆,1billion,10billion,100billion。其中,“千”、“兆(million)”、“billion(10亿)”是千进位制的计数单位。
中、日(万进位制):1,10,100,1000,1万,10万,100万,1000万,1亿,10亿,100亿,1000亿。其中,“万”、“亿”是万进位制的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不统一,常常使得计量单位的国际标准化失去实际意义。中国目前普及使用的万进位制计数单位与国际通行的千进位制很不统一,其相互之间总存在着别扭的换算关系,如300thousand=30万,50million=5000万,200billion(美、法)=2000亿,这影响了思维和数量单位处理,十分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语言学习。所以,计数单位的国际标准化,与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具有同样的重大意义;中国有理由像过去推行国际单位制(如米制)一样坚决推行普及。因此,建议中国在精减汉字时,淘汰其万进位制的常用计数单位“万”、“亿”,改用“杩”替代“兆”表示100万(million),用“彬”表示10亿(billion),用“太”表示10000亿(trillion,tera-),同中文常用数词“千”一起作为中国法定常用计数单位,并在各种统计报表和刊物上普及使用。例如:把9万计作“90千”,把90万计作“900千”,把9000万计作“90杩”,把9亿计作“900杩”,把900亿计作“90彬”。用“杩”、“彬”、“太”兼作法定计数单位用字,其理由主要有:一是这三个字的同音常用字少;二是这三个字的声母分别为M、B、T,正好分别与英语(美)Million、Billion、Trillion的首字母相一致。给这三个字增加上述计数单位的新涵义,可为中国势在必行的计数单位国际大众化、国际标准化创造最优化的条件。
1.5汉语双文势在必行
所谓汉语双文,亦即汉语“一语双文”,就是实行汉语一种语言同时具有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这两种不同技术体制的文字,并且在长时期内以汉字为主,以汉语拼音文字为辅,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待各种条件成熟以后,再把汉语拼音文字放在与汉字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两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在汉语的上述“双文”中,精减归并后所保留的3000个以内的汉字仍然具有独一无二的暗示字意及单字表意作用,有无与伦比的视觉功效;这些汉字还有承继中华文化遗产的独特载体作用。汉语拼音文字指拼式极其简短利索而且字母用法又不违反国际通行规则的科学汉语拼音文字。创制这样的汉语拼音文字,并为之逐步积累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和应用基础,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拉丁化汉语拼音文字可与英语等世界通行的拼音文字进行接轨,这有利于中外语文相互吸收和直接利用外来词,有利于汉语跟英语等外国文字“同形和近形共享”数以千万计的科技词汇,有利于中外文字信息处理。学习三千个汉字和一套汉语拼音文字,要比学习五、六千个汉字容易得多。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必须长期共存,不可偏废。
世界语言有数千种,而使用的文字只有表音和表意文字两类。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表音文字。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使用表音文字,而其中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又是拉丁化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涵盖了屈折语(如英语、俄语)、粘着语(如土耳其语、匈牙利语)和孤立语(如越南语)等三种类型的语言。世界上只有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使用方块表意文字,而单纯使用表意文字的国家只有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古代使用印度字母,伊斯兰教传入后改用阿拉伯字母;到近现代,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又都改用拉丁字母。土耳其1928年废除了阿拉伯文字,采用拉丁字母;蒙古于1946年1月起彻底废除了本民族原用字母,全面改用斯拉夫字母。近期,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塔基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又都已决定其文字改用拉丁字母,蒙古国政府也决定改用拉丁字母。越南、朝鲜、韩国和日本这四个国家原来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但越南从1945年8月全面废止汉字而走拉丁化拼音文字道路。朝鲜从1947年开始废除汉字,到1949年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用朝鲜拼音文字作为正式文字。韩国,二战后立法规定,以韩国表音字为专用文字;并从1970年起,取消其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虽然在1999年,韩国部分地解除了对汉字使用的限制,并于2000年宣布有限地恢复汉字教育,但是在中小学只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必修教育”,在多数人只使用表音文字的韩国社会里,青年人对学习汉字无兴趣,考大学试题也不包括汉字知识,学生学习汉字没有压力。从而年轻一代很多人不认识汉字,或者至多能用很少量的汉字作为表音文字的补充手段,偶尔用之。在日本,汉字和假名字母虽然可以在日本语中混合使用,但在1946年就已规定了1850个当用汉字,1981年重新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当用汉字也只增加到1945个。日本对汉字范围从法律上进行了严格限制,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使用的汉字要求限于这1945个当用汉字。
同过去日本民族的形成和融合统一的地理条件类同,在中华民族史漫长的古代,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鸟兽难以逾越的横断山脉,浩瀚的新疆戈壁沙漠,蒙古以北广袤无边的寒冻地带,华东和华南边陲无边无际的海洋等天然屏障,从根本上保护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融合和强大统一;即使是汉末三国分裂,或是两晋南北朝,或是五代十国,也只是国家分,而华夏民族及其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却没有停止,从而又能最终走向国家统一。把这种天然屏障作用结果归功于表意汉字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有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信息事业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整个世界已变成了地球村。宣传教育和文化普及、交流的手段日新月异,如果国家强大统一,则民族文化融合步伐必然加快;同时,山川海洋之屏障作用已极大减小,已不再能够阻碍不同区域的民族交流和相互影响,如果有国家分裂,谁也无法保证分出去的国家不实行其文字拉丁化改革,除非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是能够带来经济优势的世界最强势语言文字。汉字与拼音文字在国家民族统一问题上的作用没有任何差别;要不然,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国家采用拼音文字。
面对当今世界的这种语言文字形势,中国尚有不少学者还一厢情愿地发表关于韩国、越南等国家准备全面扩大汉字使用范围甚至打算进行汉字复古的言论。当然,汉字是现今世界仅存的官方表意文字。它已有数千年的进化历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某些方面,汉字的确也有其合理性和巨大价值。但是,汉字的技术体制与世界通行的拼音文字极不相容;而且,数以万计的方块汉字具有临摹性、离散性等原生态特征(主要是汉字太多的结果)。这掣肘了新时期世界人民对汉语学习、应用、处理、交流等需求,制约了汉语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国学大师蔡元培,文学巨人鲁迅、郭沫若、茅盾,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语文学家陈望道,著名人士冯裕芳和香港大学教授许地山、马鉴、陈君葆等历史遴选出来的无数的民族精英,都高瞻远瞩,极力倡导推行拉丁化汉语拼音文字。在1951年,毛泽东指出:“汉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他们的远大报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至今未能得以实现,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中国未能设计出一个高度简短规范、字母用法与国际接轨兼容并能准确表达汉语音、汉语意的革命性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其次是在对待汉字问题上过于极端,追求马上“废除汉字”,用拼音文字取而代之,而不是在“精减汉字”、大幅地实行汉字同音合并的基础上,推行汉语“一语双文”。在设计出革命性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之后,推行汉语双文制,既能实现他们的伟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提供最便捷的文化交流工具,又能较好继承中国文化遗产。总之,中国在大幅精减汉字,以增强汉字生命力的同时,还必须创造出革命性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使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并行不悖,共同发挥作用。
如果不及时推行汉语双文制,中国文字极端孤立的技术体制走得越远,中国付出的代价将越大。
设计出革命性的优异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之后,人民大众才会对“汉语双文制”产生兴趣和信心。
只要中国能够以“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的精神,奋发有为,大胆地进行文化创新,科学创新,奋力完成上述文字工程,那么就不仅可以使中文信息处理繁难复杂问题得到全面和根本的解决,而且还可以实现中外文字接轨,推进汉语在全世界发展延伸,激发出中国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吸引力。这也是中国崛起所必须做的一件大事。
第二章对几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简介
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笔者所设计的新汉语拼音文字,下面介绍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2.1利玛窦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是明代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利玛窦传》一书的日本作者平川佑弘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他还将利玛窦看作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美国《生活》杂志亦将他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1000年-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中的一员。利玛窦在中国度过后半生。他取汉名,习汉语,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天才学者,他坚持在数十年的书写实践中创制和修订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被欧美国家称为大“汉学家”。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致力于在中国广泛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他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著译,数学方面有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地理学方面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语言学方面有《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西字奇迹》使用拉丁字母书写汉语。在这本书中,他密切结合汉语音的实际,根据西方文字的基本拼音规则来拼写中国语言;这是中国文字拉丁化道路的开端。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利玛窦先生精心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拉丁化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定型于1605年(明朝万历33年)。其声韵母如下:
声母:p(玻)、p’(坡)、m(摸)、f(佛)、t(得)、t’(特)、n(讷)、l(勒)、k(哥)、k’(科)、h(喝)、k(基)、k’(欺)、h(西)、s(西)、ch(知)、ch’(吃)、x(诗)、j(日)、s(思)。
韵母(基本形式):
开口呼:a、o、e、ai、ao(熬)、eu(欧)、an、en、am(昂)、em(“萌”的韵母)、um(“中”的韵母)、ul(儿)。
齐齿呼:i(衣)、y(衣)、ia、ie、iao、ieu(优)、ian、in、iam(央)、im(英)、ium(拥)。
合口呼:u、oa(挖)、uo、uai、uei、uan、uen、uam(汪)。
撮口呼:iu(迂)、yu(迂)、iue(月)、iuan(渊)、iuen(晕)。
声母k(基)、k’(欺)、h(西)、s(西),与音节ki(基)、k’i(欺)、hi(西)、si(西)同音。这四个声母只与齐撮韵相拼。
利玛窦氏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为后来汉语拼音和汉语拼音文字的设计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其主要优点是比较注重拼式精短高效,设计大胆而且在字母用法上又不违反国际惯例,例如一律不使用附加符号,用iu表示汉语的[ü](迂);用x表示汉语的高频声母[sh](师),用鼻音字母m表示汉语的高频后鼻韵尾[ŋ]等。从利玛窦的著作《西字奇迹》就可以看出,他坚持从中国人的立场和需要来设计真正精短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他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实践型天才设计家。可以断言,中国将来创制正式的汉语拼音文字时,对于[ü](迂)、[sh](师)和后鼻韵尾[ŋ]的设计如果不采用利玛窦的办法,就不可能做到精短实用、科学合理。但其方案主要有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声母使用撇点,显得不够简洁利索;二是对字母z、q、v弃而不用,造成字母的巨大浪费;三是未能解决同音汉字分化问题。
2.2威妥玛式拼音方案
威妥玛式拼音又称“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威妥玛(ThomasFrancisWade,1818~1895)﹐英国人。从1841年起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1871年升为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1883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威妥玛在华任职期间﹐先后在1859年著《寻津录》,1867年撰写了汉语教科书《语言自迩集》,用了8年时间制定正字法,几经反复,几易其稿,最后成功发展了用拉丁字母写汉字地名的方法,一般称作“威妥玛拼音”或“威妥玛式(WadeSystem)”。后来翟理斯(H.A.Giles)在其《汉英词典》(ChineseEnglishDictionary,1912年出版)中,对威妥玛的标音系统又略加改良,形成了“威妥玛-翟理斯式”(WadeGiles)。经翟理斯改良后的威妥玛式拼音,曾经成为中国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
(1)声母:
p(玻),p’(坡),m(摸),f(佛),t(得),t’(特),n(讷),l(勒),k(哥),k’(科),h(喝),ch(i)(基),ch’(i)(欺),hs(西),ch(知),ch’(吃),sh(诗),j(日),ts(资)、tz(资),ts’(雌)、tz’(雌),s(思)、sz(思)。其中﹕tz,tz’,sz只用在空韵前,例如兹﹑雌﹑思等。
(2)韵母:
开口呼:a,o,ê,ai,ao(熬),ou(欧),an(安),ên(恩),ang(昂),êng(“萌”的韵母),ung、wêng(“中”的韵母),êrh(儿)。
齐齿呼:i(衣)、yi(衣),ia、ya,io、yo,ieh、yeh(椰),iao、yao,iu、yu(优),ien、yen(烟),in、yin,iang、yang(央),ing、ying(英),iung、yung(拥),以及ih,ǔ。
其中ih是声母ch(知)、ch’(吃)、sh(诗)、j(日)的空韵;ǔ是声母ts、tz(资),ts’、tz’(雌),s、sz(思)的空韵。
合口呼:u、wu,ua、wa(挖),uo、wo,uai、wai,ui、wei(威),uan、wan(弯),un、wên(温),uang、wang(汪),ung、wêng。
撮口呼:ü、yü(迂),üo、yüo[üo],üe、yüeh(月),üan、yüan(渊),ün、yün(晕),iung、yung[üng](拥)。
其中,韵母第二种拼法为前无声母时使用。
无声母时的音节形式:a(阿),o(喔),ê(鹅),eh(耶的尾音),yi(衣),wu(屋),yü(迂)。
(3)声调:
用阿拉伯数字1﹑2﹑3﹑4﹐分别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在音节的右上角。一般只在辞书里用。
威妥玛式拼音强调在读音的拼写规则上极力接近英语,而没有考虑到汉语的实际与拼式效力问题,拼式很长且不美观。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送气符号(’)和字母上的附加符号常常被省略﹐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乱。用阿拉伯数字1﹑2﹑3﹑4标调,如果作为文字使用,人们是难以接受的,加之在使用中标调符号常常被省去,表音不准。故而无法作为汉语拼音文字使用。
2.3赵元任的汉语拼音方案
作为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1892-1982)是20世纪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学家,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也是融会中西文化的典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大师。同时,他在数学、物理学、哲学等领域,也颇多建树,堪称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博学和创新奇才。
据有关记载,赵元任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官费生,次年的1910年即在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1914年获数学学士学位。在该校哲学院研究一年后,1915年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并继续选修音乐。19l8年在哈佛获哲学博士学位。又在芝加哥和加州大学作过一年研究生。1919年回康乃尔大学物理系任教一年。1920年28岁时,赵元任回国到清华学校教授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课程。1921年赵元任夫妇到了美国,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并研究语言学。1925年,赵元任再次回到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1928年作为国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田野调查工作。1929年6月底国学研究院结束后,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讲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他的主要著作有《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广西瑶歌记音》、《粤语入门》(英文版)、《中国社会与语言各方面》(英文版)、《中国话的文法》、《中国话的读物》、《语言问题》、《通字方案》,出版有《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等。
赵元任在深入研究前人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和世界各种拼音文字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注重简短高效的汉语实际,精心创制了赵氏汉语拼音方案,1922年定型第一式。下面简要地介绍赵元任第一式汉语拼音方案:
声母:b(玻)、p(坡)、m(摸)、f(佛)、d(得)、t(特)、n(讷)、l(勒)、g(哥)、k(科)、x(喝)、j(基)、tc(欺)、c(西)、j(知)、tc(吃)、c(诗)、r(日)、z(资)、ts(雌)、s(思)、y(衣)、w(乌)、yv(迂)。
韵母:
开口呼:a、o、e(鹅)、e[]、ai、ei、ao(熬)、ou、an、en、aq(昂)、eq(“生”的韵母)、oq(“中”的韵母)、er(儿)。
齐齿呼:i、y、ia、ie、io(唷)、iao(腰)、iu(尤)、ien(烟)、in(阴)、iaq(央)、iq(英)、ioq(拥)。
合口呼:u、w、ua、uo、uai、uei(威)、ui(威)、uan(弯)、uen(温)、un(温)、uaq(汪)。
撮口呼:v(迂)、yv(迂)、ve(月)、van(渊)、vn(晕)。
其中,“知﹑吃﹑诗﹑日﹑资﹑雌﹑思”等的空韵﹐以y表之。
赵元任第一式汉语拼音方案设计大胆、解放,密切结合汉语注重精简高效的实际,也考虑到字母用法与英语等西文兼容问题,体现了一代语言文字大师的风格,例如:他考虑到字母q在英语等西文中不在单词的音节尾表示音位,故而大胆地用单字母q表示汉语的高频后鼻韵尾[ŋ]音;充分考虑到汉语以ㄓ(知)﹑ㄕ(诗)为声母的常用字极多而以单字母j(知)、c(诗)作其相应的声母;一律不用附加符号等。所以,他所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非常简洁利索且又能在相当的程度上与西文兼容。
但该方案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字母标调问题和对以合成词为主的汉语的同音字分化问题;而且舍弃读音相近的字母m转而采用读音毫无关联的字母q来表示汉语后鼻韵尾[-ŋ]音,所以该设计仍然不是最优秀的。因而只能作为创制汉语拼音文字的雏形,不能作为正式的汉语拼音文字。
2.4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是1925-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罗马字母拼音研究委员会研究制订的﹐1928年9月26日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这是中国推行国语和供一切注音用的第一个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赵元任是设计“国语罗马字”的主帅。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实际是截止目前,中国比较优秀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之一;但由于其文字性强,具有正常拼音文字所必有的技术难度而未能被国人所接收。长期以来,多数中国人还没有了解和习惯拼音文字。该方案具体如下:
声母:
b(玻)、p(坡)、m(摸)、f(佛)、v*、d(得)、t(特)、n(讷)、l(勒)、g(哥)、k(科)、ng*、h(喝)、j(基)、ch(欺)、gn*、sh(西)、j(知)、ch(吃)、sh(诗)、r(日)、tz(资)、ts(雌)、s(思)、z*、y(衣)、w(乌)、yu(迂)。
韵母(基本形式):
开口呼:a、o、e、*、ai、ei、au(熬)、ou、an、en、ang、eng、ong、el。
齐齿呼:y、i、ia、io*、ie、iai*、iau(腰)、iou、ian、in、iang、ing、iong。
合口呼: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
撮口呼:iu(迂)、iue(月)、iuan(渊)、iun(晕)。
(1)有*号者属今音不用或罕用之音。
(2)声母ㄐ(基)﹑ㄑ(欺)﹑ㄒ(西)只与齐撮韵相拼;而声母ㄓ(知)﹑ㄔ(吃)﹑ㄕ(诗)则只与开合韵相拼。所以,既用j﹑ch﹑sh表示声母ㄐ(基)﹑ㄑ(欺)﹑ㄒ(西),也用j﹑ch﹑sh表示声母ㄓ(知)﹑ㄔ(吃)﹑ㄕ(诗)。
(3)ㄧ(衣)﹑ㄨ(乌)﹑ㄩ(迂)本兼声韵两用﹐故国语罗马字亦列y﹑w﹑y(u)。有齐口呼、撮口呼韵母或合口呼韵母的汉字如果属于零声母汉字,则须将韵母的第一字母改为y或w﹐例如-iee﹑-uay独用時作yee(也)﹑way(外)。但如果改换字母后会与其他韵母相混淆或全无元音時,则在韵母的第一字母前加y或w﹐例如-eu(雨)﹑-uh(雾)独用時作yeu(雨)﹑wuh(雾),而不是yu﹑wh(因为yu是声韵组合,还是纯粹的韵母,难以判断;wh全无元音)。
(4)汉字“知﹑吃﹑诗﹑日﹑资﹑雌﹑思”等的韵母﹐以y表之。
(5)“东﹑送”与“翁﹑瓮”等不同韵﹐故ㄨㄥ(ueng)分为开口ong与合口ueng两韵。ㄩㄥ(üeng)韵近齐齿﹐故亦归iong韵。
声调:
(1)阴平(第一声)﹕
A.用“基本形式”﹐如hua花﹑shan山。本式包括轻声﹑象声字﹑助词﹐如ma吗﹑aia阿呀。
B.但声母为m﹑n﹑l﹑r者加h﹐如mhau貓﹑lha拉。
(2)阳平(第二声)﹕
A.开口韵在元音后加r﹐如char茶﹑torng同﹑parng旁。
B.韵母第一字母为i﹑u者﹐改为y﹑w﹐如chyn琴﹑chyu取,hwang黄﹑yuan元﹔但i﹑u两字母为全韵時改为yi﹑wu﹐如pyi皮﹑hwu胡﹑wu吴。
C.声母为m﹑n﹑l﹑r者用“基本形式”﹐如ren人﹑min民﹑lian连。
(3)上声(第三声)﹕
A.单元音双写。如chii起﹑faan反﹑eel耳。
B.复韵母首末字母为i﹑u者改为e﹑o﹐如jea假﹑goan管﹑sheu许﹑hae海﹑hao好﹔但既改头则不再改尾﹐如neau鸟﹑goai拐。
C.ei﹑ou﹑ie﹑uo个韵母,主元音双写。如meei美﹑koou口﹑jiee解﹑guoo果。
(4)去声(第四声)﹕
韵尾为-i﹑-u﹑-n﹑-ng﹑-l或-(无)者各改为-y﹑-w﹑-nn﹑-nq﹑-ll或-h﹐如tzay在﹑yaw要﹑bann半﹑jenq正﹑ell二﹑chih器。
附记:
(1)在官话区域內仅长江下游有短促之入声。如欲表入声時可用-q韵尾﹐如tieq铁﹑loq洛。
(2)罗马字母v﹑x﹐不用于拼国音﹐惟重叠字可用x替代﹐如pianpian(偏偏)可作pianx﹔隔一字重叠的,可用v替代﹐如kannikann(看一看)可写作kanniv﹔双字词重叠的,可用vx替代﹐例如feyshinfeyshin(费心费心)可写作feyshinvx。
(3)南京﹑杭州﹑北平新旧都城均富于卷舌韵。采用国音时﹐其拼写原则如下﹕
A.韵尾之i﹑n音省去﹐例如孩儿(hair-erl)作harl﹐扇儿(shann-erl)作shall﹐味儿(wey-erl)作well。
B.(y)﹑i(衣)﹑iu(迂)三个韵母加el﹔其余加l﹐如丝儿(sy-erl)作sel﹐今儿(jin-erl)作jiel﹐鱼儿(yu-erl)作yuel﹐明儿(ming-erl)作mingl﹐后儿(how-erl)作howl。
(4)根据国语罗马字原则可拼各地之方音。如江浙间有bh﹑dh﹑gh﹑dj﹑dz等浊母﹐如bhu蒲﹑dji其﹑dzy慈。西安有bf﹑pf等声母﹐如bfang庄﹑pfu初。广州有m﹑p﹑t﹑k韵尾﹐如sam三﹑lap立﹑tzit节﹑hork学。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主要优点是把标调融于异拼拼形之中,采用字母标调,同时用iu表示[ü]音,用j表示声母ㄓ(知)音,用-nq表示第四声后鼻韵尾[ŋ]音,所设计的拼音文字形体简洁,具有文字性。主要缺点是不能较好地分化同音字;字母v、x、q未用于表示音值,造成字母的巨大浪费,拼式过长问题未能很好解决。
2.5拉丁化新文字(北拉)
拉丁化新文字,又名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重要方案之一。拉丁化新文字曾促进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发展,它产生于1931年在海参崴举行的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1933年后,广泛于全国各地推广,1955年停止使用。方案特点为∶不标记声调,不写出舌间元音,区分尖音、团音。拉丁化新文字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在群众中推行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这是一个在中国文字改革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拼音文字方案。它的许多特点被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所吸收。
(1)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则。
拉丁化新文字共13条原则,其中主要的有:一是必须创造一种通俗而接近大众的、适应现代科学要求的、国际化的拼音文字;二是应该采用拉丁字母;三是“这种拼音文字拼写的不是文言,也不只以北京一地方言为标准的‘国语’,而是各大方言区的大众口语;四是必须清除政治上有害、思想上不正确的词语,清除偏僻的土语,有机地输入国际上革命的、政治的、科学的、技术的词汇;五是反对认为中国文字拉丁化是不可能的消极观点,也反对把汉字立即废除的‘左’的观点;六是研究中国方言的工作极端重要,必须大大开展这个工作。这些原则总起来说,就是汉语拼音文字必须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方言化。
(2)拉丁化新文字的方案。
拉丁化新文字的方案,它的语音标准接近“老国音”,区分尖音和团音,但不标声调。
拉丁化新文字使用了24个拉丁字母(不使用q、v这两个字母):a、b、c、ch、d、e、f、g、i、j、k、l、m、n、ng、o、p、r、rh、s、sh、t、u、w、x、y、z、zh。
声母z、c、s、zh、ch、sh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r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er,rh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r。声母x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h。汉语拼音方案的j、q、x在拉丁化新文字里不使用专门字母,而是用g、k、s的变读表示。声母z、c、s、zh、ch、sh、rh成音节时不使用专门的韵母,它们直接构成音节。韵母都直接成音节,不改词首字母。拉丁化新文字不标调,词儿要连写。如sinwenz(新文字),buiaoxaipa(不要害怕),yngxu(拥护)。声母韵母具体如下:
声母:b(玻)、p(坡)、m(摸)、f(佛)、d(得)、t(特)、n(讷)、l(勒)、g(哥)、k(科)、x(喝)、gi(基)、ki(欺)、xi(西)、zh(知)、ch(吃)、sh(诗)、rh(日)、z(资)、c(雌)、s(思)。
韵母:
开口呼:a,o,e,ai,ei,ao,ou,an,en,ang,eng,ung(“中”的韵母)、weng,l(儿)。
齐齿呼:i(衣)、j(衣),ia,ie,iao,iu(优),ian,in,iang,ing,yng(拥)。
合口呼:u(乌)、w(乌),ua,uo,uai,ui(威)、uei(威),uan,un(温)、wen(温),uang。
撮口呼:y(迂)、jy(迂),ye(月),yan(渊),yn(晕)。
举例:
“BasinWenznianxuiixou,iaoshchangyngsinWenzkanshusiesin.Gangkaishsiedishxou,shuiiemianbuliaoioucowu.Danshbuiaoxaipa,iaobuduandisie,buduandiyng,idingmanmandixuishuliankilaidi.”(把新文字念会以后,要时常用新文字看书写信。刚开始写的时候,谁也免不了有错误。但是不要害怕,要不断地写,不断的用,一定慢慢地会熟练起来的。)
拉丁化新文字(北拉)因一味追求简单化而丧失了文字性,拼式很长且不能区分同音字;而且,这种拼音文字用于拼写中国各大方言,而不是专门拼写国音的,因而有分化瓦解中华民族的反面作用。此外,由于拉丁化新文字不标记声调而拼音不够准确,故而只能作为汉语无调音标使用,但不具有文字性,不能作为汉语拼音文字使用。
2.6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现在拼音字母已经普遍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用于各种产品的型号标记,用于辞书和百科全书的条目排列顺序,用于书刊的索引等;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拼写。它的主要用途为:一是给汉字注音,二是用于推广普通话,三是用来音译人名、地名、科学术语等,四是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提供参照。由于中国至今还没有正式的汉语拼音文字,在全球化的压力下,汉语拼音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汉语拼音文字的替代品。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所用字母,声母,韵母,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1)字母26个: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2)声母:b(玻)、p(坡)、m(摸)、f(佛)、d(得)、t(特)、n(讷)、l(勒)、g(哥)、k(科)、x(喝)、j(基)、q(欺)、x(西)、zh(知)、ch(吃)、sh(诗)、r(日)、z(资)、c(雌)、s(思)。
(3)韵母:
开口呼:a,o,e,ai,ei,ao,ou,an,en,ang,eng,ong(“中”的韵母),er(儿)。
齐齿呼:i(衣),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拥)。
合口呼:u(乌),ua,uo,uai,uei(威),uan,wen(温),uang,ueng。
撮口呼:ü(迂),üe(月),üan(渊),ün(晕)。
①“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也有把zhi(只)、chi(持)、shi(诗)、ri(日)作为整体认读音节的。
②单韵母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
③单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④齐齿呼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a(呀),ye(耶),yao(腰),you(忧),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合口呼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a(蛙),wo(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撮口呼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e(约),yuan(冤),yun(晕),ü上两点省略;
撮口呼韵母跟声母j,q,x相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l,n相拼的时候,仍然写成lü(吕),nü(女)。
⑤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⑥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g可以省作ŋ。
(4)声调符号:
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音不标。例如:妈mā(阴平),麻má(阳平),马mǎ(上声),骂mà(去声),吗ma(轻声)。
(5)隔音符号:
α,о,е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
《汉语拼音方案》吸收了以前多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一些长处,有许多杰出的优点。例如:大胆地采用q作声母表示汉语的“欺”音,采用字母i在z、c、s、zh、ch、sh、r的后面表示空韵,用o而不用e作声母b、p、m、f的韵母等,这些设计十分高明。
但《汉语拼音方案》也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是标调方法,采用附加符号标调,无法与计算机通用键盘相适应;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一般要去掉附加符号;去掉附加符号后又表音不准。表音不准确就无从构成汉语拼音文字。
二是采用极端的音素制,从总体上讲,在字母用法和拼式上缺乏远见卓识,开拓不足,仍然太过局限于英语既有的拼式,使汉语音节拼式过长。汉语四音素、五音素计声音节(声调也是音素)比重极大,出现频率极高,例如:“壮、床、双、上、张、当、九、用、海、为、会、工、中、国、同、有、人、言、产、民、经、千、光、况、黄、王、将、想”等。汉语拼音采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或者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必然地使得音节拼式过长。大量的四音素、五音素音节使用多达五、六个字母,如zhuang、chuang、shuang、guang、kuang、huang、zhuan、chuan、shuan、niang、liang、jiang、qiang、xiang等等;四音素音节最少要采用四个字母,却无法包括声调音素。拼式太长,作为汉语拼音文字不仅没有生命力,而且还会导致汉语的边缘化。
实际上,一方面,无视世界文字发展形势和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需要,只坚守方块表意文字,容忍无数的同音汉字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刻意强求极端的音素制汉语拼音文字,忽视科学高效的“集成模块化”的字母表音手段(如1个字母固定表示特定的2音位组合和2个字母固定表示特定的3音位组合)和有简单规律可循的变读表音,拒绝汉语拼音文字有异拼形式和同音词的存在。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是不成熟的思维,是不科学和脱离实际的。应当明确,最理想的方案,不是最完美的方案,而是理论和实践上的最好的方案。
三是使用了26个拉丁字母以外的特殊字母ü,无法与计算机通用键盘相适应。实际上ü只出现在lü、lüe、nü、nüe四个音节中,共涉及到32个汉字,完全可以用双字母替代。
四是在声母理论上与汉语实际不符。汉语声母“基”、“欺”、“西”本身都是自然附带有韵[i]的,但汉语拼音方案声母“j”“q”“x”是全辅音,不包含音素[i]。在这一点上不如中国台湾的“通用拼音”。
五是因一味地追求拼音规则的简易性以及zh、ch、sh与z、c、s的形式对称,使得高频字、常用字的拼式过长。
汉语拼音(文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重大的科学技术,涉及面极广,直接涉及到数学、信息学、信息处理学、心理学、视觉生理学、历史学、西方语言文字学、汉语语言文字学、世界语言分布和发展形势等多方面的科学。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发扬民主的产物,是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产物;从长期的历史角度上看,它不是最成功、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太阳中心说”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当时如果靠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方式是产生不出来的,当时少数杰出科学家的该理论是否正确,要靠实践和后来的历史进行验证。
汉语拼音有三不拼原则,即不拼文言文,不拼汉字和不拼方言。其中,不拼文言文,和不拼方言是正确的,但简单的一句“不拼汉字”只能从理论上掩盖汉语拼音的缺陷,是缺乏预见性的。在设计汉语拼音时,没有预见到汉语拼音必须具备汉语拼音文字的功能,同时忽视了汉语汉字的两个重大因素:一是汉语合成词极多,几乎每个常用汉字都能独立成词,每个汉字都可以是词素,汉语以合成词为主,汉字和汉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异常密切。二是汉字的出现频率和效用极不平衡,如果太多的高频字、常用字其拼式不简短就效力低下。完全拼词不拼字,好听但不可行。
总之,汉语拼音本身只能作汉语音标使用,不具有汉语拼音文字的功能。或者说,汉语拼音是成功的汉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文字的基本雏形,却永远不是成熟可用的汉语拼音文字。但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汉语拼音文字,在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压力下,汉语拼音不得不在许多方面要作为汉语拼音文字的替代品,从而其使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因而也越来越强有力地掣肘着科学和高效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的产生。
2.7尹斌庸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国家语用所研究员尹斌庸先生(1930—2003),1980年在《语文现代化》第3、第4期上发表了《汉语拼音文字定型化初探》的文章,对汉语拼音文字的分词连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定型范围限定在使用频率高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定型化的四条原则,确定了2200多个音节书写形式,为汉语拼音文字同音词的分化定型开创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尹斌庸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是对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稍作技术处理而成,其基本拼音形式与国家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相同。
尹先生主张用无调音节形式来定型最常用的词根,用带调音节形式定型其他的词根。具体规定如下:
(1)汉语有400多个音节,这样定型的单音节词就有400多个基本形式:例如ai(爱)、ben(本)、bian(边)、bu(不)、cai(才)、cong(从)、chang(长)、da(大)、dao(到)、fei(非)、gao(高)、guo(过)、hen(很)、hua(化)、jiang(江)、kan(看)、lai(来)、lao(老)、mai(卖)、men(门)、nei(内)、pai(排)、qian(千)、ren(人)、si(思)、shan(山)、shou(收)、tian(天)、tong(同)、wen(文)、wo(我)、xing(行)、xue(学)、yao(要)、zai(在)、zhe(这)、zhong(中)等。
(2)多音节的最常用词,也可以用无调形式:例如renmin(人民)、daibiao(代表)、tongxue(同学)、gongren(工人)、conglai(从来)、wenhua(文化)、kanzhe(看着)、wo-guo(我国)、buyao(不要)、dongfang(东方)、chumai(出卖)、caineng(才能)、xianzai(现在)等。还可以用简化音节形式来定型一些最常用的词根及某些轻声词尾。例如:d(的)、h(和)、z(子)、zh(之)、i(一)、u(无)、iu(又)、ie(也)、go(过)、ja(家)、jan(见)、jang(将)、-do(耳朵的朵)、-jng(眼睛的睛)、-mn(们)、xang(向)、xe(些)、shg(上,只用于方位词)、zhg(中,只用于方位词)、zo(作)等。
(3)基本形式和简化形式合并可以起来定型一大批常用多音节词:erz(儿子)、ucong(无从)、itong(一同)、shuogo(说过)、renja(人家)、daja(大家)、kexueja(科学家)、kanjan(看见)、janglai(将来)、womn(我们)、renmn(人们)、congqan(从前)、qanfang(前方)、iqe(一切)、naxe(那些)、youxe(有些)、sozai(所在)、xabian(下边)、xansheng(先生)、tianshg(天上)、gongzo(工作)、zofeng(作风)、haod(好的)、zhhou(之后)等。
(4)用变体音节形式也可以定型一些最常用的词根的同音字。变体音节形式就是等值音节形式,例如dong(东)、dung(冬)、er(儿)、ar(二)、bai(百)、bae(白)、bay(败)、fei(非)、fey(飞)、bei(北)、bey(被)、cai(才)、cae(财)、cay(菜)、dou(都)、dow(豆)、jiu(旧)、jiw(舅)、dui(对)、duy(队)、kuai(快)、kuay(块)、lei(类)、ley(泪)、mao(毛)、mau(矛)、maw(帽)、pai(排)、pae(牌)、pay(派)、zai(在)、zay(再)、zui(最)、zuy(罪)、an(安)、am(暗)、nan(南)、nam(男)、lan(兰)、lam(篮)、yan(言)、yam(严)、hua(化)、hoa(话)、hwa(画)、hui(会)、hoi(回)、guai(怪)、goai(乖)、tong(同)、tung(通)、zhong(中)、zhung(终)、gong(工)、gung(公)、feng(风)、fung(峰)、fong(蜂)、dian(点)、dien(电)、xian(现)、xien(线)、mei(没)、moi(梅)、mui(煤)、bi(比)、by(必)、ti(题)、ty(替)、bu(不)、bw(布)、bo(波)、be(伯)、ji(基)、gi(鸡)、jin(今)、gin(金)、jing(经)、ging(京)、qing(清)、king(轻)、xing(行)、hing(形)、xin(心)、sin(新)、jiu(旧)、ziu(就)、qing(清)、cing(青)等。
变体音节形式一般是不规律的,但是也少量的规律可循,如ae、au、eu多用来兼表示第二声(个别字表示第一声),而ay、ey、aw、ow、ew等则一般兼表示第四声。
(5)用附加符号标调形式定型某些动词词根。采用符号标调定型的例子如下:ban(班,般)、bān(搬)、fu(夫)、fū(孵)、gaao(稿)、gǎo(搞)、zu(组)、zǔ(阻)、lan(兰)、lam(篮)、lán(拦)、ming(名)、míng(鸣),等等。对于动词以外的其他词根,尹先生采用了字母标调形式。即,用s、x、h加在音节后面分别代表一声、二声和四声;重叠主要元音表示第三声。这样,可定型660多个词根。仍有同音字(词根或单音节词)问题的,可以采用第二套字母标调方案来分化定型:音节后边的标调字母一声p,二声t,三声k,四声q。
尹斌庸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有许多优异的地方,特别是部分常用字的简化拼式比较科学、规范,单词形体比较美观,如womn(我们)、suozai(所在)、qanfang(前方);同时,也有一些韵母兼职标调和通过合乎规律的变读来分化同音字问题的情况,如mei(没),moi(梅),mui(煤),nan(南),nam(男);但该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韵母表调随机性太大,表音不精确,同音字异拼与特定汉字的对应关系无规则可循,记忆量过大。如,在gao(高)、lao(老)、dao(到)中,韵母ao的声调各不相同;在tao(逃)、tau(桃)中,韵母异拼与哪个同音字对应无规则可循,只能靠死记硬背。二是对少量高频字的拼式缩短方式人们难以接收,如:shg(上,只用于方位词)、zhg(中,只用于方位词)、-jng(眼睛的睛)等。三是没有考虑拼式与英语兼容问题。四是部分地采用了附加符号的标调形式。附加符号标调,作为正音工具用来学习普通话是合适的,但是从拼音文字的角度来看它,则是缺点多于优点,像越南文那样,显得不简洁利索,也不利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五是设计不够大胆,未能在解决拼式过长问题上取得突破,例如shengchan(生产),zhongyang(中央),zhuangkuang(状况)等。
2.8吴文超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前联合国资深翻译家,现代最具远见卓识的学者之一,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执行干事吴文超先生,针对创制和推行汉语拼音文字提出了“汉语中心,结合英文,字母标调,一语双文”的伟大战略思想,并且在香港成立公司将电拼定型灌入输入法软件发行,尝试从输入法入手解决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定型和推广问题。吴文超先生设计的电脑输入拼式(电拼)2001年完全成型。他主张:“电拼仅定形常用同音词,而不常用的或由于词性而不易被误解的同音词,尤其是多音节词,则保留基本拼音形式。”吴先生采用字母标调;字母标调时,用改换或增加字母的办法,例如jin进,jinn近。绕口令如“妈妈卖马,马慢,妈妈骂马”的电拼写法是mamamaimaa,maaman,mamamaxmaa。“又有油,又有盐”的电拼是:“yiuyouyouc,yiuyouyanc”。其字母标调方法主要有:第一声重叠音节开头的辅音字母,或者在音节尾尾加-b,-p;第二声加-r,或者加-c,-s;第三声重叠元音,或者加-v,-l;第四声加-h,或者加-x,-k,-f。电拼输入法,其基本拼音形式与国家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相同,但该输入法有如下的特点:
(1)特殊拼写法,或拼字。例如,使用you,yeu,yiu,yoou,yow分别代表“有、由、又、友、右”。
单字母,如:b不,c从,d的,f分,g个,h和,i一,j将,k可,l了,n年,q千,r日,s是,t同,w为,x想,y月,z在。。
两个字母,如:ch产,mn们,dy第,ly利,sh十,go过,ho或,qy其,zh着,zo作。
其他特殊拼写法,如:neu女,leu绿,qan千。
(2)单音节的基本式。单音节的基本式代表最常用的字,不标调,例如:wo(我)、hao(好)、ni(你),tan谈,tang趟,bai百,hui会,liu流,you有,yun运。语气助词不标调,象声词按实际发音标写,也原则上不标调。
(3)四个声调的基本拼法。
第一声表示法:重复音节开头的辅音字母,例如:jji(基)、sshang(伤),qqy漆,ttan摊,ttang汤,bbai掰,hhui灰,lliu熘,yyou优,yyun晕。
第二声表示法:在音节尾的辅音之前加r,或把由ai,ei,ui组成的音节的后元音i改为j,或把由ao组成的音节的后元音o改为u,把由ou组成的音节的前元音o改为e。例如:qyr奇,tarn痰,tarng糖,baj白,huj回,liur留,your由,yurn云。
第三声表示法:重复主要元音,主要元音的选定按照a,e,i,o,u的优先次序;元音u后为n或i时,把u改为ue。例如:qyy启,taan坦,taang躺,baai摆,huei毁,lioou柳,yoou友,yuen允。第三声还有个别特殊拼法,如goan管,yoan圆。
第四声表示法:在音节后面加h,k(器件)或x(动词性),或者对于iu,ou,iao,ao组成的音节,把其末尾的元音u或o改为w,或把其末尾的辅音ng改为nq,把其末尾的辅音n重复为nn;把ei,ai,uai,ui组成的音节中的i改为y。例如:qyh器,tann叹,tanq烫,bay败,huy汇,liw六,yow右,yunn韵。
当同音词众多而确实必要的情况下,拼法可以把音节最后的i元音改为y,如把ji改为jy,shi改为shy。这样增添的基本式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标调方法进行标调,从而使相应的字数增加一倍。
(4)其他标调方法。
一是对本计声调音节中相对次常用的汉字,用如下标调方法标调:对于动词:第一调加-p(jip击),第二调加-s(jis急),第三调加-v(jiv挤),第四声加-x(jix记)。对于非动词:分别在音节尾尾加-b,-c,-l,-f代表第一、二、三、四声。如:yib医,yic姨,yil乙,yif意。
二是对本计声调音节中的较不常用词,分别在音末尾加-pp,-ss,-vv,-xx(动词性词)或-bb,-cc,-ll,-ff(非动词性词)代表第一、二、三、四声。如:qingbb青,qupp趋,yangcc杨。
(5)把单音节的字母标调法引进多音节词汇。例如单音节的shy,shr,shyr分别代表“事、实、时”,可以利用它们来组成多音节词如:shyshr,shyrshy,shrshyr,shryan分别为“事实、时事、实时、实验”。
(6)洋为中用,结合英文。直接采用外国人名、地名、专名和缩写。首先应用于目前尚未有习惯的汉字译名的外国人名、地名、专名和缩写。例如,Georgia共和国,Hosokawa先生,gondola,omellete,Tyrenol止痛丸,HIV病毒等皆直接使用,不再翻译成为汉字。
(7)最常用的单音定形拼写法:ba吧,baa把,bei北,bey被,da大,daa打,er而,i2二,d的,de得,dy第,geh各,g个,guo国,go过,hua话,hhua花,hui会,huj回,huor活,ho或,ji及,jic极,jin进,jinn近,jiu就,i9九,jiou酒,kuai快,kuay块,mai卖,maai买,men门,mn们,na那,naa哪,qan千,qian前,qiarn钱,r日,s是,sh十,shr实,shy事,shyr时,shii使,shui水,shuj谁,ta他,tha她,tta它,i5五,wur无,xiang想,xang向,xianq像,xie写,xe些,yii以,i一,you有,your由,yiu又,yow右,yu于,yuv与,zai在,zay再,zhe这,zh着,zi子,zy字,zuo做,zo作。
吴氏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其主要优点是不采用附加符号,而是采用字母标调,将标调融于异拼拼形之中,较好地考虑了分化同音字及与英语兼容问题。不足的地方,一是采用重复音节开头的辅音字母表示第一声,使文字拼式不够美观;二是未能解决拼式过长问题,例如shengchan(生产),zhonqlianq重量,zhongyang(中央),zhuanqkuanq(状况)等。三是一些音节有多达两个与声韵无关的辅音字母(含辅音标调字母);四是一些高频字的简码拼写法,只能是汉字输入法编码,不能算作拼音文字,例如:g个,s是,r日,i9九,sh十,shr实,i一,w为,zh着,ch产,b不,t同,等等。
2.9台湾的“通用拼音”
台湾自2002年起全面推行以“通用拼音”。在此之前,台湾拉丁化拼音方案是《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改进型方案。
“通用拼音”有个略去f而使用v(注音符号:万)的音标版,可能原先用于客家话,但实际上拼读“国语”时无用。
(1)声母:b(播)、p(坡)、m(摸)、f(佛);w(屋);d(德)、t(特)、n(呢)、l(勒);g(鸽)、k(蝌)、h(喝);ji(基)、ci(期)、si(西)、y(依);jh(知)、ch(吃)、sh(师)、r(日);z(资)、c(刺)、s(丝)。
(2)韵母:a、o、e、-i、-u。
连韵:ai、ei、au、ou、an、en(-in;-un;yun)、ang、eng(-ing;-ong;yong)、er。
用y(衣),w(屋),yu(迂)作为结合音yan(烟)、wan(弯)、yuan(渊)的开头使用。
(3)与汉语拼音的差异。
“通用拼音”和汉语拼音大部分相似,但有一些不同。
A.汉语拼音的q、x、zh为“通用拼音”的ci、si、jh。(所以“通用拼音”不用x和q)
B.在汉语拼音中代表空韵的i,在“通用拼音”中使用ih。所以汉语拼音的zhi、chi、shi、ri、zi、ci、si,在“通用拼音”中即改拼为jhih、chih、shih、rih、zih、cih、sih。
C.汉语拼音的en、eng,在“通用拼音”中,于以下情形拼法有所差异:连韵eng接于声母f-、w-(风、翁)之后,改拼成ong。wen(文)改拼成wun。
D.撮口呼韵母——yu(迂)韵及以其开头的结合音韵母(如yue、yuan),连接于声母ji-、ci-、si-之后。也就是说,使用yu和yu-衔接于声母ji-、ci-、si-,完全不使用ü(在汉语拼音中音同“迂”),但这时声母皆需将i除去。例如jyu(居)、syue(雪)、cyuan(全)。
E.声母ji-、ci-、si-与连韵yong结合时,除去声母中的i,但保留连韵的y。例如汉语拼音的yong(永)和jiong(窘),在“通用拼音”中即拼为yong(永)和jyong(窘)。
F.原本缩写的iu(“六”的韵母)和ui(“灰”的韵母)回归为iou和uei。
(4)声调符号、隔音标记。
声调符号与汉语拼音的区别是:一声没有附加符号,轻声有一点。这样考虑,是因为本调读轻声的汉字极少;而一声的发音最简单。其他标调方法与汉语拼音相同。
地名第二个汉字音节以a、o、e为首时,前面以短划连接,如Da-an(大安)。除了地名,同一个词中的音节也可以用短划分开。例:汉语拼音的liánzìfú,“通用拼音”拼为lián-zìh-fú。一般如果单词的音节可能不明,也可以用撇号分开音节。例如“Jian”难以看出是“吉安”或“简”,可用“Ji'an”表记“吉安”。
台湾“通用拼音”在声母ji-、ci-、si-的设计上体现了这三个声母本身有自带韵[i],这在理论上是重大突破,是非常科学的。同时,中国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feng”(风)和“wen”(温)在台湾通用拼音中改拼成了“fong”(风)和“wun”(温),这也为中国创制科学的汉语拼音文字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设计思路。纯粹作为汉语音标使用时通用拼音不逊于汉语拼音。但其他设计不如汉语拼音大胆、解放和科学实用,其拼式不如汉语拼音简短利索;和汉语拼音一样,它只能用作汉语的音标,不能作为汉语拼音文字。
2.10仅用四个辅音字母标调的方案
曾有语言文字专家主张只用f、x、v、h作标调符号分别表示第一、二、三、四声。即,主张在汉字的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之后尾缀以表调字母f、x、v、h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声调。例如:tangf(汤),tangx(糖),tangv(躺),tangh(烫)。但是,按这种字母标调方案来设计汉语拼音文字,其音节拼式是相当长的,效率很低,把它作为拼音文字很难让人满意。加之,标调符号f、x、v、h在词中反复不断地高频出现,人们阅读时容易产生眩晕不悦的情绪。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集高度简短规范、字母用法与国际接轨兼容并能准确表达汉语音、汉语意于一身的革命性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这也是汉字拉丁化搞了一百多年遭致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目前的汉语拼音方案只具有音标的功能,不具备拼音文字的属性。早一天设计出科学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就能早一天建立一种字母用法的国际标准,就能早一天更好地为中外文化交流及信息处理服务。特别是今天世界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设计出科学和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三章汉语汉字特点及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原则
3.1汉语汉字的一些重要特点
3.1.1汉语以合成词为主
汉语是以合成词为主的组义语言,这就要求在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必须是拼字(异字异拼)而不是单纯地拼音。相比之下,英俄等西方语言则以单纯词为主。由单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英汉对照举例:cattle牛,calf牛犊,milk牛奶,beef牛肉,cow母牛,bull公牛,等等。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词素。汉语合成词的最大优点,是用少量有限的字可以组成无限量的词,就像区区数十个音素可以组成成千上万个音节一样优越。在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必须服从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一优越特点,要在一定的限度内拼字,而不是单纯地搞一种读音仅一种拼式。
3.1.2汉语是声调语言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是与声、韵母一样有着重要区分意义的音素。这就决定了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不能忽视声调要素。实际上,汉语韵母ā、á、ǎ、à之间的区别与英语单词中的[ɑ]、[Λ]、[æ]之间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汉语声调的发展演变,跟英语中读音相近的音素的发展演变并无本质区别,其语文对策也应是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所以,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时,绝不可因为声调有发展变化现象就不考虑声调音素。
3.1.3汉语鼻韵尾没有[-m]音
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越南语、印尼语、马来语的音节尾都有鼻辅音[-n]、[-m]、[-ŋ]。例如:英语can(能够),young(年轻),harm(有害)。
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的音节尾有[-n]、[-m]两种鼻辅音,极少出现后鼻音[ŋ]的现象。
法语和葡萄牙语音节的后半部(相当于“韵母”)都有以下三种鼻音:一是鼻化元音,二是鼻辅音[-m],三是鼻辅音[-n]。法语、葡语虽然没有汉语那样的后鼻音韵尾[-ŋ],但有重要的鼻化元音。在法语和葡语的“韵母”中,字母m有两大作用——第一是表记鼻化元音,第二是表记鼻辅音[m]。
汉语普通话韵母中只有[-n]、[-ŋ]两种鼻辅音;其鼻音韵尾中没有[-m]音。在世界大语种中,只有汉语的音节尾没有鼻辅音[-m]。
所以,根据中英辅音字母音值相同相近规则,我们可以采用字母m表记汉语后鼻韵尾[ŋ]音。
3.1.4汉语后鼻韵母比重极大
汉语韵尾为后鼻音[ŋ]的常用字词比重极大。汉语共有37个韵母,其中后鼻韵母就多达8个,占21.622%,超过五分之一。据统计,在前100个最高频汉字中,以后鼻音[-ŋ]为韵尾的汉字竟多达21个,也超过五分之一;在原国标GB-2312(80)收集的3755个一级常用汉字中,以后鼻音[-ŋ]为韵尾的汉字就多达611个,占16.272%,约六分之一。相比之下,据对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印尼语、马来语前3500个最常用的单词进行统计,这些语言单词的音节尾音[-ŋ]在音节中的出现频率均不超过2.3%,而其音节尾[-m]音的出现频率均在4.2%以上;法语和葡萄牙语甚至没有音节尾音[-ŋ],而其音节尾[-m]音的出现频率较高。因此,如果不对汉语的后鼻韵母作特别精短的设计,那么按西方现有拼音文字的音值标准设计出的汉语拼音文字必然拼式过长,没有生命力。
3.1.5汉字有极强的效用递减率
汉字有极强的效用递减率,其使用频率极不平衡。这就要求在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时,拼字必须在数量上科学把握,严格限制。据有关统计,前25个汉字的覆盖面为25.8%,前12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50.7%,前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78.53202%,前1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1.91527%,前1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6.47563%,前2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8.38765%,前2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24388%,前3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63322%,前3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82015%,前4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1645%,前4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6471%,前5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8633%,前55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9553%,前6000个汉字的覆盖面为99.99901%。拼420个无调音节则可猜测出多半汉语词意;拼1200个有调音节则可简接地推测出绝大部分词意;有3000个的不同音节拼式(含异拼)就完全能够准确地表达汉语的所有词汇;由于受拉丁字母只有26个的限制,音节拼式(含异拼)在超过3000个以后,其复杂度骤增,同时其效用增加值也骤然减小至零。因此,不充分结合和体现汉字的效用递减特性,设计过多的音节拼式是绝不科学的。
此外,汉字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为国家使用的表意文字。笔者认为,凡是语素文字都是表意文字,而不论这种文字的语素是由字母构成的,还是方块汉字。汉字由甲骨文进化到现在的简体字,其形体表意特征大多已不明显。汉字的表意功能跟阿拉伯数字一样,主要在于每个汉字本身属于特定涵义的代号,而不在于其表义的形旁。表形旁仅有提示对代号记忆的作用。又由于汉语是以合成词为主的组义语言,它只有1200个互不相同的音节,且前2500—3000个汉字的覆盖面达到99.24388%至99.63322%。故而基于这些常用字在汉语带调音节中的分布及使用频度等因素,当汉语拼音文字的音节拼式(含异拼)达到2500—3000个时,这种汉语拼音文字同时又跟汉字一样,属于非常明显的以音节模块为基本单元的语素表意文字。
3.2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原则
面对26个拉丁字母的限制,为了表示各种音位,现今世界的各大语种拉丁字母文字要么大量使用字母组合,要么既使用字母组合也使用附加符号。英语(英、美、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尼日利亚、菲律宾等70多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联合国使用的六种语言之一)字母组合极多,无附加符号。法语(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刚果、马达加斯加、尼日尔、乍得、中非、卢旺达、海地、瓦努阿图等27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此外还是阿尔及利亚、毛里求斯、安道尔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语言,联合国使用的六种语言之一)、西班牙语(西班牙、墨西哥、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智利、阿根廷等25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联合国使用的六种语言之一)、葡萄牙语(巴西、葡萄牙、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南亚的东蒂汶等8个国家的国语或最主要官方语言)都既采用字母组合,也采用附加符号。采用附加符号越少越好。这些大语种拉丁化文字广泛地采用字母组合表示音位,如英语用ea表示[i:]音,法语用oi表示[wa]音等。我国在创制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应当主要限于借鉴英、法、西、葡这四种拉丁化最大语种拼音文字对字母的用法。
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时,必须有这样的理念:最理想的方案不是最完美的,而是最好的。既然是最好的,当然必须能够在过去、现在或者是将来,都是最好的。
中国汉语拼音方案只具有音标的功能,不具备拼音文字的属性。在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切忌过分强求其音素性,而牺牲形体简短实用性。拼式过长,文字功能就差。面对汉语同音字、词极多,应当充分挖掘和规范利用26个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及各种元音双字母组合这样的无价资源,并密切结合字母用法的国际惯利和汉语汉字的主要特征,确定设计汉语拼音文字的基本原则,才能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高度简洁规范、表音精确的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本方案中,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遵守如下基本原则:
(1)必须只使用26个拉丁字母。
如果在古代,中国创制拼音文字完全可以不受26个拉丁字母的局限;但是进入近现代以后就必须受26个拉丁字母的限制。
在古代,由于文化、交通和信息事业不发达,一个国家的文字使用什么字母,或者使用多少个字母可完全根据本民族的语音种类和方便书写的需要而定,不受外部世界的制约;改变或增加字母也相对很容易。拉丁字母的发展史本身就能说明这一点。根据王哲先生在杂志《湖北档案》(1996年第5期)中的撰文等文献记载,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即古埃及的图画象形“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中国古代至今的汉字,都是表意文字。现在可考的埃及图形文字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大约与此同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也有了自己的表意文字。由于受古埃及图画文字的影响,约在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取古埃及的一些最简单的图画象形文字以作纯粹的辅音符号,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其地理位置大约相当于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沿海一带。腓尼基字母是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在西方,公元前8世纪,它派生出希腊字母;经过一个多世纪后,希腊字母又发展为拉丁字母,中世纪时又产生斯拉夫字母。在东方,腓尼基字母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文、蒙古文、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演化来的。古典拉丁字母是约公元前7—前6世纪时,通过伊特拉斯坎(Etruscan)文字为媒介,从希腊字母发展而成,最初只有20个。字母G,J,K,U,W等都是在其使用和发展中,特别是在语音的变化中逐渐出现的。在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帝国改变了古典拉丁字母之直线形的希腊字体,形成了具有拉丁人明快风格,形体匀称的23个字母。这时,拉丁字母已包括了A,B,C,D,E,F,G,H,I,K,L,M,N,O,P,Q,R,S,T,V,X,Y,Z这23个字母。在中世纪时(MiddleAges,公元476—公元1640),字母i分化为i、j;v分化为u、v、w;其中W到11世纪才出现,这样就产生了26个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形成和演进于地中海地区,而该地区各国的语言一直以来很少有后鼻音[ŋ],所以拉丁字母中没有专门表记[ŋ]音的字母。
而到了近现代,拉丁字母在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目前,拉丁字母文字已覆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随着文化、交通和信息事业的高度发达,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间的文化和物质交流飞速发展,我们的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世界潮流之外独立发展。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创制拼音文字只有采用国际通行的26个拉丁字母才能与国际文化交流相接轨,才能顺应世界永恒的文化交流之潮流。这26个拉丁字母已为世界各国所共同使用、共同规范。增加拉丁字母数目已经不属于某个国家的专属行为,而应是整个世界的国际行为。世界各国还没有就其拼音文字在使用26个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再增加新字母达成协议并正式推行之前,中国创制拼音文字是没有理由突破这26个拉丁字母限制的。
此外,中国也应借鉴马来西亚语的做法,使汉语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小写字体及名称跟英语相同,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思维混乱。英语的字母名称跟其在单词中的发音虽然大多有较密切关系,但必竟是两码事。
(2)只拼普通话,不拼方言,且以现行国家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新汉语拼音文字的设计必须有利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统一。
(3)既拼字又拼词。
通过异拼方式拼写常用汉字,而不单纯地拼词;高频词特别是高频多字词(例如前200个双字词)可以采用能准确表音的最简短拼式。汉语以合成词为主,汉语拼音文字与汉字应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所以要拼字。
(4)遵循各大语种拉丁化拼音文字对字母用法的基本规则。
不遵守此规则就不可行。特别是,要力求辅音单字母在汉语拼音文字中所表记的音值与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特别是英语相同或相近,这是因为在这些大语种拉丁化文字中,辅音字母所表记的音值相对稳定得多,而元音字母的音值却灵活多样。这既是国际惯例,也是国际规则。例如:本方案规定,不得有像nv、lv这样的音节拼式。
也就是说,对于中英辅音单字母音值,先求相同;无法求同者,必求其近;无法求近者,方可谨慎考虑能否表记不同不近之音值。例如:本方案用读音相近的英语字母m而不用字母q或j来表示汉语后鼻韵尾[-ŋ]音,用字母q(英语qi、ki同音)而不用c来表示汉语“期”音。这称为“中英字母音值相同相近规则”。
(5)拼式极其简短简洁。
精短是汉语拼音文字的第一生命力。不极其简短就绝无生命力。拼音文字简短简洁,不仅书写效率高,而且视觉效果特别好,十分符合人们对文字的视觉心理和生理需求。音节拼式越短,则音节间的区别度也越高,例如:“huangh”(皇)与“huangv”(慌)相互之间的区别度为0.167;假如其拼式缩短成“homh”(皇)与“homv”(慌),则其相互间的区别度就会提高到0.25,净增49.97%。汉语作为典型的声调语言,其本身就是通过声调音素和声韵母音素所构成的简单二维组合的精短语言。人脑在同一时刻最多只能记忆和处理4个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维信息单元,比如我们记忆银行卡号码时,至多按4字划为一组(如GX22547032584729)。当拼音文字的每个音节所用字母数超过4个时,读者对之的视觉反应速度就会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可称为音节的“四字母临界”规律。汉语拼音文字如果拼式不精短,那么无论它如何“科学”,平常百姓都不可能接受它。况且,中国人在历史上一直使用高度精短的汉字,对使用精短的文字有着强大的习惯和传统。经过数千年的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这种高度精短的汉字对汉语的影响极深。有着该历史背景的汉语要求其拼音文字也高度简短。表音准确和实用的汉语拼音文字必须实行字母标调,而现行的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加上标调字母后,音节拼式必然过长,例如:changjyangj/倘佯,huangjzhangj/慌张,jingvxiangz/景象,lianghshih/粮食,等等。这种漫长松散的拼音文字,有害无益,谁也不喜欢。
所以,两个固定的音位组合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就要首先用一个字母表示;三个固定的音位组合能用两个字母表示的,就要首先用两个字母表示。例如:本方案用声母q作双音素字母以表示汉语的固定音素组合[qi-](期)音。对声母、韵母的设计要与各种读音的常用字多寡分布密切结合,力求使元音韵母异拼拼式分布均匀。一般来说,可发掘的异拼拼式分布很不均匀。单韵母可发掘的异拼拼式比较少,复合韵母可发掘的异拼拼式比较多;不含介母的韵母可发掘的异拼拼式比较少,含有介母的韵母可发掘的异拼拼式比较多。因此,韵母设计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使常用字多的音节(如韵母为[i]和[u]、[ü]的音节)具有较多的异拼拼式。
(6)字母用法要有系统性,音节拼式要有利于联想记忆。例如:韵母ia读第四声声调,则ian、iam也读第四声;韵母ie读第四声,则ien、iem也读第四声。
(7)单词拼式与英语兼容。这是全球意识的具体化。例如:英语有高频词“you”(你)、“he”(他),所以新汉语拼音文字就不要用拼式相同的you、he来表示汉语的高频词“有”、“和”。道理一样,假如日本使用汉字“有”、“和”来分别表记日本的常用词“你”、“他”的意思,那必然造成汉字使用的混乱。又例如:“我们很慢”的汉语拼音是“womenhenman”,讲英语的人一看就成了“女人们、母鸡、男人”的意思。可见,单词拼式与英语兼容,是设计汉语拼音文字不能回避的任务。
(8)表音精确,形体美观;异拼形体应当有较大的区别度,以便于识别。例如:本方案用“ta”表示“他”,用有两个a的“taa”表示“她”,用带有尾巴的“taj”表示“它”,效果很好。
(9)有利于合并可以合并的汉字,有利于对必须保留的同音字进行异拼拼写。
(10)汉语普通话音节不得减少原则。例如,不得将汉语声母zh、ch、sh分别与z、c、s合并;也不得将汉语韵母ing与in,eng与en合并。
(11)纯元音字母组合的韵母通常优先适用原则。例如,“体”拼写为tiy,而不拼为tir。
(12)辅音表调效力优先原则,即元音表调标志与辅音表调标志不一致的,一般以辅音表调标志为准。
(13)结合高低频汉字的效用递减特性,兼顾简易性与确保高分辨率和可读性,限定3000个以内的常用字单字拼式互异。
异拼,这里指用不同的字母组合(包含意缀、变读和编码)代表相同的语音单位。不同的字母组合就构成音节的各种异拼拼式。
第四章新汉语拼音文字声韵母设计
在新汉语拼音文字设计上,本方案借鉴了葡萄牙语和法语文字中适合于汉语的部分设计办法,特别是采用了一些类似于英语的文字设计技术,但较之有重大改进,规则性更强。
4.1英语等西文罕用字母及字母组合的中国用法就是国际标准
目前的26个拉丁字母是顺应拼写西欧语言的需要在公元11世纪前经过漫长的过程逐步发展产生的。其现有的记音用法最适合于拼写英语等欧美语言。对于拼写世界另一端的东方大语种汉语却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弱国只能遵守国际规则,而不能制定国际规则。如果没有中国的强大作后盾,汉语拼音文字的设计师就不敢有突破性的思维,他们只能完全按照欧美语言文字既有的字母记音标准来设计汉语拼音文字。这样的汉语拼音文字必然因拼式过长而无法令人满意,这是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实践所证明的事实。但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英、法、西、葡等拉丁化大语种拼音文字尚有罕用字母q、j和罕用字母组合ii、iy、uu、uw、yy、aj、ej、ij、oj、uj、yn、ym、oem、uem、aom、aem、anq、enq、inq、onq、unq、ynq等比较闲置的文字资源。这些罕用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可供中国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卓有成效地开发利用。目前国家汉语拼音方案虽已用q、j分别表示高频声母ㄑ(欺)﹑ㄐ(基)音,但该汉语拼音无法作为正式拼音文字使用。
中国是一个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13亿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世界性大国,而且综合国力日益极大增强。这样的大国行为,就必有大国效应。加之,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这是汉语的一大优势。中国要抓住时机,对英语等拉丁化大语种的罕用字母(如q)及字母组合(如iy、yy)的用法,可以按照中国自己的需要形成国际标准。使用26个字母既要记录不同语言的共性音值,又要记录不同语言中有差异的音值,故而多部分字母音值比较稳定,如b,p,f,d,t,n,l,g,k,s等;而另外的少部分字母在不同语种中的音值差异较大,如x,y,z,j,c等。即使同样源于欧洲的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德语,其相互之间的语音也不尽相同,不少字母和字母组合所表记的音值也有相当大的差别。所以,对在西文中有多种读音的个别非罕用字母(如c、m),中国也可以结合中法、中西、中葡特别是中英单字母“音值相同相近”规则,按照中国自己的需要形成与英语并驾齐驱的国际标准之一。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一旦汉语拼音文字对英语单词等欧美文字的罕用字母和字母组合进行有效使用,即形成一种对这些字母用法的国际标准。中国新汉语拼音文字有效使用之,既能较好地与英语单词等欧美文字相互兼容,又能从根本上解决汉语拼音文字拼式过长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之,也是本书要着重解决的课题。有迹象表明世界许多国家正在逐步有效使用字母q、j和上述罕用字母组合,如果中国现在不抓紧实行汉语“一语双文”和创制正式的汉语拼音文字,中国将失去对其按汉语的需要形成国际标准的机会。字母q、j和上述字母组合目前还属于尚未很有效开发利用的无比巨大财富,哪个国家的正式拼音文字先有效开发利用,这笔财富就无偿属于哪个国家。现在马上创制和推行正式汉语拼音文字,尚可使之具有“后来优势”而成为最优秀的拼音文字;但如果迟迟不创制和推行之,那么当有限的资源用尽以后,“后来”就没有优势可言了。
对oe、ae、ao、ah、eh、ih、oh、uh等英语罕用的“韵母”式字母组合,新汉语拼音文字也应充分利用。
4.2音位聚合公式
本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以下称本方案)规定:
(1)声母(j[zh],ch,x[sh],r,z,ts,s)+韵母[i]=(知,吃,师,日,资,刺,丝)音。也就是说,本方案中,表记[i]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也用于表记声母j(知)、ch(吃)、x(师)、r(日);z(资)、ts(刺)、s(丝)的空韵。
(2)g+[i]=gi(基)。字母g加音素[i]就聚合成gi(基)音。字母组合gi是本方案的声母,读“基”音。
(3)i+i=[i];u+u=[u];u+l=[u](元音叠合)。
(4)i+u=[ü];i+o=[üe]。
(5)i+en=[in];i+eng=[iŋ]。
(6)a+en=[an];a+in=[an];a+un=[an];a+[uan]=[an]。例如:yain言,aon暗。
(7)e+in=[en]。例如:chein尘。
(8)u+en=un;u+in=un。例如:huen诨,huin魂。
(9)i+[uan]=[üan];i+[un]=[ün]。例如:yuan院,yun运。
(10)x+[i□]=x+[□]。其中,字母x是读[sh](湿)音的声母;□表示开口呼韵母。例如:xeu首,xim升,等等
其中,方括号[]内为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下同。上述公式称为“音位聚合公式”。本方案中字母“o”的基本读音为[uo]。第一声和第二、三、四声音节的声韵配合规则相同。中国早期国语罗马字和目前台湾通用拼音方案(2002年实施)分别用“iu”和“yu”表示[ü](鱼)音。
4.3声母修改方案
汉语字音(汉语音节)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两部分(其中韵母含字调),一个字起头的音叫声母。
本方案共有23个读音恒定的声母:b(播)、p(坡)、m(摸)、f(佛);w(屋);d(德)、t(特)、n(呢)、l(勒);g(鸽)、k(蝌)、h(喝);gi(基)、q(期)、ci(西)、y(依);j(知)、ch(吃)、x(师)、r(日);z(资)、ts(刺)、s(丝)。
声母读音恒定主要有三大好处:一是避免在读写汉语拼音文字时出现思维混乱;二是有利于读音相同的汉语字词拼式在词典中的排序相对集中;三是对三字以上的汉语长词进行按声母缩写输入时,不会出现阅读混乱,例如:“势如破竹”的汉字输入编码为xrpj;“中华人民共和国”为jhrg。
(1)用j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zh”(知);用x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sh”(师)。以[zh](知)、[sh](师)为声母的常用汉字极多。字母j在英语中读介于汉字“知”和“基”之间的音,在法语中读近于汉字“日”的音,在西班牙语中读[h](喝)音。中国早期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用单字母j表示汉语中的[zh](知)音。在葡萄牙语(巴西、葡萄牙等国的国语)中,字母x在单词最前面一律发[sh](师)音。早期利玛窦(1605)、金尼阁(1626)、何大化(1671)的汉语拼音方案均用x表示汉语中的[sh](师)音。鉴此,本方案也用j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zh”(知),用x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sh”(师)。
(2)分别用gi、ci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ji”(基)、“xi”(西)。英语对gi、ci的读音与汉语声母ㄐ(基)﹑ㄒ(西)很接近。在西班牙语中,c在e、i前读[θ]音,也与ㄒ(西)音相近。目前台湾通用拼音方案(2002年实施)分别用ji、si作声母表示中国汉语拼音方案中的“ji”(基)和“xi”(西)。本方案经权衡比较,分别用gi、ci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ji”(基)、“xi”(西)。例如:giijiz(机制)。本方案的声母gi(基)和ci(西)的用法基本一致。
(3)用q作“双音素”字母(声母)以表示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qi](期)。“双音素”字母即用一个字母表示由两个固定音素构成的音素组合(例如英语o[ou],西班牙语ñ[ni])。Qi与ki的英语读音相同,均与汉字“期”读音相近。由于本方案用q作“双音素”字母以表示汉语拼音方案中的“qi”(期),又根据音位聚合公式i+u≡[ü],i+o≡[üe],从而qu=qiu[qü](曲),qo=qio[qüe](确)。声母y和q的用法完全一致。
(4)用ts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c”(刺)。借鉴英语、德语、日本语拉丁化文字和早期中国国语罗马字拼写法,本方案用ts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声母“c”(刺)。字母c在德语中读“刺”音,但德语(德国、奥地利、瑞士国语)只是小语种。
(5)关于声母的禁止性规定。一是所有声母的读音必须唯一(声母g和gi相互之间情形复杂一些除外),不得有声母变读现象,例如,xem和xim都必须读[shēŋ](生)音。二是为了避免声母中的字母与其前面音节的标调符号相混淆,本方案规定:声母字母不得双写,以及声母不得含有不发音的辅音字母,例如,不得有象“bba”、“tta”、“kna”、“knan”这样的音节拼式。
4.4关于韵母的设计规则
韵母指汉语字音(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韵母又可以分析为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例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áng,其中i是韵头,á是韵腹,ng是韵尾。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但不一定每个韵母都有韵头和韵尾。本方案规定,韵母本身包含声调要素。
(1)关于韵母设计的禁止性规定。由于本方案大量采用辅音字母标调,从而为了避免造成视觉和思维混乱,字母w不得用于韵首;韵母中字母y之后不得有元音字母;计声调鼻韵母所含辅音字母(包括鼻韵尾字母n、m和辅音标调字母)不得超过2个;计声调非鼻音的韵母所含辅音字母不得超过1个。例如:不得有“kw”、“kwn”、“dyi”、“gya”、“danht”、“davx”等音节拼式(但可以有“gyn”、“cyn”、“gym”等拼式)。
(2)元音字母优先适用原则。例如,本方案把汉语第三声韵母[i]优先拼写为“iy”(liy里,niy拟),而不是“ir”。
(3)[i]音韵母在声母f、w后变读[ei]音,例如:fii非,fiz废,fea沸,wii微,wi为,wea未。英语中,字母i主要有[i]和[ai]两种读音。
(4)尾音叠合。eoa读[iòu]的设计理念是尾音叠合——在eoa中,第一和第二个字母的组合eo读[iòu],第二和第三个字母的组合oa读[òu],所以规定eoa读[iòu]。
(5)本方案中,字母组合ien读[in]音,iem读[iŋ]音。
由于在理论上,本方案规定了音位聚合公式i+en=[in],以及i+eng=[iŋ];在实践上,英语字母组合ien的发音与汉语[in]音十分接近,例如,英语lien(留置权)读[liən],mien(仪表)读[mi:n],fiend(魔鬼)读[fi:nd],英美姓氏Wien(维恩)读[wi:n]。同时,本方案存在常用字的qen(侵)、cen(心)、yen(音)、qem(轻)、cem(性)、yem(硬)等音节拼式。所以,本方案系统性地采用优美的字母组合ien表示第四声[in]音,用iem表示第四声[iŋ]音。这样以来,就相当于字母组合ie在汉语开音节中读[ie](椰)音,在汉语闭音节中读[i:]音。
本方案和法语、印度尼西亚语一样,均规定:以元音音素结尾的音节为开音节;以辅音音素结尾的音节为闭音节。
4.5汉语后鼻韵母的精短设计
汉语普通话的鼻韵尾没有[-m]音;同时,在英语里,字母n在nk、nq组合中读[ŋ]音。故而本方案除了用字母组合-ng、-nq表示汉语后鼻韵尾[ŋ]外,更主要采用字母m表示汉语后鼻韵尾[ŋ]。从长远的文字发展上看,该设计有利于分化汉语后鼻韵母,具优化汉语音的作用。
其中,本方案用于表记后鼻韵尾[ŋ]音的字母m,其书面形式为带附加符号的“”。
与欧美等外国语言相比,汉语韵尾为后鼻音[ŋ]的常用字词比重极大。据统计,在前1000个最常用汉字中,以[-ŋ]为韵尾的汉字竟多达187个,约占18.7%;而且,在越常用的汉字中,韵尾为后鼻音[ŋ]的汉字所占比重越高。所以,非常必要对汉语后鼻韵母进行特别设计。
在法语中,各音节中的字母组合am和an,em和en,im和in,om和on,ym和yn发音分别相同,一般读相应的鼻化元音;但在这些字母组合之后还有m或n时,或在外来词中,则发[-m]音。在葡萄牙语中,各音节中的字母组合am、em、im、om、um一般读相应的鼻化元音,其读音比较接近于英语相应的元音加鼻音n或ng;葡语音节尾的字母m读鼻辅音[-m]的情形与法语相同。英语单词中的字母n在k、q、x之前也读[ŋ]音。此外,英语还有大量类似于将法语单词campagne[kã-pa“gn”](农村)读作[kæmpein]的现象。可见,鼻音字母m并不是在所有大语种拉丁化文字的音节尾尾都读[m]音;同时在不同语种中,特定的鼻音字母也不总是表示同一种鼻音。正因为如此,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先辈语言学家利玛窦(1605)、金尼阁(1626)、何大化(1671)、刘继善(1914)的汉语拼音方案都用字母m表示汉语的后鼻韵尾[ŋ]音。其中,利玛窦(1605)、金尼阁(1626)都是欧洲著名学者,这也说明用鼻音字母m表示读音相近的汉语后鼻韵尾[ŋ],外国人是完全能够接收的。这样使用鼻音字母m,为新汉语拼音文字的后鼻韵母设计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又鉴于葡萄牙语用元音字母带附加符号的ão、ãe表示与am相似的读音,所以本方案主要采用鼻音字母m带附加符号(即)来表示读音相近的后鼻韵尾[ŋ]。汉语拼音文字书面语保留上的附加符号,但去掉该附加符号后毫不影响阅读;汉字编码和输入汉字时,无需考虑附加符号。例如:dung东、dumm冬,dumv懂、dumx董,dum动、doem栋。
从纯技术上讲,26个拉丁字母中,能替代ng表示后鼻音[ŋ]的字母只有m、j、q。但是,鼻音应当用国际公认的鼻音字母来表记(先不论这种鼻音字母通常具体表示何种鼻音),字母j、q在英语等西方拉丁化大语种中不表示任何鼻音,且其读音与[ŋ]音相差甚远。而[m]与[ŋ]同属鼻音,发音比较接近(例如音译之Tom/汤姆,Adam/亚当,shampoo/香波,等等),并且恰好汉语普通话的鼻韵尾本身又没有[m]音。所以,根据中英辅音单字母“音值相同相近”规则,本方案采用字母m表示汉语的后鼻韵尾[ŋ]音。这不仅符合汉语拼音文字的技术要求,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
英语有[n]、[m]、[ŋ]三种鼻音韵尾(音节尾鼻辅音),汉语普通话只有[n]、[ŋ]两种鼻音韵尾。从数量表象上看,英语的鼻音韵尾[m]与[ŋ]合并成了汉语的鼻音韵尾[ŋ];或者说,汉语的鼻音韵尾[ŋ]分化成了英语的鼻音韵尾[m]与[ŋ]。而同时英语的鼻音韵尾[n]与汉语的鼻音韵尾[n]完全一致。即,作为世界东、西半球的两个最大语种——英语和汉语,其相互之间存在以下鼻音韵尾的集合公式:
{英语[-n]}={汉语[-n]};
{英语[-m],[-ŋ]}={汉语[-ŋ]};
{汉语[-ŋ]}={英语[-m],[-ŋ]}
汉语没有鼻音韵尾[-m],以及汉语的后鼻韵母比重极大,这说明此公式成立。对这种天然巧合和内在规律,我们没有理由不充分利用。据此,有必要采用字母m表示汉语的后鼻韵尾[-ŋ]音,以达到文字拼式精短的目的。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英、法、葡以及新汉语拼音文字单词中,鼻音字母m分别有如下表音作用:
⑴在英语中,字母m只表示一种读音,即只用于表记音节首尾的鼻辅音[m]。
⑵在法语和葡萄牙语中,字母m表示两种读音:一是表记韵母读鼻化元音;二是表记音节首尾的鼻辅音[m],包括外来词音节尾的鼻辅音[-m]。
⑶在新汉语拼音文字中,字母m也表示两种读音:一是表记后鼻韵尾[-ŋ]音;二是表记声韵母中的鼻辅音[m],包括外来词音节尾的鼻辅音[-m]。
实际上,许多辅音字母在同一种拼音文字中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读音,尽管这两种读音常常有些相近。例如:英语中的f、g、j、k、n、s、v、w、x、z,法语中的c、d、f、g、m、n、s、w、x、y、z,西班牙语中的c、d、g、n、r、x,葡萄牙语中的c、g、j、m、n、s、x、z,都是一个辅音字母有两种不同的读音。
所以,采用字母m表记汉语后鼻韵尾[ŋ]音,是完全可行的。
4.6字母o和y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字母o和y在英语单词和新汉语拼音文字单词中所表示的基本音位的“点对称”比较图:
(英语)[ou]▬▬O▬▬[uo](汉语)
(英语)[ai]、[i]▬▬Y▬▬[i]、[ia](汉语)
例如:(1)字母o在英语单词hole,told中表记[ou]音位,在汉语单词ho(或)、goh(国)中表记[uo]音位。(2)在英语中,字母y在单词why(为什么)、my(我的)、shy(害羞)中表记[ai]音位,在单词holy(神圣)、pity(可怜)中表记[i]音位;在汉语(新汉语拼音文字)中,字母y在单词hay(海)、guy(轨)中表记[i]音位,在单词(鼻韵母音节)nyn(年)、tyn(天)、gym(将)中表记[ia]音位。上述以字母O和Y为原点的点对称比较图,能反映出世界东、西半球的两个最大语种英语和汉语的部分高频音位组合的“点对称”关系。
4.6.1字母o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在英语中,字母o一般可表示[ou]、[Λ]、[ɑ]、[ә]多个基本音位和音位组合,例如:英语单词move、come、hot、house、million等。本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中,字母o只分别表示[uo](如goh国)、[o](如poz迫)、[ua](如hoi怀、gon关、goom光)、[ue](如yoz越)四个基本音位或音位组合。
在新汉语拼音文字中,字母O所表记的音位可用如下图谱表示:
[o]▬O▬[uo]▬O▬[ue]▬O▬[ua]
(1)字母o表示[uo]和[o]音。
字母o在韵母oo、oh、or、oz中表示[uo]和[o]音。也就是说,韵母oo、oh、or、oz在声母g、k、h,d、t、n、l,j(知)、ch、x(师)、r,z、ts(刺)、s后均分别读四种不同声调的[uo]音;仅在声母b、p、m、f、w后分别读不同声调的[o]音。因此,本方案中字母“o”的基本读音为[uo]音。
(2)字母o表示[ua]音。
字母o在韵母oi、on、om中均表示音位组合[ua]。例如,本方案中,韵母oii、oi、oy、oiz分别读作[uāi]、[uái]、[uǎi]、[uài]音;韵母oon、onh、onv、onz分别读作[uān]、[uán]、[uǎn]、[uàn]音;韵母oom、omh、omv、omz分别读作[uāŋ]、[uáŋ]、[uǎŋ]、[uàŋ]音。
但是,韵母on[uan]的韵首音素[u]前有[i]时,则[i]和[u]聚合成[ü]音,例如:qon(全),yon(原),gion(倦)。
(3)字母o表示[ue]音。
所谓[ue]音,即“屋”音加“椰”的主元音。
本方案规定,字母o在韵母io中表示[ue]音。但由于[i]和[u]聚合成[ü]音,所以,io中读作[üe]音。
4.6.2字母y在韵母中所表示的音位
字母y在鼻韵母中一律表示音位组合[ia],在其他韵母中一律表示[i]音位。前者如韵母yn、yyn绝对读[ian]音,韵母ym、yym绝对读[iang]音;后者如ay读[aǐ],uy读[uǐ]。
4.7用ea、oe分别表示与字母i和u相同的音位
字母组合ea在英语中主要读[i:]音;字母组合oe在英语中主要读[ou]和[u:]音(如英语shoe[shu:]),但oe在法语中读音很特别,与英语截然不同。鉴于韵母为第四声[i]和[u]的汉字极多,为了区分同音常用字,借鉴与英语相同或相近的读法,本方案用字母组合ea表示第四声[i]音,以及用最醒目的字母组合oe表示汉语第四声[u]音。例如:dea第,jea制,xea事,zea字,wea未,woe物,xoe束,foe复,loe陆,boe部,moe目。具体地讲,本方案规定:
⑴字母组合ea绝对地、恒定地与字母“i”表示相同的音位,但ea一般读第四声声调。字母组合中的“ea”一律不得分开发音。因此,如果不考虑声调,则eai、iea读[i]音,uea读[ui]音,aea读[ai]音,ean读[in]音,eam读[iŋ]音。
⑵字母组合oe绝对地、恒定地与字母“u”表示相同的音位,但oe也一般读第四声声调。字母组合中的“oe”一律不得分开发音。从而,如果不考虑声调,则ioe与iu同音,aoe与au同音,eoe与eu同音,yoe与yu同音。
为了避免思维混乱,本方案字母组合eaw、eal、eau、eao、ioe、uoe不用作韵母。
可见,本方案中,字母组合ea是字母“i”的异体字;字母组合oe是字母“u”的异体字。
4.8用iu表示[ü]音及用io表示[üe]音
(1)关于用iu表示[ü](迂)的理由。汉语拼音文字设计家利玛窦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以及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都用字母组合iu表示[ü](迂)音。而且在中国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中,ie和ye,ia和ya,ian和yan,iang和yang分别读音相同,以此类推,iu和yu的读音也应该相同。而中国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yu读[ü](迂)音,从而本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规定iu和yu一样读[ü]音。
(2)关于用io表示[üe](月)的理由。中国以四川话为代表的覆盖数亿人口的汉语西南官话方言,把普通话的大部分韵母[uo]都读成[ue](即“屋”音加“椰”的主元音),把“国”([guo])读成[gue],把“或”([huo])读成[hue],把“说”([shuo])读成[shue],但把普通话的“过”([guo])仍读作[guo]。实际上,汉语普通话和汉语西南官话方言之间存在如下音位集合关系:
{普通话[uo]}={西南官话[ue],[uo]};
{普通话[uo],[ue]}={西南官话[ue]}。
本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中,字母o的基本读音为[uo]音,即用字母o表示普通话中的[uo]音。但字母o在音素[i]之后表示[ue]音。再根据音位聚合公式[i]+[u]=[ü],从而i+o=[i]+[ue]=[üe]。
现实上,西南官话把普通话的“略”([lüe])读成[lio]音,把“疟”([nüe])读成[nio]音,把“却”([qüe])读成[qio],把“学”([xüe])读成[xio],把“觉”([jüe])读成[jio]。所以,本方案倒过来,用字母组合lio表记普通话的[lüe]音,用nio表记[nüe]音,用qio表记[qüe]音,以此类推。
4.9关于韵母的标调问题
本方案中,各字母组合跟汉语四种计声调音节的匹配对应和安排,是密切结合英语等西文发音规则及汉字字频分布、字母形状等因素,并兼顾常用字拼式美观,经过数百次统计和优化的结果。
韵母中必须有元音字母,同时韵母应当包含声调要素。一个字母在韵母中表示声调的同时也兼表示汉字的词性分类(例如fav/法、far/砝)或兼表示鼻音(例如dung/东、dunq/胨),或者直接使用特定的元音字母组合表示特定声调的韵母(例如aii哀、ai挨、ay矮、ae爱),这种现象称作“字母兼职标调”。本方案中,韵母aw、al、au、ao分别兼有表示[ao]和第一、二、三、四声声调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作“音符兼职标调”。字母兼职标调将声调融于异拼的拼形之中。字母兼职标调是保证拼式精短的根本途径。
据对前3500个常用汉字进行统计,其中读第一声的有831字,占23.74%;读第二声有804字,占22.97%;读第三声最少,只有600字,占17.14%;读第四声最多,达1265字,占36.14%。这与现代汉语声调的出现频率也基本一致。所以,简单美观的字母双写形式不用于表记常用字最少的第三声音节,而用于表记第一声音节;“多字母”韵母以a、o、e结尾的,一般用于表记常用字最多的第四声音节。
为了确保词根字意的稳定性及拼式分辨率,本方案只标本调,不标变调。跟第三声汉字相一致,第三声拼写法本身就包含有在特定环境中读变调的内容;依此类推。
4.9.1字母双写标调与“双写标调排他说”
凡韵母中有字母双写的,一律表示汉字本调读第一声。字母双写具有最优先的表示读第一声的效力。例如:giaa加、giia家、giie阶、yann淹、yaan烟、aii哀、waa洼、gamm钢。字母双写标调,属于字母兼职标调。例如:“giaa”中的“aa”表示读第一声[a]音,可以认为,双写字母“aa”既是韵母,也是表记读第一声的标调符号。
因此,凡韵母中有字母双写的,则标调字母只能是双写之字母,其他任何字母都不是标调字母。这就是所谓的“双写标调排他说”。这里,“排他”,也就是专有(英语exclusive),指只能自己是、自己有,不能别人是、别人有;“说”,即学说的“说”,指一种主张。
4.9.2用辅音字母专职标调
辅音字母专职标调符号也称作“义调符”。这是因为本方案把辅音字母标调符号分为万能义调符、亲名(词)义调符、亲动(词)义调符三类。义调符方案如下:
用j、f、p表示本调读第一声;
用h、k、b、t表示本调读第二声;
用v、r、x表示本调读第三声;
用z、c、s表示本调读第四声。
其中,j,h,v,z是基本义调符,也是万能义调符。
在英、西、葡、法语中,j不在音节尾表示任何音位。在英语中,h在音节尾不发音(th、sh、ch除外),而且也不改变其前面字母的读音;字母b在m之后或t之前且mb,bt处于单词的末尾时,b往往不发音。如:bomb炸弹;climb爬;comb梳子;lamb羊羔;limb手足,doubt怀疑。字母s出现在i之后l之前时,常常不发音:island岛屿。在法语中,词末的z和t通常不发音,很多单词词末的s也不发音,个别单词词末的f也同样不发音。字母v在本方案中不作声母使用,其形状与汉语先降后升的第三声声调相类。
4.9.3用辅音字母兼职标调
音节拼式以-ng结尾的,既表示后鼻韵尾[-ŋ]音,也表示读第一声,例如:fang(芳)、dung(东)、gung(公)都读第一声。
音节拼式以-nq结尾的,既表示后鼻韵尾[-ŋ]音,也表示读第四声,例如:dunq(胨)、xenq(盛)都读第四声。
4.9.4用元音字母专职标调
(1)用i标调。如下“三字母”元音韵母的最后一个字母i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二声:aui、oui、eui、iui、ioi、iai、iei、eai。
鼻韵母ain、ein、oin、uin、eim、oim、uim中的字母i也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二声。
(2)用u标调。鼻韵母aun、iaun、aum、iaum中的字母u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三声。
(3)用e标调。如下“三字母”元音韵母的最后一个字母e一律视作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四声:aie、uie、eie、aue、aoe、oue、eue、eoe、eae、iae、iue。其中“e□e”结构有时表示与有眼睛相关联,例如:geue舅,deae帝,meie妹,yeue蚴,meae蜜。
鼻韵母aen、aem、ien、iem、uen、uem中的字母e也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四声。
(4)用o标调。鼻韵母aon、aom中的字母o也不发音,仅用于表示读第四声。
本方案用元音字母标调的技术受启发于英语。英语单词开音节尾的字母e不发音,但其前面的元音字母常常要读其字母名称的音。例如:英语lake(湖泊),like(喜欢),home(在家),cute(聪明),use(使用),these(这些),type(类型),tie(领带),lie(说谎),dye(染料),rye(裸燕麦),toe(脚趾)。在法语中,也有音节尾的字母e不发音的现象。本方案经相应变化延伸,采用有关元音字母在特定音节中不发音,仅用于专职标调。
英语规定的“开音节”有两类:一是以元音字母结尾的音节,以及以“元音字母+e(一般不发音)”结尾的音节;二是以“一个元音字母+一个辅音字母(r除外)+e(不发音)”结尾的音节。英语对开音节的规定跟法语和本方案有不同之处。
4.9.5用元音字母兼职标调
(1)韵母中有元音字母双写的,一律表示汉字本调读第一声(见本章《字母双写标调与“双写标调排他说”》部分)。要注意,韵母中有字母双写时,则双写字母和其他所有字母都必须发音。如giie(阶),biie(鳖),beei(杯)。这称为“双写护音”规则。
在元音韵母中,以w结尾的,也读第一声,例如:aw(读凹),ow(读欧),ew(读优)。英语把w称作“双U”(doubleu);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均把w称作“双V”。在古代西方诸语言中,U和V通用。
(2)“多字母”韵母以-i结尾的,读第二声,例如:ai(读癌),ei(读雷的韵母),ui(读维)。
(3)“多字母”韵母以-y或-u结尾的,读第三声,例如:ay(读矮),aiy(读矮),liy(读里),au(读袄),aou(读袄)。但撮口呼韵母iu(迂)可读任何声调除外。
(4)“多字母”韵母以a、o、e结尾的,一般读第四声,例如:oa(读怄),ae(读爱),ao(读澳),ia(读亚),iao(读药),oe(读勿),eo(读又),ua(读袜),ea(亿),uea(读味),eoa(读右)。但撮口呼韵母io(阅)可读任何声调,以及音节tuo(脱)读第一声、buo(泊)读第二声除外。
为了不造成新汉语拼音文字常用词与英语常用词how(如何)、low(低)、law(法律)等出现同形异义的混乱,本方案不用以-w结尾的韵母表示第三、第四声。例如:因为英语有常用词how(如何),所以汉语常用词的“后”就不宜拼写为how。
4.9.6关于标调的系统性规则
(1)鼻韵母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第一声的,则该鼻韵母也读第一声。例如:iw读第一声,则iwn、iwm也读第一声;aa读第一声,则aan也读第一声。
(2)鼻韵母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第二声的,则该鼻韵母也读第二声,例如:oi读第二声,则oin、oim也读第二声;ai读第二声,则ain、aim也读第二声。这与用尾缀字母i专职标调的韵母aui、oui、eui、iui、ioi、iai、iei、eai读第二声也是相一致的。
(3)鼻韵母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第三声的,则该鼻韵母也读第三声。例如:au读第三声,则aun、aum也读第三声。
(4)鼻韵母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第四声的,则该鼻韵母也读第四声。例如:ia读第四声,则ian、iam也读第四声;ao读第四声,则aon、aom也读第四声。
声母ie读第四声,则ien、iem也读第四声;ae读第四声,则aen、aem也读第四声。这跟用尾缀字母e专职标调的韵母aie、uie、eie、aue、aoe、oue、eue、eoe、eae、iae、iue、iaoe读第四声也是相一致的。
根据标调系统性规则,设计韵母时,规定韵母ia、ie读第四声是十分必要的。
(5)含有字母l的韵母读第二声。由于韵母al,ol,ul读第二声,所以韵母aln、uln、alm、olm、ulm也读第二声。韵母ul音同uh,eul音同euh,oul音同ouh。在韵母中,字母l与u同音,是表音符,不是义调符。例如:al(读敖),ol(与楼的韵母同音),eul(读由),ial(读姚)。在美国英语中,字母l在元音之后的读音很接近于[u]音;在葡萄牙语中,字母l在元音之后读作[w]音。
(6)撮口呼韵母iu、io是无调形式,则韵母iun、ium、ion也归为无调形式。
要特别指出,单字母元音韵母a、e、i、o、u、y,双字母鼻韵母an、am、en、em、in、im、on、om、un、um、yn、ym,以及撮口呼韵母iu(与)、iun(晕)、ium(拥)、io(阅)、ion(怨),都是无调形式,可以读任何声调。例如:ta(他),da(大),dan(但),dam(当),xam(上),jum(中),chem(成),gom(光),gio(绝),yio(乐),cio(学),cion(选),等等。
第五章新汉语拼音文字韵母拼写法
为确保拼式简洁,韵母(含声调)一般不超过3个字母。本章全部罗列出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以及本方案相对应的韵母无调形式,第一、二、三、四声韵母的基本形式及特别形式。对本章内容表述作如下说明:
(一)在中括号[]里,是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例如:[ɑ]。
(二)在各组不计声调的同音韵母中,第(1)部分表示本调读第一声的韵母;第(2)部分表示本调读第二声的韵母;第(3)部分表示本调读第三声的韵母;第(4)部分表示本调读第四声的韵母。例如:(1)aa(aj、af、ap),(2)ah(ak、ab、at),(3)av(ar、ax),(4)az(ac、as)。
(三)紧挨在“(1)”之前的韵母,是韵母的无调形式。例如:“[ɑ]:a;(1)”中的“a”。
(四)分别紧挨在“(1)”、“(2)”、“(3)”、“(4)”之后的不加括号的韵母,是相应计声调韵母的基本形式。例如:(1)aa,(2)ah,(3)av,(4)az。
(五)在小括号“()”内的韵母,是同音同调韵母的特别拼写法。例如:(aj、af、ap),(ak、ab、at),(ar、ax),(ac、as)。无调形式在性质上也属于特别拼写法。
同音同调韵母的各种异拼,越往前排列,一般就越优先用于拼写高频字和常用字。
本章只要求精读理解,不要求全部记忆。
5.1计声调元音韵母的拼写法
开口呼韵母:
[ɑ]:a;(1)aa(aj、af、ap),(2)ah(ak、ab、at),(3)av(ar、ax),(4)az(ac、as);
[o]:o;(1)oo(oj、of、op),(2)oh(ok、ob、ot),(3)ov(or、ox),(4)oz(uo、oc、os);
[e/E]:e;(1)ee(ef、ej、ep),(2)eh(ek、eb、et),(3)ev(ex),(4)ez(ec、es);
[ai]:(1)aii(aai、aij、aif、aee),(2)ai(aih、aei、aik、aib),(3)ay(aiy、aiv、air、aix),(4)ae(aie、aez、aec、aes);
[ei/ê]:(1)eii(eei、eij、eif),(2)ei(eih、eik、eib、eit),(3)ey(eiy、eiv、eir、eix),(4)eiz(eie、eic、eis);
[ao]:(1)aw(auu、aaw、aoo),(2)al(auh、aui、auk、aub、aul),(3)au(aou、auv、aur、aux),(4)ao(aoe、aue、aoz、auz、aoc、aos)。
[ou]:(1)ow(ouu、oow、oou),(2)ol(ouh、oui、ouk、oub、oul),(3)ou(ouv、our、oux),(4)oa(oue、oaz、oae、ouz、oac、oas)。特别说明,字母组合oa在英语单词中的读音与汉语[ou]音相同,例如英语单词boat(小船),boast(夸口),goat(山羊),load(装载),moan(呻吟),oak(橡树),oat(燕麦),road(道路),soak(浸泡),soap(肥皂),toad(蟾蜍),toast(烤面包片)等,所以本方案选用oa表示汉语第四声[ou]音。
齐齿呼韵母:
[i]:i、y;(1)ii(yy、if、ij、ip、yf、yp、iyy),(2)ih(ik、ib、it、eai、yh、yk、yb、yt),(3)iy(ir、iv、ix、yv、yr、yx),(4)iz(ea、eae、iea、ic、is、eaz、yz、ys、yc、eac、eas);
[ia]:(1)iaa(iia、iaj、iaf、iiaa、iap),(2)iah(iai、iak、iab),(3)iav(iar、iax),(4)ia(iaz、iae、iac、ias);
[ie]:(1)iee(iie、iej、iiee、ief、iep)、(2)ieh(iei、iek、ieb、iet),(3)iev(iex),(4)ie(iez、iec、ies);
[iao]:(1)iaw(iaoo、iaaw、iauu),(2)ial(iauh、iauk、iaub、iaul),(3)iau(iaur、iauv、iaou),(4)iao(iaoz、iaoe、iaue、iaoc);
[iou]:(1)ew(euu、iew、eow),(2)euh(euk、eui、eoh、eub、eul),(3)eu(eou、ieu、euv、eur),(4)eo(eue、eoa、eoe、ieo、eoz、eoc)。其中,由于oa本身读[òu],所以规定eoa与eo同音。
合口呼韵母:
[u]:u;(1)uu(uw、uj、oee、uf、up),(2)uh(uk、oeh、ub、ul、ut),(3)uv(ur、ux、oev),(4)uz(oe、uc、us、oez、oec、oes);
[ua]:(1)uaa(uua、uaj),(2)uah(uak、uab、uat),(3)uav(uar、uax),(4)ua(uia、uaz、uac、uas);
[uo]:o;(1)oo(oj、of、op、uoo),(2)oh(ok、ob、ot),(3)ov(or、ox),(4)oz(uo、oc、os);
[uai]:(1)oii(ooi、oij、oif、oip),(2)oi(oih、oik),(3)oy(oiy、oiv、oir),(4)oiz(oie、oic、ois);
[uei]:(1)uii(uij、uui、uif、uee),(2)ui(uei、uih、uik、uib),(3)uy(uiy、uey、uiv、uir),(4)ue(uie、uea、uez、uec、ues)。
撮口呼韵母:
[ü]:iu;(1)iw(iuu、iiw、iuw),(2)iuh(iuk、iui),(3)iuv(iur、iux),(4)iuz(iue、iwz、iuc、iwc、ius);
[üe]:io;(1)ioo(iio、ioj),(2)ioh(iok、ioi、iob),(3)iov(ior、iox),(4)ioz(ioc、ios)。
5.2计声调前鼻韵母的拼写法
开口呼韵母:
[an]:an;(1)ann(aan、anj、anf、awn),(2)anh(aln、anb、ain、ant),(3)anv(anr、aun),(4)anz(aon、aen、anc、ans);
[en]:en;(1)enn(een、enj、enf),(2)enh(eln、ein、enb、ent),(3)env(enr),(4)enz(enc、ens)。
齐齿呼韵母:
[in]:in;(1)inn(iin、inj、inf),(2)inh(iln、inb、int),(3)inv(inr),(4)ien(inz、ean、iean、inc、ins);
[ian]:yn;(1)ynn(yyn、ynj、iann、iaan),(2)ynh(yiln、ynb、ynt、ianh、iain、iant),(3)ynv(ynr、ianr、ianv、iaun),(4)ian(ynz、ync、yns、iaon、iaen、ianz)。
合口呼韵母:
[uen]:un;(1)unn(uun、uwn、unj、unf),(2)unh(uin、unb、uln、unt),(3)unv(unr),(4)uen(unz、unc、uns);
[uan]:on;(1)onn(oon、onj、onf),(2)onh(oin、onb、ont),(3)onv(onr),(4)uan(onz、uon、onc、ons)。
撮口呼韵母:
[üen]:iun;(1)iwn(iunn、iunj、iunf),(2)iunh(iuin、iunb、iuln、iunt),(3)iunv(iunr),(4)iuen(iunz、iunc、iuns);
[üan]:ion;(1)ionn(ionj、ioon、ionf),(2)ionh(ionb、ioin、iont),(3)ionv(ionr),(4)iuan(ionz、ionc、ions)。
注意:由于在英语中高频组合nk与ngk读音相同,故而一般不使用与声母[k]同形的字母k给前鼻韵母标调。
5.3计声调后鼻韵母的拼写法
开口呼韵母:
[ang]:am;(1)ang(amm、aam、amf、amj),(2)amh(amk、alm、amb、amt),(3)amv(amr、amx、aum),(4)amz(aom、anq、aem、amc、ams);
[eng]:em;(1)eng(emm、emj、eem),(2)emh(emk、elm、emb、emt),(3)emv(emr、emx),(4)emz(enq、emc、ems);
[ong]:um;(1)ung(umm、umj、uum、uwm、umf),(2)umh(umk、ulm、uim、umb、umt),(3)umv(oum、umr、umx、oumv),(4)uem(umz、oem、unq、umc、ums)。
齐齿呼韵母:
[ing]:im;(1)ing(imm、iim、imj、imf),(2)imh(imk、ilm、imb、imt),(3)imv(imr、imx),(4)iem(imz、eam、inq、imc、ieam、ims);
[iang]:ym;(1)ymm(yym、iang),(2)ymh(ymk、ymb、ymt),(3)ymv(ymr、ymx),(4)iam(ymz、ymc、ianq)。
合口呼韵母:
[uang]:om;(1)omm(oom、omj),(2)omh(oim、omk、omb、omt),(3)omv(omr、omx),(4)uam(omz、omc、onq、oms);
[ueng]:um;(1)ung(umm、umj、uum、uwm),(2)umh(ulm、umk、umb、uim),(3)umv(umr、umx),(4)uem(umz、oem、unq、ums)。可见,[ueng]韵与[ong]韵的拼写法相同。
撮口呼韵母:
[üeng/iong]:ium;(1)iwm(iung、iumm、iumj),(2)iumh(iumk、iumb、iumt),(3)iumv(iumr、iumx),(4)iuem(iumz、iunq、iumc)。
齐齿韵[iong]与撮口韵[üeng]两者发音极近﹐故统归撮口韵。
5.4对轻声韵母的基本拼写法
轻声韵母,即本调为轻声的韵母。
开口呼韵母:轻声[a]:aaa;轻声[o]:ooo;轻声[e]:eee;轻声[ei]:eiii;轻声[ou]:ouuu。其中,韵母“ooo”永远读轻声[o]音,不能读[uo]。
齐齿呼韵母:轻声[i]:iii。
5.5几组特别音节的基本拼写法
[qüe]:qo;(1)qoo缺,(2)qoh瘸,(3)qov(--),(4)qoz雀。
[yüe]:yo;(1)yoo约,(2)yoh(--),(3)yov哕,(4)yoz越。
[er]:er;(1)err,(2)ehr,(3)evr,(4)ezr。各种声调的[er]音韵母,必须以字母r结尾。其中,er独立作整体音节时读[er](而)音,作韵母时则读[ě]音。
[m]:(1)m,(2)m,(3)m,(4)m。
[n]:(1)n,(2)n,(3)n,(4)n。
应当明确:声母q、y本身含有音位[i]。
5.6关于儿化音处理
汉语音“儿化”发展,实质上是汉语音节的部分韵母进行缩合、去鼻音化和简短化的自我调整进化过程。所以,本方案规定,音节儿化时,去掉韵母中的辅音字母(但韵母中最多只保留头两个元音字母),再分别后缀以rr、hr、vr、zr。词末的-rr、-hr、-vr、-zr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声“儿化符”。儿化音节一律以字母r结尾。例如:damgoorr当官儿,laubavr老板儿。由于26个字母极为有限,所以,字母r既要用于在韵母中表示儿化音(例如huarr/花儿),也要用于表示标调符号(例如hor/火)。唯有这样才是最好方案。况且,即使标调符号r在数百年后进化成读儿化音时,也有利于分化汉语音,使汉语音呈良性发展。
特别指出,辅音字母最优先的用途是作声母。所以,音节中的辅音字母(组合)只有在无法作声母时,才能被划归为辅韵尾或标调符号或儿化符。这称为“声母优先”规则。
此外,在韵母特别拼写法(异拼)中,中间夹有最圆字母o,有时代表阳性;而含有不发音的最扁字母i常常代表阴性、言字旁、液体及三点水旁。例如:geou久,gieu酒。
第六章声韵配合规则
本方案声韵配合规则与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一致,但有以下几点例外:
(1)声母gi(基)、ci(西)与“齐撮韵”相拼时,因在声母之尾、韵母之首的音素[i]相重叠,从而可将声母中的i除去。例如gew(究),geuu(揪),geu(九),gieu(酒),geou(久),geo(就),geue(舅),geoa(救),geoe(旧),geoc(臼),ginz(进),gean(近),geam(镜),cew(修),ceoo(休),ceu(朽),cieu(宿),ceo(秀),ceoz(锈),ceoe(嗅),cieo(溴),ciem(幸)、cyn(先)、gyn(间)、cym(相)、gym(将)。
其中,韵母yn、ym一般只与声母gi、ci、d、t、n、l、b、p、m相拼。
(2)如下音节要整体认读:cen(心),cem(性),qen(侵),qem(轻),yem(硬)。
字母q(期)作声母时,属于双音素字母,其本身含有[i]音素,即q=[qi](期)。
(3)声母q(期)、y(依)既可与齐齿韵相拼,也可以与“开合韵”相拼。qian(欠);qaa(掐),qia(洽);qin(亲),qen(侵);qim(清),qem(轻);qow(秋),qew(丘);qam(强),qang(枪);yie(业),ye(夜);等等。
其中,齐撮韵——指齐齿呼韵母和撮口呼韵母的统称。开合韵——指开口呼韵母与合口呼韵母的统称。
(4)由于声母q、y本身含有音素[i],故其与撮口呼韵母相拼时,通常将韵首i除去。例如:quu屈,qiw驱,quw区,quj趋,quh渠,quk瞿,quv取,qiu曲(乐曲的曲),qux娶,quz趣,qoe觑,qu去;qoo缺,qoj炔,qoh瘸,qoz雀,qio确,qo却;qonn圈,qon全,qonh权;qunn(囷),qun群;yuu迂,yuj吁,yiw淤,yuh余,yu于,yuk鱼,yub逾,yuv语,yiu雨,yur宇,yux予,iuv羽,iu与,yuz遇,yuc域,yus育,yiue狱,yoe预,yiuz欲;yoo约,yo月,yoz越,yio乐(音乐的乐);yonh圆,yon原,yoin元,yonb援,yonv远,yuan院,yonz愿,yuon怨;qum穷,qumh琼;yung拥,yumv勇,youm永,yumx泳,yum用。
(5)执行公式“(b,p,m,f)+[u□]=(b,p,m,f)+[□]”以拼写如下汉字:bue被,buie贝,buiz钡,pui陪,poi牌,wue喂,muy每,mui梅,muih霉,muik酶,moy买,bon办,pon盼,fon犯,muo末,等等。
(6)执行公式“x+[i□]=x+[□]”,以拼写如下汉字:xeu首,xeo售,xim升,等等。其中,声母x读[sh](师)音。
第七章韵母的分类及其与汉字的对应关系
7.1数名类词、连动类词和双界词的概念
本方案重视同音字的分化。为了分化同音汉字,可以使拼式与汉字的基本词性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但是新汉语拼音文字设计方案不能过多地依赖汉字字形。这是因为如果汉字将来被边缘化,这种拼音文字离开汉字就变成一种在表意方法上失去理据的文字,它必将成为一种非常难学的文字;如果汉字不被边缘化,拼音文字还是越简单越好。所以,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时必须要有前瞻性。为了既兼顾这些可能的因素又达到分化同音汉字的目的,本方案根据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把韵母分类为万能韵母、亲名韵母(也称阴性韵母)、亲动韵母(也称阳性韵母)三类;同时,把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象声词(也有称象声名词)、助词这六类词归类为“数名类词”;把数名类词以外的所有词类(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叹词等)都称为“连动类词”。把既可以作为“数名类词”,也可以作为“连动类词”的汉字词称之为“双界词”。此外,本方案把高频基本量词用字“元”、“米”、“秒”、“克”归为特殊数名类词。
其中,(1)万能韵母可以与各种词性(双界词)的汉字相对应;(2)亲名韵母只与基本词性为数名类词的汉字相对应;(3)亲动韵母只与基本词性为连动类词的汉字相对应。对于双界词的汉字,一般要采用万能韵母。
7.2万能韵母
万能韵母,参考血型分类又可称为O血型韵母。
本方案中,万能韵母是最主要、最简洁美观的韵母形式。万能韵母可以拼写各种词性的汉字。万能韵母有:
(1)韵母的无调形式:
韵母a,o,e,i,y,u,iu,iun,ium,io,ion,an,en,in,un,yn,on,am,em,im,um,ym,om。
轻声韵母aaa,eee,ooo,iii,ouuu也是万能韵母。
(2)有调韵母的基本形式:
aa,ah,av,az;oo,oh,ov,oz;ee,eh,ev,ez;
ii,ih,iy,iz;uu,uh,uv,uz;iw,iuh,iuv,iuz;
aw,al,au,ao;ow,ol,ou,oa;ew,euh,eu,eo;
iaa,iah,iav,ia;iaw,ial,iau,iao;
iee,ieh,iev,ie;ioo,ioh,iov,ioz;
aii,ai,ay,ae;eii,ei,ey,eiz;uii,ui,uy,ue;
uaa,uah,uav,ua;oii,oi,oy,oiz;
err,ehr,evr,ezr;
ann,anh,anv,anz;enn,enh,env,enz;
inn,inh,inv,ien;unn,unh,unv,uen;
iwn,iunh,iunv,iuen;
ynn,ynh,ynv,ian;onn,onh,onv,uan;
ionn,ionh,ionv,iuan;
ang,amh,amv,amz;eng,emh,emv,emz;
ing,imh,imv,iem;ung,umh,umv,uem;
iwm,iumh,iumv,iuem;
ymm,ymh,ymv,iam;omm,omh,omv,uam。
(3)韵母anq,enq,inq,unq。
(4)结尾字母双写的韵母。
所有最后一个字母双写的韵母,如auu,ouu,euu,amm,emm,imm,umm,uoo,iuu,yy,iyy,oee都是万能韵母。
(5)含有基本义调符j,h,v,z的韵母。
如:aj,aih,aiv,ynz,ymz,iwz等。
(6)其他万能韵母:
韵母ar,or;
韵母ea,iea,uea;
韵母ean,eam;
韵母uo,oe,oun,oum,oen,oem;
韵母awn,aun,iawn,iaun;
韵母iiee,iiaa等。
由上可见,万能韵母一般是最简短、最优美的韵母。
万能韵母可以用于拼写任何词性的汉字。例如:gom光,xam上,xem生,hue会,dow都,dao到,hoa后,bian变,giao较,等等。
7.3 亲名韵母
亲名韵母,又称阴性韵母、B血型韵母、数名型韵母。
仅限于拼写“基本现代词性”为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象声词、助词这六类词性(数名类词)汉字的韵母,称为亲名韵母。亲名韵母有:
(1)含有亲名义调符p,k,t,r,c的韵母。如:ap,ak,ant,ur,ir,ac等。但是,韵母ar、or是万能韵母除外。
(2)韵尾含有不发音字母i的韵母:aui,eui,oui,ioi,eai,iui,iei,iai。
(3)韵中含有不发音字母i的韵母:ain,ein,uin,oin,eim,uim,aim,oim,uia等。
(4)韵尾含有不发音字母e的如下韵母:aue,oue,oae、eue,iue,iae、aie,eie,oie,uie,eae。
(5)韵母iew,ieu,ieo,uw,uwm。
(6)韵母iean,ieam。
(7)韵母aen,iaen,aem,iaem。
(8)倒数第二个字母双写的韵母aai,eei,uui,aaw,aau,oow,oou,uua,uuo,iia,iio,iie,iiu,aan,een,iin,uun,oon,aam,eem,iim,uum,oom。
(9)如下含有l的韵母:ul,eul,oul,以及aln,eln,iln,uln,elm,alm,ulm。
(10)韵母iian,iiam。
7.4亲动韵母
亲动韵母,又称阳性韵母、A血型韵母、动连型韵母。
仅限于拼写“基本现代词性”为除数名类词以外的词类(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叹词等连动类词)汉字的韵母,称为亲动韵母。亲动韵母有:
(1)含有亲动义调符f,b,x,s的韵母。如:af,anb,ex等。
(2)部分中间夹有字母o的纯元音字母的韵母:
韵母eow,eou,eoe,eoa,uon;
韵母aou,aoe,iaoe。
(2)中间夹有字母o的部分鼻音韵母:
韵母aon,aom,iaon,iaom。
第八章汉字及词的拼写规则
本方案在设计新汉语拼音文字时,充分顾及了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一优越特点,不仅对汉语拼音文字实行分词连写,而且还使词中的每个汉字一般都与特定的拼写法相对应。
8.1对单个有调汉字的拼写规则
有调汉字,即本调不是轻声的汉字。
(1)一般采用无调音节拼式,以及有调音节的基本拼式和最简短、最美观的特别拼式来定型最常用的汉字(词根)。例如:wo(我),xi(时),yi(一),ge(个),ta(他),taa(她),taj(它),da(大),hen(很),kan(看),wen(文),daw(刀),dau(倒),dao(到),goo(锅),goh(国),gor(果),guo(过),xih(实),xiz(市),xea(事),wuz(务),wu(误),woe(物),buz(步),bu(不),buc(布),boe(部),zaii(栽),zay(载),zae(在),zaiz(再)。
对有多个声调的常用字,也尽可能采用无调音节拼式,使特定常用字在读不同声调时拼式相同。例如:ba(吧),bu(不),chu(处),cym(相),dam(当),gan(干),gym(将),jon(转),jum(中),kum(空),lii(哩),lym(量),xu(数),wa(哇),wi(为),wom(往),yim(应),zo(作),zam(脏),等等。
(2)对全部同音同调汉字,一般采用计声调音节的基本拼音形式,但对必须分化的同音字要进行特别拼写(异拼)的除外。例如:第四声[wu]音节,其基本拼写法为:wuz务(2.恶3.悟……);其特别拼写法为:wu误,wuc雾(2.悟),oe勿,woe物,woez坞。可见,在同音同调音节内,(韵母)基本拼写法可表示相应计声调音节内的一切没有特别拼写法的汉字。
(3)对最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办法处理。对于常用字极多且音位很长的计声调音节,可以不采取异拼方式,或者只对个别汉字采取异拼方式。也就是说,少数音节中有太多的同音常用字,如果分化不完,就干脆不要分了,像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方案那样,一个计声调音节就只一种拼式。
例如:对于第一声[[jiān]音节内的汉字,除“间”特别拼写为“gyn”外,其余所有汉字“肩、尖、煎、兼、监、坚、艰、奸、歼、缄、菅、笺、犍、湔、瑊、搛、蒹、缣、鲣、鞬……”都拼写为“gynn”。至于其中大量的同音字,多字词自可分化之。
8.2关于本调为轻声的汉字的拼写法
本调读轻声的汉字很少,据统计共有20多个。这类汉字的拼写法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对助词元音韵母的(末)元音字母三写且永远读轻声。例如:maaa嘛,meee嚜,ooo喔,looo咯,yooo哟。二是对高频助词和词尾“子,们”的韵母采用无调形式。例如:je着(助词),le了,ne呢,ma吗,ya呀,ba吧,la啦,-me么,-mn们,-zi子(名词词尾)。三是把助词“的,地,得”予以分化,分别拼写为de,di,dee。四是个别本调为轻声的汉字其拼写法与第一声相同。例如:aa啊(助词),dee得(助词)。五是本调为有声调的汉字读轻声时,其相对应的拼音文字形体不变,其拼写法与有声调相同,例如:loo啰,lii哩,na哪(语气助词和疑问代词)。
8.3多字词拼写法
由于汉语以合成词为主,为了确保多字词拼写法具有适当足够的信息冗余度,确保其分辨率和可读性,本方案多字词音节的拼写法与该词中相应的单字拼写法(相当于词根和词缀)一般保持一致。例如:woejea物质,fuhwuz服务,tsowu错误,qonli全力,qonhliz权利,jumgoh中国,juemyao重要,gohgiia国家,giwnduea军队,giaaqam加强,xamhay上海,xemmiem生命,renmin人民,daebiau代表,tumcio同学,gumren工人,tsumlai从来,wenndoe温度,wenhua文化,tihwun提问,wunti问题,xoohuia说话,wogoh我国,buyao不要,dungfam东方,chuumae出卖,chujqii初期,chuliy处理,tsainem才能,cianzae现在,yitum一同,xooguo说过,rengiia人家,renmen人们,dagiia大家,keecio科学,tsumqan从前,qanfam前方,fammian方面,nazcee那些,yeucee有些,sozae所在,soy所以,yinwi因为,yintsy因此,xemchan生产,xengyen声音,gumzo工作,zofeng作风,femfu丰富,haude好的,haojaw号召,jyyhoa之后,yhoa以后,gimcham经常,kevy可以,kevnem可能,kevcim可行,nazme那么,jezme这么,womn(我们),nimn(你们),tamn(他们),gymlai将来,gintyn今天,mimtyn明天,hoanyn后年,gonndyn观点,liybyn里边,bianhua变化,cymhu相互,famciam方向,cynxem先生,xigyn时间。
当然,极少数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其音节可以采用最简短的同音同调词根的拼式,但不得采用不同声调的词根的拼式。例如:“坚持”可拼写为gynchi,因为词根gyn(间)与gynn(坚)同音同调;词根chi(迟)与chih(持)同音同调。此设计有利于同音合并及不搞乱标调。这类词如:jidao知道,gynchi坚持,giaoyus教育。
8.4对代词后缀“-们”采用缩写拼式
把men(-们)缩写为mn(-们)。
借鉴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尹斌庸先生和前联合国资深翻译家吴文超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对“们”的拼写法,本方案也把代词“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中的“们”拼写成-mn。例如:womn(我们),nimn(你们),tamn(他们)。在英语中,字母n可以独立作韵母,例如:按照英语发音规则,-mn的发音一般与-m的发音相同,如damn(该死的);但在Martn,Lindn中的字母n独立作“韵母”,发弱[en]音。所以,把“们”拼写-mn,一方面,读[-men]音,不违反国际惯例;另一方面,即使将来-mn(们)中的n不发音,也是符合汉语发展方向的。例如,由于“我们”,“你们”是汉语中的极高频词,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率,广西合浦县的汉语方言把“我们”的读音压缩为[wēn],即用“我”的声母[w]与“们”的韵母[en]相拼;把“你们”的读音压缩为[nēn],即用“你”的声母[n]与“们”的韵母[en]相拼。
8.5用ss替代重叠字
在英语中,名词末加单字母s(当名词末为y时,则须将y变i,再加es),以表示复数。
而本方案则用双字母的ss替代重叠字。并且,当汉字拼式以标调字母s结尾时,则该标调字母s须变为z,然后才能加ss来表示前字重叠。例如:chamss(常常),chamhss(长长);xoas(瘦)→xoazss(瘦瘦),yilos(一摞)→yilozss(一摞摞)。
当然,单字拼式只有两个字母的,要采用原本拼式,不得进行替代。对于隔一字重叠的(如“看一看”)以及双字词重叠的(如“总结总结”),也不得进行替代。
8.6关于隔音符号(’)的用法
本方案与汉语拼音方案一样,在字母系统之外另加一个撇点作隔音符号,以区分音节界限。但是,太多的隔音符号夹在字母中间就会显得比较生硬。本汉语拼音文字中,由于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韵母都使用了声母y、w,所以音节界限混淆的情况不多。据统计,本方案隔音符号的使用频率不会超过0.7%。隔音符号(’)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当后一个音节没有声母时,则前后两个音节要用用隔音符号(’)分开。例如:Cii’ann(西安),pim’ann(平安)。
(2)单词中前一个音节的义调符t,c,s与后一个音节的声母h之间,用隔音符号(’)分开。例如:wic’hay,nit’hum。
(3)单词中前一个音节的义调符t与后一个音节的声母s之间,用隔音符号(’)分开。凡单词中出现的ts和ch,凡是未用隔音符号(’)分开的,一律当作组合声母使用。为了避免过多地使用隔音符号,在拼字时,尽量少使用义调符t,c。
(4)当前一个音节尾的双写字母与后一个音节的声母相同时,要用隔音符号(’)把两个音节分开。例如:gyy’yez(积液),gann’nanh(甘南),gamm’menh(肛门)。
此外,对一些三字以上的、单字数的词或词组,为了便于阅读,可以用短划连接其中的词或词缀,例如keecio-geaxu-hua(科学技术化),gohgiea-dajumz-hua(国际大众化),gynvyis-hua(简易化)。
8.7异拼和编码范文举例
(1)计算机输入异拼编码举例:
第一声[kē]:kee科(2.磕3.蝌4.柯5.疴6.珂……),kej棵(2.颗3.稞);第二声[ké]:keh咳(2.颏3.揢……),kek壳;第三声[kě]:kev可(2.坷3.岢4.轲……),kex渴;第四声[kè]:kez克(2.刻3.氪4.恪5.嗑6.溘7.缂……),kec课,ke客。其中,()已列出的汉字是同音同调字;……表示应列出但未列出的本计声调音节的全部汉字(按字频排列)。
对于四字及以上的词,作为计算机输入编码,可以输入第一、二、三、末汉字声母的首字母。例如:“同甘共苦”tggk;“中华人民共和国”输入jhrg。
(2)编码范文举例:
“TahehtaaqunyneodaoJumgohXamhaydeyigiiagungsiigumzo”他和她去年又到中国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damxihwoyevzaenazliyxemhoh”当时我也在那里生活。“Taahencyhonnwo”她很喜欢我,“hoalai,womnyeulejuemyaodehebzo”后来,我们有了重要的合作。“Ginntyn,taachemlewodeniupemyou.Bu!xisqiiyzi”今天,她成了我的女朋友。不!是妻子。
Yigegohgiiadewenzizceatumvbiciwkeecio-geaxuc-hua,gohgiea-dajumz-hua,gynvyis-hua“一个国家的文字系统必须科学技术化,国际大众化,简易化”,fouze,hueduejezgegohgiiadefaajanvchanxemgiudadefumianyimvcymx“否则,会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Haenziztaedoo,yanjuemcioorozlejumwenceatumvdekeecio-geaxuc-cem,gihdadizemgiaaleciocihhehchuliynanbdoe,soyciwyaogimjgynv“汉字太多,严重削弱了中文系统的科学技术性,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和处理难度,所以须要精减”。Famkoiebiauyeadehaenzea,iugohgieahua,dajumzhuadepinnyenwenzizzaegeaxuctiyjizxambugynnrum,nanbgieeguy“方块表意的汉字,与国际化,大众化的拼音文字在技术体制上不兼容,难接轨”,soybiciwxihcimhaenyuvyi-yuv-xom-wen,biciwchomjizchuugekmiemcemdeyowyeazdehaenyuvpinnyenwenziz“所以必须实行汉语‘一语双文’,必须创制出革命性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
一旦本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成为中国正式文字后,它必将在实践中迅速发育进化成更加优美、更加高效的文字。
8.8新汉语拼音文字的记忆量评估
本新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所有拼式与读音都是极有规则的,不存在例外。本方案共有3000个不同的音节拼式,其中,(1)1260个计声调音节的基本拼式是不需要专门记忆的,例如haii(嗨),hai(还),hay(海),hae(害);(2)约300个高频字采用无调拼式,记忆量很小,例如ta(他),ni(你),wo(我),yi(一),xam(上),jum(中),da(大),cham(常),ho(或),等等;(3)把韵母分类为万能韵母、亲名韵母、亲动韵母三类,以与不同词性的汉字相拼,又可以轻易地记住基本拼式以外的约700个汉字的异拼拼式,例如giia(家),biie(鳖),yek(爷),hek(河),yanr(眼),yuk(鱼),zoc(唑),bir(笔),等等。(4)对部分高频汉字采用优美精短的异拼韵母ea、oe、uo的拼式,有大约40个,例如dea(第),yea(意),xea(事),lea(立),boe(部),doe(度),foe(复),moe(目),xoe(束),soe(速),woe(物),guo(过),huo(货),luo(落),xuo(硕),zuo(做),等等。乘下真正需要记忆的,只有大约700个异拼拼式。该约700个异拼拼式,由于拼写规则强,故而比照记忆量也不大。
由此可见,记忆和熟练掌握本方案全部3000个音节拼式(含异拼),比起记忆和熟练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或自然码输入法,或500个汉字还要容易。所以,本方案也是一种优秀的和最有前途的汉字中文输入法。
第三部分新汉语拼音文字拼式字典
第九章新汉语拼音文字拼式字典
本章新汉语拼音文字拼式字典,共有约3000个不同的汉字拼式(其中有100个罕用的化学专用字,以后国家精减汉字时可予精减),要求通过在使用中熟记。在本拼式字典中,用[]表示国家标准汉语拼音(但汉语拼音有省略ü上两点或字母o的,在中括号[]中不予省略);【元素】表示属于化学元素名称;【数名类词】指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象声词(也有称象声名词)、助词这六类词;【连动类词】指数名类词以外的所有词类,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叹词等;【双界词】指“数名类词”和“连动类词”的总称;()中已列出的汉字是同音同调字;……表示应列出但未列出的本计声调音节的全部汉字(按字频排列);后鼻韵尾(读[ŋ])上附加符号一律省略。
A
[ā]
aa啊(阿、腌……)
aj锕【元素】
[á]
ah啊(呵、嗄……)
[ǎ]
av啊
[à]
az啊
[āi]
aii哀(唉、哎、娭……)
aif挨
aai埃
aij锿【元素】
[ái]
ai挨(皑……)
aih癌
[ǎi]
ay矮(毐、欸……)
aiy蔼(霭)
aiv嗳
[ài]
ae爱(嫒、瑷、暧、薆……)
aiz碍(隘)
ais嗳
aie艾【姓氏】
[ān]
ann安(桉、庵、谙、鹌、腤、盫、鮟……)
aan鞍
anj氨【化】
[ǎn]
anv俺(埯、揞……)
anr铵【化】
[àn]
anz暗(黯、犴、晻……)
aon按
aen案
anz岸
anc胺【化】
[āng]
ang肮
[áng]
amh昂(卬……)
[àng]
amz盎(枊……)
[āo]
aw凹(……)
auu熬
[áo]
auh熬(嗷、遨、螯、獒、翱、鏖、嶅、廒、謷……)
【由于al与英语高频词all形体极近,故不用al做零声母音节】
auk鳌【动物名词】
aui敖【姓氏】
[ǎo]
au袄(拗……)
auv媪
[ào]
ao奥(懊、澳、岙、坳、奡、鏊、骜……)
aoz拗
aoe傲
B
[bā]
baa巴(疤、笆、粑、夿、岜、芭、豝……)
baj八(捌)
ba吧
baf扒
bap叭【象声词】
[bá]
bah拔(跋、茇、菝、魃、胈、鼥……)
[bǎ]
bav靶(鈀……)
bar把
[bà]
baz坝(霸、耙、耙、灞、鲅……)
bac爸【名词】
bua罢
[ba]
ba吧
[bāi]
baii掰(……)
[bái]
bai白(……)
[bǎi]
bay百(佰……)
baiy摆
bair柏(伯)
[bài]
bae败(……)
baez拜
baie稗
[bān]
bann班(斑、颁、瘢、癍……)
baan般
banj搬(扳)
[bǎn]
banv板(坂、钣、舨、蝂……)
baun版
[bàn]
ban半(伴、瓣、坢、柈、湴、靽……)
bon办(扮)
baon拌(绊)
[bāng]
bang邦(梆……)
bam帮
bamj浜
[bǎng]
bamv绑(牓、髈……)
bamr榜
baum膀
[bàng]
bamz磅(傍、镑、塝、搒、蚌、棓、稖、蜯……)
baem棒
baom谤
[bāo]
baw包(苞、褒、枹、龅……)
baaw胞(孢)
baoo煲
【“剥”统一拼写为bo】
[báo]
bal雹
bauh薄
[bǎo]
bau保(葆、堡、鸨、褓……)
bauv宝
baou饱
[bào]
bao报(刨、鲍……)
baoe暴(爆)
baoz抱
baue豹
[bēi]
beii悲(背、卑、陂、桮、椑……)
beei杯
beij碑
[běi]
bey北
[bèi]
beiz背(悖、辈、蓓、惫、焙、孛、邶、碚、褙、糒、鐾……)
beie倍
bue被
buez备
buie贝(狈)【“贝”和“钡”都有“贝”旁,也都有bui-】
buiz钡【元素】
[bei]
beiii呗
[bēn]
benn奔(贲……)
benj锛
[běn]
benv苯(畚)【化】
ben本
[bèn]
benz笨(夯、坌……)
[bēng]
beng崩(嘣、祊……)
bemj绷
[béng]
bemh甭
[běng]
bemv绷(菶、琫……)
[bèng]
bemz泵(迸、镚、蚌、绷、甏……)
bem蹦
[bī]
bii逼(鲾……)
byy屄
[bí]
bih鼻(荸……)
[bǐ]
biy比(匕、秕、泌、俾、仳、佊、妼……)
bir笔
biv鄙
bix彼
[bì]
biz闭(毕、避、碧、蔽、敝、庇、筚、毙、痹……)
bi必
bis弊
bea壁(璧)
biea臂
beaz币
bic铋【元素】
[biān]
bynn编(砭、笾、煸、蝙、鳊……)
byn边
bynj鞭
[biǎn]
bynv扁(贬、褊、惼、碥、稨、藊……)
bynr匾
[biàn]
bian变(卞、汴、弁、昪、艑、忭、抃……)
bynz便(遍、缏)
bianz辩(辫、辨)
biaen苄【化】
[biāo]
biaw标(彪、猋、镖、飊、杓、飑、熛……)
biaaw膘
[biǎo]
biau表(婊、裱……)
[biào]
biao摽(僄……)
biaue鳔
[biē]
biee憋(瘪……)
biie鳖
[bié]
bieh(蹩
bie别
[bìè]
bie别
[bīn]
binn彬(斌、玢、缤、傧、镔、豳……)
【建议用“彬”兼作数词,表示billion(10亿)】
bin濒(滨)
biin宾
[bìn]
bien摈(鬓……)
binz殡
bean髌(膑)
[bīng]
bing冰(栟、槟……)
【[英]bing堆垛→本方案bing指物“冰”】
bimm兵
【[美俚]bim女人→本方案bimm表示作为人的“兵”】
[bǐng]
bimv柄(丙、邴、秉、屏、昺、鞞、炳……)
bimr饼
[bìng]
biem病(……)
bim并(並、併)
bimz摒
[bō]
boo播(玻、钵、饽……)
bo剥
boj波(菠)
bof拨
[bó]
boh勃(薄、博、柏、渤、钹、脖、膊……)
bok箔
buo泊
bob搏
buoh铂【元素】
[bǒ]
bov簸(……)
bor跛
[bò]
boz擘(簸、薄、檗……)
[bo]
booo啵
lohbooo萝卜
[bū]
buu逋(庯、庯、晡……)
[bú]
buh醭
[bǔ]
buv补(哺、鵏、堡……)
bur卟(卜)
bux捕
[bù]
buz步(埔、铺、怖、埠……)
buc布
bu不
boe部(簿)
boez钚【元素】
C
[cā]
tsaa擦(……)
tsa嚓
[cǎ]
tsav礤
[cāi]
tsaii猜(偲……)
[cái]
tsai才(材……)
tsaih裁【双界词】
tsaei财【名词】
[cǎi]
tsay采(睬……)
tsaiy踩
tsair彩
[cài]
tsae菜【采、縩……】
tsaie蔡【姓氏为名词】
[cān]
tsann餐(骖……)
tsan参
[cán]
tsanh残(惭)
tsaln蚕
[cǎn]
tsanv惨(黪……)
[càn]
tsanz灿(粲、璨、孱……)
[cāng]
tsang仓(苍、沧、伧、舱……)
[cáng]
tsam藏
[cāo]
tsaw操(……)
tsauu糙
[cáo]
tsal槽(嘈、漕、螬……)
tsauh曹
[cǎo]
tsau草
[cào]
tsao糙*
[cè]
tsez策(厕、恻……)
tsec侧【基本词性为名词】
tsec册
tsie测
[cèi]
tseiz
[cēn]
tsenn参(……)
[cén]
tsenh岑(……)
[cèn]
cenz*衬
[cēng]
tseng噌(……)
[céng]
tseng层(……)
tsem曾
[cèng]
tsemz蹭
[chā]
chaa插(喳、嚓……)
cha差
chaj叉(杈)
[chá]
chah查(茬、搽、楂、槎、碴、檫……)
chak茶
chab察
[chǎ]
chav衩(叉……)
char叉
[chà]
chaz杈(岔、汊、叉、衩、姹、差……)
chac茬*
[chāi]
chaii拆
chaai钗
chaij差
[chái]
chai柴(侪……)
chaih豺
[chài]
chae瘥
chaie虿
[chān]
chann掺(觇……)
chanj搀
[chán]
chanh缠(馋、谗……)
chaln蝉(单、婵、禅)
chain蟾
[chǎn]
chanv阐(啴、蒇、骣……)
chan产
chanr铲
[chàn]
chanz忏(颤、羼……)
[chāng]
chang昌(菖、猖、阊、伥……)
chamj娼
[chàng]
chamh长(徜、倘……)
cham常(嫦、裳)
chamk肠
chamb尝(偿)
[chǎng]
chamv场(敞、昶、惝……)
chamr厂
[chàng]
chamz唱(畅、倡……)
chanq怅
[chāo]
chaw超(焯……)
chauu抄
chaaw钞
[cháo]
chal朝(嘲……)
chauh潮
chauk巢
chaui晁【姓氏】
[chǎo]
chau吵(……)
chaou炒
[chào]
chao抄*(耖……)
[chē]
chee车(砗……)
[chě]
chev扯(……)
[chè]
chez彻(澈、掣、坼……)
che撤
[chēn]
chenn嗔(郴、碜……)
cheen琛
chenj抻
[chén]
chenh沉(晨、辰、忱、宸、谌、橙……)
chen陈
chein尘
cheln臣
[chèn]
chenz趁(衬、榇……)
[chēng]
cheng称(瞠、柽、偁、噌……)
chemj撑
[chéng]
chemh乘(诚、呈、盛、塍、枨、埕、郕、裎、酲、澄……)
chem成
chemk程
cheim城
chemb承
chelm橙
[chěng]
chemv惩【北京话读chěng】
chemx逞(骋、裎)
[chèng]
chemz秤
[chī]
chii吃(蚩、摛、眵、魑……)
chyy嗤(哧、笞)
chij痴
[chí]
chih持(坻、匙、漦……)
chi迟
cheai池【名词】
chib驰
[chǐ]
chiy齿(耻、侈、豉、褫……)
chir尺【名词】
[chì]
chiz赤(炽、彳、叱、饬、抶……)
chea斥
chiea翅
[chōng]
chung冲(忡、荒、涌、舂……)
chumj充
[chóng]
chumh崇(……)
chum重
chumk虫
[chǒng]
chumv宠(……)
[chòng]
chuem铳(……)
chunq冲
[chōu]
chow抽(紬、瘳……)
[chóu]
chol绸(畴、筹、俦、帱、踌、惆……)
chouh稠
chouk酬
choui仇
choub愁
[chǒu]
chou丑(杻……)
chouv瞅
[chòu]
choa臭(……)
[chū]
chuu出(摴、樗……)
chuj初
[chú]
chuh除(锄、滁、蜍、鉏、躇……)
chuk厨(刍)【名词】
chub雏【形容词】
[chǔ]
chuv础(杵、楮、褚……)
chur楚【姓氏用字】
chu处
chux储
[chù]
chuz触(搐、绌、怵、柷、憷、黜、矗……)
chu处
choe畜【禽兽,多指家畜】
[chuā]
chuaa欻
[chuāi]
choii揣
[chuái]
choi膗
[chuǎi]
choy揣
[chuài]
choiz踹(揣、膪……)
[chuān]
chonn穿
choon川
chonj氚【元素】
[chuán]
chonh椽(舡、遄……)
choin船
chon传
[chǎn]
chonv喘
[chuàn]
chuan串(……)
chonz钏
[chuang]
chomm疮(……)
choom窗【窗和oo都有明亮醒目的特征】
chom创
[chuàng]
chomh床(幢……)
[chuǎng]
chomv闯(……)
[chàng]
chom创
[chuī]
chuii吹(炊)
[chuí]
chui锤(棰、椎、槌、陲……)
chuih垂
chuei捶
[chūn]
chunn春(椿、蝽、堾、鰆……)
[chún]
chunh纯(淳、鹑、莼……)
chuin醇【化学名词;液体】
chuln唇
[chǔn]
chunv蠢
[chuō]
choo戳(踔、逴……)
[chuò]
choz辍(啜、龊……)
chuo绰
[cī]
tsii疵(差、呲……)
[cí]
tsih磁(兹、慈、鹚、糍、茈、茨……)
tsik词(祠)
tsib辞
tseai瓷
tsyh雌
[cǐ]
tsiy(泚……)
tsy此
[cì]
tsiz刺(伺、佽……)
tsi次
tsea赐
[cōng]
tsung匆(聪、囱、骢、苁、璁……)
tsumj葱
[cóng]
tsumh丛(悰、淙、琮……)
tsum从
[còu]
tsoa凑(辏、腠……)
[cū]
tsu粗
[cú]
tsuh徂(殂……)
[cù]
tsuz促(猝、蹙……)
tsoe醋
tsuc簇(蔟)
[cuān]
tsonn蹿(镩、撺……)
[cuán]
tsonh攒
[cuàn]
tsuan窜(釁)
tson篡
[cuī]
tsuii催(崔、榱……)
tsuij摧
[cuǐ]
tsuy璀
[cuì]
tsue粹(悴、淬、瘁、膵……)
tsuea脆
tsuie翠【玉名】
[cūn]
tsun村(皴……)
[cún]
tsunh存(……)
[cǔn]
tsunv忖(……)
[cùn]
tsuen寸(吋……)
[cuō]
tsoo搓(磋……)
tsoj撮
[cuó]
tsoh痤
[cuǒ]
tsov脞
[cuò]
tsoz挫(锉、厝……)
tsuo措
tso错
D
[dā]
daa搭(耷、褡……)
daj哒(嗒)【象声词】
[dá]
dah答(沓、笪、靼、鞑……)
dab达
dak瘩
[dǎ]
dar打
[dà]
da大
[da]
daaa(瘩、疸)
[dāi]
daii呆(呔、待)
[dǎi]
day傣(……)
daiy逮
daiv歹
[dài]
dae代(绐、黛、骀、玳、殆、埭……)
daez待(迨、怠)
daea贷【对称的aea表示贷出去再还回来】
daiz带
daie袋【名词】
daes戴【动词,用于词末或独立使用】
[dān]
dann单(郸、殚、瘅、箪、眈、聃……)
danj担
daan丹【基本词性为名词】
[dǎn]
danv胆(疸、赕、亶……)
daun掸
[dàn]
danz蛋(旦、担、诞、惮、啖、亶、瘅……)
dan但
daon淡【形容词】
daen弹【名词】
danc氮【元素】
[dāng]
dang裆(珰……)
dam当
damm铛
[dǎng]
damv党(谠……)
damx挡
[dàng]
damz档(砀、挡、菪……)
dam当
danq荡(宕)
daem凼
[dāo]
daw刀(忉……)
dauu叨【动词】
daaw氚【元素】
[dáo]
dal叨(祷……)
dauh捯
[dǎo]
dau倒(祷……)
dauv导【字母v象导流槽】
daur岛【调号r用于名词】
daou蹈【o象“足”上部“口”;u象蹈的末字根臼】
daux捣【叉x表示捣毁】
[dào]
dao到(帱……)
daoz盗
dauz倒
daue道【基本词性为名词】
daoe悼
daoc稻
[dē]
dej嘚
[dé]
deh得
dek德【名词】
[dè]
dez锝*【元素】
[de]
de的(底)
di地
dee得
[dēi]
deii嘚
[děi]
dey得
[dēng]
deng登(噔、簦、蹬……)
demj灯
[děng]
demv等(戥……)
[dèng]
demz瞪(澄、磴、镫、蹬、嶝……)
denq凳
demc邓【姓氏】
[dī]
dii低(嘀、氐、羝、楴……)
dyy堤
dij滴
dyj镝【元素】
[dí]
dih笛(涤、迪、翟、荻……)
dik狄【姓氏】
deah敌【双界词】
deai嫡【意“正支”;基本词性为名词】
[dǐ]
diy抵(诋、坻、柢、牴、砥、骶……)
dir底【名词】
[dì]
diz递(娣、睇、蒂、谛、碲……)
dea第
diea弟
di地(的)
dis缔
deae帝【名词】
[diǎ]
diav嗲
[diān]
dynn颠(癫、傎、滇、攧、巅……)
dynj掂
[diǎn]
dynv典(……)
dyn点(踮)
dynr碘【元素】
[diàn]
dian电(玷、惦、殿……)
dianz佃(甸、钿)
dynz垫(淀)
diaen店
diaon奠
[diāo]
diaw雕(凋、碉、鲷……)
diaoo叼(刁)
diaaw貂
[diǎo]
diau屌
[diào]
diao吊(调、钓、窎、铞、铫……)
diaoz掉
[diē]
diee跌
diie爹
[dié]
dieh碟(谍、堞、揲、惵、喋、垤、绖、耋……)
diek蝶
dieb叠
[dīng]
ding丁(钉、盯、仃、町、疔、玎……)
dimj酊【名】
[dǐng]
dimv顶(……)
dimr鼎(酊)【名】
[dìng]
diem锭(订、铤、腚、碇……)
dim定
dinq啶【化】
[diū]
dew丢
deew铥【元素】
[dōng]
dung东(岽、鸫……)
dumm冬
dumj氡【元素】
[dǒng]
dumv懂
dumr董【名词】
[dòng]
duem洞(硐、垌、恫、胴……)
dum动
dumz冻
doem栋【oem是万能韵母】
dunq胨
[dōu]
dow都(……)
douu兜(蔸、篼)
[dǒu]
dou斗(蚪……)
douv陡
doux抖
[dòu]
doa斗(……)
doue豆(痘、脰)
doaz逗
doac窦【医】
[dū]
duu都(……)
duj督
doee嘟【双界词】
[dú]
duh读(椟、渎、犊、牍、黩……)
doeh毒【双界词】
du独
[dǔ]
duv堵(睹……)
dux赌
[dù]
duz镀(渡、妒、芏、蠹……)
doe度
doez肚
duc杜
[duān]
donn端(……)
[duǎn]
donv短
[duàn]
duan段
donz锻(椴、煅)
don断(簖……)
donc缎
[duī]
duii堆
[duì]
due对(怼、敦、镦……)
duea兑
duie队
duez碓
[dūn]
dunn敦(墩、镦、礅、惇……)
duun吨
dunj蹲
[dǔn]
dunv盹(趸……)
[dùn]
duen顿(炖、沌、囤、砘……)
dunz钝
dun盾(遁)
[duō]
doo多(哆、咄……)
doj掇(裰、裰)
[duó]
doh夺(铎……)
do度(踱)
[duǒ]
dov躲(垛、亸……)
dor朵
[duò]
doz跺(堕、垛……)
duo惰
doc舵
dos剁【动词;独字词】
E
[ē]
ee阿(屙、婀)
[é]
eh俄(锇、峨……)
ek鹅
et额
[ě]
ev恶
[è]
ez恶(扼、遏、萼、腭、轭、轭、苊、呃、鄂、谔、愕、鄂……)
e饿
[ēi]
eii欸
[éi]
ei欸
[ěi]
ey欸
[èi]
eiz欸
[ēn]
enn恩
een蒽【化】
[èn]
enz摁
[ēng]
eng鞥
[ēr]
err尔*
[ér]
ehr儿(鸸、鲕……)
er而
[ěr]
evr耳(尔、铒、饵、洱、珥……)
er而*
[èr]
ezr二(贰、弍、刵、佴……)
F
[fā]
faa发(醱……)
[fá]
fah伐(阀、筏、垡、茷……)
fa罚【基本词性为动词】
fab乏
[fǎ]
fav法(……)
far砝
[fà]
faz发(珐……)
[fān]
fann翻(番、蕃、幡、繙、颿……)
faan帆
[fán]
fanh繁(汜、墦、蕃、樊、繙、璠、膰、燔、鷭、蘩……)
fonh烦
fan凡
faln钒【元素】
fonh矾【化】
[fǎn]
fanv反(……)
faun返
[fàn]
fanz范(泛、畈、梵、嬎……)
faen饭
fon犯【双界词】
fuan贩【双界词】
[fāng]
fang芳(邡、枋……)
fam方
faam坊【名】
famj钫【元素】
[fáng]
famh防(妨、坊、肪……)
famk房【名词】
[fǎng]
famv纺(昉、舫、髣……)
faum仿(彷)
famx访
[fàng]
famz放
[fēi]
fii非(妃、绯、蜚、菲、啡、騑、鲱、霏……)
fi飞
feei扉【基本词性为名词】
[féi]
fih腓(……)
fei肥(淝)
[fěi]
fiy诽(悱、棐、斐、榧、蜚、翡、朏……)
fey匪
[fèi]
fiz废(吠、芾、痱、剕……)
feie肺
fea费
feiz沸
foh沸*【我国有数亿人口方言读fó】
fic镄【元素】
[fēn]
fenn氛(雰、芬、玢、棻、朆……)
fen分(吩、纷)
[fěn]
fenv粉(……)
[fèn]
fenz奋(愤、忿、偾、鲼、瀵……)
fun份(分、坋)
fenc粪
[fēng]
feng风(疯、沨、枫……)
femj封(葑)
fem丰(沣、酆)
fum锋(峰)
fung蜂
[féng]
femh逢
femk冯【姓氏】
femb缝
[fěng]
femv讽(唪、覂……)
[fèng]
femz缝(奉、俸、葑、赗、甮……)
fenq凤
[fiào]
fiao覅
[fó]
foh沸*【我国有数亿人口方言读fó】
fok佛
fo*氟【元素】
[fóu]
fouh浮*【方言】
[fǒu]
fou否
fouv缶
[fū]
fuu夫(孵、呋、玞、柎、鈇、稃、趺、跗、稃……)
fuw肤
fuj敷
[fú]
fuh服(伏、巿、弗、凫、芙、芾、苤、佛、孚、茀、拂、怫、绂、绋、茯、罘、俘、郛、洑、莩、蚨、菔、匐、涪、袱、艴、幅、辐、蜉、蝠、幞、黻、襆)
fuk符
fub扶
foeh福
foeb浮
fo*氟【元素】
[fǔ]
fuv府(俯、腑、抚、甫、拊、俛、釜、脯、頫、滏)
fux腐
foer斧
foev辅
[fù]
fuz付(副、妇、赋、附、讣、驸、腹、覆、赴、傅、鲋、缚、赙、蝮、馥、祔)
fu负
foe复
foez富
fuc父【名词】
G
[gā]
gaa旮(咖、夹、咖、呷、胳、嘎……)
[gá]
gah钆(轧、尜……)
ga噶(嘎)
[gǎ]
gav嘎(尕……)
gar玍
[gà]
gaz尬
[gāi]
gaii该(陔、垓、荄……)
gaij赅
[gǎi]
gay改
[gài]
gae概(溉、丐、芥、戤……)
gaie盖
gaez钙
[gān]
gann甘(坩、苷、泔、柑、疳、忓、玕、簳、矸……)
gan干(酐、尴)
gaan杆(竿)
ganj肝
[gǎn]
ganv感(擀、鱤、笴、澉、橄……)
ganr秆(杆)
gaun赶
ganx敢【动词】
[gàn]
ganz骭(旰、绀、淦……)
gan干
gaen赣
[gāng]
gang钢(冈、杠、矼、釭、罡、堽……)
gam刚
gaam缸(肛)
gamj纲
[gǎng]
gamv港
gamr岗
[gàng]
gamz杠(筻、戆……)
gam钢
[gāo]
gaw高(皋、槔、睪、篙、櫜……)
gaaw膏
gaau糕(羔)
[gǎo]
gau稿(杲、缟、槁、暠、藁……)
gaou搞
gaur镐
[gào]
gao告(诰、膏……)
gaue锆【元素】
[gē]
gee歌(搁、袼、鸽、咯、疙、戈、仡、圪、圪、屹、纥……)
gej哥
gef割
[gé]
geh格(胳、阁、蛤、颌、骼……)
gek革【名词】
[gě]
gev*隔(镉、葛、膈、鬲、嗝、塥、鬲、塥、舸……)
【字母v属隔开符;本方案把含有偏旁“鬲”的汉字从第二声调到第三声】
ger葛【姓氏】
[gè]
gez各(虼、硌……)
ge个
gec铬【元素】
[gěi]
gey给
[gēn]
genn根(……)
gen跟
[gén]
genh哏(……)
[gěn]
genv艮(……)
[gèn]
genz亘(茛、艮……)
[gēng]
geng耕(庚、浭、赓、絙、鹒……)
gem更
gemj羹
[gěng]
gemv梗(哽、埂、鲠、绠……)
gemr耿【姓氏】
[gèng]
gem更(堩、暅……)
[gōng]
gung公(蚣、肱、觥……)
gum工
gumj弓(躬、恭)
gumm功
gumf攻
guum宫
[gǒng]
gumv拱(巩、珙……)
gumr汞
[gòng]
guem共(……)
goem供【oem是万能韵母】
gunq贡
[gōu]
gow钩(勾、缑、篝、鞴……)
goow沟
[gǒu]
gou狗(苟、枸、岣、笱……)
[gòu]
goa够(句、遘、媾……)
goaz构
gouz购
goue垢(诟)
[gū]
guu估(咕、呱、毂、沽、轱、鸪、菰、蛄、辜、酤、觚……)
guw姑(菇、箍)
guj孤
goee
[gǔ]
guv鼓(钴、贾、蛄、毂、汩、诂、牯、罟、蛊、鹄、嘏、鹘、臌……)
gu股
gur骨
gux古
goev谷
[gù]
guz固(堌、梏、崮、牿、锢、痼、鲴……)
goe故
gus顾(雇)
[guā]
guaa刮(括、栝、鸹……)
guua瓜(呱)
guaj胍【化】
[guǎ]
guav寡(呱……)
guax剐
[guà]
gua挂(褂、诖……)
guia卦
[guāi]
goii乖(……)
goij掴
[guǎi]
goy拐(……)
[guài]
goiz怪(夬……)
[guān]
gonn观(棺,矜、莞、倌、瘝、鳏……)
gon关
goon官
[guǎn]
gonv管(馆、莞、琯、辖、筦、痯、鳤……)
[guàn]
guan灌(贯、罐、盥、毌、丱、掼、涫……)
gonz惯
gonc冠
[guāng]
gomm胱(咣、桄……)
gom光
[guǎng]
gomv广(犷)
[guàng]
guam逛(桄)
[guī]
guii规(闺、瑰、鲑、邽、妫、圭、珪、傀、鬶、瓌……)
【字母ii像人们规规矩矩地站着】
guij归
【字母ij与归的头两笔画极像】
guui硅【元素】
guuii龟
[guǐ]
guy轨(氿、庋、匦、垝、癸、姽、晷、簋……)
guiy鬼(诡、宄)
[guì]
gue贵(炅、刿、刽、桧、鱥、鳜……)
guea桂
guiz跪
guie柜
[gǔn]
gunv滚(磙、衮、绲、鲧……)
[gùn]
guen棍(……)
[guō]
goo锅(呙、埚、崞、聒、……)
goj郭
guuo蝈
[guó]
goh国(帼、漍、腘、虢、馘……)
gok腘
gob掴
[guǒ]
gov裹(菓、餜、椁、蜾……)
gor果
[guò]
guo过
H
[hā]
haa哈
haj铪【元素】
[há]
hah蛤
[hǎ]
har奤
[hà]
haz哈
[hāi]
haii核*(……)
haij嗨(咳)
[hái]
hai还(……)
haih孩
haei骸
[hǎi]
hay海(醢……)
haiy胲【化】
[hài]
hae害(亥……)
haez骇
haie氦
[hān]
hann憨(酣、鼾、顸……)
haan蚶
[hán]
hanh含(函、涵、邗、汗、邯、浛、晗……)
han寒
haln韩【姓氏】
[hǎn]
hanv喊(阚……)
haun罕
[hàn]
hanz焊(捍、悍、扞、憾、闬、菡、晘、颔、撖、暵、熯……)
haon旱(撼)
haen汉(翰、瀚)
hanc汗
[hāng]
hang夯
[háng]
hamh航(绗、珩、颃、迒……)
ham行
hamk杭
[hàng]
hamz巷(沆……)
[hāo]
haw薅(嚆……)
haaw蒿
[háo]
hal豪(壕、貉……)
hauh嚎(嗥)
hauk毫(蚝)
[hǎo]
hau好(……)
haur郝【姓氏】
[hào]
hao号(浩、皓、澔、滈、暠、灏、嗥、颢……)
haoz耗
haue昊【名词】
hauz好
[hē]
hee呵(诃、嗬、蠚)
hej喝
[hé]
heh和(盒、饸、颌、禾、纥、訸、龁、涸、阂、盍、盉、貉、阖、鶡、翮、鞨……)
hek河(荷、菏)【名词】
heb合【动词】
het何【代词、姓氏】
he核【双界词】
[hè]
hez贺(赫、鹤、壑、翯、佫……)
hec褐
[hēi]
heii黑
heij嘿
[hén]
henh痕
[hěn]
henv狠(……)
hen很
[hèn]
henz恨
[hēng]
heng哼(亨、脝……)
[héng]
hemh衡(姮、桁、鴴……)
hem横
hemb恒
[hèng]
hemz横
[hm]
hm
[hng]
hng哼
[hōng]
hung烘(薨……)
humm轰【-mm表示轰隆之声】
humj哄
[hóng]
humh宏(弘、荭、虹、黉、鸿、竑、鉷、翃、闳、泓、紘……)
hum红
humb洪
[hǒng]
humv哄
[hòng]
huem讧(澒、蕻……)
hoem哄【oem是万能韵母】
[hōu]
houu齁
[hóu]
hol侯(瘊、篌、糇、骺……)
houi喉
houk猴
[hǒu]
hou吼(吽)
[hòu]
hoa后(郈、鮜、逅、堠、鲎……)
houe候【基本词性为名词】
hoaz厚
[hū]
huu乎(忽、淴、轷、烀、惚、滹……)
huj呼(唿)
[hú]
huh胡(糊、斛、葫、搰、猢、瑚、煳、鹕、鹘、槲、蝴、衚、醐、觳……)
huk湖
hoeh弧(狐)
hoek壶
[hǔ]
huv唬(琥、浒……)
hur虎
[hù]
huz护(岵、怙、祜、笏、瓠、枯、扈、鄠、鸌、鱯……)
hoe户(戽)
hu互
huc沪
[huā]
huaa花(……)
huaj哗
[huá]
huah滑(猾、哗……)
huak华(骅、铧)
[huà]
hua化(桦……)
huia话
huaz画(划、婳)
[huái]
hoi怀(踝、徊……)
hoih槐
hoik淮
[huài]
hoiz坏
[huai]
hoiii划
[huān]
honn欢(……)
hoon獾
[huán]
honh环(洹、桓、萑、锾、圜、寰、闤、澴、寰、繯、鹮、鬟……)
hon还
[huǎn]
honv缓
[huàn]
huan患(幻、痪、奂、宦、涣、浣、焕、逭、睆……)
honz换
huon唤【用口呼唤】
[huāng]
homm荒(肓……)
homj慌
[huáng]
homh皇(凰、隍、喤、遑、餭、徨、惶、湟、煌、蝗锽、篁、鳇、鍠、潢、璜、磺、蟥、簧……)
hom黄
hoim簧
[huǎng]
homv谎(怳……)
homr幌
homx恍
[huàng]
huam晃(楻、湟、皝……)
[huī]
huii灰(晖、诙、虺、恢、珲、麾……)
huij辉
huui徽
huif挥
[huí]
hui回(茴、徊、洄、蛔……)
[huǐ]
huy毁(虺……)
huiy悔
[huì]
hue会(慧、彗、烩、荟、哕、浍、喙、翙、阓、缋、繢、蔧、嘒、恚、桧……)
huie惠(僡、蕙、憓、蟪、诲)
huez贿(秽、晦)
huea汇(绘、卉)
[hūn]
hunn昏(……)
hunj荤
huun婚
[hún]
hunh浑(珲、馄……)
huin魂【名词】
[hùn]
huen诨(溷、慁……)
hun混
[huō]
hoo豁(劐、嚿、騞、耠、锪……)
hoj攉
[huó]
hoh活
[huǒ]
hov伙(夥、漷……)
hor火
huor钬【元素】
[huò]
hoz获(镬、蠖……)
ho或
hos惑【多用于词末】
hoc货
huo祸
huoz霍(藿、嚯、攉、矐)
J
[jī]
gii机(击、讥、叽、饥、玑、乩、肌、汲、奇、咭、剞、唧、笄、屐、姬、赍、犄、嵇、缉、畸、跻、箕、稽、畿、羁……)
gij激
gy基
gif击
gyy积
gip鸡
[jí]
gih极(吉、鲫、棘、蒺、嫉、岌、佶、诘、笈、殛、楫、辑、蕺、躇、瘠、藉……)
gik级
gi及
gib集
gyh疾
gyb即
geai籍
geah急
[jǐ]
giy几(虮、掎、戟……)
gir已
giv脊
gix挤
[jì]
giz计(记、济、迹、绩、忌、寂、剂、祭、荠、洎、伎、芰、妓、偈、蓟、霁、跽、概、鲚、暨、冀、骥……)
gea技
gic纪
gis既
giea际
geae季(悸)
gyz继
geaz寄
[jiā]
giaa加(嘉、夹、伽、茄、迦、珈、枷、痂……)
giia家
giaj佳
giiaa镓【化】
[jiá]
giah夹(铗、荚、郏、恝、戛、蛱、跲……)
giak颊
[jiǎ]
giav甲(胛、贾、岬、斝、嘏……)
giar钾
giax假
[jià]
gia价(……)
giaz驾
giae架
gias嫁
giac稼
[jiān]
gynn肩(尖、煎、监、坚、兼、艰、奸、歼、缄、菅、笺、犍、湔、瑊、搛、蒹、缣、鲣、鞬……)
gyn间
[jiǎn]
gynv减(简、剪、俭、囝、枧、絸、笕、趼、睑、锏、裥、暕、谫、戬、赛……)
gynr碱(硷)【化】
giaun拣(检、捡、茧、柬)
[jiàn]
gian建(件、溅、贱、鉴、舰、箭、健、键、荐、践、饯、牮、涧、渐、谏、楗、瞷、锏、毽、腱、槛、踺……)
gynz见
giaen剑
[jiang]
gymm江(螀、茳、豇、疆、礓、缰、糨……)
gym将
giang浆
gymj僵
gyym姜
[jiǎng]
gymv讲(膙、耩……)
gymr蒋(桨)
gymx奖
[jiàng]
giam降(匠、酱、犟、强、洚、绛、弶……)
gym将
[jiāo]
giaw交(教、骄、娇、艽、郊、茭、峧、姣、鵁、椒、蛟、鲛、礁、蕉、鹪……)
giauu浇
giaaw胶
giaoo焦
[jiáo]
gial嚼(……)
giauh矫
[jiǎo]
giau脚(缴、侥、佼、狡、饺、铰、皎、敫、儌、皦、剿……)
giaux搅
giaou绞(狡)
giauv角
[jiào]
giao较(觉、校、珓、轿、酵……)
giaoz教
giaoe叫
giaue窖
[jiē]
giee接(秸、痎、嗟、喈、湝、锲……)
giie阶【名词】
giej揭
giiee街
[jié]
gieh结(洁、劫、竭、捷、劼、杰、诘、拮、桀、偈、袺、颉、楬、榤、碣、羯……)
giek节【基本词性为名词】
gieb截
[jiě]
giev姐(毑……)
giex解
[giè]
gie界(届、诫、戒、芥、玠、骱、疥、蚧、褯……)
giez借
giec介
[jīn]
ginn金(禁、襟、津、衿、矜、紟……)
gin今
giin斤【名词】
ginj巾
ginp筋【名词】
[jǐn]
ginv紧(锦、谨、馑、廑、瑾、槿、堇、卺……)
ginx仅
[jìn]
gien近(晋、噤、觐、琎、缙、瑨、妗、荩、浕、赆、祲、靳、搢、墐、殣……)
ginz进【英语in义含进】
gean尽【英语clear(灭尽)】
geanz禁【尽之又尽,为禁】
giean劲【名词】
gienz浸
[jīng]
ging京(惊、茎、泾、菁、鶄、睛、猄、鲸、兢、鼱、荆、旌、粳……)
gim经
giim晶
gimj精
gimm腈【化】
[jǐng]
gimv井(阱、憬、璟、汫、刭、颈、儆……)
gimr景
gimx警
giemv肼【化】
[jìng]
giem境(竟、径、竞、敬、婧、靓、靖、獍、弪、胫……)
gimz静
geam净【英语clean(干净)】
gieam镜【名词】
ginq痉
[jiōng]
gium扃
[jiǒng]
giumv窘(冏、炅、炯……)
giumx迥
[jiōu]
gew究(纠、鸠、裾、鞠、鞫……)
geuu揪
giew啾【象声词】
[jiǒu]
geu九(灸……)
gieu酒
geou久
[jiòu]
geo就(桕、厩、僦、鹫……)
geue舅
geoa救
geoe旧
gieo咎(疚)
geoc臼
[jǖ]
giw居(据*、苴、狙、趄、椐、雎、鞠、鞫……)
giuj拘(掬)
giiw驹
giuu剧*
[jǘ]
giuh局(侷、焗、湨、鶪、跼……)
giui橘
giuk菊
giut锔【元素】
[jǚ]
giuv举(莒、弆、蒟、榉、踽……)
giux咀
giur矩
[jǜ]
giuz具(拒、剧*、飓、俱、惧、犋、讵、苣、炬、矍、沮、虡、窭、钜……)
giu巨
giue距【名词】
gius据
giuc句【名词】
giwz聚【w为uu聚合而成】
giwc锯【w象锯齿;名词】
[jüān]
gionn捐(涓、蠲……)
gioon娟(鹃)
gionj镌
[jüǎn]
gionv卷(锩……)
[jüàn]
giuan倦(眷、隽、卷、狷、桊、绢、鄄、睊……)
gion圈
gionz绢
[jüē]
gioo撅(噘、嗟……)
[jüé]
gioh觉(駃、玦、砄、鴃、鴂、觖、孓、傕、劂、谲、爵、矍、爝、珏……)
gio绝
giob决
giok角
[jüě]
giov蹶(……)
[jüè]
gioz蹶(崛、倔、蕨、獗、橛、劂、厥……)
gios掘【独字词或用于词末】
[jǖn]
giwn军(钧、筠、皲……)
giun均
giunj君(莙、鮶)
giiun菌
[jǜn]
giuen俊(峻、馂、浚、骏、焌、畯……)
giunz郡(珺、捃)
K
[kā]
kaa咔(喀、咖、愒……)
[kǎ]
kav胩(咔、咯……)
kar卡(佧)
[kāi]
kaii开(……)
kaij揩
kaai锎【元素】
[kǎi]
kay楷(凯、锴、垲、恺、铠、闿……)
kaiy慨
kaiv蒈【化】
[kài]
kae忾(欬、愒……)
[kān]
kann堪(龛……)
kaan刊【基本词性为名词】
kanj勘
[kǎn]
kanv坎(莰、侃、欿、槛、顑、轗……)
kaun砍
[kàn]
kanz瞰(崁、嵌、墈、阚、碪……)
kan看
[kāng]
kang康(慷、慷、槺、闶、鱇……)
kamj糠
[káng]
kamh扛
[kàng]
kamz炕(亢、囥、犺……)
kam抗
kaem钪【元素】
[kāo]
kaw尻
[kǎo]
kau考(拷、栲、烤……)
[kào]
kao靠(……)
kaoz铐
kaoe犒
[kē]
kee科(柯、疴、蝌、磕、珂……)
kej棵(颗、稞)
[ké]
keh咳(颏、揢……)
kek壳
[kě]
kev可(坷、岢、轲……)
kex渴
[kè]
kez克(刻、氪、恪、嗑、溘、缂……)
kec课
ke客
[kēi]
keii剋
[kěn]
kenv啃(垦、恳)
ken肯
[kèn]
kenz掯(裉)
[kēng]
keng吭(硁、铿……)
kem坑
[kōng]
kum空(倥、崆、箜、悾……)
[kǒng]
kumv恐(……)
koum孔【oum是万能韵母】
[kòng]
kuem控(鞚……)
kum空
[kōu]
kow抠(驱、芤……)
kouu眍
[kǒu]
kou口
[kòu]
koa扣(筘、鷇……)
koue寇(蔻)
koaz叩
[kū]
kuu哭(堀、刳……)
kuw窟
ku枯(矻、骷)
[kǔ]
kuv苦(楛……)
[kù]
kuz库(绔、袴、喾……)
koe裤
kus酷
[kuā]
kuaa夸(姱……)
[kuǎ]
kuav垮(……)
kuar侉
[kuà]
kua跨(……)
kuaz挎
kuia胯【身体】
[kuǎi]
koy擓(……)
koiy蒯
[kuài]
koiz快(会、筷、凷、侩、郐、脍、哙、鲙、浍……)
koie块
[kuān]
konn宽(……)
koon髋【名词】
[kuǎn]
konv窾(……)
kon款
[kuāng]
komm框(匡、诓、眶、劻、哐、恇、洭……)
koom筐
[kuáng]
komh狂(诳、鵟……)
[kuàng]
kuam旷(圹、纩、卝、穬、贶、絖……)
kom况
komz矿(邝)
[kuii]
kuii亏(刲、岿、悝……)
kuui盔
kuij窥
[kúi]
kui奎(喹、蝰、逵、馗、隗、櫆、夔、葵、揆、骙、戣、睽……)
kuih魁【字母h表英语high(高)】
kuei癸
[kuǐ]
kuy傀(……)
kuey跬
[kuì]
kue溃(馈、匮、蒉、喟、愦、聩、篑……)
kuea愧
[kūn]
kunn昆(崐、琨、琨、髡、鹍、锟、鲲……)
kunj坤
kuun醌【化】
[kǔn]
kunv捆(悃、阃……)
[kùn]
kun困
[kùo]
koz阔(廓、栝、蛞、筈……)
kuo扩
ko括
L
[lā]
laa拉(垃、邋……)
laj啦
[lá]
lah砬(旯、揦……)
[lǎ]
lar喇
[là]
laz辣(剌、瘌、蝲、鯻、鬎、镴……)
lac蜡【名词】
las腊【形容词】
[la]
la啦(鞡)
[lái]
lai来(莱、徕、崃、涞、梾……)
laih铼【元素】
[lài]
lae赖(籁、赉、睐、濑……)
laie癞
[lán]
lanh拦(栏、兰、岚、婪、阑、谰、澜、褴、斓……)
laln篮
lan蓝
lain镧【元素】
[lǎn]
lanv揽(览、漤、榄、壈……)
laun懒
lanr缆
[làn]
lanz烂
laon滥
[lāng]
lang啷
[láng]
lamh廊(郎、阆、琅、桹、嫏、榔、硠、锒、稂、鎯、螂……)
lam狼
[lǎng]
lamv朗(烺)
[làng]
lamz浪(崀、蒗、阆……)
[lāo]
lauu捞
[láo]
lal劳(醪……)
lauh牢
laub唠
[lǎo]
lau老(佬、姥、栳……)
lauv铑【元素】
[lào]
lao涝(耢、嫪……)
laoe烙
laue酪
[lē]
lee肋
[lè]
lez乐(仂、扐、叻、玏、泐……)
les勒
[le]
le了
leee饹
[lēi]
leii勒
[léi]
lei雷(嫘、蔂、縲、嫘、擂、檑、礌、羸、罍、纍、儽、欙……)
leih擂
leik镭【元素】
[lěi]
ley磊(诔、垒、累、儡)
leiy蕾
[lèi]
leiz累(酹……)
leie泪【名词;eie象眼睛】
leic类【名词;c是英语catigory(种类)首字母】
[lei]
leiii嘞
[lēng]
leng楞
[léng]
lemh棱(楞、薐、塄、崚……)
[lěng]
lemv冷
[lèng]
lemz愣(堎、楞、睖……)
[lī]
lii哩
[lí]
lih离(狸、骊、鹂、蓠、蜊、漓、缡、璃、鲡、篱、蠡……)
lik厘(喱)
leai梨
leah犁【双界词】
leak黎
[lǐ]
liy里(俚、娌、悝、鲤、逦、澧、醴、鳢、蠡……)
liv理【生活live(英)就是理(liv)】
lir礼
lyr李
lear锂【元素】
[lì]
liz利(栎、轹、莅、栗、砾、笠、跞、詈、傈、溧……)
li力(厉、励)
lic历【基本词性为名词】
lis丽【多用于词末】
lea立(隶)
leae粒
liea例
[li]
lii哩
[liǎ]
liar俩
lia俩【缩写】
[lián]
lynh连(联、怜、帘、莲、涟、梿、裢、鲢……)
lynb廉(磏、濂、鬑、臁、镰、蠊……)
[liǎn]
lynv脸(敛、蔹、琏、裣……)
[liàn]
lian炼(练、恋、殓、楝……)
lynz链
[liáng]
lymh良(梁、俍、莨、踉、墚……)
lymk粮【名词】
lym量
liamh凉
liamk梁【名词】
[liǎng]
lymv两(唡、緉、裲、蜽、魉……)
lymr俩
[liàng]
liam亮(谅、倞、晾、喨、踉、靓、悢……)
lym量
lynq凉
lymz辆
[liāo]
liaw撩(蹽)
[liáo]
lial辽(聊、僚、寮、嘹、寥、獠、嫽、缭、燎、鹩、髎……)
liauh疗
[liǎo]
liau了(憭、潦、燎……)
liauv钌【元素】
liaur蓼
[liào]
liao料(撂、尥、瞭……)
liaoz镣
liaue廖
[liē]
liee咧
[liě]
liev*裂(咧)【字母v表示裂开】
[liè]
lie列(烈、裂、冽、洌、埒、趔、躐、鬣、鬛……)
liez劣
lies猎【动词】
[lie]
lieee咧
[līn]
linn拎
[lín]
linh邻(临、瞵、嶙……)
lin林
liln磷【名词】
linb淋
lienh鳞
[lǐn]
linv凛(菻、廪、懔……)
linr檩
[lìn]
lien赁(蔺、躏……)
linz吝
lean膦【化】
[líng]
limh铃(陵、凌、菱、绫、祾、鲮、酃、醽、伶、苓、囹、泠、玲、瓴、鸰、聆、蛉、笭、舲、羚、翎……)
lim零
limk龄【名词】
limb灵
[lǐng]
limv领
limr岭
[lìng]
liem另
limz令
limc呤【化】
[liōu]
lew溜
leuu熘
[lióu]
leuh留(遛、榴、榴、溜、骝、镏、旒、镠……)
leui硫
leuk瘤
leoh流(琉)
leok刘(浏)
[liǒu]
leu柳(绺、罶……)
[liòu]
leo六(陆……)
leoz遛(碌、鹨)
leoe馏
[lo]
looo咯
[lōng]
lung隆
[lóng]
lumh龙(隆、窿、癃、珑、茏、垅、咙、泷、栊、昽、胧、垄、眬……)
lumk笼
lum聋
[lǒng]
lumv笼(陇、篢……)
loum拢【oum是万能韵母】
lumx垄
[lòng]
luem哢
[lōu]
louu搂
[lóu]
lol耧(髅、娄、偻、蒌、喽、溇……)
louh楼
louk蝼【字母k表动物的口】
[lǒu]
lou搂
louv篓(嵝)
[lòu]
loa漏(露、镂……)
loue瘘
loaz陋
[lou]
louuu喽
[lū]
luu噜
luj撸
[lú]
luh卢(颅、炉、芦、庐、垆、泸、栌、轳、胪、鸬、舻、鲈……)
[lǔ]
luv鲁(镥、橹、芦……)
lur卤【基本词性为名词】
lux掳(虏)
[lù]
luz录(菉、渌、逯、琭、禄、碌、睩、辂、赂、戮、甪……)
loe陆
lu路(潞、璐、鹭)
luc鹿(辘、簏、麓)
loez氯【由[lǜ]改音】
[lu]
luuu氇
[lǘ]
liuh闾(榈……)
liuk驴【字母k表示动物的口】
[lǚ]
liuv吕(侣、履、稆、缕、偻、屡、褛……)
liu旅
liur铝
[lǜ]
liuz绿(……)
liwz律
liue率
lius虑(滤)【一般用于词末】
[luán]
lonh峦(娈、鸾、栾、挛、脔、滦、銮……)
lon孪
[luǎn]
lonv卵
[luàn]
luan乱
[lüē]
lioo掠
[lüè]
lioz掠(锊、圙……)
lio略
[lūn]
lunn抡
[lún]
lunh轮(伦、纶、仑、囵……)
lunb沦
[lùn]
lun论
[luō]
loo啰
loj捋
[luó]
loh罗(萝、箩、逻、锣、儸、脶、饠、椤……)
lok骡【骡有大口(k)】
lo螺
[luǒ]
lov祼(倮)
lor蠃(瘰)
[luò]
loz络(骆、洛、漯、烙、珞、跞、泺、荦、雒、咯……)
luo落
los摞【独字词;动词】
[luo]
loo啰
[m]
m姆
[m]
mh呣
[mā]
maa妈(蚂、嬷)
maj抹(孖)
[má]
mah麻
mak蟆
[mǎ]
mav马(玛、犸、蚂……)
mar码
[mà]
maz骂(祃、蚂……)
mac杩【建议用“杩”兼作数词,表示million(100万)】
[ma]
ma吗
maaa嘛
[mái]
mai埋
maih霾
[mǎi]
may荬
moy买
[mài]
mae卖(劢、迈……)
maie麦【名词】
moie脉(霡)
[mān]
mann颟(嫚)
[mán]
manh瞒(谩、馒、蔓、鞔、鳗……)
manb蛮【英语man(男人),b像铁锤:拿铁锤打人的男人——蛮】
[mǎn]
manv满
manr螨
[màn]
manz曼(漫、墁、幔、嫚、缦、熳、镘……)
maon慢
maen蔓
[māng]
mang牤
[máng]
mamh盲(茫、氓、邙、铓、杧、尨……)
mam忙
mamk芒
malm硭
[mǎng]
mamv莽(漭……)
mamr蟒
[māo]
maw猫
[máo]
mauh毛(锚、牦、茅、旄、酕、髦、髳、茆……)
maui矛
mauk蝥
[mǎo]
mau卯(铆、峁、泖、昴……)
maou冇
[mào]
mao冒(帽、媢、瑁、毷、皃、瞀、耄、袤、鄚、芼……)
maue貌
maoe贸
maoz茂
[me]
mee么
meee嚜
[méi]
mei没
meih眉(媒、禖、郿、嵋、猸、湄、楣、鹛、镅、脢、枚、玫、糜……)
meik煤【煤(meik)块(k)烧完就没(mei)了】
mui梅
muih霉【禾(h)米发霉】
muik酶【口中有酶】
[měi]
mey美
meiy镁
muy每
[mèi]
meiz昧(沫、袂、谜、痗、寐、魅、媚……)
meie妹
[mēn]
menn闷
[mén]
menh门(扪、璊……)
meln钔【元素】
[mèn]
menz闷(焖、懑……)
[men]
men们
-mn-们【用于代词后缀】
[mēng]
meng蒙(幪、蠓、濛、檬、曚、朦、鹲、矇、礞、艨……)
【把各种声调的“蒙”及含偏旁“蒙”的汉字一律归为读第一声】
[méng]
memh萌(虻、甍、矒……)
mem盟
[měng]
memv猛(勐、蜢、艋……)
memr锰【元素】
[mèng]
memz孟
menq梦
[mī]
mii眯
mij咪
[mí]
mih迷(谜、弥、祢、猕、糜、縻、麋、蘼、醾……)
mik醚【化】
[mǐ]
miy米(洣、弭、敉、眯……)
mir脒【化】
miv靡
[mì]
miz觅(汨、宓、谧……)
mi密(嘧)
mea秘
mic幂
miea泌
meae蜜
[mián]
mynh棉(绵……)
mynb眠
[miǎn]
myn免(勉、娩、丐、冕、腼、俛、勔、渑、愐、湎、缅、靦……)
[miàn]
mian面(眄)
[miāo]
miaw喵
[miáo]
mial苗(瞄、描、鹋……)
[miǎo]
miau秒(杪、眇、渺、缈、藐、邈……)
miauv淼
[miào]
miao妙(玅、缪……)
miaue庙
[miē]
miee咩(乜)
[miè]
mie灭(……)
miez篾(蔑、蠛)
[mín]
min民(苠、缗、旻、岷、忞、珉……)
[mǐn]
minv敏(闽、悯、黾、闵、泯、抿、暋……)
minr皿
[míng]
mimh名(铭、茗、洺……)
mim明
mimb鸣【动词】
mimk螟(冥、蓂、溟)
[mǐng]
mimv酩
[mìng]
miem命
[miòu]
meo谬(缪)
[mō]
moo摸
[mó]
moh磨(摩、麽、蘑、馍、劘、嫫、摹、谟……)
mok膜
mot魔
注:模读[mú]拼为muh。
[mǒ]
mor抹
[mò]
moz漠(没、脉、殁、茉、帕、沫、陌、妺、镆、默、寞、秣……)
muo末
mo莫
moc墨
[mōu]
mow哞
[móu]
mol谋(侔、眸、蛑、缪、鍪……)
mouh牟
[mǒu]
mou某
[mú]
muh模
muk毪
[mǔ]
muv母(拇、姆、姥、鉧……)
mur亩
mux牡
[mù]
muz幕(暮、募、慕、沐、霂……)
mu木
muc墓
moe目(睦)
moez穆【姓氏】
moec钼【元素】
N
[n]
n嗯
[nā]
naa捺*
naamoh南无
[ná]
nah拿(挐)
nak镎【元素】
[nǎ]
nar姆
na哪
[nà]
naz那(娜……)
nas纳(呐、肭、衲)
nac钠【元素】
naa捺*
[na]
na哪
[nǎi]
nay奶(艿、迺、倷……)
naiy乃
nair氖【元素】
[nài]
nae耐(柰、鼐、褦、佴……)
naez奈
naie萘【化】
[nān]
naan囡【名词】
[nán]
nanh南(喃、楠)【双界词】
nan男【nan(男)与英语man(男人)形近】
nanb难【形容词、副词、动词】
[nǎn]
nanv腩(蝻、赧……)
[nàn]
nanz难
[nāng]
nang囔(囊……)
nam囊
[náng]
nam囊(馕……)
[nǎng]
namv攮(曩……)
[nàng]
namz齉
[nāo]
naw孬
[náo]
nal挠(呶、硇、蛲、猱……)
[nǎo]
nau脑(垴、瑙)
nauv恼
[nào]
nao闹
naue臑
[né]
neh哪
[nè]
nez呐(讷)
[ne]
ne呢
[něi]
ney哪【口语】
neiy馁
[nèi]
neiz内
[nèn]
nenz恁
nen嫩
[néng]
nem能
[ng]
ng嗯
[nī]
nii妮
[ní]
nih泥(尼、兒、怩、坭、呢、倪、猊、婗、輗、蜺、鲵、麑……)
neai霓
nik铌【元素】
[nǐ]
niy拟(旎、儗、薿……)
ni你(祢)
[nì]
niz逆(匿、昵、坭、睨……)
nea腻
niea溺
[nian]
nynn拈
nynj蔫
[nián]
nynh黏(粘、鲇)
nyn年
[niǎn]
nynv碾(撵、涊、辇……)
nynx捻
[niàn]
nian念(埝……)
[niáng]
nym娘
[niàng]
niam酿
[niǎo]
niau鸟(茑、袅、嬝、嬲……)
[niào]
niao尿(溺)
niaue脲
[niē]
niee捏
[nié]
nieh苶
[niè]
nie聂(镊、蹑、涅、啮、嗫、颞、臬、嵲、臲……)
niez镍【元素】
niec孽(蘖)
[nín]
ninh凝*(恁)
nin您
[níng]
nimh凝(……)
nim宁(狞、苧、柠、聍)
nimk咛
[nǐng]
nimv拧
[nìng]
niem佞(泞)
nim宁
[niōu]
niew妞
[nióu]
neuh牛
[niǒu]
neu纽(钮、杻、狃、忸……)
neuv扭
[niòu]
neo拗
[nóng]
numh浓(侬、哝、秾、醲……)
num农
numk脓【名词】
[nòng]
nuem弄
[nòu]
noa耨
[nú]
nuh孥(驽、伮……)
nuk奴
[nǔ]
nuv努(砮、胬……)
nur弩
[nù]
nu怒
[nǚ]
niu女
niur钕【元素】
[nǜ]
niuz衄(恧)
[nuǎn]
nonv暖
[nǜe]
nio疟(虐)
[nuó]
noh挪(娜、傩……)
[nuò]
noz诺(懦、喏、搦……)
nuo糯
noc锘【元素】
O
[ō][ó][ǒ][ò]
ooo哦(噢、嚄)
[ōu]
ow欧(殴、讴、沤、瓯……)
oow鸥【鸟名】
[ǒu]
ou偶(耦、藕)
ouv呕
[òu]
oa沤(怄)
P
[pā]
paa趴(葩、派……)
paj啪【象声词】
[pá]
pah扒(掱、耙【动】、杷、琶、筢、潖……)
pa爬
pak耙【名词】
[pà]
paz怕
pac帕
[pāi]
paii拍
[pái]
pai排(俳、徘、徘、簰……)
poi牌
[pǎi]
pay迫
[pài]
pae派(湃)
paie哌【化学名词】
[pān]
pann攀(扳……)
paan潘(番)【名词】
[pán]
panh盘(槃、磐、磻、蹒、蟠、爿、鞶……)
[pàn]
panz畔(泮、袢、叛、鋬、襻……)
pan判
pon盼
[pāng]
pang乓
[páng]
pamh旁(膀、磅、螃、逄、鳑、彷……)
pam庞
[pǎng]
pamv耪(嗙……)
[pàng]
pamz胖
[pāo]
paw抛(泡……)
paaw脬【名词】
[páo]
pal庖(狍、咆、炮、匏……)
pauh刨
pauk袍【名词】
[pǎo]
pau跑
[pào]
pao炮(奅……)
paoz泡【两界词】
paue疱【名词】
[pēi]
peii胚(醅、衃……)
peij呸
[péi]
pei赔【英语视pay(赔偿)与pei形类音同】
pui陪【本方案pul(仆):仆人相陪】
peih培【h代表“禾”,与培植、培土有关】
peik裴【姓氏】
[pèi]
peiz配(佩、沛、霈、旆、辔……)
peie*锫【元素】
[pēn]
penn喷【要避免与英语pen(钢笔)同形】
[pén]
penh盆(湓……)
[pèn]
penz喷
[pēng]
peng砰
pemj烹
[péng]
pemh棚(蓬、篷、膨、蟛、鹏、弸……)
pem朋
pemk彭【姓氏】
pelm硼【元素】
[pěng]
pemv捧
[pèng]
pemz碰(椪)
[pī]
pii批(坯、丕、邳、伾、纰、狉、砒、鈚、铍、噼、霹……)
pij披
pi劈
[pí]
pih皮(疲、陂、枇、狓、毗、蚍、郫、埤、啤、琵、椑、裨、蜱、罴、膍、貔……)
pik脾【名词】
peah铍【元素】
[pǐ]
piy癖(痞、庀、圮、仳、否、吡、嚭……)
pir匹
piv擗
[pì]
piz辟(僻、渒、甓、鸊、譬、睥、媲、釽、淠、埤……)
piea屁
[piān]
pynn偏(翩)
pyyn篇
[pián]
pynh跰(骈、胼、缏、缏、蹁……)
[piǎn]
pynv谝
[piàn]
pian片
pyn骗
[piāo]
piaw飘(漂、缥、螵……)
piaoo剽
[piáo]
pial瓢(嫖、薸……)
[piǎo]
piau漂(莩、殍、缥……)
piauv瞟
[piào]
piao票(僄、骠……)
piaue嘌【名词】
[piē]
piee瞥
piie氕
[piě]
piev撇(苤……)
【把读第一声和第三声的“撇”都归为读第三声】
[piè]
pie嫳
[pīn]
pinn拼(姘)
[pín]
pinh贫(玭、嫔、颦……)
pin频
[pǐn]
pinv品(榀……)
[pìn]
pien聘(牝……)
[pīng]
ping乒(娉、俜……)
[píng]
pimh凭(帡、屏、帲、幈……)
pim平(评、坪、苹、枰、鲆、萍)
pimk瓶【名词】
[pō]
poo泼(泊、颇、酦……)
poj坡
puoo钋【元素】
[pó]
poh婆(鄱、皤……)
pok繁【姓氏】
[pǒ]
pov叵(笸)
por钷
[pò]
poz迫(朴、珀……)
po破(粕)
puo魄
[po]
pooo
[pōu]
pow剖
[póu]
pol抔(掊)
pouh裒
[pǒu]
pou掊
[pū]
puu扑(仆……)
puj铺
puw噗【象声词】
[pú]
puh葡(脯、莆、酺、菩、璞、蒱、濮……)
pul仆
poeh镤【元素】
[pǔ]
puv普(朴、浦、埔、溥、氆、蹼……)
pur圃
pu谱
poev镨【元素】
[pù]
puz铺(堡……)
poe曝
puc瀑【名词】
Q
[qī]
qii期(蹊、桤、沏、凄、萋……)
qi七(柒)
qij欺
qiiy妻
qyy漆(戚、桼)
[qí]
qih旗(棋、祈、亓、荠、萁、淇、骐、琪、祺、蜞、岐、綦、蜞、麒、祗、耆、颀、蕲……)
qib骑
qeah齐
qik其【代词】
qy奇(崎、埼、琦、锜)
[qǐ]
qiy起(启、乞、杞、屺、芑、能绮……)
qir企【一般指企业;名词】
qiv岂
[qì]
qiz器(讫、迄、汔、亟、契、跂、葺、碛、憩……)
qea气(汽)
qiea弃
qyz砌
qis泣
[qiā]
qaa掐(裕、葜、)
[qiá]
qah拤
[qiǎ]
qar卡
[qià]
qia洽(恰……)
qaz髂【医】
[qiān]
qann扦(迁、钎、阡、签、谦、芊、岍、悭、愆、骞、褰……)
qaan千(仟)
qanj牵
qanp铅
[qián]
qanh钱(黔、乾、掮、虔、荨……)
qan前
qanb潜【动词】
qaln钳
[qiǎn]
qanv浅(肷、遣、谴、嗛、缱……)
[qiàn]
qian欠(歉、嵌、茜、慊、堑、椠、芡、纤……)
qanz倩
[qiāng]
qang枪(戗、戕、锖、镪、锵……)
qaam腔
qamm羌(蜣)
[qáng]
qamh墙(蔷、嫱、樯……)
qam强
[qiǎng]
qamv抢(镪、襁……)
qamr羟【化】
[qiàng]
qiam呛(戗、跄、锵……)
qamz炝
[qiāo]
qaw敲(硗、橇、劁、劁……)
qaaw锹
qauu跷
[qiáo]
qal桥(乔、侨、荞、峤、峤、硚、鞒……)
qauh瞧(谯、憔、樵)
[qiǎo]
qau巧
qauv悄
qaou愀
[qiào]
qao翘(俏、诮、峭、帩、礉……)
qiao壳
qaue窍【名词】
qaoz撬
[qiē]
qee切
[qié]
qeh茄
[qiě]
qe且
[qiè]
qie窃(怯、惬、慊、箧、趄……)
qez切
qec妾
[qīn]
qinn钦(衾、骎、嵚……)
qin亲
qen侵
[qín]
qinh擒(芹、芩、矜、廑、琹、噙、檎……)
qinb勤
qiln琴
qenh秦(螓、嗪、溱)
qeln禽
qeanh覃
[qǐn]
qinv寝(锓……)
[qìn]
qien沁(吣……)
qinz揿
[qīng]
qing青(蜻、鲭……)
qim清
qeng氢
qem轻
qimj倾
[qíng]
qimh情(擎、檠、黥……)
qimb晴
qimk氰【化】
[qǐng]
qimv请(庼、綮、謦……)
qimr顷【量词】
[qìng]
qiem庆
[qióng]
qumh琼(茕、穹、筇、跫、銎……)
qum穷
[qiōu]
qow秋(湫、楸、鳅……)
qew丘(邱、蚯)
[qióu]
qol求(虬、裘、酋、逑、赇、遒、俅、巯、泅、蝤……)
qoul球
qouh囚
[qiǒu]
qou糗
[qǖ]
quu屈(曲、诎、蛐、蛆、觑、黢、麴、臞……)
quw区(躯)
qiw驱
quj趋
[qǘ]
quh渠(氍、癯、衢、蠼、磲、劬、璩、朐……)
quk瞿【姓氏】
[qǚ]
quv取(苣……)
qiu曲(龋)
qux娶
[qǜ]
quz趣
qoe觑
qu去
[qüān]
qonn圈(弮、悛、棬……)
[qüán]
qonh权(泉、鰁、颧、惓、蜷、鬈……)
qon全(佺、痊、诠、荃、辁、铨、筌)
qoin拳【名词】
quanh醛【化】
[qüǎn]
qonv犬(畎……)
qonx绻
[qüàn]
quan劝(……)
qonz券
[qüē]
qoo缺(阙……)
qoj炔【化】
[qüé]
qoh瘸(……)
[qüè]
qoz雀(碏、埆、悫、阕……)
qo却
qio确
qoc鹊
[qǖn]
qunn囷(逡)
[qǘn]
qunh裙(宭、麇……)
qun群
R
[rán]
ranh燃(……)
ran然
raln蚺(髯)
[rǎn]
ranv染(苒……)
raun冉
[rāng]
rang嚷(……)
[ráng]
ramh瓤(蘘、禳……)
[rǎng]
ramv壤(攘……)
ramx嚷
[ràng]
ram让(瀼……)
[ráo]
ral饶(荛、娆、桡……)
[rǎo]
rau扰(娆……)
[rào]
rao绕(……)
[rě]
rev惹(……)
[rè]
re热
[rén]
renh仁(壬……)
ren人
[rěn]
renv忍(荏……)
renr稔【名词】
[rèn]
renz任(纫、韧、仞、牣、轫、訒、饪、妊、紝……)
rin认
renc刃
[rēng]
reng扔(……)
[réng]
rem仍
[rì]
ri日(驲)
[róng]
rumh容(荣、蓉、瑢、榕、戒、绒、茸、嵘……)
rum溶(熔)
rumb融
[rǒng]
rumv冗(……)
[róu]
rol揉(糅……)
rouh柔
[ròu]
roa肉
[rú]
ruh蠕(茹、薷、孺、嚅、颥……)
ruk儒【名词】
ru如
roeh铷【元素】
[rù]
ruv乳(擩、鄏……)
rur汝【代词】
rux辱
[rù]
ruz褥(蓐、縟、溽……)
roe入
[ruá]
ruah挼
[ruǎn]
ronv软(堧、阮、偄……)
ron阮(朊)
[ruí]
rui蕤(緌……)
[ruǐ]
ruy蕊(橤……)
[ruì]
rue锐(睿……)
ruea瑞
ruie芮(枘、蚋)
[rùn]
ruen润(闰)
[ruó]
roh挼
[ruò]
roz若(鄀、偌、渃、箬、爇、篛……)
ruo弱
S
[sā]
saa撒(挲……)
saj仨
[sǎ]
sar洒(撒、潵、靸……)
[sà]
saz卅(飒……)
sa萨
sac脎[化]
[sāi]
saii塞(揌、噻……)
saai腮(鳃)
[sài]
sae赛
saie塞【要塞的“塞”】
[sān]
sann毵
san三(叁、弎)
[sǎn]
sanv霰(馓、糁……)
sanr伞
saun散
[sàn]
sanz散
[sāng]
sang桑
sam丧
[sǎng]
samv嗓(磉、颡……)
[sàng]
sam丧
[sāo]
saw臊(骚、缫……)
sauu搔
[sǎo]
sau扫(……)
sauv嫂
[sào]
sao臊(瘙、氉、埽、扫……)
saue梢
[sè]
sez涩(啬、瑟、濇、穑……)
se色
sec铯【元素】
[sēn]
senn森
sen升*【缩写】
[sēng]
sem僧
[shā]
xaa沙(杉、砂、莎、痧、裟……)
xa杀(刹、煞)
xaj纱
[shá]
xah啥
[shǎ]
xar傻
[shà]
xaz煞(唼、霎、歃、啑、箑……)
xac厦
[shāi]
xaii筛(酾)
[shǎi]
xay色
[shài]
xae晒
[shān]
xann煽(扇、姗、珊、栅、跚、埏、舢、痁、膻、芟……)
xan山
xanj删
xaan衫【名词】
xanp钐【元素】
[shǎn]
xanv陕
xaun闪
[shàn]
xanz善(擅、赡、膳、蟮、鄯、鳝、禅、汕、讪、剡、骟、壇、嬗……)
xaen扇
[shāng]
xang商(墒、觞)
xamm伤(殇)【双界词】
xaam熵【名词】
[shǎng]
xamv赏(垧……)
xamr晌
[shàng]
xamz尚(绱……)
xam上
[shang]
xamg裳
[shāo]
xaw梢(稍、捎、筲、艄、鞘……)
xauu烧
[sháo]
xal勺(芍……)
xauh苕
xauk韶【地名】
[shǎo]
xau少
[shào]
xao哨(稍、绍、捎、劭……)
xauz少【双界词】
xaue邵【姓氏】
[shē]
xee赊(畬、奢、畲……)
xej佘
[shé]
xeh舌(佘、阇、揲……)
xek蛇
xeb折
[shě]
xev舍
[shè]
xez设(舍、涉、摄、慑、滠、赦、歙……)
xe射
xec社【名词】
[shéi]
xei谁
[shēn]
xenn申(伸、屾、洗、参、绅、娠、甡、燊……)
xen深
xeen身【名词】
xenj砷【元素】
[shén]
xenh神(什)
[shěn]
xenv审(渖、婶、哂、矧、谂……)
xenr沈【姓氏】
[shèn]
xenz渗(甚、慎、葚、蜃、椹……)
xenc肾【肾可改称腰子】
xean胂【化】
[shēng]
xeng声(……)
xem生(牲、笙、甥)
xim升
[shéng]
xemh绳(渑……)
[shěng]
xemv省(眚)
[shèng]
xemz胜(圣、晟、嵊……)
xemq盛
xenq剩
[shī]
xii湿(虱、蓍、酾、嘘、鲺……)
xij失
xif施
xiiy尸
xyy师(狮)
xip诗【英语poem(诗)的首字母p】
[shí]
xih实(什、炻、祜、嵵、鲥……)
xik十
xi时
xib识
xyh食(蚀)
xeah拾
xeai石
[shǐ]
xiy使(驶……)
xir史【名词】
xiv始
xyr屎
xeav矢
[shì]
xiz市(示、适、士、氏、释、拭、仕、似、侍、逝、贳、柿、饰、峙、莳、栻、轼、螫……)
xis是【英语is(是)】
xic式【名词】
xeae势【名词】
xea事
xeaz试
xiea室
xy视
xyz世【世界是x、y、z三个未知数构成】
xeac铈【元素】
[shi]
yaoxiii钥匙
gurxiii骨殖
[shōu]
xow收
[shóu]
xol熟
[shǒu]
xou手
xeu首(艏)
xouv守
[shòu]
xoa受(绶……)
xoaz授
xoue兽【名词】
xeo售
xoas瘦【也拼写为soa,以与“搜、馊、叟、飕、嗖、瞍、艘”同类】
xouz寿
[shū]
xuu书(枢、菽、淑、抒、纾、倏、摅、毹、儵、姝……)
xuw叔
xuj输
xuf殊【形容词】
xoee疏(梳、蔬)
[shú]
xuh熟(秫……)
xub赎
[shǔ]
xuv暑(署、蜀、薯、曙、黍……)
xur鼠
xu数
xoev属
[shù]
xuz树(竖、戍、漱、庶、裋、澍……)
xu数
xuc术【名词】
xus恕【动词】
xoe束【双界词】
xoez述【动词】
[shuā]
xuaa刷
[shuǎ]
xuar耍
[shuà]
xua刷
[shuāi]
xoii衰
xoij摔
[shuǎi]
xoy甩
[shuài]
xoiz帅(率……)
xoie蟀
[shuān]
xonn栓(拴……)
xon闩
[shuàn]
xuan涮
[shuāng]
xomm霜(孀、礵、骦、鹴、泷……)
xom双
[shuǎng]
xomv爽(塽……)
[shuǐ]
xuy水
[shuì]
xue税(帨……)
xuea睡
[shǔn]
xunv吮(楯)
[shùn]
xuen瞬
xun顺
[shuō]
xoo说
[shuò]
xoz硕(蒴、搠、槊、铄、烁、妁……)
xuo朔
xo数
[sī]
sii司(斯、厮、嘶、澌、厶……)
si思
sij撕
sif私【形容词;英selfish(自私)】
syy丝(鸶)
seaj锶【元素】
[sǐ]
siy死
[sì]
siz伺(饲、驷、佀、笥、汜、兕、祀、姒、俟、食、禩、耜……)
siea四(肆、泗、驷)
seae寺【名词】
sy似
sic嗣【名词】
[si]
mauhsiz茅厕
[sōng]
sung松(忪、凇、菘……)
[sǒng]
sumv耸(怂、悚……)
soum竦【oum是万能韵母】
[sòng]
suem讼(……)
soem送【oem是万能韵母】
sum宋【姓氏】
sumz诵(颂)
[sōu]
sow搜(嗖、飕、螋、艘……)
souu馊
[sǒu]
sou擞(叟、瞍、嗾、薮……)
[sòu]
soa瘦*(擞)
soaz嗽
[sū]
suu酥(稣、窣……)
suw苏【姓氏】
[sú]
suh俗
[sù]
suz宿(夙、肃、涑、粟、谡、蔌、僳、觫……)
soe速
sus诉
su素
suo塑(溯)
[suān]
sonn酸(狻……)
[suàn]
suan算(笄……)
sonz蒜
[suī]
suii虽(眭、睢、荽……)
suij尿
[suí]
sui随(绥)
suei隋
[suǐ]
suy髓(……)
[suì]
sue遂(隧、燧、邃、穟、谇、祟……)
suez碎
suie穗
suea岁
[sūn]
sunn孙(荪、狲、飧……)
[sǔn]
sunv损(榫、簨……)
sunr笋
[suō]
soo缩(莎、娑、桫、挲、睃、蓑、嗦、羧……)
soj唆(梭、嗍)
[suǒ]
sov锁(琐、唢、鏁、璅……)
sor索
so所
[suò]
suo塑(溯)*
T
[tā]
taa她(趿、遢、溻……)
ta他
taj它
taf塌【动词】
taaj铊【元素】
[tǎ]
tav塔(……)
tar鳎
[tà]
taz踏(拓、挞、榻、遝……)
tac沓【名词】
[tāi]
taii胎(……)
taai苔
[tái]
tai台(邰、骀、炱……)
taih抬【动词】
taei苔【名词】
[tǎi]
tay呔
[tài]
tae太(汰、泰……)【建议用“太”兼作数词,表示trillion(万亿)】
taie态
taez钛【元素】
taec肽【名词;肉月体(e)肽】
taic酞【名词;液体(i)酞】
[tān]
tann摊(坍、怹、啴……)
taan滩【名词】
tanj贪
tanf瘫【动词】
[tán]
tanh弹(覃、锬、潭、檀、镡、榃、镡……)
tan谈
taln痰
tain坛(昙)
tant谭【姓氏专用字】
[tǎn]
tanv坦(袒、忐……)
tanr钽【元素】
[tàn]
tanz探
taen碳(炭)
taon叹
[tāng]
tang汤(铴、耥、镗……)
tamj蹚
tamm嘡【象声词,-mm在英语中常表示声音】
taam羰【化】
[táng]
tamh唐(塘、溏、瑭、螗、饧……)
tam糖
tamk堂(膛、螳、棠、樘、镗)【都是名词】
[tǎng]
tamv躺(淌……)
tamx倘
[tàng]
tamz趟
taom烫
[tāo]
taw掏(洮、梼、鼗……)
taaw涛【名词】
[táo]
tal淘(陶、啕、萄、绹……)
tauh逃
taui桃【名词】
[tǎo]
tau讨
[tào]
tao套
[tè]
te特(忑)
[tēi]
teii忒
[téng]
temh腾(滕、螣、幐……)
tem疼
temk藤【名词】
[tī]
tii踢(擿……)
tij梯
tif剔
tyy锑【元素】
[tí]
tih提(荑、绨、鹈……)
tik蹄【名词】
ti题
tib啼【动词】
[tǐ]
tiy体
[tì]
tiz替(悌、绨、洟、惕、俶、倜、逖、裼……)
tiea剃
teae屉【名词】
[tiān]
tyn天(黇……)
tynj添
[tián]
tynh田(佃、畋、钿、恬、湉……)
tynb甜
tianh填
[tiǎn]
tynv舔(悿、腆、淟、紾……)
[tiàn]
tian填*【缩写】
tianz掭
[tiāo]
tiaw挑(佻、祧……)
[tiáo]
tial条(迢、笤……)
tiauh调
[tiǎo]
tiau挑(脁、窕、斢……)
[tiào]
tiao跳
tiaoz眺
[tiē]
tiee贴(帖……)
tiie萜【化学名词】
[tiě]
tiev铁(帖……)
[tiè]
tie帖(餮……)
[tīng]
ting听(侱……)
timj厅
timm烃【名】
[tíng]
timh庭(廷、莛、蜓、霆、亭、葶、婷……)
tim停
[tǐng]
timv挺(梃、侹……)
timr艇
[tìng]
tiem梃
[tōng]
tung通(恫……)
tumm嗵
[tóng]
tumh铜(桐、仝、侗、峒、烔、佟、彤、砼……)
tum同
tumk童(潼、曈、瞳)
tuim酮【化;一般为液体】
[tǒng]
tumv统(侗)
tumr桶【桶只能与U一样,能装水】
toum筒【oum是万能韵母;筒可与O一样,是两头穿的】
tumx捅
[tòng]
tuem痛(恸)
[tōu]
tow偷
[tóu]
tol头(骰……)
touh投
[tòu]
toa透
[tū]
tuu突(葖……)
tuj凸
toee秃
[tú]
tuh涂(屠……)
tu图
tuk途【名词】
toeh徒
[tǔ]
tuv土(……)
tur钍【元素】
tux吐
[tù]
tuz吐(……)
toez兔(堍、菟)
[tuān]
tonn湍(……)
[tuán]
tonh团(抟……)
[tuǎn]
tonv疃(……)
[tuàn]
tuan彖(……)
[tuī]
tuii推(忒……)
[tuí]
tui颓(隤……)
[tuǐ]
tuy腿
[tuì]
tue退(煺、褪……)
[tūn]
tunn吞(暾……)
[tún]
tunh囤(屯、饨……)
tun臀
tuln豚
[tǔn]
tunv氽
[tùn]
tuen褪
[tuō]
too托(拕……)
tuo脱(侻、捝)
【熟透之栗:“tuo”(脱):o从u中脱落】
toj拖【拖着尾巴j】
[tuó]
toh砣(坨、沱、驼、柁、鸵、橐、酡、鼍、跎……)
tuoh驮
[tuǒ]
tov妥(庹……)
tor椭
[tuò]
toz拓(柝、萚……)
tuoz唾
W
[wā]
waa洼(凹、哇、娲、畈……)
wa哇
waj蛙【名】
waf挖
[wá]
wah娃
[wǎ]
wav瓦(佤……)
[wà]
waz袜(腽……)
[wa]
wa哇
[wāi]
waii歪(……)
[wǎi]
woy崴
[wài]
wae外
[wān]
wann弯(埦、蜿、帵、塆……)
waan湾【名词】
wanj剜
[wán]
wanh玩(顽、纨……)
wan完
wonh丸
waln烷【名】
[wǎn]
wanv碗(惋、脘、婉、娩、菀、绾、琬、皖、畹……)
waun晚
wanx挽
[wàn]
wanz万(忨……)
waen腕【名】
wanc蔓【名】
[wāng]
wang汪
[wáng]
wamh亡(……)
wam王
[wǎng]
wamv网(惘、罔、蝄)
wamx枉
wom往
[wàng]
wamz望(旺……)
wom往
waom忘
wanq妄
[wēi]
wii微(萎、薇、逶、溦……)
wyy危
wij威(葳、崴、揻)
wif偎(煨)
[wéi]
wih围(涠、闱、圩、潍、桅、洈……)【韦旁单i韵】
wi为
wei唯(惟)【含隹旁】
wui维【含隹旁】
wib违【动词;韦旁单i韵】
wik韦(帏)【名词;韦旁单i韵】
[wěi]
wiy伟(诿、苇、玮、韪、洧、猥、艉、鲔、娓、亹……)【韦旁单i韵】
wir尾【名词】
wix伪【形容词】
wey委
wuy萎(痿)
wiv纬【韦旁单i韵】
[wèi]
wiz卫(尉、蔚、慰、猬、渨……)
wi为
wic位
wea未
wiea味
wue喂
wyz畏
weiz谓
weie胃
weic魏
[wēn]
wenn温(榲、薀、辒、鰛……)
ween瘟
[wén]
wenh闻(蟁、閿……)
wen文(蚊、纹、炆)
wein雯
[wěn]
wenv稳(紊、刎、抆……)
wenx吻
[wèn]
wun问(汶、搵……)
[wēng]
weng翁(嗡、滃、鹟……)
[wěng]
wemv蓊(滃、塕……)
[wèng]
wemz瓮(齆、蕹……)
[wō]
woo涡(挝、莴、倭、蜗、踒……)
woj窝
[wǒ]
wo我
[wò]
woz卧(沃、龌、斡、幄、渥、偓……)
wuo握
woc肟【名】
[wū]
wuu污(邬、恶、洿、圬、诬、於……)
wuw屋
wuj乌
wup钨【元素】
uu呜
woee巫
[wú]
wuh无(唔、芜、鵐……)
wuk吴(蜈)【名词】
uh毋
woeh吾(梧、鼯、铻)
[wǔ]
wuv武(捂、鹉、忤、仵、庑、迕、妩、珷、牾……)
wur午【名词】
uv五(伍)【数词】
woev舞【双界词】
[wù]
wuz务(恶、悟、兀、晤、焐、戊、骛、阢、扤……)
wu误
wuc雾
woe物
oe勿
woez坞
XI(西)
[xī]
cii西(惜、息、熄、希、唏、悕、浠、晞、欷、睎、豨、郗、析、淅、晰、皙、晰、牺、舾、粞、昔、夕、汐、矽、穸、熙、溪、栖、傒、翕、犀、徯、裼、僖……)
ci稀
cij吸
cyy锡【元素】
ciiy硒【元素】
ceaj烯【化】
[xí]
cih习(觋、隰、檄……)
cik席【名】
cib袭
ceai媳
[xǐ]
ciy洗(玺、徙、枲、屣……)
cy喜(禧)
civ铣
[xì]
ciz戏(饩、禊、潟……)
cea系
ciea细
cic隙【名词】
[xiā]
ciaa瞎(……)
ciia虾【名词】
ciaj呷
[xiá]
ciah峡(匣、侠、辖、狭、狎、柙、硖、黠……)
ciak霞
[xià]
cia下(罅……)
ciaz吓
ciae夏(厦)
[xiān]
cynn锨(掀、袄、莶、猗、跹、暹、骞……)
cyn先(仙、籼)
cynj鲜
cyyn氙【元素】
ciaan酰【化】
[xián]
cynh咸(闲、嫌、弦、痫、娴、鹇……)
cynb衔
cianh贤
[xiǎn]
cynv险(崄、猃、冼、蚬、铣……)
cianv显
cynr藓
[xiàn]
cian现(献、馅、苋、羡、霰……)
cynz限
ciaen线【名词】
ciaon陷
cianz县
cync宪【宪的声旁为先(cyn)】
[xiāng]
cymm箱(厢、葙、湘、缃、襄、骧……)
cym相
ciang乡
cymj香
cymf镶
[xiáng]
cymh详(翔、降、祥……)
xiǎng]
cymv想(享……)
cymx响(饷)
[xiàng]
ciam向(……)
cymz像
cym相
cymc项【姓氏、名词】
ciamz象(橡)
cianq巷
[xiāo]
ciaw消(销、骁、逍、哮、宵、绡、萧、霄、嚣……)
ciaaw宵【名】
ciaao硝【化】
[xiáo]
cial淆(崤)
[xiǎo]
ciau小(筱……)
ciauv晓
[xiào]
ciao效(孝、唴、肖……)
ciaoe笑(啸)【动词】
ciaue校【名词】
[xiē]
cee些(……)
ciee歇
cej楔
[xié]
ceh斜(邪、胁、颉……)
cieh协(谐、偕)
cek鞋
ceb携(挟)
[xiě]
cev写(……)
ciev血【字母码i表示液体血】
[xiè]
cie泻(泄、卸、契、亵、薤、邂、屑、懈、澥、蟹、瀣……)
cez谢(榭)
cec械
[xīn]
cinn锌(辛、鑫、歆、炘、欣、炘、忻、馨……)
cin新
cen心(芯)【英语center/中心】
ciin薪【名】
[xǐn]
cinv伈
[xìn]
cien信(囟、衅)
cinz芯
[xīng]
cing星(猩、惺……)
cimj兴
ceng腥
[xíng]
cimh形(荥、陉、饧、铏、硎……)
cimk刑【现代名词】
cimt型【名词】
cim行
[xǐng]
cimv醒(省……)
cimx擤
[xìng]
ciem幸(兴、悻、荇……)
cimz姓
cem性
cinq杏
[xiōng]
ciung凶(芎、汹……)
cium兄
ciumj胸(匈)
[xióng]
ciumh雄
ciumk熊【名词;动物有口(k)】
[xiòng]
ciuem诇
[xiōu]
cew修(……)
ceuu羞
ceoo休(咻、庥)【-oo表示句号、结束】
[xiǒu]
ceu朽
cieu宿【量词】
[xiòu]
ceo秀(绣、琇、宿……)
ceoz锈
ceue袖(岫)
ceoe嗅
cieo溴【元素】
[xǖ]
ciw须(圩、盱、顼……)
ciuu虚(墟)
ciu需
ciiu圩
[xǘ]
ciuh徐
[xǚ]
ciuv许(诩、栩、浒……)
[xǜ]
ciuz续(绪、畜、蓄、洫、酗、煦、蓿……)
ciue序
ciwz叙
ciuc婿【名】
[xüān]
cionn宣(萱、揎、喧、瑄、暄、煊、谖……)
[xüán]
cionh旋(漩、璇、玄、痃……)
cionb悬
[xüǎn]
cion选(烜……)
cionv癣
[xüàn]
ciuan炫(旋、碹、渲、楦、绚、泫、眩……)
[xüē]
cioo削(……)
ciio靴
cioj薛
[xüé]
cioh穴(噱……)
cio学
[xüě]
ciov雪(鳕……)
[xüè]
cioz血(谑……)
[xǖn]
ciwn熏(勋、荤、窨、薰、獯、醺……)
[xǘn]
ciunh循(询、旬、巡、荀、恂、峋、珣、寻……)
[xǜn]
ciuen迅(汛、殉、徇、讯、浚、蕈……)
ciun训
Y
[yā]
yaa压(……)
yiaa押
yiia鸭
yaj桠(丫、垭)
yiiaa鸦
[yá]
yah牙(芽、岈、涯、睚……)
yak崖【名】
[yǎ]
yav哑(……)
yar雅
[yà]
yia亚(娅、讶、迓、呀、挜、揠……)
yaz轧
yac氩【元素】
[ya]
ya呀
[yān]
yann淹(咽、湮、胭、恹、焉、崦、阏、腌、焉、鄢、嫣……)
yaan烟【名】
yanj燕
yanf阉
[yán]
yanh延(颜、阽、妍、阎、蜒、筵、芫……)
yan严(研)
ianh沿
yaln盐【名词】
yain言【名词】
yant岩【名词】
yianh炎
[yǎn]
yanv演(偃、剡、俨、奄、兖、琰、厣……)
yanr眼【名词】
yaun掩
[yàn]
yian堰(雁、宴、艳、滟、赝、觃、砚、唁、喭、酽、餍、谳……)
yanz验
yaen焰(焱)【名词】
yaon厌
[yāng]
yang央(泱、殃、鸯、鞅……)
yaam秧
[yáng]
yamh阳(扬、玚、肠、飏、炀、钖、疡、徉、垟、佯……)
yaim洋【名词;字母i表示洋有水】
yalm杨
yamk羊【名词;羊有口(k)】
[yǎng]
yamv养
yamr氧【名词】
yamx痒
yiamv仰
[yàng]
yiam恙(怏、漾、烊、鞅……)
yam样
[yāo]
yaw腰(夭、要……)
yiaw妖【名词】
yauu邀
yaoo幺(吆)
[yáo]
yal摇(飖、谣、鹞、瑶、垚、峣、徭、搖、鳐、尧、肴、爻、珧、铫……)
yauh遥
yauk窑【名词;窑有门口(k)】
yaui姚【姓氏】
[yǎo]
yau咬(杳、窅、窈……)
yiau舀
[yào]
yao要(钥、鹞……)
yiao药
yaoe耀(矅、燿)
[yē]
yee耶(倻……)
yiee噎
yiie椰
[yé]
yeh耶(邪、揶……)
yek爷
[yě]
yev也(……)
yex野
yiev冶
[yè]
yie业(咽、掖、烨、晔、腋、邺……)
yec叶【名词】
ye夜
yez液
iez页
[yī]
yii衣(伊、袆、咿、猗、漪、噫、黟……)
ii依
yi一
yij医
yip铱【元素】
[yí]
yih移(仪、疑、嶷、彝、觺、匜、夷、沂、诒、饴、怡、荑、咦、贻、眙、胰、痍、颐、椸……)
yik姨
yib宜【形容词】
eah遗
[yǐ]
yiy乙(……)
y以
iy已
yir椅(倚、旖)
yiv钇【元素】
iv矣
[yì]
yiz义(议、屹、抑、邑、译、诣、驿、绎、裔、逸、翌、臆、懿、刈……)
eaz易【英语easy(容易)】
yeaz异
yic亿【数词】
yea意(癔、臆)
yeae艺
yiea益(溢)
yeac疫
iea翼
ieaz镱【元素】
[yīn]
yinn阴(殷、絪、愔、氤……)
yin因
yiin姻
yen音
yinj铟【元素】
[yín]
yinh银(折、垠、寅、龈……)
yinb淫(霪)【用字母b表示淫】
yenh吟
[yǐn]
yinv引(蚓、吲、靷……)
yinr隐(瘾)【名】
inv饮
[yìn]
yien印(荫、胤、鮣……)
yean茚【化】
[yīng]
ying英(媖、瑛、锳……)
yimj婴(撄、缨、璎、樱)
yim应
yimm鹰(膺)
[yíng]
yimh营(荧、荥、萤、蓥、滢……)
yimb迎
yimk蝇
imh赢(盈、嬴)
[yǐng]
yimv影(颍、郢……)
yimr瘿
[yìng]
yiem映(暎……)
yim应
yem硬
[yō]、[yo]
yooo哟(唷……)
[yōng]
yung拥(佣、庸、慵、雍、臃……)
yumj痈
yumm邕
[yǒng]
yumv勇(俑、甬、涌、恿、蛹、踊、喁……)
youm永【oum是万能韵母】
yumx泳(咏)
[yòng]
yuem佣(……)
yum用
[yōu]
yow优(攸、呦……)
yew忧
youu幽
[yóu]
yol由(柚、蚰、斿、莜……)
youh游
youi油【名词;不发音的i表示液体】
youk铀【元素】
euh尤(犹)
yeuh邮
[yǒu]
you友(莠、黝……)
yeu有
youv铕【元素】
eu酉
[yòu]
yoa右(佑、侑、宥、鼬、柚……)
eo又
yeo幼
yeue蚴【名】
yoaz诱
yieo釉【名】
yeoz囿
[yǖ]
yuu吁(纡……)
yuj迂
yiw淤
[yǘ]
yuh余(……)
yuk鱼(娱、愉、渔)
yu于
yub逾
[yǚ]
yuv语(宇、俣、禹、窳……)
yiu雨【字母i与水亲和】
yux予【基本词性为动词】
yur宇【名】
iuv羽【跟iea(翼)相对】
iu与
[yǜ]
yuz遇(浴、芋、誉、喻、愈、寓、豫、郁、谕、御、裕……)
yuc域【名】
yus育
yiue狱【名】
yoe预
yiuz欲
yoez玉
[yüān]
yonn冤(鸳、涴、蜎……)
yoon渊【名】
[yüán]
yonh圆(员、缘、园、辕、沅、坦、媛、鼋……)
yon原(源、嫄、螈)【双界词】
yoin元【高频量词;参照英语coin(硬币)】
yonb援
[yüǎn]
yonv远
[yüàn]
yuan院(苑、垸、掾……)
yonz愿
yuon怨【动词,用口埋怨】
[yüē]
yoo约(曰、矱)
[yüě]
yov哕
[yüè]
yoz越(跃、悦、岳、钺……)
yo月(刖、玥、抈、钥)
yio乐
io阅
yoc岳
ioz粤
[yǖn]
yunn晕(缊、氲……)
[yǘn]
yunh匀(芸、纭、耘、昀、畇、筠、鋆、郧、沄、涢……)
yuin云【名】
[yǚn]
yunv允(狁……)
yiun陨(殒)
[yǜn]
yuen韵(熨、愠……)
yun运
yoen孕(蕴)【oen是万能韵母】
z
[zā]
zaa匝(咂……)
zaj扎
[zá]
zah杂(……)
zak咱【代词】
zab砸【动词;b表用铁锤砸】
[zǎ]
zav咋(……)
[zāi]
zaii栽(……)
zaai灾
zaij甾
zaaii哉
[zǎi]
zay载(傤……)
zaiv宰
zaiy崽
[zài]
zae在
zaiz再
zay*载
[zān]
zann簪(……)
zaan糌【名】
[zán]
zanh咱
[zǎn]
zanv攒(昝、拶、趱……)
[zàn]
zanz赞(蹔、錾、酂、灒……)
zan暂
[zāng]
zang赃(……)
zaam臧【姓氏】
zam脏
[zǎng]
zamv驵(……)
[zàng]
zamz藏(……)
zam脏
zanq葬
[zāo]
zaw遭(……)
zauu糟
[záo]
zal凿(……)
[zǎo]
zau早(蚤、澡……)
zauv枣
zaur藻
[zào]
zao造(燥、躁、皂、唣、慥……)
zaue灶【名词】
zaoe噪【动词】
[zé]
zeh责(啧、幘、箦、赜、箦、迮、咋、笮……)
zeb择
zek泽【现代名词】
ze则
[zè]
zez仄(昃……)
[zéi]
zei贼(鲗)
[zěn]
zen怎
[zèn]
zenz谮
[zēng]
zeng曾(……)
zem增
zemj憎
[zèng]
zemz赠(甑、锃……)
zenq缯
[zhā]
jaa渣(喳、咋、吒、楂……)
jaj扎
[zhá]
jah铡(……)
jak闸【名词】
[zhǎ]
jav眨(拃、柞、砟、鲊……)
[zhà]
jaz榨(诈、乍、柞、咤、痄、蚱……)
jac栅
ja炸
[zhāi]
jaii摘(……)
jaij斋
[zhái]
jai宅(……)
jaih择
jaik翟【姓氏】
[zhǎi]
jay窄(……)
[zhài]
jae债(砦、祭……)
jaie寨
[zhān]
jann瞻(詹、谵、饘、邅……)
jaan毡【名】
janj粘(沾)
[zhǎn]
janv展(崭、搌、辗……)
janr盏【名量词】
jaun斩
[zhàn]
janz站(湛、绽、蘸、栈、颤……)
jan占
jaon战
[zhāng]
jang章(鄣、獐、彰、漳、璋、樟、蟑)
jamm张
[zhǎng]
jamv掌(礃……)
jam长(涨)
[zhàng]
jamz涨(胀……)
jaem帐【名】
janq障(幛、嶂)
jamc丈(杖、仗)
[zhāo]
jaw招(钊、啁、嘲……)
jauu朝
[zhǎo]
jau找(……)
jauv沼
jaur爪
[zhào]
jao照(诏、炤……)
jaoe召(肇)
jaue兆(鮡)【名】
jaoz赵
jauz罩
[zhē]
jee蜇(嗻……)
jej遮
[zhé]
jeh折(哲、辄、蜇、谪……)
jek辙【名】
[zhě]
jev锗(褶、赭……)
jer者
[zhè]
jez这(嗻、柘……)
jec蔗(浙、鹧)
[zhe]
je着【助词】
[zhèi]
jeiz这(……)
[zhēn]
jenn真(珍、侦、贞、桢、祯、胗、斟、甄、臻……)
jeen针【名词】
[zhěn]
jenv诊(紾、轸、畛、缜……)
jenr枕【名词】
[zhèn]
jenz镇(圳、紖、揕……)
jen振(震、赈)
jenc阵【名词】
[zhēng]
jeng争(挣、峥、挣、睁、铮、筝、鬇……)
jemm蒸(烝)
jemj征(怔、钲)
[zhěng]
jemv整
jemx拯
[zhèng]
jemz政(怔、诤、帧、铮……)
jem正
jemc症【名词】
jenq证
jemq郑
[zhī]
jii支(枝、肢、只、织、吱、卮、桅、胝……)
ji知(蜘、椥)
jyy之(芝)
jij汁【顶着“三点水”】
jyj脂
[zhí]
jih直(埴、稙、絷、跖、摭、踯、蹠……)
jyh植(殖)
jik职【名词】
jib执
jeah值
jeai侄【名】
[zhǐ]
jiy只(枳、轵、咫、徵……)
jir指(旨、趾)【名】
jiv止(址、芷、祉)
jeav纸
jyr酯【化】
[zhì]
jiz制(致、滞、掷、窒、秩、挚、稚、灸、帜、峙、痔、桎、膣、豸、栉、雉、帙、彘、贽、忮、陟、畤、骘、鸷、蛭、轾、郅、庢……)
jea质
jy治
jiea置
jic智【名】
jeaz至
jeae志(痣)【名词】
[zhōng]
jung忠(衷、盅……)
jum中
jumj终
jumm钟
[zhǒng]
jumv肿(……)
joum种【oum是万能韵母】
jumr冢【名】
[zhòng]
juem重(……)
jumz众
joem种【oem是万能韵母】
jum中
junq仲
[zhōu]
jow周(诌、涛、啁……)
jouu州【小“州”有双U】
jouw洲【大“洲”有三U;uw≈uuu】
joow舟【joow中的oo与“舟”中的两点对应】
jowj粥【jouj和“粥”前后有弯弓】
[zhóu]
jol轴(碡、妯……)
[zhǒu]
jou帚(……)
jouv肘
[zhòu]
joa昼(骤、纣、绉、荮、胄、酎、籀……)
joue宙【名】
joaz咒
jouz皱
[zhū]
juu株(诸、邾、诛、茱、洙、铢、槠……)
juw猪【名】
juj朱
joee珠【珠与圆字母O】
[zhú]
juh逐(竺、蠋、躅……)
juk竹【名】
joeh烛【火烛与太阳O】
[zhǔ]
juv主(拄、瞩……)
jux嘱
joev煮【火煮与太阳O】
[zhù]
juz柱(祝、助、著、伫、纻、杼、贮、炷、砫、疰、蛀、铸、翥、箸……)
ju住(驻)
joe注
joez筑
[zhuā]
juaa抓(挝……)
[zhuǎ]
juav爪(……)
[zhuāi]
joii拽(……)
[zhuǎi]
joy跩(转……)
[zhuài]
joiz拽(……)
[zhuān]
jonn专(顓……)
joon砖【名】
[zhuǎn]
jon转
[zhuàn]
juan传(撰、瑑、篆、啭……)
jonz赚
jon转
[zhuāng]
jomm装(妆……)
joom庄【名】
jomj桩【名】
[zhuǎng]
jomv奘(……)
[zhuàng]
juam壮(幢……)
jom状
jomz撞
[zhuī]
juii追(……)
juui锥(隹)【名】
jueii椎【名】
[zhuì]
jue缀(赘、惴、缒、醊……)
juiz坠
[zhǖn]
junn谆(肫、迍、窀、衠……)
[zhǚn]
jun准(埻……)
[zhuō]
joo桌(卓、倬、焯……)
jo捉
joj拙
[zhuó]
joh啄(灼、浊、琢、酌、椓、濯、擢、禚、茁、浞、斮、斲……)
juo斫
[zī]
zii资(咨、嗞、孳、趑、觜、锱赀、訾……)
zij兹
zyy滋
zip姿【名】
[zǐ]
ziy紫(姊、茈、秭、笫、訾……)
zir籽(仔)【名】
ziv滓(梓)
zi子
[zì]
ziz字(恣、眦、牸、載、胾……)
zea自
ziea渍
[zi]
zi子
[zōng]
zung宗(枞、棕……)
zum综
zumm踪
zumj腙【化】
[zǒng]
zumv总(偬……)
[zòng]
zuem纵(……)
zunq粽
[zōu]
zow邹(驺、陬、诹、緅、鄹、鲰……)
[zòu]
zou走(……)
[zòu]
zoa奏(……)
zoaz揍
[zū]
zuu租(……)
zuw菹【名】
[zú]
zuh足(……)
zuk族【名】
zu卒【双界词】
[zǔ]
zuv组(诅……)
zur祖【名】
zux阻
[zuān]
zonn钻(躜……)
[zuǎn]
zonv纂(缵)
[zuàn]
zuan赚(攥……)
zon钻
[zuī]
zuii脧
[zuǐ]
zuy嘴(咀、觜)
[zuì]
zue最(蕞……)
zuie罪【名词】
zuea醉
[zūn]
zun尊(遵、樽……)
[zùn]
zuen捘(……)
[zuō]
zoo嘬(……)
zo作
[zuó]
zoh昨(捽、笮……)
zuoh琢
[zuǒ]
zov撮(……)
zor左(佐)
[zuò]
zoz坐(座、凿、酢、胙、柞、怍、阼、岞……)
zo作
zuo做
zoc唑【化】
第四部分参考文选
[1]周有光.中国拼音文字研究.[M]上海.上海东方书店,1952.
[2]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
[3]胡裕树等.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4]中国汉字编码研究会.汉字编码方案汇编.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85.
[5]中国语文编辑部.汉字信息处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赵伯章,徐力.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上、下).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1987.
[7]邢福义.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8]李智军,王安民.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速成教程.西安.陕西电子杂志社.1989.
[9]黄炳羽.论建立国际通用的计数制度.上海.世界科学.1990(7).
[10]朱巧明.汉字信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1]张玉安.马来西亚语三百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黄炳羽.关于合浦县一些含有偏僻用字的地名变更的建议.广西.合浦报(1月12日第三版).2001(651)。
[13]梁敏和.印度尼西亚语300句.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4]黄伯荣,廖序东等.现代汉语(上、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赵辛予,赵辛茅等.多功能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6]黄炳羽.按计声调音节将汉字压减至1800个左右的可行性.西安: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3).
[17]朱巧明,李培峰,吴娴等.中文信息处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8]柳玉刚.标准法语发音.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9]冯洪钱.以词代字法汉字改革研究报告.北京.中国杰出新闻人物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5.
[20]曹先擢,苏培成等.新华多功能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1]黄炳羽.关于汉语拼音文字和一语双文的初步探讨.西安: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22]黄炳羽.关于设计最简短的拼音文字型汉字编码的技术研究.西安: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03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000.1信息技术多八位编码字符(UC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246信息技术通用键盘输入通用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6]ChaoYuanRen(赵元任).LanguageandSymbolicSystems(《语言和符号系统》).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剑桥大学出版社).1968.
[27]Hannas,William.Asia’sOrthographicDilemma(《亚洲的书写困境》),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火奴鲁鲁: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五部分后记
作为文化交流工具的文字与作为物质交通工具的车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条腿。这两种工具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是任何国家都应当重视的大事。本书深刻论述了将我国数以万计的汉字精减至3000个以内以及实行“一语双文”的必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减汉字的具体方法;并且,主要通过比较研究,创制了一种最为简短、规范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已相继使用拉丁化拼音文字。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集高度简洁规范、字母用法与国际接轨兼容并能准确表达汉语音、汉语意于一身的优异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涉及到数学、信息学、心理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一门边缘科学。
为了设计出一种最简短、最规范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本书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充分借鉴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等各大语种对字母的用法,在遵循各大语种对拉丁字母的基本使用规则的前提下,力求提高字母的使用效力,使各种元音双字母组合能够均匀的表记汉语音,创造性地采用元音字母标调及字母兼职标调,使标调完全融合于韵母的拼形之中;并且,较好地处理了与英语的兼容关系。同时,本书还通盘考虑了汉字的效用递减特性及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一特点,将汉字词性划分为阴阳两类以与不同的标调符号和具特定声调的韵母相对应。这样,确保了拼写法高度简短而规范,具有极强的文字性,并将记忆量降到最低。从而使得数百年来,设计汉语拼音文字的技术性问题首次通过本书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应当指出,对世界任何拼音文字都必须经过足够时间的学习、记忆和反复熟练,才能形成条件反射,运用自如。
本书主要作为语言文字研究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制作计算机汉字编码软件用书。
笔者在研究和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曾得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衡先生,西安文理学院教授、留美学者吕玉琴女士,以及美籍已故教授LeaHaimowitz女士的大力帮助;后又得到前联合国资深翻译家、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执行干事吴文超先生的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笔者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差错和谬误在所难免,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和本书使用者批评指正。
黄炳羽联系地址:广西合浦县委组织部邮编:536100
电话:13877999318。
2008年11月
附件:中山大学中文系陈衡教授撰写的《序》。
序
陈衡
黄炳羽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同志,也是位开拓创新型的同志。他在读大学期间就有10000余字的处女作《论建立国际通用的计数制度》。因该论文富有新意、很有见地,得到大学教授的推荐,在《世界科学》(1990年第7期)上发表;并且是该期刊中8篇上封面的主要文章之一。毕业后,在从事编辑和翻译工作期间,有过多篇论文在《中文信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1995年改行从事法律工作,不到两年,就有论文《我国应采用罗马法亲等计算法》、《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借款合同法院应当执行》分别在我国权威的法学类刊物《法学杂志》(1997,第2期)、《中国律师报》(1997.7.26,第3版)上发表。这两篇文章,前一篇在我国民法学术界引用率很高;后一篇所持的建议已经被国家采纳。
黄炳羽同志的最大兴趣和强烈爱好,是对汉语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的研究。
最近,他利用自己在学习中逐步积累的比较广博的知识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撰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富有高瞻远瞩的思想,极具参考价值。在这本书里,他就精减汉字和实行汉语“一语双文”的必要性问题作了比较深刻的论述。指出汉字确实存在难认、难学、难记、不便于国际交流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的实际问题,认为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汉字字数太多,其次就是汉字的构字体制问题。他分析了把汉字精减至3000个以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库里,如鲳鱼、鲥鱼、鳊鱼、鲨鱼、蛔虫、樟树、鼹鼠、蝮蛇等等这些不必要的重复表意的现象十分普遍,建议用“形声词”替代大量被精减的形声字;提出了按我国过去处理异体字的方式实行同音合并这样精减汉字的方法。他说:“中国汉字只有少而精才会在地球村中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字符。”他还统计和总结了当今世界已有92%以上的国家(包括美国、法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印尼等大国)都已相继采用“千进位”制的欧美澳非式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而我国目前仍在使用“万进位”制的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我国目前普及使用的万进位制与国际通行的千进位制很不统一,其相互之间总存在着别扭的换算关系,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语言学习。指出,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的国际标准化,与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具有同样的重大意义;我国有理由像过去推行国际单位制(如米制)一样坚决推行普及。据此,他建议我国在精减汉字时,用“杩”[mà]替代“兆”表示100万(million),用“彬”[bīn]表示10亿(billion),用“太”[tài]表示10000亿(trillion),以作为我国法定的计数单位,并在各种统计报表和刊物上普及使用。这些观点在以后都有可能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他也向读者整理介绍了数百年来我国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如利玛窦(1605)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28),拉丁化新文字(北拉1931),尹斌庸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1980),吴文超先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2001)等。因而,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尤其是为了撰写这本书,他反复研究了我国历史上的各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及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目前台湾通用拼音对字母的用法,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总结和创新。在设计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时,他坚持遵循英、西、法、葡等拉丁化最大语种拼音文字对字母用法的基本规则,并以现行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主张提高每个字母的利用效率,使各种元音双字母组合能够均匀的表示汉语音;提出汉语拼音文字必须高度简短才有生命力。持这些观点是有见识的。他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采用字母兼职标调,使标调融合于韵母的拼形之中,使得所设计的汉语拼音文字不仅美观而且简短高效。特别是他划时代地采用了元音字母标调,字母用法、安排十分巧妙、科学,中国人、外国人都容易接受。
为了缩短音节拼式,他分析指出,在声母方面,以[zh](知)、[sh](师)为声母的常用汉字极多;我国早期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用单字母j表示汉语中的[zh](知)音;在巴西、葡萄牙等国家的国语葡萄牙语中,字母x在单词最前面一律发[sh](师)音;早期利玛窦(1605)、金尼阁(1626)、何大化(1671)的汉语拼音方案都用x表示汉语中的[sh](师)音。据此,他大胆地采用了j、x分别替代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高频声母“zh”(知)和“sh”(师)。在韵母方面,汉语普通话的后鼻韵尾没有[-m]音;鼻音字母m并不是在西方所有大语种拉丁字母文字的音节尾都读[m]音;同时在不同语种中,特定的鼻音字母也不总是表示同一种鼻音。故而他除了用字母组合-ng、-nq表示汉语拼音后鼻韵尾[ŋ]音外,更主要采用字母表示汉语拼音后鼻韵尾[ŋ]。这种思路既突破性地解决了音节拼式过长问题,又巧妙地解决了与英语等欧美拼音文字对字母用法的兼容性问题。
为了使汉语拼音文字在拼写法上高度简短、规范,又能较好地区分同音字,他还根据汉字的效用递减特性及汉语合成词极多这些特点,主张标记本调、主要拼写常用字(词素),并将韵母划分为万能韵母、亲名韵母、亲动韵母三类以与具不同基本词性的汉字相对应。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才能创造出中国最先进的文化来。黄炳羽同志始终站在哲学的高度,主张把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思想贯彻到语言文字建设和发展中来,提出以战略眼光和全球意识来对待和研究汉字与汉语拼音文字。该主张是正确的。
应当指出,这本书只是反映一种学术观点,书中所设计的汉语拼音文字如果未经国家认可,是不宜当作正式汉语拼音文字使用的。
2008年1月于广州
(本序的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订阅:
博文 (Atom)